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5 04:51:19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1

关键词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综防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实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是人们对环境及健康要求的必然。现介绍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综防技术如下。

1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种类

我市水稻主要的病害种类有稻瘟病、恶苗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等;主要虫害种类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蓟马、稻蝗等。

2农业防治

在水稻无公害栽培中,农业防治是根据有害生物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及其发生危害与有关农业因素的关系,在保证无毒、丰产、优质栽培的前提下,结合各项农业措施的改进与提高,对水稻农田生态系统调控达到控制某些有害生物危害的作用。

2.1选用抗病虫优质丰产良种

经试验和调查表明,推广使用抗病品种,稻瘟病发病率平均减少70%以上,减少农药施用量超过50%。

2.2科学进行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抵抗病虫能力;实行宽窄行栽培,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创造良好的稻田小气侯;合理轮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影响有害生物栖息生活条件,减轻病虫害危害;发扬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优点,开展人工中耕除草,尽量少用或不用除草剂,创造有利于有益生物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

3生物防治

3.1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与农业立体种植、养殖有机结合,形成生物最佳的空间结合模式

3.1.1稻鱼、稻蟹共养防治虫害、草害,大幅度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我市窑湾镇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建立稻鱼、稻蟹共生示范基地,在稻田内放养鱼或蟹,至2006年已发展稻田养殖2133.3hm2以上。在水稻田中利用放养的鱼类、蟹类来消灭害虫和杂草,减轻虫草危害。据示范基地调查20块放养鱼、蟹的稻田与未放养鱼、蟹的稻田比较,枯心苗减少62%~80%,白穗率减少58%~84%,稻飞虱减少40%,杂草减少41%,水稻后期无效分蘖减少20%,农药平均少施3次以上。有的养殖稻田还在田内的四周安置电灯,夜间用来诱杀害虫以供稻田内鱼儿取食。这些田块在大田生长期内基本未用化学杀虫剂。同时由于鱼、蟹等排泄物具有肥田的作用,还能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

稻鱼、稻蟹共养不仅能消灭大量有害生物,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稻田整体效益。据调查,稻鱼共养与单作水稻田相比,收入增加10倍以上。

3.1.2稻鸭共育防治有害生物,实现增产增收。稻鸭共育是在稻田内放养鸭,鸭捕食稻田内的各种害虫,吃、踩杂草等有害生物,耕耘和刺激水稻生长,鸭粪还可肥田。由于减少农药施用,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生产出的稻米和鸭肉品质优良无害,因此具有巨大的推广前景。

3.2充分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防治作用

依据预测预报放宽对害虫的防治指标,改进化学防治技术,减轻对天敌和环境的不良影响。

3.3利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害虫

使用生物农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如利用Bt乳剂防治水稻上的鳞翅目害虫,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减轻病虫对农药的抗药性,同时又能大大降低对稻田环境的污染,提高水稻的卫生品质。

4化学防治

4.1安全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是无公害水稻生长的重要辅助措施,仅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但必须根据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准确掌握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以达到既有效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病虫害发生初盛期或一般发生时,使用无污染的农药品种,病虫害大发生时,则选用化学农药混配剂使用。2种以上病虫发生时,选择具有兼治作用的农药复配剂。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限制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品种,推广使用无公害的植物源农药品种。最后1次用药应严格控制用药时间。使用农药争取实现农药新品种与剂型的多样化,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经济、安全的农药新品种、新剂型,同时严格掌握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采用病虫害达标防治,没有达标稻田,不得使用农药,以减少农药使用次数。严格掌握农药的施用剂量,以最佳剂量范围的下限为宜,实行挑治,减少普治,减轻农药对有益生物的杀伤和对环境的污染。

4.2坚持农药的合理轮换

长期在水稻上使用单一品种农药不仅残留量增加,而且使病虫产生抗性。因此,在水稻病虫害无公害防治中必须对所选用农药进行合理轮换,如用吡虫啉拌种,有效防治秧苗期稻蓟马、稻飞虱的危害,代替以往使用呋喃丹、甲拌磷撒秧板习惯,秧苗移栽前用1次锐劲特,控制大田移栽的返青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危害,以代替秧苗期和大田期大量施用甲胺磷的习惯。通过这些低毒、高效农药替代使用后,稻谷中的有机磷含量会大大降低,大米品质才能达到无公害大米的要求。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2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影响;泰和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4-79-02

为了探明水稻主要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及其防治效益,2013年,泰和县在早稻上进行病虫害防治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述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作物为水稻,品种为欣荣优5号。试验对象:①第一、二代螟虫;②第二代卷叶螟;③第三代稻飞虱;④稻瘟病;⑤纹枯病。

1.2 试验田概况 试验安排在江西省泰和县冠朝镇冠朝村十组进行,试验田为沙质壤土,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

1.3 试验过程 早稻于4月16日抛栽,6月11日破口露穗,7月17日成熟收割。施45℅三元复合肥25kg/667m2、尿素5kg/667m2作基肥。移栽后7d结合化学除草施尿素15kg/667m2作追肥。

本试验过程中,全县早稻病虫害总体为中等偏轻发生。其中:纹枯病偏重发生;二代卷叶螟中等发生;稻飞虱偏轻发生;叶稻瘟、穗颈瘟、一、二代螟虫轻发生。试验田纹枯病、二代卷叶螟偏重发生;稻飞虱中等偏轻发生;一、二代二化螟轻度发生;稻瘟病未发生。

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1)常规防治:①、②、③、④、⑤按测报防治;(2)完全不防治:①、②、③、④、⑤均不防治;(3)不防治稻飞虱:①、②、④、⑤按测报防治;(4)不防治卷叶螟:①、③、④、⑤按测报防治;(5)不防治螟虫:②、③、④、⑤按测报防治;(6)不防治纹枯病:①、②、③、④按测报防治;(7)不防治稻瘟病:①、②、③、⑤按测报防治。不设重复,共7个小区,每小区面积74m2,各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间作埂。

2.2 药剂种类及用量 (1)防治螟虫:40%三唑磷80mL/667m2;(2)防治卷叶螟:40%丙溴磷100mL/667m2;(3)防治稻飞虱:25%噻嗪酮60g/667m2;(4)防治纹枯病:井·蜡芽100mL/667m2;(5)防治稻瘟病:75%三环唑40g/667m2。

