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体生态环境报道责任与担当

时间:2022-12-10 10:04:08

电视媒体生态环境报道责任与担当

摘要:生态文明观的建立,是一个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博弈取舍过程,也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认知实践过程。地方电视媒体具有对周边环境的接近性优势,有利于围绕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抓住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报道。岳阳电视台《岳阳新闻》立足地域特色,关注生态热点、强化生态监督、讲好生态故事、做好生态加法,形成传播合力、提升传播效果,将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推进,体现了地方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关键词:地方电视媒体;生态文明;生态环境报道;责任;担当

在报告中提出:“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①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生态文明观的建立,是一个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博弈取舍过程,也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认知实践过程。地方电视媒体既有平台和渠道优势,也有对周边环境的接近性优势,有利于围绕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抓住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报道,优化域内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环境。岳阳地处长江、湘江、洞庭湖交汇处,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作为岳阳地区的主流媒体,岳阳电视台在《岳阳新闻》中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正面报道为主、监督报道为辅,动态消息与深度报道相结合,充分展现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倡导绿色环保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018年,《岳阳新闻》更是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报道的力度,反应快、导向准、视野广、调查深、力度大,竭力为生态文明建设鼓与呼,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本文以岳阳电视台《岳阳新闻》为例,探析地方电视媒体如何做好生态环境报道。

一、弘扬主旋律——关注生态热点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2018年4月24日至26日,来到湖南、湖北的长江沿岸,登大坝、走江堤、涉湖州、访村落,深入视察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25日下午,总书记乘船视察长江,抵达石首港。随后,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岳阳,视察了位于长江沿岸的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和被誉为洞庭湖及长江水情“晴雨表”的城陵矶水文站,通过实时监控,察看了东洞庭湖部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总书记勉励大家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在此背景下,《岳阳新闻》迅速策划推出《牢记嘱托走在前列守护好一江碧水》系列主题报道,通过动态消息、新闻特写、系列报道、记者走基层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岳阳提高政治站位,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规划思路、措施行动以及变化成效,一个多月内发稿量达150多篇,形成了轰动效应。为全方位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岳阳制定了《岳阳市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七大重点整治任务。方案一出,《岳阳新闻》立即行动,围绕化工企业整治、长江岸线保护、黑臭水体治理、沿江生态修复、重点领域整治、河(湖)长制落实等展开集束式战役型报道,在推动行动方案的落实中充分发挥了舆论先导作用。与此同时,《岳阳新闻》围绕建设安澜长江、绿色长江、和谐长江、美丽长江推出系列专题评论,深入阐释岳阳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面临的形势任务、方向路径和工作举措,为推进全域、全程、全境、全民治水,共建生态文明宣传鼓劲。《岳阳新闻》在加强本土宣传报道时,还全力配合中央电视台做好《守护好一江碧水》专题报道、《直播长江》系列报道,协助湖南电视台做好《为了长江万里清》《长江洞庭我的家》系列报道,生动展示了岳阳和湖南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的决心、魄力、举措和成效,营造强大宣传声势。

