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农林服务三农途径

时间:2022-07-01 09:07:41

中职农林服务三农途径

一、利用专业优势,积极探索园艺技术成果的就地转化

(一)南华园艺,以老带新促科技成果转化

从2004年起,我院退休老教授、全国著名科普作家林莆田及航天育种专家方金梁,带领农林系曾玉华、周永胜等年轻教师,深入娄底市大科乡南垄村,指导农民发展特色园艺经济植物3000亩以上,使受指导的农户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4年3月,林莆田与曾玉华作为不要报酬的园林技术主管,协助南垄村、中阳村等村组建“南华园艺技术协会”,指导农民种植特色葡萄、布朗李、猕猴桃等名优水果,发展城郊型观光果园560多亩,特色无公害蔬菜850亩,每年能为当地农民创经济效益500万元以上。2008年林莆田被湖南科学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曾玉华同志被评为2008年度湖南省科普先进个人。

(二)万宝江溪,年轻教师与老专员共探新农

村林果技术扶贫新模式农林工程系多年来服务当地经济,以雄厚的技术力量服务三农。其中,农林工程系教师曾玉华带领科研团队,将院级重点课题“多个品种简化避雨防病栽培技术研究”及市科技局课题“蜜汁多个葡萄早熟无核大果栽培技术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建设无公害葡萄基地,与84岁高龄的老领导仲沂的扶贫举措结合,为发展城郊型观光农业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娄星区万宝镇江溪村地处城郊,是万宝新区的核心区,人口684人,有耕地846亩,植被保护完好。自2006年原娄底地区行署专员仲沂挂点江溪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农林系以园林技术教研室中青年专家作为技术支撑,发展南方高抗优质露地葡萄等南方水果1400余亩,带动了村里经济发展,村级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1、举办农民培训学校,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为了使科学技术早日转化为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自2006年以来,曾玉华等同志在课余时间到田间地头告诉农民实际操作,传授技术,并编写出实用技术资料发给农民,有条件的村街还用录像、印发科技小报等形式培训农民,培训内容通俗易懂,让广大农民学后能转化为生产力。至今已有1000多人次参加了田间技术培训,这种培训深受农民欢迎。特别是2002年来,我们从从全国各地引进近50个高抗优质葡萄新品种进行栽培,其中巨玫瑰、早红无核、里扎马特、金手指、蓝水晶、优选香悦等品种喜获成功,每亩效益在10000元以上,为基地农户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0年春夏季天气变化剧烈,江南洪涝灾害此起彼伏,特别是4-5月葡萄花期暴雨连绵,连续22天在雨水中度过,但蜜香、蜜利、野茉莉葡萄等仍然以其超强的抗性,成功获得高产。果实色泽诱人,或红如玫瑰,或晶莹透亮,并且口感甜蜜、芳香醉人,加上果形奇特,食用方便,在市场上极受欢迎,售价高达20元/公斤左右,在未来南方有广阔的市场,极有发展前景。如图:

2、与娄底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携手,合作培养农村专业人才。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采用面授和广播电视、文字声像等媒体进行远近距离相结合的、形象教学的农业成人专业学校,具有投入少,见效快,就地入学的特点,很适合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不脱产学习。我们组织当地的部分专业户、示范户的子女参加娄底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大专班学习,让他们系统地学习一门专业知识,取得结业证书,成为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自2009年1月起,曾玉华被娄底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聘为特聘专家,指导娄底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下属实习基地“甜蜜果业有限公司”,采用仿生态技术在土地贫瘠的丘陵山坡上发展南方葡萄等特色水果60亩,为合理利用南方山地提高农村经济效益进行有效的探索,目前苗木生长良好。

二、院村合作,农林师生组建“农林绿色行动队”,共创中阳村特色农业新事业

我院依托专业与人才优势,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院村合作”计划。2010年初,我院将中阳村作为对接地方产业、服务“三农”的综合实验基地,为涉农专业的实训与实践打造平台。学院组成了专门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并开展了大量的实际性工作。成立了农林水专业服务小组、农业经济专业服务小组、牧渔专业服务小组进行对口援建。各援建组各自拟定好具体实施方案、并真正做好做实。这对于加快中阳村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娄底新农村建设进程,提升娄底新农村建设品位发挥重大作用。

2010年3月至今,农林系学工主任易瑜、团总支书记王琦、园林技术教研室主任曾玉华带领园林技术、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多次组织“农林绿色行动队”,在中阳村组织“科技下乡”活动,给村民进行花卉苗木修剪,赠送果桑树苗并指导栽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如2011年3月16日,“农林绿色行动队”针对中阳村无公害蔬菜基地道路两侧需要栽种特色果苗的情况,向当地赠送了由农林系实训基地培育的果桑树苗;针对白鹭山庄绿化,向白鹭山庄赠送了农林系实训基地采集的花籽。二是专业教师技术支持。曾玉华老师长期担任中阳村农业技术指导,深入果园,直观的讲授有关果树栽培、养护等方面的知识,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目前已经指导发展高标准葡萄生产基地100亩,特色园林花木基地200亩,特色蔬菜基地100亩,预计到2012年以后,每年可为该村增收200万元以上。三是组织志愿者行动队。队员们不辞劳苦,深入到无公害蔬菜基地、养鸡场等与农民直接接触,耐心地给当地农民进行知识宣传和技术指导,并力所能及的参与田间劳动。队员们友好热忱的服务态度,受到了中阳村农业户的一致好评。

“农林绿色行动队”扶持中阳特色农业活动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需求把脉把得准。在活动前首先摸清了当地的主导产业特色,问明了农民兄弟的需求,这样就避免了送科技下乡追求大而全以及形式上的喧哗,在“清清静静”中为农民真正办了实事。二是立足专业深化“院村合作”。活动不仅仅为当地养殖户、种植户送去了技术,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也提高了同学们服务“三农”的意识。三是活动实效明显。队员们在专业老师带领下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清园、修剪、饲养等实用技术的实地操作演示和指导,使科技真正进村入户。

三、利用高校人才资源优势,多途径服务三农

发展有娄职特色的农业信息化自从1997年以来,农林系曾玉华等老师,在将园艺实用技术无偿传授周边农民,扶助他们发家致富同时,还于1998年培育了美国布朗李、东魁杨梅苗1500株(折合人民币4500元),全部无偿送给当地农户种植。于2001年开通园艺科技咨询热线,于2004年建立“中国特色植物网”(www.zgtszw.com),宣传特色植物品种与种植技术,为全国特色园艺爱好者提供免费的技术咨询;于2009年建设公益性农业科普宣传网站“爱农110”(www.an110.com),系统为国内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业科技咨询,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