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嫁接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9 17:18:09

水稻嫁接技术

水稻嫁接技术范文篇1

一、农业生产运行情况

(一)粮豆作物生产情况

2009年上半年全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946亩。其中玉米8806亩,水稻8800亩,大豆1600亩,杂粮1800亩,薯类2540亩;全乡小春作物收获面积5008亩,产量309吨,其中,蚕豆1182亩,产值71吨,豌豆1956亩,产值120吨,小麦1870亩,产值118吨。

(二)经济作物生产情况

完成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898亩。其中:蔬菜750亩,花生500亩,烤烟5000亩,茶叶4648亩。

二、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切实抓好“两杂”良种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

至6月15日止,完成推广“两杂”面积11195亩。其中杂交水稻5895亩,规格化3000亩;杂交玉米5300亩,规格化3500亩,优质稻800亩。

(二)抓好桑园种植管理及产房建设工作,稳步扩大桑园面积。

1、到目前为止,全乡共有桑园面积2128亩,其中新植面积450亩,管理面积1039亩,饲养面积680亩。春蚕饲养310张,产鲜茧11.25吨,产值22.14万元,最高单张产量50千克,产值1000元,最高饲养户3.5张,产鲜茧160千克,产值3200元。

2、老桑园已改造(嫁接)625亩,建立高产桑园示范地400亩,建立科技示范户150户,计划养蚕万元户48户。第二批夏蚕正在饲养230张,最多饲养户4张。

3、计划建设蚕房57间,其中大蚕房45间,小蚕共育室12间;改造大蚕房83间。完成蚕房建设57间,其中大蚕房45间,小蚕共育室12间;改造大蚕房83间。完成率达100%。

4、计划发放小额贴息贷款57万元,实际发放57万元。

(三)切实抓好州际接边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

完成州际接边地区人畜饮水工程项目一个,完成工程的100%。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项目的申报及实施工作

为保障粮食安全,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农业生产后劲,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农业工作站积极争取县农业建设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测土配方项目的实施;二是州际接边地区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三是抓好稻飞虱防治工作,完成防治面积14200亩次。四是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期管理工作。

(五)加大农业科技培训,普及宣传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农业科技应用率,增强科学服务本领。

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主要采取现场操作,以会代训,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进行培训。上半年共举办科技培训74期5692人次,发放农业科技资料1600余份。其中,举办种桑养蚕科技培训16期8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养蚕技术操作规程》600份,种桑养蚕高产技术培训材料500份。

(六)认真抓好国家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落实及农机安全管理工作

半年来,共推广微耕机91台,其中享受农机购置补贴63台,享受补贴资金12.49万元。超额完成县农机管理站下达的农机推广任务,完成率达207%。发放农机安全知识资料200余份,签订农机安全责任状60份。

(七)认真实施上级交给的各项试验示范项目

试验超级水稻2组,其中粳稻1组,推广试验新品种20个,其中杂交玉米4个。完成紫谷推广试验50亩。

(八)强化渔业管理,发展水产养殖

坚持“以法兴渔、强化管理、公正严明、服务渔业”的工作方针,大力宣传《渔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查处渔业案件,保护渔业资源和渔域生态环境。认真抓好渔业发展,充分利用有利地形优势,积极引导百姓发展水产养殖。半年来,新增鱼塘面积20亩。

(九)积极配合乡财政完成农资综合补贴及种粮补贴面积核实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产业矛盾比较突出致使蚕桑产业发展比较缓慢

一是粮桑矛盾;二是烟桑矛盾;三是林下资源丰富,松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从而影响蚕桑产业长足发展。桑园管理投入不够,小额贴息贷款发放慢,蚕房建盖进度相对较迟。

(二)种子市场混乱,管理难度大

由于我乡地处镇沅交界,加之今年种子市场放开,种子贩卖十分严重,种子市场非常混乱,种子价格飙升,农户叫苦不迭,农业工作站管理难度较大。

(三)住房简陋,办公条件差,设施较落后

由于缺少相关的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等设施,从而导致有时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相关材料,切实制约办公效率。

(四)开展各项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科技经费得不到落实。致使超级水稻及新品种试验推广难度大。

(五)由于广大劳动者普遍受教育年限短、文化素质低,使先进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难度大,推广周期长。

(六)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难以形成规模,结构单一,质量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

(七)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农业行政执法难度大,致使许多涉农法律法规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存在。

四、下半年的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

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降低灾害损失程度,确保我乡农业生产的平稳运行。

(二)抓紧抓实抓好晚秋作物种植和冬季农业开发。

(三)根据技术要求,抓紧超级水稻、粳稻、紫谷及各种新品种试验测产工作。

(四)落实今冬明春春耕生产工作。

(五)继续搞好测土配方土壤取样工作。

(六)加强监管拖拉机、微耕机安全生产工作。

(七)组织抓好蚕桑产业夏、秋蚕的饲养,桑园的冬耕、修剪、施肥及嫁接工作。

水稻嫁接技术范文篇2

一、农业生产运行情况

(一)粮豆作物生产情况

2009年上半年全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946亩。其中玉米8806亩,水稻8800亩,大豆1600亩,杂粮1800亩,薯类2540亩;全乡小春作物收获面积5008亩,产量309吨,其中,蚕豆1182亩,产值71吨,豌豆1956亩,产值120吨,小麦1870亩,产值118吨。

(二)经济作物生产情况

完成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898亩。其中:蔬菜750亩,花生500亩,烤烟5000亩,茶叶4648亩。

二、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切实抓好“两杂”良种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

至6月15日止,完成推广“两杂”面积11195亩。其中杂交水稻5895亩,规格化3000亩;杂交玉米5300亩,规格化3500亩,优质稻800亩。

(二)抓好桑园种植管理及产房建设工作,稳步扩大桑园面积。

1、到目前为止,全乡共有桑园面积2128亩,其中新植面积450亩,管理面积1039亩,饲养面积680亩。春蚕饲养310张,产鲜茧11.25吨,产值22.14万元,最高单张产量50千克,产值1000元,最高饲养户3.5张,产鲜茧160千克,产值3200元。

2、老桑园已改造(嫁接)625亩,建立高产桑园示范地400亩,建立科技示范户150户,计划养蚕万元户48户。第二批夏蚕正在饲养230张,最多饲养户4张。

3、计划建设蚕房57间,其中大蚕房45间,小蚕共育室12间;改造大蚕房83间。完成蚕房建设57间,其中大蚕房45间,小蚕共育室12间;改造大蚕房83间。完成率达100%。

4、计划发放小额贴息贷款57万元,实际发放57万元。

(三)切实抓好州际接边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

完成州际接边地区人畜饮水工程项目一个,完成工程的100%。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项目的申报及实施工作

为保障粮食安全,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农业生产后劲,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农业工作站积极争取县农业建设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测土配方项目的实施;二是州际接边地区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三是抓好稻飞虱防治工作,完成防治面积14200亩次。四是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期管理工作。

(五)加大农业科技培训,普及宣传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农业科技应用率,增强科学服务本领。

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主要采取现场操作,以会代训,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进行培训。上半年共举办科技培训74期5692人次,发放农业科技资料1600余份。其中,举办种桑养蚕科技培训16期8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养蚕技术操作规程》600份,种桑养蚕高产技术培训材料500份。

(六)认真抓好国家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落实及农机安全管理工作

半年来,共推广微耕机91台,其中享受农机购置补贴63台,享受补贴资金12.49万元。超额完成县农机管理站下达的农机推广任务,完成率达207%。发放农机安全知识资料200余份,签订农机安全责任状60份。

(七)认真实施上级交给的各项试验示范项目

试验超级水稻2组,其中粳稻1组,推广试验新品种20个,其中杂交玉米4个。完成紫谷推广试验50亩。

(八)强化渔业管理,发展水产养殖

坚持“以法兴渔、强化管理、公正严明、服务渔业”的工作方针,大力宣传《渔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查处渔业案件,保护渔业资源和渔域生态环境。认真抓好渔业发展,充分利用有利地形优势,积极引导百姓发展水产养殖。半年来,新增鱼塘面积20亩。