二、打好主动仗——强化生态监督

对于生态问题的认识深化,是一个渐进的、反复的过程。治理生态问题,不仅要面对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看得见的利益和看不见的利益等权衡博弈,还要厘清思想误区,树立绿色GDP理念,提高生态发展的能力。其中,监督报道不可或缺。作为“长江之肾”,洞庭湖素以物种丰富、鱼类众多闻名于世,被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长期以来,外滩围网、湿地围垸、洲滩开垦等竭泽而渔的“圈湖运动”屡禁不止。这些矮围网围不仅阻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而且降低了洞庭湖的蓄洪行洪能力。为此,《岳阳新闻》推出《洞庭湖非法矮围网围专项整治行动》系列监督报道,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拆除矮围,还洞庭一片碧波”成为大众共识。《岳阳新闻》记者深入追踪报道,多次曝光湘阴洞庭湖水域矮围整治行动迟缓问题,推动当地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加快整治进度。面对高强度的舆论态势,湘阴县全面打响拆除洞庭湖水域矮围“攻坚战”。2018年11月30日前,县域洞庭湖水域所有矮围泥堤和相关附属设施须全面彻底拆除。岳阳拥有洞庭湖60%的水域面积,砂石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前些年管理缺位,不法分子屡屡伸出非法盗采的黑手,直接导致水质浑浊、河道变窄、江豚数量减少、候鸟栖息地萎缩。2017年年初,岳阳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在全市保护区的范围内全面停止河道采砂,全面禁止公职人员参与涉砂经营,在此高压态势下,非法采砂行为由大规模转入零散化,由白天转入黑夜,由主航道转入偏远航道。这一方面证明全面停止非法采砂已经形成压倒性态势,另一方面也说明还洞庭一湖清水任重而道远。2017年12月10日,《岳阳新闻》推出舆情监督新闻访谈《斩断非法采砂黑手誓还洞庭一湖清水》。节目一经播出,观众反响强烈。前期采访中,记者跟随岳阳市水务局采砂管理处执法人员巡查,拍摄到一组偷采盗采河砂画面,并记录下盗采者意欲暴力抗法的行为,其中一条采砂船累计作案200多次,涉案金额达100多万元。当执法人员登船查处时,对方联络同伙试图强行“抢人”,虽未得逞,却令人震惊。河道的砂石属于自然资源,市场价格低则几十元一吨,高则上百元一吨,而采砂几乎是零成本。如此暴利,必然驱使一些人铤而走险,触碰底线,越过红线。仅2017年,岳阳市河道采砂管理部门查获的非法采砂船只就达138艘,治安拘留、刑事拘留88人,判处有期徒刑8人。岳阳市纪委清理出716名公职人员本人或近亲属、或特定关系人参与涉砂经营,查处党员干部32名。记者还实地走访洞庭湖水域一大批非法砂石码头和砂石堆场,发现随着非法砂石码头和砂石堆场的关停取缔,岳阳各地根据各砂石堆场土质及环境的特点,采取换水清淤、埋管截污、征收复绿等措施,对砂石堆场进行全面清理和整顿。原本裸露的砂石堆场已逐渐被绿色覆盖,空气中不再尘砂满天,江河湖泊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修复。这期报道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针对如何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资源,满足正常的砂石市场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有机统一,引发社会对河道采砂问题的重视、理解与支持,推动河道采砂整治向长远发展。

