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保护博弈与策略研究

时间:2022-01-28 10:20:56

水环境保护博弈与策略研究

摘要:在生态经济视角下,水环境的保护离不开制度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合理协调,这样就可以实现水环境保护利益协调机制。本文就水环境的利益协调进行了相关探讨,分析了各利益主体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博弈行为和均衡关系,可以为水环境保护治理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生态经济视角;水环境保护;博弈;策略

一直以来,在环境保护研究学界,水环境保护问题是重中之重。通过互联网文献数据库网站查找关于水环境保护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是针对水污染治理和政策引导方面的研究,基于生态视角,针对水环境保护中的利益相关主体进行博弈分析研究的文献较少[1]。其实,在水环境保护实践中,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对于水环境的治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1水环境保护的博弈分析

1.1政府-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企业是为社会提供劳动力岗位的主体,无疑是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但是,如果企业生产和运营不当,会使地方环境利益受到损害。作为典型的经济人而言,企业一般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所以,政府为了考虑经济与利益的平衡,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其与企业之间存在博弈。在建立政府-企业的博弈模型中,我们需要做出下面的假设。我们将某政府和某排污企业为局中人,并假设它们都是“理性经济人”,针对水环境保护,企业会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排污治理的成本、政府处罚和社会形象等多个方面都是其需要考虑的,作为与政府之间的博弈者,所采取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积极治理,另外一种是消极治理。对于政府而言,同样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监管成本是其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还包括社会福利等一些其他因素。作为与企业之间的博弈者,所采取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严格监管,另外一种是放松监管。其策略组合如下表1所示。通过建立模型,经过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首先,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政府监管成本增加,企业会更加积极参与到排污治理中去。因为企业如果不加强排污治理,受到惩罚的风险会增大。其次,当政府对企业的处罚力度增大,企业会更加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再次,政府监管的概率与企业的治理成本有正相关的关系。当企业的治理成本越低的时候,政府通过其治理成本在企业总生产成本中的比例来分析和判断,所以会加强监管。

1.2企业-公众之间的博弈分析

与前文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不同的是,企业-公众之间的博弈是动态博弈关系。所谓动态博弈,就是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而且行动在后者可以观察到行动在先者的选择,并据此作出相应的选择。针对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动态博弈,公众是否参与的策略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因素是公众参与的成本的大小,另外一个是工作参与能够获得的收益的多少。企业积极治理概率与公众参与的概率及企业的治理成本、收益、声誉损失及政府处罚都是有较大的关系的。通过建立模型,经过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首先,公众的参与概率与公众参与付出的成本和公众参与获得的收益大小有关系,而且还与公众在企业获得的经济利益有关。假设公众在企业获得的经济利益与公众参与付出的成本和参与获得的收益进行比较,在前者大于后者的时候,公众一般选择不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事实上,这也是与实际现状是相符合的,因为作为公众而言也是“理性经济人”。其次,企业治理的概率与公众是否积极参与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公众积极参与,企业积极治理的概率与多个因素有关系,比如企业的治理成本和收益,政府处罚等。可以将企业不治理的声誉损失和政府处罚求和,如果两者之和小于企业的治理成本与企业的收益之和,此时,企业会选择消极治理;反之,企业会选择积极治理。如果公众不参与,企业不治理的声誉损失大于企业的治理成本和收益时,企业的最优选择是积极治理。反之,企业则会选择消极治理。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声誉损失和政府处罚小于政府的治理收益和成本。

1.3政府部门之间博弈分析

在地方政府部门支持污水治理的情况下,环保部门也会执行同样的环境政策。但是如果地方政府由于某方面的原因,对污水不积极治理。那么此时环保部门可能选择不积极执行。此时,是否积极执行与环保部门积极执行的成本有关,还与消极执行的处罚有关,另外,还与省级政府对环保部门积极执行的赞誉也有关。省级政府和环保部门的赞誉和处罚小于地方政府的执行成本的时候,环保部门会选择消极执行,否则环保部门会选择积极执行。鉴于此,作为上级政府而言,对于地方环保部门积极执行加强赞誉,对于其消极执行加大处罚力度。而且,对于地方环保部门加强管控,这是非常重要的。

2基于生态经济视角下的水环境保护对策

在生态经济背景下,为了使水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提出基于生态经济视角的水环境保护对策[2]。