(九)积极配合乡财政完成农资综合补贴及种粮补贴面积核实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产业矛盾比较突出致使蚕桑产业发展比较缓慢

一是粮桑矛盾;二是烟桑矛盾;三是林下资源丰富,松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从而影响蚕桑产业长足发展。桑园管理投入不够,小额贴息贷款发放慢,蚕房建盖进度相对较迟。

(二)种子市场混乱,管理难度大

由于我乡地处镇沅交界,加之今年种子市场放开,种子贩卖十分严重,种子市场非常混乱,种子价格飙升,农户叫苦不迭,农业工作站管理难度较大。

(三)住房简陋,办公条件差,设施较落后

由于缺少相关的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等设施,从而导致有时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相关材料,切实制约办公效率。

(四)开展各项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科技经费得不到落实。致使超级水稻及新品种试验推广难度大。

(五)由于广大劳动者普遍受教育年限短、文化素质低,使先进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难度大,推广周期长。

(六)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难以形成规模,结构单一,质量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

(七)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农业行政执法难度大,致使许多涉农法律法规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存在。

四、下半年的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

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降低灾害损失程度,确保我乡农业生产的平稳运行。

(二)抓紧抓实抓好晚秋作物种植和冬季农业开发。

(三)根据技术要求,抓紧超级水稻、粳稻、紫谷及各种新品种试验测产工作。

(四)落实今冬明春春耕生产工作。

(五)继续搞好测土配方土壤取样工作。

(六)加强监管拖拉机、微耕机安全生产工作。

(七)组织抓好蚕桑产业夏、秋蚕的饲养,桑园的冬耕、修剪、施肥及嫁接工作。

水稻嫁接技术范文篇3

一、以稳定粮食为基础,全面推进种植业生产

1、粮食种植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通过采取压缩单改双、遏制抛荒、设立奖励机制、扶持规模经营、全力防灾抗灾等有效措施,切实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106.33万亩,总产51.7万吨,较去年增长2.7%,其中早稻种植面积为46.81万亩,比去年扩面1.07万亩,单产440公斤,总产20.59万吨;单季稻5.8万亩,单产575公斤,总产3.34万吨;晚稻播种面积为49.6万亩,单产536公斤,总产26.58万吨。同时,蚕豌豆收获面积5500亩,总产量2180吨,产值654万元,马铃薯2760亩,总产量3480吨,产值348万元。

2、经济作物生产势头良好。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为22.8万亩,其中大棚蔬菜2.5万亩;果用瓜播种面积约为2.5万亩,其中大棚精品瓜,嫁接西瓜达1万亩以上,同比增加20%;春季油菜收获面积为10.16万亩,总产约7500吨,冬种油菜面积达15万亩,绿肥种植面积6万亩。其它如南方早熟梨、李、桃等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并逐步形成地方特色。

二、以农技推广服务为重点,扎实开展各项业务工作

1、着力创优农业技术服务。一是积极推广优良品种。今年落实水稻品比区试品种282个,全县重点推广优质粮食新品种11个,时鲜蔬菜新品种8个,果用瓜等经济作物品种4个,水稻良种应用面积93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1.2%.二是着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围绕粮食种植节本增效,大力推广水稻软盘抛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好气间歇灌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集中育秧等成熟技术,应用总面积达48万亩以上;经济作物生产重点推广了西瓜嫁接育苗、有色膜覆盖、生化调控等先进技术3项。三是切实加强田间技术指导。针对4月份长期低温阴雨天气、5-6月份的洪涝灾害、晚稻期间部分地区的干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暴发等灾害性天气和病害,为了确保灾年不减产,我局积极组织局农技干部深入乡镇村组,下到田间地头开展生产指导,调运种子5万公斤,防病对口药剂100件免费发给各受灾农户,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四是引导农业生产订单服务。为振兴湘米产业,我局加强了与龙头企业的联合协作,运用“科技+基地+企业”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开展订单服务。促成19家专业合作社、62个种粮大户、31个基地村与仙竹米业签订优质稻订单面积14.5万亩,其中晚稻高档优质稻订单面积8.2万亩,并全程提供优质稻生产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五是引导建立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体系。全年签订统防统治面积16.5万亩,其中早稻7.0万亩,中稻1.5万亩,晚稻8.0万亩,每亩可为农户节约用药成本约20-25元。

2、全力创办标准化高产优质示范基地。一是创办了网岭、新市、大同桥、上云桥四镇31个村6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并在网岭新陂村、新市新中村创建超级稻、高档优质稻等4个千亩核心示范区。二是在酒埠江芹家洲、菜花坪谭桥、谭洲创建了3000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三是建立了皇图岭、新市为主的500亩特色果用瓜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四是石羊塘镇的2000亩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示范基地。五是以网岭、新市、大同桥、鸭塘铺等乡镇为主10000亩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基地。六是在皇图岭建立了10000亩冬种油菜种植示范基地。

3、尽力提高农民种植水平,积极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组织我局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播推介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专业化防治、果用瓜栽培、水果栽培等实用技术。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65期次,培训农民2.65万人次,特别是高产创建示范区内每个村开展了一次培训;同时,利用“阳光工程”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农民3800人。共印发《农家之友》、《病虫情报》、《农资快讯》、《早稻应急管理技术措施》、《晚稻浸种育秧技术》等技术资料25万份。

4、努力畅通信息渠道,提高农业工作透明度。今年,我局已编发《农业快讯》29期;在《县农业信息网》、《县公众信息网》农业工作动态信息、病虫情报、种子简报、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信息78条,各种文件、通知及工作管理制度、方案18份,对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和应对措施及时予以通报,使各级领导以及民众及时了解农业局所做的工作和农业生产进展情况。同时建立了多个信息工作群,加强了横向、纵向的信息沟通,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三、以农业执法为重点,强力推进爱农护农活动

1、加强了农业普法宣传。有针对性的对经营服务人员、种植大户就有关农业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和培训。出动宣传车20余辆次;利用电视台的《科技兴县》等栏目开展专题讲座;利用《农家之友》、《县农资快讯》等刊物印发专题宣传资料5万余份;组织全县农资经营人员、农产品生产经营人员培训5期,培训人员1200余人次。

2、加强了农资市场监管。以种子执法年活动为契机,开展了“”消费者日活动、春季农资打假护农保春耕和秋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等多个活动。对农资销售单位(个人)进行拉网式检查,对流通市场内的种子、农药肥料产品进行重点检查。截止目前,我队共出动执法人员407人次,检查各类农资经营户(含经营门店)1256个次,立案查处不合格农资案件21起(其中种子4起、农药13起、肥料4起),查获假劣农药936kg、不合格种子12000kg、劣质肥料36000kg,处以罚款7.05万元,受理农民投诉68人次,协查案件10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26.5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3、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为把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我局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作举措。一是抓好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强化产品源头监管。今年建立了以上等乡镇为主的万亩优质稻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三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恒源油脂公司的6万亩有机油茶基地。二是抓好检验检测,强化产品质量监管。至11月份,从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抽取蔬菜样品3137个,经检测样品不合格率低于2.6%,向上级主管部门发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报告11期。在城关的超市、净菜配送中心,网岭农贸市场等农产品经营场所建立了果蔬农残速测站进行农残速测;针对海南产长豆角农残超标情况进行了彻底清查,销毁有毒豆角142公斤,全年没有发生农产品农残超标引起的重大中毒事故。三是抓好农产品的“三品一标”工作,强化产品认证监管。全县已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47.9万亩,3个有机认证品牌,1个绿色认证品牌,19个无公害认证产品,今年有县天籁蔬菜有限责任公司、佳利蔬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企业的38个蔬菜、水果已向国家绿办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正在等待农业部的审批发证。已到期的无公害农产品的复查换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认证书的复查换证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