2.3 试验方法 (1)第一次打药:6月5日打药防治纹枯病、卷叶螟、稻飞虱、叶稻瘟。(2)第二次打药:6月12日打药防治第二代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3)第三次打药:6月20日防治第二代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二代二化螟。

采用工农-16型喷雾器喷雾,第一次用药兑水30kg/667m2,第二、三次用药兑水45kg/667m2。

2.4 调查内容和方法 在各病虫发生危害定局后调查一次。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调查25~50丛水稻。各种病虫调查内容和方法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17980.1-17980.53-2000)进行。

2.5 产量损失调查 各小区5点取样,数出每小区丛数,再进行平均为各小区丛数。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1m2,分别收割、脱粒、扬净、晒干、称重,折算667m2产量。同时,各小区分别进行室内考种,统计每丛穗数、每穗粒数,称千粒重等。

3 结果与分析

3.1 防治效果 从试验结果看,经过防治,各主要病虫害都得到有效的控制。第一代螟虫防治区的枯心率为0.10%~0.15%,未防治的枯心率为1.62%~1.74%;二代螟虫防治区的白穗率为0.11%~0.16%,未防治的白穗率为1.21%~1.46%;二代卷叶螟防治区的剑叶卷叶率在0.38%~0.46%,未防治区的剑叶卷叶率在34.14%~35.04%;防治区的稻飞虱百丛虫量为289~323只,未防治区的稻飞虱百丛虫量为1 688~1 726只;纹枯病防治区的病株率为20.6%~23.4%,未防治区的病株率为74.3%~75.2%;试验田未发生稻瘟病。

表1 早稻主要病虫害防治与不防治对照(只、%)

[病虫害\&常规

防治\&完全

不防治\&不防

稻飞虱\&不防

卷叶虫\&不防

螟虫\&不防

纹枯病\&不防

稻瘟病\&稻飞虱\&百丛虫量\&312\&1726\&1688\&315\&308\&315\&323\&卷叶螟\&剑叶

卷叶率\&0.42\&34.12\&0.38\&0.46\&0.44\&0.46\&0.41\&二化螟\&枯心率\&0.83\&1.12\&0.95\&0.93\&0.94\&0.93\&1.10\&白穗率\&0.14\&1.46\&0.16\&0.16\&0.11\&0.16\&0.14\&稻瘟病\&病叶率\&0\&0\&0\&0\&0\&0\&0\&白穗率\&0\&0\&0\&0\&0\&0\&0\&纹枯病\&病株率\&22.6\&75.2\&23.4\&74.3\&21.7\&74.3\&20.6\&]

3.2 对产量的影响 从试验结果看,病虫害的防治与不防治对早稻产量有明显的影响,整个生育期完全不打药防治病虫害,各种病虫害危害造成损失105.81kg/667m2,损失率22.25%;不防治稻飞虱处理,损失产量22.05kg/667m2,损失率4.63%;不防治卷叶螟处理,损失产量39.94kg/667m2,损失率8.40%;不防治螟虫处理,损失产量6.48kg/667m2,损失率1.36%;不防治纹枯病处理,损失产量48.03kg/667m2,损失率10.10%;由于试验田未发生稻瘟病,故稻瘟病对试验田造成产量损失忽略不计。

表2 病虫危害对早稻产量的影响

[处理\&丛数(丛/667m2)\&每丛穗数(株)\&每穗粒数(粒)\&千粒重(g)\&实际产量(kg/667m2)\&损失产量(kg/667m2)\&损失率(%)\& 常规防治\&21 344\&9.4\&99.2\&28.1\&475.38\&0\&0\& 完全不防治\&21 344\&9.1\&81.4\&27.5\&369.57\&105.81\&22.25\&不防治稻飞虱\&21 344\&9.2\&97.0\&28.0\&453.33\&22.05\&4.63\&不防治卷叶螟\&21 344\&9.3\&92.5\&27.9\&435.44\&39.94\&8.40\&不防治螟虫\&21 344\&9.3\&98.9\&28.1\&468.90\&6.48\&1.36\&不防治纹枯病\&21 344\&9.2\&92.1\&27.8\&427.35\&48.03\&10.10\&不防治稻瘟病\&21 344\&9.4\&98.3\&28.1\&471.07\&4.31\&0.90\&]

注:实际产量按理论产量的8.5折计算;产量损失=常规防治田理论产量—处理田理论产量;挽回损失=不防治田损失产量—处理田损失产量。

3.3 防治效益分析 从试验结果看,按常规防治,共打药防治3次,挽回经济损失279.34元/667m2,农药及施药人工费用65.5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4.26;不防治稻飞虱处理,挽回损失221.13元/667m2,农药及人工费用58.5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3.78;不防治卷叶螟处理,挽回损失173.90元/667m2,农药及人工费用56.8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3.06;不防治螟虫处理,挽回损失262.23元/667m2,农药及人工费用56.2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4.67;不防治纹枯病处理,挽回损失152.54元/667m2,农药及人工费用56.5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2.70;不防治稻瘟病处理,挽回损失266.82元/667m2,农药及人工费用57.5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4.64。

表3 早稻病虫害防治效益

[处理\&挽回产量损失(kg/667m2)\&挽回经济损失(元/667m2)\&防治费用(元/667m2)\&净增收(元/667m2)\&投入产出比\&常规防治\&105.81\&279.34\&65.5\&213.84\&1∶4.26\&不防治稻飞虱\&83.76\&221.13\&58.5\&162.63\&1∶3.78\&不防治卷叶螟\&65.87\&173.90\&56.8\&117.10\&1∶3.06\&不防治螟虫\&99.33\&262.23\&56.2\&206.03\&1∶4.67\&不防治纹枯病\&57.78\&152.54\&56.5\&96.04\&1∶2.70\&不防治稻瘟病\&101.07\&266.82\&57.5\&209.32\&1∶4.64\&]

注:2013年国家早籼稻最低收购保护价为2.64元/kg。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3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13

1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现状

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探明了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等一些重大虫害的发病因子,并总结出了防治策略。

农业科技研究员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了高产、耐旱、耐病虫害的水稻品种,使得水稻产量飙升。

针对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等一些重大疾病利用先进的测报技术、GIS等研究出了疾病预警系统,报警系统的平均准确率在80%左右,能够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预警,将病虫害扼杀在萌芽状态[2]。

