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时间:2022-03-08 08:51:36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农业经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提高农业经济水平,不但可以保障农民的物质生活,还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较多问题,甚至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此,应结合农业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可行的优化对策,以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前言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农民的经济收入不断提升,农业经营模式也逐渐面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对此,各农业部门应加大农业经济的管理力度,在人力与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提高农业经济水平的前提下,促进农业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及资源要素类型概述

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指的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等活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流程,达到预期工作目标的过程。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在于全面协调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使其拥有更高水平的生活,呈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也随之变化,但整体运行规律不变,且在结合基本经济原理的前提下,形成了不同时代更具针对性的管理体系。资源要素类型1.资本要素。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资本要素属于激活其他各资源要素的先决条件,工作人员应将资本要素当做流动因素,在结合流动性、增值性、价值性的基础上,理清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效连接政府、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户等主体,优化投资比例。农业经济中的投资成本效益较低,对资本要素的吸引力有限,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资本要素处于紧缺状态。2.人才要素。农业经济管理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人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人才资源更倾向于流向城市地区,甚至不愿意前往资源相对紧缺、配套设施并不完善的农村地区。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的增加,农村配套设施得到不断完善,环境水平得到提升,群众文化素质也明显改善,对人才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增强,这些均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了更丰富的人才资源。3.人口要素。人口密集的区域,社会资源越集中,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干涉。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下,应更多关注人口要素,实现经济与人口密度的平衡。新农村发展背景下,人口要素依然属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点因素,可以优化资源投入,实现资源转移。为了更好的考虑人口要素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便应合理平衡政府与市场、人才与服务以及技术与制度之间的关系。4.法治要素。作为法治社会,法治理念渗透至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农业经济管理也不例外,应将法治要素作为基本的约束规则。当前农村法治观念较为淡薄,农业经济管理中若缺乏法治要素,则会导致农民群众自主经营能力较差,参与农业经济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较低,以致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经济管理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首先可以提高农业经济市场化水平,以往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时大多依靠自身经验,随意性与盲目性严重,农产品很容易发生滞销问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随之降低。对此,应通过农业经济管理,为小农户与大市场搭建沟通平台,明确市场对农产品的精准需求,通过导向作用提高农业经济市场化水准。相关技术人员应准确分析农产品市场销售环境与需求信息,指导农户明确经营方向与经营目标,提高自身经济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其次可以提升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质量,应加大管理力度,深入改革创新,优化生产经营模式。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加大调研力度,在明确地区资源优势的前提下,融合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培育新型的农业经济经营主体,为农村引入更多专业管理人才,以加快农业经济产业发展速度。最后可以提高农民专业化水平,现代农业对农民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部分农村农业生产观念较为落后,自身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提高生产效率。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对策

健全经济管理机制以往农业经济管理采用二元制度模式,弊端较为明显。随着农业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往的管理机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建设要求。因此,相关部门应结合新农村建设现状,制定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整个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新农村建设环境要求,制定可行的经济管理战略,根据农业集群发展成效,动态调整经济政策,形成稳定有序的农业经济管理局面。同时,还应建立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管理方针政策,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建立新型现代化管理体系,以更好的适应当前的农业经济现状,在解决农业发展矛盾的前提下,保障农民利益,使每个农村均可以得到合理诉求。除此之外,政府机构还应结合当地农业特色,发展农产品特色品牌,找准定位,形成自我竞争优势。完善基础农业设施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相关政府部门应提供更多资金,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农业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保障与前提。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高质量修建农村公路,为了全面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环境,相关部门应加大公路建设力度,设定合理的设计与维修方案,明确质量标准,为农村为外界交流搭建设施渠道。建设公路网时应明确公路等级,完善骨架,形成区域公路网络,打动85%以上的村通公路,并硬化路面。同时,还应完善能源利用设施,架设供电网络、通信网络,实现农村电网的全面改造,且还应结合水利建设,开发水能资源,确保水、电、气、通信达标。除此之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遵循缺啥补啥原则,比如在干旱区域修建水利工程,加快配套饮水工程设施;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等。期间还应重点扶持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等项,根据建设实际与成效确定资金扶持力度。组建专业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属于农业经济管理的核心要素,因此,应充分重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应加大内部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掌握更多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知识与技能,发挥职能作用。前期招聘人员时应设定严格的门槛,全方位考核工作人员的道德品质与工作能力,精准选拔人才。工作期间,也应不定期开展技术考核工作,并引导其掌握最新的国家政策与农业经济法规,了解世界农业的发展形势,由思想上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应提高工作人员薪酬待遇,制定可行的奖惩机制。为了更好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应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才薪资待遇,不但根据职业标准发放薪水,还应给予额外的经济补贴,提供教育、医疗方面的便利条件,优化工作环境,以吸引更多人才前往农村工作。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首先应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发展当地特色经济。比如山东滨州属于沿海城市,应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农业,实现创汇农业,且还应对接城市与农村,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等,优化生态农业与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其次应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做好批发市场建设工作,确保农民可以大批量的销售农产品,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同时,还应多渠道建设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与分析,帮助农民合理经营。再次应建立农产品产销信息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合理采集、分析、农产品产销信息,农业生产与流通部门提供农产品信息服务支持,以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最后应拓宽资金渠道,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设置各方面的配套资金,并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确保农村金融机构农业投入工作的良性循环。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还应有效发展科学技术。各地方政府机构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设标准化农田设施,引入先进设备,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农业机械操作水平。农业科研部门也应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加快农业科技的研发工作,并围绕关键领域,促进转化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首先是发展设施农业,引入智能化温室设施,并在盐碱地、污染严重的区域推广无土栽培技术,研发讲解棚膜技术与多动能的作业机具。其次是发展精准农业,在田间肥力、墒情、杂草、苗情、病虫害监测等工作中引入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配方施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研发工作,严格控制农业立体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再次是发展循环农业,引入生产有机肥、沼气等技术,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与农作物秸秆,并引入畜禽-沼气-农作物的循环农业模式,实现种植养殖的资源化处理。最后应发展服务农业,构建农机、农资、水利等服务组织,统治病虫害,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较多问题,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新农村的实际建设情况,在遵循经济管理基本规则的前提下,优化创新发展模式,调整运行流程,以整体提高农业经济水准,为新时代的三农事业提供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秀珍.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甘肃农业,2021(12):28-29.

[2]王宝梅.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财经界,2021(12):7-8.

[3]王怡亮.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1):15-16.

作者:杨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