四、以争项引资为重点,切实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我局通过创造条件,加强服务,优化投资环境等措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一是大力引进杂交制种产业。今年有14家种业集团公司来我县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共落实制种面积4.3万亩,引进资金超6000万元,亩平为农民增收200元;二是引进精品西瓜种植产业。全县精品西瓜大棚栽培面积近3000亩,引进资金1000余万元;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项目实施。今年实施的乡村清洁工程、粮食高产创建项目、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项目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已陆续通过验收,世行贷款生态家园建设项目正在建设当中;另外,优粮工程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和种子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已获部、省批复,可于明年实施,总资金达到1000万元。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基础上,我局申报贮备的农业项目有5项,即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标准粮田后续建设项目、南方早熟梨苗木繁育项目、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和乡镇农技站建设项目,项目总资金超1600万元。

五、以提升效能为重点,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水稻嫁接技术范文篇4

一、科技培训新型农民,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为主导,农民是主体,农民综合素质的程度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基于这种原因,开展科技培训势在必行。一是整合各种技术资源进行种养、加工培训。联合县农业、林业等部门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他们在生产中发挥了积极地带动作用。二是紧密与县职业技术学校联系,充分利用职校平台,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就业岗前培训,使一批批外出务工人员学有所用,有的成了企业的技术骨干或经营能手,有的当上了老板。农村新型农民的队伍不断壮大发展,新农村建设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三是培训形式灵活多样,提高了培训效果。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技术骨干,主要是乡、村两级干部。分散培训,是以乡村技术骨干人员为技术依托,延伸到村组培训,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科技培训带来的好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学习,又回到了现场(基地)技术员与学员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实际指导,这样,一学就懂,一用就通。每年达到培训农民7000人次,发放资料16000余份。

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把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现代农业,提升粮食生产水平,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使农民既增产又增收。2007年,县科技局会同县农业局在高洲乡和镇建立了万亩优质高产水稻示范基地,在技术实施小组的指导下,为示范基地实施推广了“多播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水稻轻型节本栽培技术、水稻优质高产高效配套集成技术、测土配方技术、水稻病虫综合防治等农业成熟技术。基地粮食单产产量和稻米品质达到预期目的,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示范区得到普及和提高,增产增效双丰收。2008年,“山区优质果苗繁育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建成后,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经营,推广了果树育苗嫁接技术,使项目区的大部分农户学会了嫁接技术,并且发展了多个育苗专业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又为本县打造万亩果业基地提供了种苗保障。

三、打造科技示范基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为了提高科技示范效果,树立示范榜样,建立了科技示范基地。同时,又不断发展有技术、会经营、具有产业特色的科技示范户,目前全县已建立科技示范基地66个、示范户691户。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用于奖励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必由之路。依托金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了优质稻生产和延伸了产业链;以华翔农林生态科技园为技术依托支撑,做大做强了花卉苗木产业;以森美农林公司为示范,不断发展曼地亚红豆杉种植规模,正在向打造“全国红豆杉之乡”的目标奋斗;以万盛果业基地为平台,打造一个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县科技局积极组织有规模、有科技含量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企业,申报部、省级科技项目,以求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资金的引领、支撑作用。

四、开展科技宣传活动,营造了科技兴农氛围。一是利用每年的科技活动周活动的机会,深入乡村开展科技政策法规的宣传,大力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弘扬先进文化,提高了全县干部群众科技素质;二是以经常性的科技下乡活动为契机,选择墟日在人口集中的场所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发放资料活动,激发了民众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三是有序开展了“知识产权”进社区、进园区、进学校活动,把科技引向深入、普及社会,传递后代。四是定期在电视台开设专题节目,播放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走进百姓”专栏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五、开展县校科技合作。提升了科技创新水平。近年来,由县政府牵头,县科技局具体运作,分别与农业大学和大学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通过政府的桥梁作用,成功地促进了企校之间的合作。如大学的孙宝腾博士为解决森美农林有限公司从曼地亚红豆杉提取高含量的紫杉醇技术达成了科技合作协议。流芳园林植物升华有限公司急求的老油茶套种杂交油茶技术,已和大学的尧成语博士实现了技术对接等。开展县校合作,有效提升了我县科技创新能力,高升贝力得有限公司生产的“菊粉”、“铁皮枫斗晶”新产品,新成果,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其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2009年度被省科技厅认定为“自主创新产品”,而且在2007、2008年先后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2009年华翔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晋升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

水稻嫁接技术范文篇5

由于我爱好哲学思考,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之失败的教训,通过反复比较,使我逐渐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干工作办事情必须照唯辩证法规律办事。所谓规律,实质上就是事物之间的先后顺序和必然联系。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规律。照此规律办事,事情可自然而成,违背此规律,轻者,难免出现矛盾和问题,重者,超越规律的极限,就会失败。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在百合打井的事。我们在百合成功地组织群众打井,我反复思考的问题是:打了37眼井,乡村没有拿一分钱,都是群众自己拿的钱,干部仅组织组织,群众就那样对我们感恩,而我们有时干的事,就是不让群众拿一分钱,群众不仅不领情,反而骂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当然首先是个态度问题,即是不是真心想为群众办事,今天我不谈这个问题,我要谈的是,就是真心想为群众办事,如果不照规律办事,也未必能把事情办好,未必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我们为农民群众办事,一定要从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但是,农民群众有许多需要,他们的需要是分层次的,有大小之分和高低之别,照辩证法规律办事,就是先满足小需要,再满足大需要,先满足低层次需要,再满足高层次需要,就是先急后缓。我们组织百合群众打井,所以能把群众组织起来,所以能赢得群众的心,就是因为我们急群众所急,干群众所需。群众当时最急的事就是如何保住西瓜苗,如何点上花生,因为季节不等人啊!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当时没有比这个事更急的事了,解决了这个事,就是为农民解燃眉之急。所以我们的号召不仅很快得到了群众响应,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假如说我们当时办的事,不是组织群众打井,而是组织群众挖河、垫路或搞高科技农业结构调整,很可能是干部累的不轻,农民不领情,事情最后反而以失败而告终。现在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深深感到,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和联合起来是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是农民摆脱弱势地位的关键,是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关键,我认为,这里重要的是一定要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要深入农民群众,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这样帮助农民,才是把痒挠到了正地方,农民才高兴,才会跟我们走。当领导的都希望能一呼百诺,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唯有顺民心、合民意,干群众所需,才能有这样的效果。有时农民的需要可能很小、很土、很低、很简单,身处上层的领导往往看不起农民的这些需要,认为这些需要是早已过时的东西,是落后的东西。其实,辩证法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小事、低级阶段的事和简单的事都是事物运动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首先满足农民的这些需要,大的、洋的、高级的需要才容易实现。否则,小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还没有满足,就硬向农民注入大的、高级的东西,就很可能败事。我常想,国民党统治时期一些热心乡村建设的知识分子到乡村搞试验,为什么总是得不到农民的响应,而领导搞的土地革命却让农民自愿捐粮卖命,组成一个铜墙铁壁,还不是因为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梦寐以求的对土地的需要?现在我们组织农民办工业、搞高科技农业,农民都不积极响应,我们总是埋怨农民没文化、素质低,组织纪律观念差,而很少考虑我们干的事是否符合农民需要。农业、农村、农民就是这么一个状况,从这个实际出发去定目标干事情,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还拿打井这个事来说,群众打的是塑料管井,上级实际上并不主张打这种井,认为这种井档次低(也许还有其它科学上的原因)。现在看来,这种井最符合生产责任制和农民的资金情况,最符合农民的需要。如果我们当时组织打标准化的石管井,很可能就组织不起来,因为农民不仅资金上有问题,而且石管井管的面积大,打在谁的地里也成问题。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不能解群众的燃眉之急。现在我们那个地方遍地打的都是这种井,这表明这种井符合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通过打井这件事我还认识到,为群众办实事,干部的牵头组织很重要。当时我问农民,你们既然这么需要打井,为什么不自己打呢?他们回答说,我自己出钱打一眼井,你不叫谁用呀?不叫谁用得罪谁,叫用吧,自己掏钱打的井叫别人用,实在有点肚痛。你看,农民就是这么一个觉悟水平,我们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总结的失误时有一段话,他说:“一定要每时每刻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这段话同样适合于今天,我感觉甚至就是对今天的人们说的。我们在农村组织农民搞这事搞那事失败的原因,难道不就是因为违背了这两条吗?今天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条: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资金技术情况,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