明确了引起水稻病虫害的主要病原,并且总结出稻瘟病、稻飞虱、白叶枯病以及青枯病等病虫害在旱秧的危害要比水秧种植高出2~3倍。

研究出病虫害防治的配套方法:主要以用防虫、防病剂浸泡种子以及喷洒药剂为主,辅之以土壤处理、避开虫害高峰期等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研制出了专门的药剂,效果非常显著。比如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生物药剂“B916”,它的效果可以达到65%~87%[3]。

2 病虫害防治相关措施

2.1 水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等主要病害的防治

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措施。选择适合种植的抗病品种,比如旱种时可以选用临稻5号;要对稻田中的病稻草及时清理,彻底消灭菌源;加强施肥,提升稻苗的营养,增强抗病性;还可以适当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在稻瘟病、稻曲病发病严重的时期,可以喷洒稻瘟康或三环唑稀释液,不同的发病阶段喷洒的量和频率不同。

纹枯病的防治措施。要积极打捞菌核;加强平时的栽培管理,注意施肥;注意选用优良的水稻品种;由于纹枯病和水稻群体大小密切相关;喷洒抗病药剂进行防治。

白叶枯病的防治措施。可以对水稻品种进行处理;选用抗病型品种;借助药剂进行防治;进行治虫来控制病害。

细条病的防治措施。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从时间上避开病害的多发期;推迟单晚的成熟期;提倡配方施肥,加强栽培管理,培育无病壮秧。

2.2 播种前期的农业防治技术

在前茬收获后一定要进行灭茬,清除田地里面的杂草,减少田地里面菌种的数量。

对种植水稻的田地进行实地考察,分清等级,选用不同品种的水稻种进行播种以便更好的适应田地的土壤质量,对那种容易发生病虫害的田地,要选用抗病的水稻品种。

选择合适的时间对水稻进行适量播种。对于水稻纹枯病多发的田块,要适当的延后水稻的播种时间,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这种病的发病率;对水稻的播种量要进行严格把控,控制水稻秧田的密度,创造不利于病虫生长的田间生态环境。

2.3 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在播种时期,主要是出现病害,在这个时期农户主要以预防为主,可以通过播种前在水稻种子里面掺入一定量的化学药剂。

2.4 水稻返青拔节阶段

在这个阶段,水稻比较容易发生的虫害是稻飞虱、螟虫,所以要做好虫情预测预报工作。

2.5 水稻灌浆期

水稻的灌浆期是在整个水稻的生长阶段的关键时期,很多病害在这个时期也是多发的,此阶段水稻的病害主要是稻瘟病、稻曲病、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等。这个时期的这些病害主要是预防为主,即在水稻的返青期和拔节孕穗期没有发病的时候就要进行预防,用药剂喷洒2~3次以期达到最好预防的效果,在这个时期一定不能让稻瘟病发生。

3 结 语

我国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找出了引起水稻病虫害的主要病原,并且针对不同种类的病虫害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为实现我国水稻种植的高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在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时,一定要选择好病虫害防治的时期,还要选择恰当的防治措施,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青.泰州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及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与治理[D].扬州大学,2014.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4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综合防治措施 探讨

目前,在我国的粮食作物中水稻已成为主要的几种作物之一。然而,在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水稻病虫害已经成为阻碍其继续种植的重要原因,导致水稻产量下降。所以,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防治水稻病虫害已成为当今农业的重要话题。“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农作物防虫害一贯执行的原则,为了防治水稻病虫害,必须采取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地的方法,通过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具体细节如下:

一、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就是利用科学的药剂防治来解决病虫危害。化学防治最典型特征在于其直接性,能够非常迅速和有效的遏制病害的发展,具备良好的应用范围。目前,所使用的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时,多以直接喷洒农药为主,虽然这种做法能解决水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侵害,但却不能从根本上防治虫病害的发生。采用该措施的方式不仅导致水稻病虫害进一步的扩散,而且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在采用直接化学防治应结合合理的规划,通过科学方式进行防治。

1.适时、合理的下药、施药

药物的药效是决定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基础,只有采用最合适的化学药物才能保证水稻病虫害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地区调查,结合地区特点合理的使用药物。

2.选择农药

农药对于水稻病虫害有防治作用,但对于环境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采用生物药物能够有效的保护环境,并且取得良好的药物效果,在植物内的药物残留量能够符合使用标准,从而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水稻食品。选择农药要避免采取高毒的药物,防治对水稻粮食的污染。

3.在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时要注意科学施药

3.1在施药时要选用新型的低容量的农药喷雾器。

3.2在施药时要对农药进行合理的混和、配用,切忌不能只选择受害重的一种药物使用。

3.3在施药前要确保水量的充足,以确保农药药液搅拌均匀。

3.4在对水稻施药时一定要对准位置进行施药。

3.5在施药时,为了保证农药的防治效果,要对稻田的水进行补充,尽量使稻田的水保持在一寸深的水层一周左右。

4.注意保护天敌

天敌是水稻病虫害防治最生态环保的因素,合理发挥天敌作用能够有效的发挥生物防治功能,进行水稻病虫害最有效防治。

二、农业防治措施

1.严格加强植物检疫,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

植物检疫要必须从制种基地抓起,从根本上防治水稻病虫害,使引种符合病虫防治法规。首先,无病田能够提供良好的育种环境,所以必须严格的把控无病田病疫防治工作;第二,由于制种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工序,可能在疏忽的环节导致引入病害源,必须做好每一环节的检测过程,从而在每一环节上防治病害的发生;最后,病区必须防控引种,防止病区育种。采取以上措施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引种的病害。

2.选用多抗优质品种,提高对病虫害的抗御能力

水稻品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产量,而且要具备抗病性。如粳稻选用徐稻3号、4号,镇稻8号等抗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品种;籼稻选用Ⅱ优084、Ⅱ优42等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品种。

3.清除田间杂草,有效控制病虫源

对于水稻收获后,必须展开田间杂草清除工作,防止在收获后的水稻田有杂草存在;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稻草的处理,推广将稻草作为生态肥料的做法;水稻播种后不用稻草覆盖,可减少恶苗病的发生;在麦子收割后清除田间杂草,在水稻移栽前整地后捞出田间麦茬,减少纹枯病菌源;加强防治麦田及沟渠、路以及田埂边杂草上的灰飞虱、蚜虫和叶蝉,压低病虫基数。

