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时间:2022-02-21 11:52:17

批判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生态问题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如环境破坏和气候变暖。自十七大开始,我国加快创建新型工业化的步伐,着眼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在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在报告中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下,我们应该自觉地尊重自然,主动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现代性;工业文明;生态哲学;生态文明

2007年是生态文明研究的转折点,我国学界兴起了生态文明研究的热潮。中共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战略位置,党的十七、十八、中都对生态文明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策略,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现在全球的生态危机不是某一层面的危机,而是整个文明的危机,只有整个人类都联合起来才能真正地使生态环境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一、对现代性思想的批判

人类文明的发展由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又到工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发展速度比前两者的发展速度都要快,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工业文明被称之为“黑色发展”。“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关系了。”[1]物理主义自然观、独断理性主义知识论、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反自然主义价值论、人类中心主义道德观和物质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幸福观都属于现代性思想。现代性思想看似缜密,给人们以美好的生活蓝图,实质上包含很多弊端。1.对物理主义自然观的批判。首先,物理主义自然观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大自然就是物理实在的总和,万物皆是物理的。现代物理主义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就是计算机主义,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可以通过程序来进行计算的,对于大自然我们没必要有敬畏之心。但是,普利高津等科学家认为,世界万物是不确定的。“大自然是生生不息的,是具有创造性的,大自然随时都会涌现新现象、新事物、新结构、新秩序,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2]26大自然中藏着无数的奥秘,我们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2.对独断理性主义知识论的批判。现代性哲学皆在强调独断理性主义的知识论。“独断理性主义是民主法治建设的思想障碍。独断理性主义者往往以真理垄断者自居,认为他们已找到了通往真理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否认了发现客观知识的多元视角,从而在根本上否认了对话、商谈和论辩的必要性。”[3]独断理性主义者认为,现代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只是暂时性的,通过发展科技、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都是可以解决的,他们鼓励人们去不断地征服自然、开发自然,依照制定好的现代化蓝图进行建设。然而,科技万能论者提倡无论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遭遇到什么难题,科学技术都可以找到解决的方式方法。3.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批判。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过分地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它忽视了每个人对不同层次共同体的依赖。每个人在享受种种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人的生存不仅依赖于社会,还依赖于地球生物圈,即利奥波德(AldoLeopold)所说的‘大地共同体’,亦即依赖于非人生物、土壤、水流、气候等。长期以来,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不仅弱化了个人对人类共同体的责任,更遮蔽了人类对‘大地共同体’的责任。”[2]274.对物质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的批判。现代性致命缺点则在物质主义价值观。物质主义价值导向是现代性的重要部分,分别表现为对三观的追求。物质主义这种精神使人们沉溺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而不能自拔,人必须生产和消费物质资料才能获得幸福感和存在感。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引诱人们逐渐走向消费主义,不再注重精神上的追求,以物质财富的多少和权力的高低来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创造物质财富。

二、生态哲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生态文明以生态哲学为理论基础。生成论自然观、谦逊理性主义知识论、共同体主义政治哲学、自然主义价值论、非人类中心主义道德观、超越物质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幸福观都是其表现。1.超越论。“国内有两种生态文明观:一种是修补论,认为生态文明即文明地对待生态环境;一种是超越论,认为生态文明是将要超越工业文明的一种新文明。超越论才是深刻正确的。两种观点的分歧归根结底是现代性与非现代性之间的分歧。”[4]现在全球的生态危机不是哪个层面的危机,只有全人类都联合起来才可能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和超越。修补论没有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待环境保护,而是过于依赖科技力量,对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理论资源缺少反思,因此超越论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态文明观。2.谦逊理性主义。现代性哲学提倡独断理性主义,生态哲学的方法论则主张谦逊理性主义的知识论、整体论。谦逊理性主义相信,人类是具有理性的,超越于其他一切地球上的物种,理性指引下的人类实践能创造出灿烂的文化。但是绝不能征服自然,因为理性永远不能失去它应有的谦逊维度,就是虔诚地向大自然学习。3.超越物质主义。只有放弃独断理性主义,超越物质主义,才能够走出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物质经济增长是有限度的,是不可持续的,想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大力发展非物质经济。当超越了物质主义,人们自发地减少对物质的追求,注重对非物质的消费,才能不断提高人们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只有超越了物质主义,人们才能摒弃消费主义,才能走出现代性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费的错误价值观的引导。超越了物质主义,人们会生活得更幸福。4.提倡绿色消费。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超越物质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幸福观。绿色消费是一种新观念,具有可持续性、环境友好型的特性。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展绿色消费,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发展绿色清洁生产技术,寻找更多的清洁能源,在生产生活中充足利用清洁能源。另一方面是提倡制度创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对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人们开始购买、使用绿色产品,减少物质消费,增加非物质的消费。5.幸福生活与内向超越。一个人的幸福感与他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密不可分。幸福感与快乐有关,但是不等同于快乐。而作为人生目标的幸福则是抽象的,它与我们的信仰和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密切相关。修身是追求幸福的最好途径,修身就是内向超越。“内向超越和外向超越是两种基本的追求幸福的途径。内向超越即改善自我、提升自我;外向超越即改造世界、征服自然。”[5]

总而言之,个人价值的实现不能过分重视对物质的追求,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行、境界和智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2-403.

[2]卢风.论生态伦理、生态哲学与生态文明[J].桂海论丛,2016(1):26.

[3]卢风.独断理性主义:对话的障碍与民主的大敌[J].社会科学论坛,2018(2):18.

[4]卢风.“生态文明”概念辨析[J].晋阳学刊,2017(5):63.

[5]卢风.幸福、修身与内向超越[J].唐都学刊,2016,32(2):5.

作者:于丽焦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