其次,分折在大胖栽种水稻的事。从现代农业的观点来看,栽种水稻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在有些地方,水稻还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对象,但是大胖村那些地里栽种水稻,农民由原来的不收变成收,由原来的少收入,变成了多收入,农民实实在在的得到了实惠,因而他们就拥护干部,听干部的号召。农民有了收入,有了积累,再发展高级的东西也就有了基础,这就叫有低到高。从大胖栽种水稻这件小事来看,我们还领悟到,作决策办事情一定要遵循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发展规律。当时改种水稻我们只是在广播上宣传宣传,宣传那个典型农户的收入情况,帮助农民进行效益分析,并没有逼迫农民一下子都改种水稻。农民是最讲实际的,他们一看种水稻还真行,大家就很快都跟了上来。当领导的有没有水平,水平高低,能不能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就看你有没有眼光发现群众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能发现这种东西,就能一呼百诺,就叫站得高,看得远。我们常讲的由点到面的工作方法,体现的正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发展规律。作为对比,我们不妨举一个失败的例子,可以说这样的例子各地都比比皆是。还是在时,XX年春季党委政府决定沿郑(郑州)汴(开封)路两侧在高砦村北地搞万亩经济林基地,当时领导可能想,一下子搞成这么一个基地,对调整农业结构,对改善郑汴路两侧的生态环境都有很大作用。可是实施时群众积极性不高,有些农户根本不同意,镇政府(此时乡已改为镇)只好从购苗、栽植到浇水的各个环节都包揽下来,组织镇村干部自己动手。由于规模太大,栽的质量很低,还由于精力和财力上的原因,浇水不及时也不充足,管理跟不上,结果成活率不到10%,活下来的几颗树后来群众也都拔掉移裁到家里了。正反两方面的例子都说明,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按此规律办事,就容易取得成功,违背此规律,就可能导致失败。总结经验,一定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既要看到成功的经验,更要看到失败的教训,这样才容易看清规律。我曾思考镇的农民裁种葡萄的事,都是同样的土质,都是同样的环境,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却失败了,原因到底在哪里呢?我比较思考的结果是:成功的农户主要是因为应该(由规律所决定)做的事做足做够了,而失败的农户主要是因为应该做的事没有做足做够,总是懒省事造成的。一个人想干成大事,想干成高级的事,一定要把小事低级阶段的事干足干够,并富有成效。这些富有成效的小事,只要干足干够,干到一定程度了,经济也好,党群干群关系也好,就会发生一个质的变化。同志讲,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当然首先是个态度问题,但我是从量变质变规律理解的。

水稻嫁接技术范文篇6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农业生产的推动力,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支撑。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深知一身过硬的业务本领,是今后自己开展一切工作的立足点。虽然自己是农业科班出身,可**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状态,密切关注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动态,广泛加强与科研院校的联系与协作,全力开展农业试验示范与科技攻关。

针对我市发展高效农业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现实需要,近10年来,他累计引进近120个粮、油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引进10余种食用菌、牧草、草莓等高效经济作物,引进西瓜嫁接、地膜油菜、地膜棉花、稻鸭共生、果树促成栽培等新技术12项,以及旱育保姆、旱育壮秧剂、高效硼肥、降解地膜等新产品7个。先后提出并主持承担了优质油菜秋发高产栽培技术、超级稻强化高产栽培技术、保龄菇高效种植技术等重点研究课题。为了做好这些项目有关试验性研究工作,力求数据科学性与准确性,**于2000年在当涂县原黄山乡承包了20亩农田,开创了我市农业干部承包农田的先河。项目研究的关键时期,他经常不分节假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总是工作在田间地头,开展试验、调查和记载,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数据,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

虽然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可收获的喜悦让**忘了这一切。如今这些试验科研项目已经硕果累累,经专家鉴定,部分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或省内领先水平,或填补市内空白,有的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上发挥着主导作用,为我市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立足科技服务助农民增产增收

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来自农村,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民有着深刻的了解,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他始终认为:农民是农技人员的衣食父母,服务农民是农技推广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自己的天职。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技干部就应该心里始终装着农民,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20年来,**先后编写各类技术材料达百余份,到基层进行技术培训讲座达150多场次,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接受农民咨询达5万多人次。许多农民都亲切地称他为“泥腿子”专家,大家都喜欢和他一起相处,生产上一有什么困难都愿意打电话给他、或与他交流,而**也总是细致耐心的解答这些问题,直到农民弄懂满意为止。

抓项目实施,建点示范,是为农服务的重要抓手。近10年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农业“白色工程”、水稻旱育稀植及抛秧、种植业(农产品)优质化工程、超级稻示范推广、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等农业重点项目,初步统计,累计为农民新增效益约4.5亿元。作为项目首席专家,他精心制定项目方案,科学确立技术路线,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集成研究,推行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同时,为了确保这些项目顺利实施,**身先士卒,带领一大批技术人员经常工作在田间地头,抓培训、抓实施、抓检查,身影遍布全市三区一县的所有乡镇,夏天虫叮蚊咬,冬天风吹雨淋,可他却一点也不在乎,挂在嘴边的唯有“责任”二字。记得2005年的时候,我市首次组织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为了指导农民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实施,做好田间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整个心思都扑在了上面。在水稻生长期间,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工作巡视在田间地头。水稻栽秧现场会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可**却早早的就来到了示范区,挨家挨户指导农民按规格栽秧,整整忙碌了一个上午。示范区里印存林夫妇俩,种了10亩超级稻,当年他家水稻亩产超过了700公斤,高兴的老两口拖着**说谢谢。

创新服务机制谋现代农业发展

随着农技推广外部环境和条件的重大变化,传统的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已难以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选准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农技服务的针对性。近年来,**积极探索,以科技特派员活动为载体,主动与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协会和规模种植户、科技示范户进行科技结对,在生产技术、项目编制、市场信息、发展订单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服务,成效显著,是广大农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典范。技术帮扶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组织达15家,如安康菌业、园艺果品、龙升粮油等,指导实施的各类项目有12项,完成农产品质量认证(“三品”)7个,建立订单标准化基地2.5万亩。培育指导的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有40多个。

**市在全省范围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小市。因为耕地资源有限,一些大的农业研究项目很难落户我市。如何利用手中仅有的资源,做出最大的效益,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始终是**思索的重点。苏、浙等地区发展高效农业的典型,给了**深刻启发,走发展高效农业的致富之路。

有了前进的方向,**全身充满了干劲。一方面,通过对全市各地的气候、土壤、产业基础和市场等因素的细致调查与分析,明确了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与重点;一方面,努力寻求培育发展载体,典型引路,加快构建高效农业发展机制。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如今,已建立了护河镇园艺经果林、霍里苏李葡萄、新临农场和护河北圩绿色稻米等特色农业板块,这些高效农业已经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还十分注重研究农业的重点难点问题,先后主持完成了“关于**市农业科技创新的调查研究”、“**市农业循环经济调查与战略思考”、“**市高效规模农业(种植业)调查与分析”等多项调研课题,提出了许多观点建议,对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受到领导的重视和肯定。

超越自我不断突破与发展

水稻嫁接技术范文篇7

年全镇共完成早稻种植面积13500亩,晚稻种植面积16700亩,其中单季晚稻2500亩,连作晚稻14200亩,种植小麦2703亩,油菜4465亩,榨菜9500亩,棉花5310亩,水果种植6000亩,水产养殖8000亩。具体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多措并举,不断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