4.改进栽培方法,切断病虫害传播途径

水稻生产采取预留稻麦两茬间隙,缩减双套种植面积。在施肥过程中,结合磷钾肥和有机肥,根据土壤情况进行施用氮肥;种植密度应符合水稻的种植要求,严格把握总茎蘖的数量;采取合理的灌溉方式,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保证植株的生长能力。并且,需要严格把控种植密度,氮肥的施用比例和灌溉方式,避免采取不合理的栽培技术,从而提供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基本环境,防止纹枯病、稻瘟病、螟虫等大发生。此外,要采取轮番种植的方法,避免一块的土地连续种植水稻。

5.集中连片种植,利于专业化统一防治

集中连片育秧应作为主要的育秧方式进行推广,减少和避免水插花种植,从而在育秧阶段防止病害的发生。对于灰飞虱经常迁飞的特性,必须采取大面积的防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田间发现条纹叶枯病病株,采取拔除并喷涂农药的方式来进行治理。并且,进行统一的种植能够专业化的防治,有利于大面积进行集中管理。

三、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主要是采用物理因素和机械装置进行防治,采用不损害水稻生长的方式进行防治病虫害,其具体办法如下:

1.虫害防治

进行人工防治能够减少虫害影响,将受损的植株尽早去除。

2.病害防治

严格筛选种源,对于要种植的水稻种进行拌药,减少植株成长个过程中的虫害接触场合。

四、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当今所应有最有前景的病虫害防治方式,主要借助于微生物或生物的生长、依靠天敌之间的生物繁殖规律,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的目的。生物防治必须进行种田的病害分析,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该方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从长远角度看可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具体防治措施如下:(1)害虫天敌能够有效控制水稻病虫,例如,寄生蜂、农田蜘蛛。(2)两栖动物是稻田中关键的害虫天敌,例如蟾蜍能够对于水稻田各种蚜虫和瓢虫进行控制。(3)微生物技术能够发挥病菌作用,进行水稻病害治疗,如应用井岗霉素来治理水稻纹枯病。

五、结语

进行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是目前水稻种植的热点问题,采取合理措施将病虫害防治效果发挥到最大,从而将水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不仅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还能提高水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立平,何宏新.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科技财富 ,2009,(05).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5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1 实行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的必要性

1.1 对综合防治技术的概述

所谓的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指的是不影响水稻健康生长的同时,为了能够有效的防治各类水稻病虫害,并提升水稻植株自身的抵抗力,从而将农业栽培种植技术与化学农药药剂的应用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大力实施的防治技术。

1.2 实施综合防治技术的作用

近些年来,国家对水稻病虫害的重视力度日趋提升,并且逐渐认识到水稻病虫害不仅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对于人们的温饱问题以及国家的粮食安全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水稻种植技术,研制高效的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逐步实现水稻的优质高产已经成为现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 水稻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种植者在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时,要对病虫害有一个提前的预测;要全面掌握病虫害的发病症状、危害程度、发病时间等;根据不同的水稻病虫害发生的程度的轻重,因地制宜的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其加以解决。

2.1 水稻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2.1.1 稻曲病

2.1.1.1 发病特征

稻曲病常见的发病部位是水稻植株的穗部;发病时间为水稻花穗阶段至乳熟期阶段。稻曲病的危害十分严重,一旦水稻染上病菌,就有可能导致水稻植株的花体和幼秧感染病状。

2.1.1.2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从农业防治的角度看,主要从4方面着手:品种选择上,要结合当地实际的种植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能力强的、高产优质的良种;育秧阶段,要注意科学浇水、合理施肥,平衡水肥,适当通风,起到炼苗,壮苗的作用;插秧时,需要注意的是结合品种的特性以及栽植条件合理确定密度,一般情况下,45万~48万丛/hm2最合适宜;水稻生长阶段,要合理施用化肥,控制氮、磷肥的用量,并做到科学灌溉,从而为水稻的健康生长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

化学药剂防治:使用化学药剂防治,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发病时期所采用的化学药剂,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而且即使药剂相同,由于发病的危害程度的轻重使用的药量也有可能不同。稻曲病一般发生在水稻植株生长发育至破口阶段,可以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20%浓度瘟曲灵喷雾,每单位面积喷洒750g/hm2剂量进行稻曲病的防治。正常情况下,这种病害就会消失了。但考虑到特殊情况,如遇到持续的连雨天,就会降低药效,为了消灭稻曲病,应该在水稻始穗期再按照相同的剂量和浓度重新施用,从而真正的消灭稻曲病。

2.1.2 立枯病

2.1.2.1 发病特征

立枯病也是水稻病虫害中常见的一种病虫害,它主要发生在秧苗期。危害症状表现为秧苗逐渐变黄,整体瘦弱,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水稻的幼芽和幼根逐渐扭曲并腐烂。其主要危害是立枯病先侵蚀幼芽、幼根,从而使水稻植株发生整体的病变。

2.1.2.2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准确选取水稻种植区域,确保水稻植株生长区域通风透光、环境优越;水稻栽植区域地势平稳,土壤肥沃,排水灌溉能力高;水稻移栽过程中,要掌握栽植的稀密程度;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水肥的管理,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化学药剂防治:现阶段,我国常用的防治水稻立枯病的药剂有广枯灵、禾枯灵、育苗林、育苗灵药剂以及苗病清药剂等,其中使用效果显著,环境适应性强,被广大使用者接受的是育苗灵药剂和苗病清药剂。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当水稻秧苗长到一叶一针时就可以使用3%的育苗灵药剂或40%的苗病清药剂进行预防和防治。

2.2 水稻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2.2.1 发病特征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常见的水稻虫害,它对水稻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它的危害特征是通过幼虫以吐丝的方式将水稻植株叶片卷成管形虫苞状态,幼虫在其内部啃咬叶片和叶肉,从而使叶片上留下条形斑纹。如果稻纵卷叶螟发生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的水稻植株枯白死亡。

2.2.2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田间灌溉的可靠性和合理性,适当进行露晒田,科学合理的施用肥料,提高水肥的有效性,避免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徒长贪青的问题。

化学药剂防治:目前,我国常用的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化学药剂有博打乳油试剂1500倍液、威客达乳油药剂4000倍液、威远高甲维盐微乳剂药剂6000倍液等,农民可以根据虫害的发生的轻重程度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有效地防治方法进行预防。

3 结语

水稻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大力推广、使用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或消除水稻病虫害,而且还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 毕甫成.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效果分析[J].江西植保,2012(05).

