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行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时间:2022-04-21 04:05:23

部门行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同于其他产业经济发展,即便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增长同样需要相关部门宏观调控这一“无形的手”来进行调控与干预,保障农业经济增长走上良性轨道。基于这一背景,文章探索了地方相关部门行为干预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国内地方相关部门行为干预农业经济的三种方式,并针对这些内容,提出建设性的提升地方相关部门行为干预农业增长成效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地方相关部门;农业经济;干预

党的十八大上便提出,要求处理好相关部门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其核心内容在于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但这却并不完全说明我国的产业发展完全依赖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而是要分清主次、明晰重点,将市场放置于资源配置的基础地位,将相关部门放置于资源配置的次要地位,由相关部门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发挥调控作用,保障产业发展方向。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相关部门运用“无形的手”保驾护航,有效优化农业经济活动中的资源配置,提升农业经济增长效率与质量。

一、地方相关部门行为干预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虽然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发展,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大幅下滑,但农业发挥的作用以及其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对维系社会的稳定有重要意义。受其他产业反哺,以及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总体保持良好势头,在国民经济增速放缓、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当前提供了基本的经济增长动力保障。以数据来看,2018年国内农业总产值逼近65000亿元,相比2017年该数据上涨3.4%,同年农业经济产值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比为7.2%,2018年粮食种植面积超过11000万公顷,粮食产量为65000万吨左右,为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国民生计提供了厚实基础。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在当前及未来阶段,持续发挥相关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动态性地优化农业经济资源配置,有效提升农业经济增长效率和质量,为民生巩固以及其他产业发展免除后顾之忧。农业生产固然依赖现代化农业设备和生产技术,但更关键的且以当前技术仍无法有效解决的是农业生产赖以生存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环境、水文等因素,可以说没有大自然的风调雨顺,便没有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换言之,农业生产极度依赖大自然,如果当年自然环境气候恶劣,便会导致农产品减产,更甚者会绝收,直接影响农民收益,影响农业经济增长。

二、地方相关部门行为干预农业经济的方式

经过多年的宏观调控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逐步摸索出了地方相关部门干预农业经济的一系列模式与规律,总的来看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产权制度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可谓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出后,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吃大锅饭”的集体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承包方式,有效提升了农民种植生产的积极性,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可谓是跨越性的影响。从制度创新层面来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台,将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由此奠定了农业经济腾飞的基础。因此在新形势下,通过地方相关部门行为来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同样要立足产权制度改革,在既有土地产权制度基础上,深化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的三权分置,将土地经营权盘活,也就是说既要依靠土地来培育经营主体,也要激活产权交易,积极发挥土地要素本身蕴含的经济价值。从近年来的一些地区反馈的实践案例来看,土地的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已初见成效,明证了产权制度的合理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正向激励作用,未来要在更多地区推广实行,全面推动以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工作。

(二)供求关系影响

我国推行市场经济体制后,将原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产品定价体系逐渐推翻,变更为由市场经济为主导发挥调节作用,这一举措盘活了国内农业经济增长,加速了农业经济向现代化方向推进。在新形势下,地方相关部门依然要从供求关系、价格方面着手,以价格机制调节作用对当前及未来阶段的农业经济活动以及农产品流通进行价格补贴,确保农业经济的上游种植、生产活动稳步开展。在过去的多年实践中,市场经济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短期内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变革和影响,但从长远来看,由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符合经济运行规律,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依然是利大于弊。

(三)出台政策影响

前文提到农业经济活动开展,先天性的存在自然风险以及由生产周期长带来的资金周转风险,这也是农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以免挫伤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引发“去农业化”浪潮,投身其他产业。其中农业经济活动成本居高不下,是制约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此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来降低农业经济活动生产成本,让利于农民,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近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政策当属2006年农业税的取消,此外近年来我国各级相关部门也基于当地农业发展实际需求,林林总推出了一些其他产业反哺农业发展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降低农业经济活动成本降低的目的,提升了农民生产、运营积极性。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发挥相关部门政策的引导作用,通过政策的落实引导农业经济活动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生产转化,实现农业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更多地关注农业产量与动能,构建全新绿色兴农和质量兴农为主的农业生产运营体系,提升农产品的经济、科技附加值,保障农业产业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

(四)环保因素影响

具体表现在过度开发土地资源、过度垦荒或者放牧,其直接影响便是导致土地的年产量下降,更严重地出现了土地荒漠化问题,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效应。基于这一背景,我国各级相关部门先后响应党中央与国务院提出的“生态乡村”“美丽乡村”等战略,强调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农业经济,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强化这一方针思路,从农业经济源头着手,提升农业经济产出效能,保障农业生产的低碳化与集约化,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经济产出比,提升农业经济增长效率与增长质量。

三、地方相关部门行为干预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从当前国内农业经济发展调研实践案例来看,部分地区依然存在着供给质量低、农业生产经营缺乏竞争力以及农业生产生态等问题,因此要基于这些薄弱环节,在当前及未来阶段不断完善相关部门宏观调控举措,提升地方相关部门行为干预农业经济增长的水平。

(一)强化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要围绕以下几个原则推行:首先要立足各地农业发展实际现状以及真实诉求,通过试点形式来小范围的摸索适宜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当试点推行初见成效后再在当地及周边大范围推广,在这个过程中要勇于试错、积极反馈、动态调整。其次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见和诉求,这意味着不仅仅制度创新要符合农民利益,也需要在制定和落实创新制度前广泛进行民调,听取农民呼声,以确保创新制度能够真正符合大部分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有利于制度出台后的后续落地执行。

(二)优化农业市场

随着现代化工业发展,农业受工业反哺,现代化的农业种植、生产技术得到了划时代性的提升,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在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积极构建农产品种植销售一体化平台建设,与当地及周边电商服务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保障农产品的销路源源不绝,农民能够在农产品的销售方面享受一定的话语权。此外,要加强农村地区的物流渠道建设,为农产品的外销提升效率。

(三)加快产业融合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相关部门降低农业经济生产成本的主要方式为直接的货币补贴,这样的方式在新形势下不足以全面降低农业经济生产成本,属于“治标不治本”的相关部门干预活动,科学的做法应当是从农业经济源头着手,提升农业经济的“造血”,加快三大产业之间的融合,提升农产品经济和科技附加值,持续性提升农业品的市场竞争力。首先要探索农业产业链新模式,围绕农业建设和完善上下游产业,确保农民能从中分一杯羹;其次要以产业扶贫为契机,围绕农产品以特色加工业为先锋军打磨产品的经济溢出效益;最后要结合旅游业,对农产品基地进行商品化、特色化的包装,以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例如常见的草莓采摘基地,便是以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的一个典范。

(四)提升环保意识

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农业经济增长不能以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为前提,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农业经济增长活动的全过程,履行好引导及监督职能。首先通过注资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尤其是化肥农药使用对水流造成的污染,要作为重点对待;其次是加快农业产业的改革和优化,结合当地的生态优势,将传统农业经济转变为生态农业经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最后要基于农业经济活动开展造成的一系列外部影响,出台生态补偿机制,摸索伴随农业经济活动开展对生态环境破坏的解决办法。

四、结语

综上,随着国内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尖锐,需要持续发挥相关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各地地方相关部门干预来引导和监督农业活动开展,促进农业经济有效增长。

参考文献:

[1]徐敏丽.地方相关部门行为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24):99-100.

[2]刘金红.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关部门农业经济行为的思考[J].经济师,2001,5(5):40.

[3]陈莉.安徽省农业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相关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4.

作者:赵新静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魏桥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