粮食生产是当前农村农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保障农民生活的最基本要素。为此,我们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重点围绕“基础设施标准高、农田复种指数高、社会化服务水平高、科学技术到位率高、土地产出率高”的要求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我镇于2009年起,分三年实施12900亩的粮食功能区建设,2009年已建设面积4300亩,今年又完成了3920亩的建设任务。为做好我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我镇积极进行调查和宣传工作,使全镇从上到下形成合力,为功能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各村进行了现场踏勘对建设区块进行调查摸底,帮助各村确定工程建设内容和组织实施。功能区的建设为实行全程机械化一条龙的生产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狠抓冬种生产,解决农田季节性抛荒。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和生产水平,采用了稻-麦、稻-油菜等种植模式,出台多种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大棚设施越冬蔬菜等经济作物,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田收益,实现了绿色过冬。

三是实施粮食订单收购,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为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全镇10个行政村共实施粮食订单573.4万公斤,其中早稻订单403.4万公斤、晚稻170万公斤,另落实小麦订单120万公斤,比上年增加33万公斤,使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四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年镇推广水稻轻型栽培面积80%以上。粮食生产的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全年引进嘉育253、嘉育143等水稻良种8万公斤,小麦良种8000公斤。同时重点提高水稻机插秧水平,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我们充分利用明诚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积极进行水稻机插秧订单式作业,进行水稻代耕作、代育秧、代机插、代收割和植保等一条龙服务。今年完成水稻机插面积14000亩,机械化作业覆盖率达到100%。

五是实施高产示范,提升种粮经济效益。积极开展粮食优质高产创建活动,建立水稻高产示范方,其中,建立双季稻超高产创新种植示范户1个,面积23亩,比大田增产5.5%;水稻高产优质高效中心示范方150亩,水麦高产优质高效中心示范方280亩,单产和经济效益比大田高出12%以上。

二、加大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着手,我们主要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积极争取上级立项、镇村两级自筹等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

一是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自去年开始以来,于今年八月完成了十六户村、横塘村和村总共15000亩范围内的沟、渠、路、机埠泵站新建和维修工作。工程总造价136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造排水沟14960米,机耕桥15座,机埠灌溉泵房2座,包括邵家江等在内的河道疏浚9500米,新建机耕路13270米,河道干砌石14780米,添置农业机械2台,以及田间林网绿化1.2万米。同时做好了年度涉及韩夏、、高桥、上塘和五车堰五村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设计和招投标工作。

二是实施粮食功能区建设。今年我们完成了年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任务,总建设面积3920亩,包括杏山、韩夏、高桥、回龙4个村。共新建或修缮机耕路500多米、水渠9342米、过桥102处、机埠4座。同时对年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和招投标工作。

三是推进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主要分布在横塘村、十六户村、回龙村、上塘村等四个村。建设面积4000亩,工程造价455万元,主要包括微喷灌设施安装4000亩、排水沟清淤部分1300米、新建排水沟1930米、河道整治890米及2只泵站建设。本工程于年初通过设计和招投标工作,在今年月份开始施工,于月底全部完工。

四是实施废弃山塘整治工程。为科学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挖掘潜力,保护耕地,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积极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对全镇山塘、窖头、低丘缓坡作全面排摸的基础上,今年实施了回龙、杏山和高桥三个村的废弃山塘复垦工程,通过工程的组织实施共整理出土地60多亩。

三、依托科技,优化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年镇农业在采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上加大力度,同时优化结构,不断提升榨菜、蜜梨、水产、畜牧等四大主导产业,目前,我镇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为8家,其中榨菜生产加工企业4家、畜牧生产企业3家、水产养殖企业1家。宁波市明凤渔业有限公司、余姚市备得福菜业有限公司和余姚市康宏畜牧有限公司为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各企业拥有绿色食品认证2家,无公害产地认证6家、无公害产品认证8家、有机产品认证1家。并且拥有明凤、阿祥哥、备得福、康福等“中国驰名商标”四件,明凤和备得福分别为中国和浙江名牌农产品。“舜北”、“天仁”等宁波市知名商标二件。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品质品牌建设得到极大的提高。

一是继续抓好以榨菜为主的蔬菜生产。今年全镇榨菜面积9500余亩,单产平均在3375公斤,与去年相比有小幅度的减产,而价格由去年的平均0.45元/公斤上升到今年的0.693元/公斤,农户亩值不减反增。为稳定榨菜收购次序,保证农户利益,我们积极与榨菜收购企业协调,鼓励他们提高收购价位,增强农户种植信心,整个榨菜收割、收购秩序平稳。此外打造蔬菜种植万元亩值,探索青瓜-芥菜-榨菜的种植模式,示范方面积100亩,平均亩产值达到11150元。

二是继续抓好以蜜梨为主的水果生产。年全镇种植蜜梨3000亩,葡萄2500亩,通过蜜梨高位嫁接、疏花疏果、人工受粉、套袋和喷滴灌等技术的配套应用,提升果品质量产量。同时葡萄大棚建设势头高涨,今年新建葡萄钢管大棚、避雨棚30多亩,并有150亩集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大棚葡萄即将新建启动。同时引进初夏绿、518蜜梨、泗洪大枣、猕猴桃等果树新品种。进一步提升我镇水果生产的高度。此外加强销售网络建设,优化产品包装和品牌建设,进一步推动我镇水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提升水产养殖档次,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全镇广大养殖户已完全从养殖常规鱼类转向高产、高效的南美白对虾、甲鱼及其他精养水产品种的养殖,今年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到1300余亩,平均亩产量达到600斤,较去年的400斤有较大的增长,外塘露天养殖亩产量最高记录达到1000斤,同时甲鱼套养面积2800多亩,水产养殖亩均超万元。此外加强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其中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效益明显,新建大棚30亩,创产值72万元,亩均净利润达到7200元,远高于露天养殖。稻田养甲鱼,池塘种植空心菜,南美白对虾起捕后池塘种草养鹅等新水产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也进一步提高了水产养殖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四是加强服务引导,促进畜牧规模化发展。今年上半年,总投资超过1200万元的宁波市逸然畜牧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和总投资超过800万元的余姚市奥农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的野鸭养殖基地都已顺利完成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两家畜禽养殖基地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开展循环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现代化和生态化。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及时扑灭疫情。完善镇畜牧兽医站的建设,落实办公用房,专门聘用了4名防疫员、检疫员,与他们签订防、检疫责任书,制订考核办法,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一)加强全镇水环境整治建设确保防汛抗旱工作。我镇作为沿海乡镇,一直以来重视防汛抗台工作。一是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力度,在保质保量完成引水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完成了对邵直江、崔冯江等的疏浚整治,同时推进村级水环境整治,今年完成了回龙村宁波市水环境整治工程项目,项目由上级补助50%,工程包括土建及绿化两大块内容,总投资在260万元。村的宁波级水环境整治工程也已进入扫尾阶段。二是加强河道长效保洁管理。实现农村河道的畅通整洁,去年,通过招投标由余姚市华辉保洁有限公司以42.858万元的价格中标进行全镇河道保洁管理后,保结成效明显,全镇河道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三是进一步加强了镇防汛体系的建设工作。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扎实开展防讯工程安全检查,加强预案修编管理,完善监测设施,明确预警程序和职责,建立防汛抢险队伍、确立避灾场所,储备防汛抢险物资,该项工作还圆满通过了市政府的防汛体系建设验收。