[2] 彭俊彩.常德市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运作模式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13(06).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6

    论文摘要 介绍了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施药技术,同时阐述了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杆蝇、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钻心虫等几种水稻常见病虫害的发病特点、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以供种植户参考。

    水稻是沭阳县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们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1施药技术

    1.1对症下药,药、水配比适宜,选用新型施药工具

    首先认真查虫诊病,辨明主要为害的是虫还是病,再辨别其种类。对未能认准的疑难病虫,应及时找当地的农技人员现场确诊;或在田间拔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样株,带泥用塑料袋包好根部,送到当地农技部门请农技人员确诊,并指导对症下药。在使用乳油剂或水剂农药时,可用塑料瓶做成一个带把的小量筒,并准备一个能盛20~25kg水的桶,配药时先按每公顷用药量用小量筒量药倒入桶内,再按要求的稀释倍数加水搅均使用。为确保稻田施药均匀,可选用由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研制的新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该产品操作灵活、方便,不易渗漏。一般喷施的药液(指经水稀释后的药液)应在525kg/hm2以上。

    1.2实行“后退”喷药

    施药时,将习惯的“前进”喷雾改为“后退”喷施操作,保持行走的幅度有一定距离。经实践证明,“后退”喷药较习惯的“前进”喷药操作有以下好处:①因缓慢后退,有利喷足药量;②不致因行走而人为碰落过道两旁稻苗上的药液,提高防治效果;③药液不易沾染衣服,有利于人体健康。在田间施药时,应保持一定的行走幅度,不应无规律地行走。根据水稻的一般密植规格,每次下田左右摆动喷雾的幅度以8~10行稻丛为宜,以防止行走过窄,造成药液浪费和分布不均;而行走过宽又会降低防治效果。

    1.3施药时保持深水层

    施药田块不宜串灌、漫灌,凡过水丘田块应在施药前加开排灌沟。施药时,田间应保持3~5cm深水层。

    2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2.1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2.1.1发病特点。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2.1.2防治方法。①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②药剂浸秧: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50g对水25kg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30s取出堆闷,闷30min,然后栽插。③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用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1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用富士一号1 500mL/hm2对水900kg进行喷雾。

    2.2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2.2.1发病特点。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2.2.2防治方法。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②合理施肥灌溉;③及时喷药:用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 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 125kg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 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用草木灰375~525kg/hm2直接撒施。

    2.3稻杆蝇

    2.3.1危害症状。幼虫乳白色,钻入心叶内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孔洞,后发展成纵长裂条,叶片破碎。

    2.3.2防治方法。用18%杀虫双3.75kg/hm2对水900kg喷雾。

    2.4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随西南气流由中南半岛及我国海南和两广南部稻区迁入我县。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2.4.1危害症状。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2.4.2防治方法。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可用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防治。

    2.5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蜢子”,也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我县稻田发生的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飞虱。2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为害。

    2.5.1危害症状。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2.5.2防治方法。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有虫量50头/百丛以上时开始用药,效果好的药剂为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等。

    2.6钻心虫

    钻心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3种。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7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近几年来,通过开展对南京市江宁区大田作物水稻病虫的测报工作,以及防治措施,调查防治效果,总结出南京市江宁区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教育教学

1水稻稻瘟病

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氮肥等导致稻瘟病发病重。水稻一生中有3个易感病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1]。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防治应采用以种植抗病优质品种为中心、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①合理利用抗病品种。②科学田间管理。培育壮秧, 施足基肥,增施钾肥、锌肥、有机肥,巧施穗肥,适时晒田。③种子处理。10% 401抗菌剂1 000倍液浸种48 h或80% 402抗菌剂2 000倍液浸种48~72 h,直接催芽,或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种24 h,洗净后催芽。④药剂防治。叶瘟应在发病初期(病叶率3%时)喷药保护,穗瘟在抽穗初期喷药保护,以后视天气情况决定喷药次数。药剂选择: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 g/hm2或40%富士1号1 500 g/hm2,或40%克瘟散乳油2 250~3 000 g/hm2。为了保证药剂防治效果,应保证用水750 kg/hm2,不宜盲目加大用药量。

2水稻纹枯病

氮过量、密植、灌水过多均易导致纹枯病严重发生。一般以分蘖盛、末期至抽穗期发病为盛,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更烈,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危害穗部和深入到茎秆内部 [2]。水稻纹枯病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药剂防治。①栽培防病。以肥水管理为中心,肥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②药剂防治。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或过迟(抽穗期以后)。药剂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2 250 mL/hm2或12.5%纹霉清水剂1 500~3 000 mL/hm2,或20%纹霉清悬浮剂900~1 500 mL/hm2,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0g/hm2,对水750~1 050 kg/hm2喷雾。药剂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重点防治时期应在孕穗至齐穗期。

3水稻条纹叶枯病

主要通过灰飞虱传播[3]。通常病株心叶沿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绿色或黄白色短条斑,以后合成大片,病叶一半或大半变成黄色或黄白色。高秆品种发病后,心叶细长而卷曲成纸捻状,弯曲下垂而成 “假枯心”;矮秆品种发病后心叶展开仍较正常。早期发病植株枯死,发病迟的只在剑叶或叶鞘上有褪绿斑,但抽穗不良或穗畸形不实。病株分蘖一般减少。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采取治虫防病的综合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切断病毒的传播源。一是把传毒媒介灰飞虱消灭于传病之前。二是要远离麦田、蔬菜田、草荒田等虫源田,及时清除秧田及大田周边杂草,减少灰飞虱寄生。③加强肥水管理。基肥要施好,不施分蘖肥,重施穗肥,水稻生育期注意使用锌、硼、锰等微肥或水稻敏感的元素,促进水稻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④药剂防治。药剂浸种,提前预防;秧苗移栽前施一次“送稼药”;发现整田发病率在3%以下即要防治。药剂选择:可用 10%吡虫啉可湿粉500~1 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800~1 000倍液浸种,或5%锐劲特种衣剂拌种;“送嫁药”可用10%吡虫啉300 g/hm2+36%三氯异氰尿酸375~450 g/hm2防治;大田用10%吡虫啉450~750 g/hm2+3.95%病毒必克675 g/hm2对水750 kg/hm2进行普防。用药时间掌握在2、3代灰飞虱卵孵高峰至低龄若虫高峰期适期防治。

