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水稻抛栽缺陷及策略

时间:2022-07-10 03:50:04

免耕水稻抛栽缺陷及策略

小麦收获后采用免耕抛秧的栽培方式,近年来在广德县迅猛发展,在粮食主产区邱村、新杭等乡镇已成为主要的栽培方式。目前,全县常年抛栽面积为1.0万~1.2万hm2,占水田总面积的1/3左右。实践证明,小麦茬免耕水稻抛栽因具有节本、省工、增效和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在广德县推广迅速。但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常出现立苗缓慢、草害、肥料适应不当、根茎倒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对此,探讨小麦茬免耕水稻抛栽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广德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防除杂草灭茬问题

小麦收获后田间老杂草往往较多,严重影响了免耕抛秧质量和抛后的生长发育,同时抛秧田中新长出的杂草生长速度也比抛秧苗快。因此,在免耕抛秧栽培中杂草防除要采取快速、高效的方法。防治对策:一是抛秧前进行杂草处理。对于田间的老杂草,要在抛秧前进行防除,生产上可使用触杀型的百草枯、克无踪等除草剂,除草见效快,效果较为理想,且对后茬稻无影响。一般选在小麦收获后趁田干用3.75kg/hm2对水600kg/hm2喷雾防除杂草,2~3d后便可复水泡田2~4d,待水自然落干或者放干水进行抛秧均可。二是抛秧后杂草处理。抛秧后新萌生的杂草,必须等立苗扎好根后方可进行防除,一般选在抛秧后7~10d,用30%丁•苄可湿性粉剂1.5~1.8kg/hm2拌湿润细土100~300kg/hm2撒施田面,施药时田间保持3~5cm水层,4~5d不能排水。

2水稻苗扎针立苗缓慢问题

在小麦茬免耕水稻抛栽生产中,由于诸多原因导致水稻立苗缓慢,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抛栽田面高低不平且脚印多而深;二是抛秧时田间水浆管理不当,田里留水过多,未经化控处理;三是秧盘播量较少,移栽时秧龄过长,秧苗高,带土少;四是小麦茬、田间杂草、秸秆等未完全腐烂等。防治对策:一是选用353或者434大孔秧盘育秧,根据生产情况备足秧盘;二是选择适龄秧进行移栽,一般秧龄15~18d、苗高12~15cm较适宜;三是进行化控,选在苗床一叶一心期至三叶一心期喷施300mg/kg多效唑进行化控;四是平整抛栽田,可在前茬小麦收获后滚扎或耙平;五是尽早灌田水浸泡秸秆等还田物,使泥土、秸秆物等软化,以利于抛后立针快长。

3肥料施用存在的问题

小麦茬免耕水稻抛栽技术由于不进行翻耕,施用的肥料仅限于土壤表层,特别是有机肥、绿肥、秸秆等难腐熟,不仅对土壤的肥力造成影响,而且影响抛栽和立苗质量。防治对策:一是基肥早施足施,施用的有机肥要求堆沤腐熟,并处理成质地较细的小颗粒,以便土肥相融。二是小麦收获后先将麦沟用麦秸秆填满,然后用少量泥土进行覆盖。三是施肥后灌水泡田,灌水水位要比田面高6~8cm,泡田2~3d,待水落至约1cm时抛秧。四是施肥时应根据土壤肥力、产量标准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并做到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基肥和追肥结合,速效肥与缓效肥结合。

4根茎倒伏问题

抛栽稻的倒伏分为茎倒伏、根倒伏2种。该技术条件下栽培的水稻根系多集中分布于土壤表层,扎根浅薄,易发生倒伏,同时由于麦茬吸收土壤养分较多,后茬稻栽培时土壤往往肥力较低,一旦基肥不足,追氮肥过多、过迟时,也容易造成茎倒伏。防治对策:一是选用适宜当地高产、优质、抗倒伏能力强的新品种。二是配方施肥,做到科学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泡田前先施好基肥,具体操作时,施用腐熟有机肥15t/hm2、碳铵375kg/hm2、高浓度复合肥225kg/hm2,抛后2~3d复水立苗。抛后7~10d,施用尿素、钾肥、磷肥或高浓度复合肥90、75、150、225kg/hm2,7d后施尿素150kg/hm2或复合肥225kg/hm2作分蘖肥,促根下扎,增分蘖。三是科学水浆管理。主要掌握好早烤田,轻烤田,勤烤田;做到“控上促下”,以达促根壮茎的目的,一般大田茎蘖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70%~80%时即可烤田控蘖,同时还要根据水稻品种特性确定茎蘖数。抽穗期为养根保叶,田间以湿润为宜,从而使水稻活熟到老。四是病虫害防治。水稻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螟虫等,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防治原则,在当地植保部门预测报的基础上,适时选择对路、高效的药剂进行防治。

5脱力早衰问题

抛栽稻中后期发生脱肥早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麦茬时土壤养分消耗的较多,且都是禾本科作物,吸收相同的养分会更多。后茬稻如果不能补以足够的有效养分很容易脱力早衰。二是土壤本来肥力不高,施肥水平较低,基肥不足,尤其是很多地方没有施用有机肥的习惯;长效肥料短缺,或者施肥方法不当又无针对性,土壤较贫瘠的田块,前期施肥集中较多,但中后期追肥不及时且少,常造成土壤肥力较低,作物脱肥。三是品种选择不当,播种量过大,田间植株过密,通风透光性较差,使群体植株生长失调。四是病虫危害或干旱缺水等,也会造成抛栽稻脱力早衰、减产,稻米品质下降。防治对策:一是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气候条件进行品种选择,以不易早衰、抗逆性强的品种为佳;二是改进施肥方法,采取“促前、控中、攻后”的水肥管理方式,以降低养分损失,防止水稻生长后期发生脱肥。三是应用无水层施肥,以水将肥料带到土壤中下层,保证肥土相融,以保证根系下扎时能吸收到养分。四是选用长效肥料和控失肥料下田,减缓肥料的释放速率。五是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确保中后期有充裕的养分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六是抛栽稻根系分布较浅,且集中于土壤表层,一般进行间歇灌溉,且要求老水不断,新水不灌,保持湿润为主,以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