(二)加大绿化造林建设,防范山林火灾发生。一是开展以沿海基干林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绿化工程,今年完成沿海基干林带建设72亩,种植乔、灌木8522株。同时做好各类农业工程的绿化配套工作,积极开展春季绿化造林和义务植树活动,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二是加大绿化养护管护力度,督促做好140亩沿海基干林的养护工作,同时落实农田林网及部分村道的绿化养护管理,通过专业承包的方法,将绿化养护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开展各类绿化示范创建活动,今年完成了横塘、十六户两村的宁波市绿化示范村创建工作,宁波市逸然畜牧有限公司和余姚市奥农畜牧养殖有限公司新建养殖基地加大绿化投入,积极创建余姚市十佳绿化养殖场,不断提升我镇农业农村的绿化水平。四是进一步加强森林消防安全,确保绿化成果。加大宣传的力度,通过宣传横幅,森林消防车巡逻宣传等多种形式,做好山林防火防范工作。并且增加设施投入,购置防火器具,开辟防火隔离带35000多米。同时加强对专职护林巡查员的督查力度,确保清明等重大节日及平常的山林防火安全。

(三)积极开展外来生物的防治工作。自落实一枝黄花专业清理队伍以来,我镇的一枝黄花清理工作成效显著。上半年,针对一枝黄花春季发芽阶段,又对镇域内各一枝黄花高发地段和死角等进行清除,并督促帮助做好相关属地管理单位进行控灭防除。目前全镇一枝黄花的控制率达到95%以上。积极开展松材线虫病清理工作。通过三年来保质保量完成春防和冬季治理工作,我镇顺利地完成了宁波市松材线虫病拔点工程,防止病害向周边扩散;发病面积、病死树数量得到“双下降”,遏制住了疫情扩散势头,病株率控制达到了国家林业局要求的0.03%以下。

五、树立服务意识,构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注重农业合作社功能发挥。我镇目前已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家,基本已主要涵盖我镇农业产业的各个方面。今年,各农民合作组织纷纷开展蜜梨、葡萄种植技术,水产养殖技术,榨菜种植技术、水稻培育及机插秧技术等培训班,极大地方便了社员了解种养新品种、推广应用种养新技术。合作社的内部管理也日益规范,各合作社积极开展星级评定和示范性合作社创建工作。

二是加强农经服务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是加强土地承包日常管理,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抓好土地延包后续完善工作,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同时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到目前止,全镇共流转土地面积7030亩,1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5073亩,有经营大户174户。通过土地流转有力地推进了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二是抓好村务财务公开工作,推进规范化建设进程。在公开日,镇组织力量,对各村进行检查,提升村财务公开的质量。年我镇已有4个村被评为宁波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6个村被评为余姚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达标村。三是抓好村级“三资”管理及“三资”清理工作。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制订了镇村级“三资”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及考核实施细则,同时还对“三资”管理和“三资”清理以及村级工程管理工作进行了业务培训。在此基础上,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三资”清理工作。

三是加强信息为农服务水平。利用余姚市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万村联网工程等农业信息平台,举行村农业信息员、大学生村官等培训。为广大农户提供种养信息、买卖信息和技术支持,全镇10个村全部加入省“万村联网”工程,建立了自己的村级网站,及时各类村镇信息和农户买卖信息。积极开展农技110服务工作,解决农户电话咨询和来人来访有关农技方面的难题,一年来,接待农技110来电来访131人次。做好气象信息服务工作,上报涉农工作人员和有关种(植)养殖户信息名单187个,提供时实气象信息服务,并在有关农资供应点张贴气象旬报等。

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在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基地、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提升生产指导服务能力、品牌创建示范能力上下功夫,不断巩固提高整治成果。年全镇共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5期,发放宣传资料160份,检查单位58家次,检测各类样品数16个,合格率达100%。

五是建立“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在实施责任农技推广制度的基础上,加强镇级农业公共服务综合机构建设,完成全镇10个行政村的村级农业综合服务点建设,构建政府主导、科技支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机构健全、队伍稳定、责任明确、服务到位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为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疫病防控、质量监管和农产品安全保障。

六、存在问题和不足

1、土地二轮承包四至未明确造成的土地矛盾日益突出,农民对明确四至的要求越来越强,四至明确完善工作压力很大。

2、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仍有需多工作要做。

3、我镇的休闲观光农业尚属刚刚起步,需要加大扶持和营造氛围。

4、村级收入来源有限仍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

年工作思路

年度农办工作将着重围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出效益提升、农业服务体系健全、农业生产安全保障和村级经济健康发展”五个方面来开展。

一、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11年度计划投入3225万元,主要实施以下农田水利工程:1、做好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续建工作,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于今年11月开工建设,计划在明年3月底前完工,项目总投资1150万元,涉及5个村,受益面积13600亩;2、开工建设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涉及国道线以东5个行政村,项目受益面积14500亩,项目总投资1470万元;3、做好第三批粮食功能区建设,涉及面积4500亩,总投资90万元;4、开展镇、村河道疏浚15000米,预计投资200万元;5、镇级河道整治1000米,计划投资100万元;6、实施村级水环境整治项目1个(横塘村),工程投资200万元;7、建设边界水闸1座,投资15万元。

二、加大农业园区建设力度,引进推广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一是大力开展“一区一廊、两园两示范工程”建设:“一区”为列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水产养殖示范园区;“一廊”为自镇虞黄公路开始,沿抢险公路至杭州湾海塘,打造集产出高效、种养生态、农牧循环、新品示范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十里农业长廊”;“两园”为甲鱼和生猪两个省级农业精品园,“两示范”即为南美白对虾和野鸭两个市级农业“315”示范工程。二是继续推广旱地“万元亩值”轮作种植模式,大力引进适宜我镇的高效果蔬品种,积极推广钢棚葡萄、蜜梨棚架和高位嫁接等新技术,提高水果种植效益。三是稻区积极引导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开展规模经营,发展冬季农业和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土地复种利用率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力推广水稻优质种子的应用和开展水稻高产示范方建设,同时积极探索稻区种养结合模式创新,开展稻田甲鱼套养、冬闲农牧结合、谷物果蔬结合等模式试验推广。四是以“甲鱼文化节”为载体,尽早谋划,大力宣传我镇特色农业,推介农业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和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同时以节为媒,大力宣传我镇镇蕴文化,促进全镇休闲农业和文化旅游的发展。

三、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为农服务能力。继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帮扶指导力度,规范合作社的自我管理行为,提升合作社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龙头带动和示范作用,积极开展订单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保障农民收益。积极发挥民营农业研究所的作用,开展农产品的引进试验和开发,同时加大与科研院校的联系,加大新型品种的引进推广,依托科技改良农业品种和提升农业效益。发挥供销社作用,规范农资超市经营行为,确保种子种苗、化肥农药供应安全有序。积极引导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农业信贷力度,为农民专业户和农业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培训力度,培育现代农民和农业经济人,引导、鼓励青年农民和大学生村官投身于农业创业。充分发挥村级干部桥梁纽带作用,传递村民真实需求和现代农业信息,使农业推广有的放矢。加强农办自身教育和人员素质提升,提高为农服务技能,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做到廉洁为农,勤政为民。

水稻嫁接技术范文篇8

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根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决定》(**政发[**]16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为目标,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这一中心任务,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全面提升我市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力争20**年我市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二)工作目标。到20**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0万千瓦,年均增长4.8%;拖拉机保有量达到9000台,年均增长4%;农业机械总值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5%;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0%,农业机械化实用技术覆盖率达到75%,全市基本达到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水平,部分发达地区达到高级阶段水平;平原沿河粮食作物主产区和城市郊区75%的乡镇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二、工作重点

**期间,重点推广和普及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节本增效的11项农机综合技术。

(一)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依靠天然降水资源,利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水土流失、风蚀和水分蒸发,保护土壤肥力。

(二)旱作农业节水技术。大力推广深松整地和中耕深松等技术,充分利用地表水,依靠土壤蓄水保墒,建造“土壤水库”。

(三)水田激光平地和以旋代翻等农机水田整地新技术。

(四)玉米精量播种、化肥机械深施和机械收获等节本增效技术。

(五)畜牧业牧草播种、收获、青储、加工以及畜禽饲养、疫情消毒防治等系列机械化新技术。

(六)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七)园田管理机、机械旋耕整地、电动卷帘、土壤消毒、烟雾灭虫、增施气肥和微滴灌等设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