4水稻螟虫

水稻螟虫分为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螟虫危害严重时可造成白穗。防治方法:用15%雷钻乳油1 350 mL/hm2,或13.5%钻心炮乳油1 350 mL/hm2,或13.5%伐克乳油1 350 mL/hm2,或13.5%决斗乳油750 mL/hm2,或10%金佛乳油600 mL/hm2,或辛乳油1 350 mL/hm2对水900 kg/hm2喷雾[4]。水稻螟虫防治时期:①二化螟。应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防治。②三化螟。第1次用药在水稻大肚期(破口期前3 d)防治,7 d之后可再用1次。③稻纵卷叶螟。江宁区重要的迁飞性害虫之一,条件适宜,发生危害的程度就重。在新的小虫苞出现时施药防治,水量要足,喷雾均匀。

5稻飞虱

俗称“蜢子”,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比较常见的有白背飞虱及褐飞虱。2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危害,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危害,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每百丛有虫量在50头以上即开始用药, 采取“压前控后”和狠治主害代的策略。①喷雾。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10%叶蝉散可湿粉3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喷雾,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②泼浇。用10%吡虫啉,或 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600 g/hm2或用40%久效磷乳油750 mL/hm2大水泼浇,用水6 000 kg/hm2。③撒颗粒剂或毒土。用3%呋喃丹颗粒剂,或4%叶蝉散颗粒剂30~45 kg/hm2撒入稻田;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2 250 g/hm2,加适量水稀释,拌细土300~375 kg/hm2撒施。

6参考文献

[1] 蒋春艳,陈淮川.水稻重大病虫害主推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111,114.

[2] 陆瑞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刍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171-173.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8

关键词 水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措施;重庆丰都;湛普镇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134-02

1 成灾气候特点

入夏以后,遇到雨日多、日照少、气温低的气候条件,前期水稻坐蔸现象较为严重,中期出现阴雨高湿连高温气象环境,“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时间早、迁入虫量较大;受水稻品种抗性下降、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前期叶稻瘟发生也重。2012年水稻生产受到病虫害严重挑战。

2 发生危害规律

2.1 “两迁”害虫来势凶猛

2012年飞虱稻田始见于5月2日,较常年早8 d,较2011年早20 d;飞虱5月18—20日查:本田飞虱一般虫量为42.3头/百丛,是2011年同期的12.3倍,历年同期虫量的9.5倍;最高虫量达到230头/百丛(湛普世坪),是2011年同期的28倍,是历年同期虫量的12.2倍。白背飞虱为主,占98%;飞虱5月28—31日查:本田飞虱一般虫量为5 298.82头/百丛,是大发生年(2007年)同期虫量(186.1头/百丛)的28.47倍,是历年同期虫量(58.3头/百丛)的90.89倍;最高虫量达到13 588.8头/百丛(湛普世坪),是大发生年(2007年)同期最高虫量(1 314.6头/百丛)的10.34倍,是历年同期最高虫量(603.2头/百丛)的22.53倍。湛普庆云秧田平均虫量2 601.14头/m2,湛普庆云秧田虫量6 668.75头/m2。此期99%为1~2龄若虫,1龄若虫占78%以上,以白背飞虱为主,占97%。稻纵卷叶螟迁入时间,稻田始见日在5月9日,较2011年早1 d,比常年早5 d;5月31日田间调查,最高虫量达到42 735头/hm2,是2011年的5倍,是常年的1.8倍。平均虫量为2 745头/hm2,是2011年的4.2倍,是常年的1.32倍。但明显轻于大发生的2009年同期虫量。一般卷叶率0.013%(2009年为0.52%,常年为0.01%),最高卷叶率0.15%(2009年为0.78%,常年为0.12%)“两迁”害虫大量迁入,田间虫量较高,发生范围较广,增长极为迅猛,危害预期严重。

2.2 “三虫一病”具有隐蔽性和暴发性

稻飞虱(俗名火蜢、蜢子)危害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要跟随降雨而至,其若虫个体小,聚集在水稻中下部危害,隐蔽性较强,农民不易发现,到田间出现“枯死团”、“火旋团”而严重“通火”时,无论采取什么措施也无法挽救,具有绝收性[1-2];稻纵卷叶螟(俗名卷叶虫)从南方长途迁飞而来,5月下旬至6月上旬防治效果最佳,但此时以低龄幼虫初卷叶尖不易发现;该虫世代重叠,给防治带来难度,加上幼虫吐丝缀叶做苞,隐居其中危害,施药不易接触虫体,药防效果不佳;到7月上旬至8月上旬高龄幼虫暴食危害进入暴发期,田间大量出现“卷白叶”,此时已错过最佳防治时期,一般杀虫剂几乎无效[3]。螟虫(俗名旋心虫、钻心虫)在水稻中后期仍以幼虫蛀茎方式危害,形成“白穗”、“虫伤株”,不易防治。穗颈瘟(又名过火瘟、叩头瘟、火烧瘟、稻热病、烂颈瘟)危险性也大,它在前期不易出现,但后期抽穗时出现的可能性较大,等发现穗颈瘟后再用药就无济于事了。

2.3 水稻当家品种对稻瘟病抗性低

稻瘟病是一种气候型病害,在品种处于感病的情况下,只要气象条件适宜就可能大面积发生。

3 防控措施

3.1 防治策略

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策略;严防卷叶虫,主防稻飞,兼防一虫一病(二化螟虫、穗颈瘟),挑治其他病虫。

3.2 防治指标

稻飞虱达1 000头/百丛以上(单株约2头以上);卷叶虫卷叶率达2%~5%以上;螟虫枯心率达3%~5%以上;防治穗颈瘟时遇感病品种及叶瘟田必须用药。

丘陵低坝地区要在7月12日前,中山地区7月15日前,高山地区7月20日前结束施药防治工作。

3.3 提高防范意识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防治病虫的投入为150~225元/hm2,但能保住1 500~3 750 kg/hm2,挽回收入3 750~9 000元/hm2,回报效益高。重庆农业生产有两大灾害:一是天干,二是病虫。病虫一旦暴发成灾,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影响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粮食安全,甚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要把病虫防治工作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把病虫防治的技术措施上升为政策措施,切实履行政府“公共植保”理念,千方百计采取有力措施,搞好水稻病虫防治工作。

3.4 加强物理防治

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杀虫,每盏杀虫灯可控制的面积为3.33~4.00 hm2。对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稻蝗等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3.5 注重混合防治

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农药进行化防,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根据实际,将防治水稻中后期病虫害的多种农药混合一次施用;防治效果差的进行补治。