三、传递正能量——讲好生态故事

生态环境报道要打动人心,若能讲好故事,则事半功倍。“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使报道更具有传播力和引导力”②,报道所体现的主题、所传播的思想更容易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生态环境报道中,《岳阳新闻》立足地域特色,在充分挖掘地方元素的基础上讲好新闻故事,将有血有肉、情趣盎然的画面用镜头语言表达出来,真实立体地展示给观众,传递绿色正能量。岳阳地处洞庭湖畔,这里拥有珍稀的鸟类资源以及俗称“四不像”的麋鹿、被誉为长江生态“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的江豚。一碧万顷的八百里洞庭历来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美好家园。《岳阳新闻》常年关注环保典型人物,原汁原味讲述环保人的探索追求、酸甜苦辣、心得收获,以这些人物的典型故事启发人们从身边事做起,参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国环保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已经90岁高龄的环保志愿者朱再保“一生为绿”,首创洞庭“爱鸟周”,倡导节能环保;“护鸟王”张厚义30年爱鸟护鸟痴心不改,被评为CCTV2012年度法治人物;“江豚爸爸”徐亚平以保护水生生态、拯救长江江豚为己任,为了留住江豚的微笑常年巡守洞庭湖,不舍昼夜。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迹起到了典型引路、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岳阳新闻》还注重生态环境报道情感上的把握和趣味性的表达,使报道大众化、生活化,有人情味,达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效果。《岳阳新闻》2018年6月2日播出的《夏候鸟调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里有这样一段描写:东洞庭湖部级自然保护区内三津渠边的构树林又称“鹭鸟林”,是多种鹭鸟的集中繁殖点。一对夜鹭正衔着树枝修筑鸟巢,轮流孵化鸟蛋。这一对白鹭分工明确,一只在窝里孵蛋,另一只则在窝前的树枝上守护张望。不远处一对牛背鹭并排而立,双双进入爱巢时,不少白鹭冲上前去凑热闹,却始终没能分开形影不离的它们。这种拟人化的表现手法鲜活生动,意趣盎然。该篇报道中,记者还拍到了好几种鸟给小鸟喂食的镜头,其中有一组镜头显示:湖中的一块浮生植物上,一对凤头鸊鷉育出了一窝雏鸟,雌鸟在喂小鸟,雄鸟则在一旁守卫。此情此景告诉人们: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这样的报道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唤起人们对人鸟相依、人鸟和谐的向往与珍惜。洞庭湖边生活的野生麋鹿时常出现意外受伤、幼崽走失和洪水侵扰等情况,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麋鹿种群,东洞庭湖部级自然保护区特意建起了麋鹿救治避难中心。《岳阳新闻》以《洞庭湖野生麋鹿有了救治避难所》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中说道:现在救护中心已经收养了6头麋鹿,其中4头小麋鹿都是在2016年洞庭湖洪灾受困后救上来的,它们逐渐长大,喜爱群居生活。这两头大麋鹿一雄一雌,雌性麋鹿于2013年被保护区工作人员救上岸,取名叫“点点”,一直喂养在采桑湖管理站。现在“点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保护区的专家给它们做媒,安排在一个园子里。正处在“热恋”之中的这对麋鹿,平时各自悠闲地觅食,等到工作人员给它们加餐时,它们就会合在一口锅里“吃饭”。工作人员表示:考虑到点点现在已经4岁多了,到了最佳生育阶段,把这头公麋鹿放到这里,看能不能让它们在一起发情之后怀上小鹿。这样的感性表达方式,“通过‘情景再现’,深挖蕴含在其中的内心情感”③,让真实的画面去感动和触动人心,激发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四、坚守主阵地——做好生态加法生态环境报道要扩大影响力,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强大舆论氛围。不能仅仅满足于停留在事实表面,而是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做好生态加法,围绕新闻主题进行翔实、深入的专题性报道,为受众提供有广度、有力度、有深度的新闻信息,更好地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岳阳新闻》在生态环境报道中多次针对典型事件深入调查走访,在深度挖掘生态题材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岳阳依水而建,水污染综合防治任务艰巨。水污染问题在水里,但根子在岸上,水环境治理必须从源头抓起、从岸上管起。2017年年初,岳阳将长江、洞庭湖、湘江、资水、汨罗江、新墙河等16条河流环境整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立了河长制工作委员会。④河长制的实施,变“九龙治水”为“河长治水”,找到了打开水环境治理困局的一把“金钥匙”。河长制工作的推进,使治水的效能得到扩展延伸。《岳阳新闻》抓住这一环境治理重点,通过记录调查、解析评述等方式,由点到面,系统而又生动地反映出河长制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及经验。2018年先后播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湖长制》《全市各级河湖实现河长制全覆盖》《我市聚力“河湖长制”共推河湖长治》三篇专题报道,让观众全面了解河长制,矫正生态发展观,看清生态发展路。报道引发强烈反响,不少关注生态环保的热心人士踊跃参与,主动受聘为“民间河(湖)长”,充当巡查员、宣传员、参谋员、联络员、示范员等多种角色,分别在各河湖定期开展巡查工作,掌握河湖现状并及时反馈存在问题;收集和反映群众对于河(湖)长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助力岳阳涵养水源,还岸以绿。近几年来,城市黑臭水体成为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其不仅损害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针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系统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岳阳新闻》配合黑臭水体整治行动,全方位多层次展示整治的意义所在。2017年5月8日播出的《王家河综合治理:昔日臭水沟今朝玉腰带》,报道了岳阳城区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带来的可喜生态变化。过去,生活污水加上沿岸20多家企业的工业废水直排入河,王家河一度成了岳阳城里的“臭水沟”。为提升城市品位,造福市民,岳阳启动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集生态保护、旅游休闲、文化展示和水利交通于一体,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做好、做活水文章,彰显岳阳水文化特色。随着河道清淤、截污治理等工程的实施,昔日的“臭水沟”变身成为如今清水潺潺、绿树掩映的“风光带”。报道运用大量的镜头语言,通过今昔环境对比以及周边居民的切身感受,将生态环境治理成果直观地展现出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其他生态工程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效果。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已成为社会共识。《岳阳新闻》关注生态热点、强化生态监督、讲好生态故事、做好生态加法,采取专题报道的形式深入挖掘生态题材,形成传播合力、提升传播效果,将生态文明建设征程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推进,体现了地方媒体对生态环境报道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廖岚 单位:湖南岳阳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