(八)花生、薯类等经济作物机械收获、加工技术。

(九)种子及优质粮食产地机械烘干和精深加工技术。

(十)机械挖坑、起苗、移栽、嫁接、植保以及果品储藏、保鲜、加工等林果业机械化生产新技术。

(十一)作物秸秆及根茬机械粉碎还田、秸秆气化及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机械化技术。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各县(市)区要把发展农业机械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领导,明确思路,研究制定并认真落实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和发展规划。农机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做好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鼓励和引导农机户、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各相关部门要把农业机械化发展作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全市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农机化发展良好环境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投入的同时,逐年增加市、县两级政府财政投入,保证农机购置补贴、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旱作节水、服务组织创新、信息体系建设、适用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及人员培训等项目需要。市农机局会同市财政局在国家支持农业机械目录基础上确定市级支持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专项用于对农机户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服务组织购买列入目录的农业机械产品的直接补贴,重点向农业大户和农机大户倾斜。

2.制定农业生产作业用油补贴政策。市农机局要尽快制定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补贴暂行管理办法。各级财政要安排一定资金,开展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补贴试点工作。

3.加大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信贷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根据信贷原则,加大对支农贷款中购置农机具和农业机械春秋生产性信贷的投放比例,保证信贷资金供应,优先支持春秋季节性农业机械生产用油和农机具维修贷款。

4.进一步完善农机投入机制。拓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融资范围,设立农业机械化发展基金,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农机租赁和信用消费的经济实体。通过财政支持、优惠政策和金融扶持等措施,引导农机户、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以及域外资金增加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逐步形成以农事企业、农机户和农机服务组织投入为主、各级政府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提升农机装备整体水平,优化农机区域化布局

1.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搞好动力装备和作业项目的调整,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协调发展的路子,实现农业结构与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同步调整。在确保农业机械总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林牧渔等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在机械种类结构上实现大、中、小型机械合理配置。在加速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尽快提高林、牧、渔业、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旱地节水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机械化装备技术的整体水平。

2.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东部山区要采取机械化、半机械化并举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中小型农机具,同时抓好机械灭茬、旋耕、作垅、机械覆膜、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等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提高农业资源和生产资料的利用率;重点抓好宜林荒山的机械化改造工程,提高山区土特产品加工、储运、运输和保鲜的机械化能力。到20**年机械旋耕灭茬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平原沿河旱作地区要重点抓好粮食生产机械化,大力推广联合整地复式作业技术,进一步完善机械化抗旱保墒技术。到20**年,化肥深施、精量播种等农业节本增效工程技术使用率达到90%以上,玉米机械化收获达到30%,薯类、花生机收达到80%以上;秸秆还田、综合整地和复式作业面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40%、40%和60%。水田产区要重点推广二年旋一年翻、激光平地、水稻机械插秧、机械抛秧、化肥机械深施、机械收获等技术。到20**年,二年旋一年翻面积占水田总面积的70%,水稻机插秧和机抛秧达到50%以上,水稻机械收获达到70%以上。保护地蔬菜产区要实施深松整地、打药、覆膜、收获等环节全方位机械化,全面推广机械旋耕整地、手摇和电动卷帘、二氧化碳发生器、微滴灌等技术。林果产区要积极推广机械起苗、挖沟、挖坑、树木修剪、果林中耕除草、开沟施肥、高射程打药等技术。养殖业产区要深入推广机械种植牧草、饲料加工、畜禽粪便无害化加工、鱼虾池塘清淤增氧等技术。

(四)加快农机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

坚持“项目牵动,产业带动,产业化组织,工业化理念谋划,企业化管理”的发展原则,重点建设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龙头项目。大力实施农机“2012”兴机富民工程,加大对东荒农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博丰集团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利农公司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的扶持力度,不断扩大农机示范工程规模,建成一批高标准、高水平和高效益的示范基地。

(五)推进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发展先进适用的农机技术

1.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扎扎实实抓好新技术、新机具开发工作,引导农机科研、生产示范推广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切实搞好各种先进适用的农艺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嫁接、组合和协调配套,抓好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及多种经营领域的技术创新,加速科研成果的商品化进程。支持和鼓励农业机械生产者引进先进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引进域外资金从事农业机械化研究、开发和经营。

2.加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抓住农民需求迫切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搞好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等新技术的示范和普及工作。同时,以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机手培训及科技下乡等活动为载体,重点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新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队伍整体素质。

3.创新农业机械化管理体制。建立运转协调、灵活高效、政策透明、管理科学的农业机械化管理体制,将管理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上来,依法保护农业机械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权益,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农业机械化更好、更快发展。

(六)创立新型农机服务体系,拓宽农机服务领域

1.拓宽农机服务领域。树立大农业意识和大农机观念,打破城乡、地区和部门界限,将农机服务领域向农、林、牧、渔延伸,围绕优势粮食产业工程、优势农产品工程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农机与水利、畜牧、渔业和林果等产业的协作发展模式,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业机械化管理机构,推广乡镇农业机械化区域管理站和县级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站建设的成功经验。各级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要采取有效方式将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农机户和农民组织起来,从单纯的生产服务向全面的社会化服务过渡,从组织松散的技术服务型向利益共享的经营管理型转变。逐步建立多种经济成份、多种合作形式、层次和规模的经营体制,积极培育、扶持和发展以农机服务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农机服务队为主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立以民营为主体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大力开拓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重点建设农业机械销售、维修和作业三大市场。各级政府要尽快建立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为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农户提供政策、市场等多方面信息。

(七)强化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保障农业机械产品质量

水稻嫁接技术范文篇9

在全省积极推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大环境中,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科学谋划提出了在全县上下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作为科技管理部门的普通一员,现结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主题讨论活动,就如何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谈如下几点体会。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局是科学技术的管理部门,肩负着服务科技创新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的职责,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目前,尽管面临着全县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不高、科技创新水平相对滞后以及企业对科技管理部门服务工作的不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务必练好基本功,正视困难、迎难而上,树立攻坚克难、破解难题的必胜信心,把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是要提高服务能力。科技管理工作包罗万象,有工业科技、农业科技、社会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说科技无事不有、无时不在,显现在各行各业,要真正做好科技工作并非一件易事,一要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自身业务知识,学习国际国内形势,把握前沿科技信息。二要提高整体素质,只有学会解剖麻雀的本领,才能在服务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三要创新工作思路,以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在遇到疑难问题时改变思维方式,发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是要提高管理水平。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善战的队伍、一个团结的整体,任何一员都是整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管理水准的高低决定集体的智慧和全员的总体素质,要提高管理水平个人务必做到:一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舍小家、为大家是做人处事的必备风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况且单位这个家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条件和小家生活的坚强后盾,没有不去珍惜和爱护的道理,因此,一定要团结一心,积极主动融入其中,各自担负起必要责任,共同建立一个安全、温馨的港湾;二是要有高度的事业心。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们所做的工作和担负的责任就是事业,不论何种岗位,何种待遇、何种职务,都要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三是要有集体荣誉感。“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单位的整体形象就是每个人的脸面,对外形象的展示,不仅包含了职工个人的利益,更重要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筹码。因此,树立形象、维护形象、塑造形象是每个人的共同责任。

县委农业科技工作汇报

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头戏。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常抓不懈,抓出了成效,抓出了亮点,现汇报如下:

一、科技培训新型农民,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为主导,农民是主体,农民综合素质的程度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基于这种原因,开展科技培训势在必行。一是整合各种技术资源进行种养、加工培训。联合县农业、林业等部门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他们在生产中发挥了积极地带动作用。二是紧密与县职业技术学校联系,充分利用职校平台,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就业岗前培训,使一批批外出务工人员学有所用,有的成了企业的技术骨干或经营能手,有的当上了老板。农村新型农民的队伍不断壮大发展,新农村建设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三是培训形式灵活多样,提高了培训效果。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技术骨干,主要是乡、村两级干部。分散培训,是以乡村技术骨干人员为技术依托,延伸到村组培训,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科技培训带来的好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学习,又回到了现场(基地)技术员与学员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实际指导,这样,一学就懂,一用就通。每年达到培训农民7000人次,发放资料16000余份。