3.6 药剂防治推荐

3.6.1 稻飞虱。可用以下几种药剂进行防治:①用60%唏啶·吡蚜酮105 g/hm2+10%吡虫啉300 g/hm2+少量煤油,对水450~675 kg/hm2喷雾。②用噻嗪酮(扑虱灵)750~1 125 g/hm2+敌敌畏1 200~1 500 mL/hm2+少量煤油,对水450~675 kg/hm2喷雾。③用速灭威可湿性粉剂750~900 g/hm2+吡虫啉300 g/hm2+少量煤油,对水450~675 kg/hm2喷雾。④用透皮杀(辛·高效氟氯氰)+噻嗪酮(扑虱灵)或剿飞(噻·异)+少量煤油,对水450~675 kg/hm2喷雾。⑤遇强降雨后特别要深入田间进行检查和防治,收前15 d停止用药。

3.6.2 卷叶虫。可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①推荐使用特效药剂。用1.8%阿维菌素·20%三唑磷3 000 mL/hm2+甲维盐45包/hm2对水450~675 kg/hm2喷雾。②用52%毒死蜱·氟铃脲750 mL/hm2+高氟氯氰菊酯15包/hm2对水450~675 kg/hm2喷雾。③用1.8%透皮牌阿维菌素1 500 mL/hm2(或0.5%阿维菌素4 500 mL/hm2)+毒·杀双30包/hm2对水450~675 kg/hm2喷雾,效果极好。④用甲维盐·高氟氯氰菊酯30包/hm2+毒·杀双30包/hm2+敌百虫30包/hm2对水450~675 kg/hm2喷雾。⑤用1.8%透皮牌阿维菌素1 500 mL/hm2+40%毒死蜱1 200~1 500 mL/hm2对水450~675 kg/hm2喷雾。⑥用高妙30包/hm2+毒·杀双30包/hm2对水450~675 kg/hm2喷雾。

施药注意事项:一是因害虫晴天白天不出来活动,要选下午傍晚或阴天用药,并做到施药后6 h内无大雨。二是因虫子叶尖吐丝结苞,施药时不要用直喷头,改用弯喷头,雾滴要小才易附着;同时施药时喷头离药耙子50 cm以上,不易流失。三是要打湿打透效果才好。

3.6.3 螟虫。使用3.6%杀虫双大粒剂,或18%杀虫双水剂,或杀虫丹可湿性粉剂,或40%马·力杀乳油,或40%水胺硫磷,或40%乙酰甲胺磷,均可进行防治。

3.6.4 穗颈瘟。使用30%稻瘟灵,或40%富士一号,或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或40%敌瘟灵均有较好的疗效[4-5]。

4 致谢

该文防治药剂配伍得到了县农委高级农艺师秦大宗审阅,谨此感谢!

5 参考文献

[1] 徐显忠,李明华.稻飞虱发生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2(7):42.

[2] 张建刚,杨建朝,李建刚.罗平县稻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J].云南农业,2012(7):14-15.

[3] 宋海明,李化平,朱明月,等.竹山县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及暴发成因分析[J].湖北植保,2012(3):49-50.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9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0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选择我国某些农作物种植示范园区为研究地点,分别采用针对性的病虫害绿色防护技术来进行农作物种植试验,具体包括稻田养鸭技术、性诱剂防治技术、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技术、“生物导弹”以及生物农药技术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技术等,然后对相应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1.2 方法

1.2.1 稻田养鸭技术

顾名思义,稻田养鸭技术就是在种植稻田的区域内放养鸭子,借助鸭子来觅食稻田内的各种昆虫、杂草,同时也可以借助鸭子的走动来减轻水生杂草的生长,刺激水稻根系的生长,尤其适用于螟虫、稻飞虱以及叶蝉等病虫草害为主。该种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适用于那些水稻种植面积比较大的区域内。在本次试验中,在某地的66.7hm2稻田内采用了稻田养鸭技术。从5月份上旬时期开始,在水稻插秧之后的1周时间后,按照10只/667m2的放养密度来放养一些日龄为1~2周的雏鸭。在7月下旬,可以收回鸭子,必要的时候可以添加辅助饲料来加快鸭子的生长,同时需要随着鸭子的生长来逐步减少辅助饲料喂养的次数。待到8月份之后,即可进行田间水稻种植情况检查工作。

1.2.2 性诱剂防治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诱杀农作物害虫的雄娥来降低害虫繁殖概率,减少其后代对农作物造成的持续性损害。一方面,针对二化螟的性诱剂防治技术的试验田应用而言,在二化螟处于主害代蛾期间,需要将内置有1个诱芯的诱捕器在每667m2范围内搁置1个,总共搁置20个,病虫害的防控面积可达到1.33hm2。

1.2.3 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技术

在某地的粮油高产示范种植基底中,通过引入40盏太阳能杀虫灯来对试验区域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行研究。

1.2.4 “生物导弹”防治技术

为了诱杀农作物试验区中存在的玉米螟虫害,可以在农作物种植区域内安装100个“生物导弹”,以更好地监测玉米螟的实际情况;在玉米的抽雄期间,一代玉米螟为发展高峰期,此时通过采用“生物导弹”防治技术来进行防治。与此同时,除了没有采用“生物导弹”防治技术之外,在另一个同样区域同样面积的试验田中进行种植作业。

1.2.5 生物农药技术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技术

目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中的生物农药防治技术主要是采用春雷霉、广苏云金杆菌以及井冈霉素等生物农业防治病虫害技术等也可以具有很强的防治效果;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技术则是通过监测、筛选和推广那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致病虫害防治的质量和效果。

2 结果

在本次试验中,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后的防治结果如下:稻田养鸭技术的控草害率可达98.5%,对稻纵卷叶螟与稻飞虱的控虫率分别可达22.8%和25.6%;性诱剂防治技术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可达88.3%,而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不是非常理想,30个诱捕器中仅有3个扑捉到害虫,并且每个诱捕器中均仅有1头稻纵卷叶螟;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技术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比较理想。在设置有太阳能杀虫灯的水稻试验田中,其中的40盏太阳能杀虫灯可以实现对高达59种(7个目)农作物害虫的防治,每667m2范围内的产量达到625kg,这相较于未查杀水稻种植总量的581kg比较大,尤其适用于二化螟、水稻飞虱、金龟子类、大/小猿叶虫和哭楼等病虫害的防治,而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诱杀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该种技术的相应病虫害防治效果非常理想,可以值得在当前的应用中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生物导弹”对于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比较理想,在投放640枚生物导弹之后,实际的控害面积达到了13.3hm2,在玉米抽雄期间,示范区的受害玉米植株率最高可达31.0%,对照试验区的病株率高达75.1%,防控率可达53.4%,尤其是在玉米的成熟期更为明显;生物农药技术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技术等也具有很强的防治效果。