2.1控制污染总量,推动废水再利用技术创新

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2.1.1合理控制水环境污染物的总量进行要在工业布局上进行合理规划,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与此同时,需要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对于企业的生产过程,务必将水污染的废物排放量进行合理控制。最后,河流和滩涂等堆积的废弃物和化学废料一定要及时处理。对于船舶的排污,一定要确保不能排放油废水。2.1.2对废水处理技术进行改进与升级对废水处理技术进行改进与升级,可以使水体自净能力增强。在对废水进行处理的时候,务必使污染的负荷尽可能低,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创新,还要使废水废物的回收利用率提高。对于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一定要确保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对于雨污分流改造进程,需要加强。另外,需要通过技术革新,对水体自净能力进行提升。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并修建数量足够的污水处理厂,通过多种渠道,使水体生态系统朝合理的方向发展。

2.2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机构,开展综合治理

对于水资源的产权,必须明确其归属,与此同时,对相关管理机构进行完善。针对不同地域的水环境现状,制定水资源保护法规,从而使相关部门都能够相互合作,对水环境质量及时监测,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另外,可以推出“绿色”环保技术,通过绿色环保理念应用到水环境保护中去,从而实现综合治理的目的。对水污染区域,要进行科学化和合理化的规划,从而实现综合治理的目的。在规划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将污水处理设施方面的区域和城乡统筹好,而且还要将流域治理和区域协作进行统筹。通过综合治理,对水土利用进行规范,还要对水环境污染源进行合理控制。

2.3政府监管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推行排污权交易

排污权交易制度最早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所提出的,该制度是基于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前提,企业单位可以借助市场机制,对污染物排放权利进行买卖交易的一种制度。这样,可以使企业的整体污染物排放量最低,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21世纪的今天,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同样适应。随着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试点的逐步推行,排污权初始分配制度、定价机制和二级市场交易制度获得了较快速的发展。第一,排污权初始分配方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低价起步方式,另外一种是有偿分配方式。初始排污权数量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考虑,前者需要根据地区环境容量差异性来确定,后者需要对预测排污量或过往实际排污量来确定。第二,排污权二级市场交易制度基本确立。在这个交易市场中,政府和企业是交易主体,对于企业之间的排污权交易,政府需要对其进行合理控制。另外,随着排污权交易制度在全国实行,在试点阶段,交易制度缺陷逐渐表现出来,排污权交易价格与实际的和市场供需不相称,而且排污权交易的参与主体不包括中介公司、环保组织等,使排污权交易在全国铺开较为困难。通过政府主导的排污权交易制度,使企业成为水环境污染和治理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选择购买排污权或者治污权,根据自身的利益选择最佳的一个。鉴于此,可以使治理成本大大降低,使水环境容量附加值增大,经济效益增加。另外,还需要对水污染治理技术进行改革与创新。对于政府而言,加强环境监测和处罚,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配备先进的监测设施和高精尖人才聚集的队伍,同样也非常关键[3]。

2.4加强宣传,提高全民水环境保护意识

在水利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方面,国家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在互联网时代,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媒体进行宣传,还需要通过互联网手段来加强国家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政策法规的宣传。在水环境保护方面,要增强意识,通过全民参与治污行动,使企业更加注重标准化排污治污,使个人更加重视减少生活污水排放,从而使我国的水环境治理呈现更好的局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加强领导,确保工作成效。街道党工委主要领导需要亲自负责落实责任到个人,确保水环境保护质量的提升。第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针对集贸市场、主次干道等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只有土壤的水质达到较高的水平,清理乱堆乱放杂物和池塘沟渠淤泥、漂浮物,使水体污染降到最低。第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加强水环境保护宣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水环境保护宣传,还可以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自媒体平台做好宣传,打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爱护水环境的良好氛围。

3结论

综合上文可知,在市场机制的背景下,对于基于生态经济视角,水环境保护的参与各方存在着博弈。参与博弈的双方会受到理性支配,从而趋向于非合作博弈。此时,这种状态是不利于水环境保护的。所以,当在政府积极监管的情况下,资源被充分利用,从而可以极大地促进水环境保护。对于政府而言,环保政策制度化、体系化非常关键,所以,我们必须重新确定好环境资源的价值。本文基于生态经济视角的水环境保护对策。主要有四点:控制污染总量,推动废水污水再利用技术创新;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机构,综合治理;政府监管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推行排污权交易;加强宣传,提高全民水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张中旺,陈尧,徐存刚.汉江生态经济带水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人民珠江,2020,41(2):50-55+66.

[2]范源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8(4):11.

[3]汪国华.淮河流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多重博弈与永续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10(11):35-39.

[4]樊巧.地方工业污染防治中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1.

作者:简丽英 单位:珠海横琴新区生态环境和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