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把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现代农业,提升粮食生产水平,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使农民既增产又增收。2007年,县科技局会同县农业局在高洲乡和坊楼镇建立了万亩优质高产水稻示范基地,在技术实施小组的指导下,为示范基地实施推广了“多播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水稻轻型节本栽培技术、水稻优质高产高效配套集成技术、测土配方技术、水稻病虫综合防治等农业成熟技术。基地粮食单产产量和稻米品质达到预期目的,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示范区得到普及和提高,增产增效双丰收。2008年,“山区优质果苗繁育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建成后,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经营,推广了果树育苗嫁接技术,使项目区的大部分农户学会了嫁接技术,并且发展了多个育苗专业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又为本县打造万亩果业基地提供了种苗保障。

三、打造科技示范基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为了提高科技示范效果,树立示范榜样,建立了科技示范基地。同时,又不断发展有技术、会经营、具有产业特色的科技示范户,目前全县已建立科技示范基地66个、示范户691户。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用于奖励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必由之路。依托金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了优质稻生产和延伸了产业链;以华翔农林生态科技园为技术依托支撑,做大做强了花卉苗木产业;以森美农林公司为示范,不断发展曼地亚红豆杉种植规模,正在向打造“全国红豆杉之乡”的目标奋斗;以万盛果业基地为平台,打造一个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县科技局积极组织有规模、有科技含量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企业,申报部、省级科技项目,以求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资金的引领、支撑作用。

四、开展科技宣传活动,营造了科技兴农氛围。一是利用每年的科技活动周活动的机会,深入乡村开展科技政策法规的宣传,大力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弘扬先进文化,提高了全县干部群众科技素质;二是以经常性的科技下乡活动为契机,选择墟日在人口集中的场所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发放资料活动,激发了民众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三是有序开展了“知识产权”进社区、进园区、进学校活动,把科技引向深入、普及社会,传递后代。四是定期在电视台开设专题节目,播放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走进百姓”专栏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五、开展县校科技合作。提升了科技创新水平。近年来,由县政府牵头,县科技局具体运作,分别与农业大学和大学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通过政府的桥梁作用,成功地促进了企校之间的合作。如大学的孙宝腾博士为解决森美农林有限公司从曼地亚红豆杉提取高含量的紫杉醇技术达成了科技合作协议。流芳园林植物升华有限公司急求的老油茶套种杂交油茶技术,已和大学的尧成语博士实现了技术对接等。开展县校合作,有效提升了我县科技创新能力,高升贝力得有限公司生产的“菊粉”、“铁皮枫斗晶”新产品,新成果,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其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2009年度被省科技厅认定为“自主创新产品”,而且在2007、2008年先后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2009年华翔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晋升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

水稻嫁接技术范文篇10

培训阵地“三加强”。要使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农村实用技术首先必须有阵地。因而,我们舍得花精力、花时间、花财力,做到“三加强”。一是加强乡镇党校和党员活动室阵地建设。几年来,我们采取上级申请一点,县里拨一点,村镇自筹一点,社会资助一点的办法,共筹集用于镇村两级党员教育阵地建设资金3372.3万元,其中县委从党费中拨106.9万元、省市县有关部门拨841.3万元、镇村自筹(含个人捐赠)2424.1万元,新建镇党校17个,修缮镇党校10个,新建村址260个。全县农村统一按“一班三室”(党校教学班、科技学习室、图书阅览室、文化娱乐室)的要求办起党员活动室。至**年,全县27个镇(办事处)党校和389个村党员活动室就已经达到了有课室、有桌椅、有电化教育设施、有培训计划、有兼职教员的“五有”要求。二是加强科普阵地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建立健全了镇和村两级科普网络。目前,27个镇(办事处)有科普人员589人,其中有党员273人。行政村建立科普室389个。此外,以党员为骨干的专业技术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县现有各种种养专业技术协会424个,有会员12672人,其中有党员6197人,占会员总数的48.9%。农村党员成为各类协会组织中的骨干和推广运用农业实用技术的积极分子。三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办好各级示范样板,发挥辐射作用、加快农村实用技术的传播速度。我们除办好省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雁洋镇之外,再办好西阳、城东、大坪、南口、白宫、松南、白渡7个县级示范镇。同时,全县建立了287个“一村一品”样板村,每个党支部都抓了4—5个典型示范。

培训方法“三为主”。一是小型实用为主。我们根据农村山高路远、居住分散的特点,尽量在村里开设培训班,为农村党员提供学习上的便利,同时,我们在教学上尽量减少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努力做到深入浅出,使农村党员更好理解和使用,增强了实用性。二是“一事一培”为主。针对生产的技术疑难和生产季节需要,力求每次培训集中解决一个技术难点。**年,全县不少柚果遭受蛀果虫为害,大片果树面临灭顶之灾。县委组织科技人员攻克这一难题,然后专门组织防治技术培训,保住了大面积果园。三是直观培训为主。我们在理论培训的同时,注意进行现场演示的直观培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金柚早结丰产技术就是通过直接到柚园进行直观培训而得以迅速推广的。

培训形式“三结合”。一是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我们在开展小型分散培训的同时,县委于1998年挑选了23名农科专家,组成了“**农业实用技术讲师团”,多次到各乡镇进行集中培训,据统计,近五年来,讲师团到乡镇授课达165场次,受训党员、干部26650人次,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课堂讲授与现场示范结合。目前,全县建立党员科技示范户1799户。各个农事环节,各党支部都组织党员和有关专业户,到科技示范户的果园、鱼塘、禽畜养殖场等生产现场,请技术人员或有经验老农,现场传授栽培管理知识,实施直观教学。三是参观取经与典型引路结合。县委把树立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典型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先后树立了一批个人典型。同时着力建设好雁洋镇南福、石扇镇中和、大坪镇上和等10多个种养结合、综合经营、立体开发的示范样板,供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参观学习。农村党组织经常利用党校培训期间或党日活动时间,组织党员到外村、外镇参观学习,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实用技术学习。

培训内容“三重点”。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过程中,我们注意根据**农业和农村实际,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主要围绕我县金柚、水稻、水产三大重点发展项目,开展培训工作,收到显著效益。县委将“讲师团”每位专家的授课题目印发全县,由村镇根据自身的技术需求,聘请专家前往授课或现场指导。由于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深受基层欢迎。对一些专家授课题目中没有或比较少的培训项目,我们还从外地请教授、专家来授课,如省示范基地雁洋镇,为了提高实用技术培训的质量,还先后五次请省农科院梁军教授上课,现场指导龙眼、荔枝、芒果、杨桃等栽培技术,分析解决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培训党员干部1200多人次。县科协就县规划发展“三高”农业项目编写了《种养实用技术》,满足了培训需要。党员带头学习和示范,全县成功推广了水稻抛秧和水稻丰产规程技术,13个镇实现“吨谷镇”;在发展淡水养殖业中,村镇普遍组织养鱼技术讲座,全县淡水渔业得到较大发展,被评为“全省淡水渔业先进县”。

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主要表现在:

⒈巩固了农业基础地位。由于我县的实用技术培训注意围绕农业中心工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年,全县粮食总产达204436吨。“三高”农业已逐步形成规模化、基地化、商品化、专业化、效益化格局,据统计,至**年底,我县金柚种植面积达25.8万亩,建成了25万亩毛竹基地,150万亩松脂采割基地,2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2万亩脐橙基地,2万亩青榄基地,2万亩油桐基地,2万亩茶叶基地,1.2万亩烤烟基地,5万亩水产基地,520个百头猪场,53个万只鸡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