3 讨论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综合运用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药物防治等多种防治技术来实现病虫害防治与生态保护二者的有效平衡,避免因病虫害的防治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有利于显著提升我国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全面推动我国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2]。与此同时,绿色防控技术同样具有防控时间长、效果慢等特点,所以需要进行长期深入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当前我国还缺乏关于绿色防控的标准调查法,尤其是无法进行长期效益的调查和统计,如水稻本身的产量就需要依赖各种科学技术的促进,但是绿色防控试验却具有传统病虫害防治技术所不具有的巨大优势。但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毕竟是一种辅助防治技术,其无法替代化学防治的地位,但是可以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次数。另外,绿色防控技术在现阶段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其中的大多数都归属于植保技术,同样需要花费大量的财政投入和推广费用,所以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给予必要的科研费用[3]。

总之,绿色防控技术种类比较多,涵盖了稻田养鸭技术、性诱剂防治技术、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技术、“生物导弹”以及生物农药技术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技术等,并且不同的病虫害防控技术的防控对象、范围等也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技术来进行治理,从而全面确保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质量,值得在农业种植中进行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肖哓华,刘春.秀山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J].植物医生,2014,18(2):38-39.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10

    水稻是霍邱县大宗作物,栽培面积大,其产量高低直接决定霍邱县全年农业能否增产。多年来,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水稻二化螟、褐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不断蔓延,其发生面积大、危害广,已成为霍邱县单一季杂交中稻持续增产的一大障碍。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主要病虫发生动态 

    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叶片。病菌从叶片水孔侵入,先从叶尖、叶缘或叶脉出现白色条状病斑,发病部与其健全处交界明显,绿白分明。在潮时,病部常溢出淡黄色颗粒,称之为“菌脓”。菌脓干后如同鱼籽状,病菌带入大田,侵入秧苗,水稻在三叶期较为抗病。水稻分蘖以后,孕穗、抽穗时期,最容易感病与发病。二化螟在霍邱县每年发生2代,个别年份发生3代,但第3代出现时,杂交中稻已扬花灌浆,只能取食杂草。1代螟蛾高峰期5月13~17日,卵孵盛期5月18~23日,卵孵化高峰期5月底至6月3日。第2代螟蛾产卵始盛期为7月15~18日,卵孵化盛期7月20~23日,卵孵化高峰期7月25~28日。在卵孵化高峰前1~2d施药为最佳期。1代螟蛾产卵盛孵期正值水稻分蘖盛期。6月上中旬出现大片枯鞘与枯心死苗现象,此时施药效果不理想。因为1代幼虫已钻入茎秆内部危害,往往造成1代重,2代危害更重的趋势。各种病虫害发生动态:一是秧田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有苗稻瘟、苗期白叶枯病、二化螟1代、稻蓟马等;二是分蘖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有稻纹枯病、白叶枯病、二化螟1代等;三是拔节孕穗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有白叶枯病、纹枯病、二化螟2代、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等;四是抽穗至灌浆成熟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主要有白叶枯病、稻曲病、三化螟3代、褐稻飞虱等,特别是沿 

    淮地区褐稻飞虱大发生与流行,造成严重的损失。 

    2综合防治各种病虫害 

    在水肥管理上,寸水活棵,湿润灌溉,适时烤田,严防深灌和串灌。移栽活棵后轻烤田,1个月后重烤田,则白叶枯病发病轻,一般病指为9.5。未烤田长期深入灌溉的田块则发病重,病指为20.85。同时,推广以基肥为主,增施土杂肥,多施磷钾肥,适施氮肥以达到肥足而无过多剩余,控制水稻过分旺长,压低病指。要积极开展生物防治,把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放在首位,生物防治有避免环境污染、减少化防农药的抗性等特点。霍邱县稻田主要天敌种群有蜘蛛、扑食蝽、隐翅甲、瓢虫、草铃等,对二化螟、飞虱、稻纵卷叶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打好总体化防战 

    3.1狠抓秧田防治 

    秧田防治二化螟、白叶枯病、稻瘟病是治小田保大田措施之一,秧田面积小而集中,治1hm2秧田等于治大田15~20 hm2,省工省药防效高。防治秧田白叶枯病和二化螟1代方法是:在秧苗3~4片真叶时,或在移栽前5~7d,5月下旬作为“送嫁药”,秧田用川化-018(叶青双、叶枯宁)2.25kg/hm2,加25%三环唑粉剂1.5kg/hm2加18%杀虫双3kg/hm2,对水600kg,均匀喷雾,还可兼治稻蓟马等病虫害。 

    3.2化学除草与追施返青肥相结合 

    水稻移栽后返青时,应早施轻施返青肥,以促进有效分蘖。重点开展化学除草,可选用50%丁草胺乳油2 250mL/hm2,或50%杀草丹乳油3 000mL/hm2,或5.3%丁西颗粒剂7.5~9.0kg/hm2,任选1种除草剂与尿素225~300kg/hm2,混合均匀,成为药肥,撒施秧田,田间保持浅水层5~6d。 

    3.3孕穗圆秆期施药 

    水稻进入拔节圆秆期,田间病虫已累积到一定数量,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必须用药防治。进入7月中下旬,水稻抗性机制减弱,病虫混合发生,采用药剂混配,如杀虫双、叶枯宁、井冈霉素混用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二化螟2代和稻纵卷叶螟。施药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用60%稻金丹900g/hm2+井

[1] [2] 

冈霉素.kg/hm%叶枯宁. kg/hm%大功臣g/hm,对水kg,进行常规喷雾。施药期田间保持浅水层。

  .破口抽穗扬花期施药 

    这是水稻病虫危害最为敏感的时期,对产量影响最大,用药剂防治格外重要。施药时间在月上中旬,主防纹枯病、稻飞虱,兼治稻曲病、稻粒黑粉病、三化螟代等。用有机磷“” mL/hm%粉锈宁.kg/hm%井冈霉素.kg/hm%扑虱灵g/hm,以泼雾防治为主,亦可采用粗喷雾防治。 

    .乳熟期之前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