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开发分析

时间:2022-10-15 08:51:33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开发分析

摘要:璧山区大石塔村是重庆市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村,其位于重庆市西部丘陵区域,整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近些年由于璧山区的快速发展,大石塔村内历史文化的保护受到严重的挑战,本文在系统梳理大石塔村文化遗产现状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大石塔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建议,主要强调实行分类分层次的保护方法、改善人居环境及基础设施条件、规范管理及合理开发等措施。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村;文化遗产;大石塔村;保护与开发

历史文化名村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域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特征,对研究区域社群聚落发展和历史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城乡快速融合发展的今天,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正面临现代化与历史性的冲突,保护并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璧山区大石塔村是重庆市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村,其位于重庆市西部丘陵区域,整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村落因明清时期徽商的往来以及文化交流逐步形成,后续建筑匠人营建的住宅,与村内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村庄还保存有诞生于清代的笙家湾谢氏民居、万寿桥、汉代的新民崖墓群等三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璧南吹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近几年璧山区的快速发展,大石塔村内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受到严重的挑战,笔者以大石塔村的实地调研结果为基础,对大石塔村的保护与开发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问题所在,尝试提出相关建议。

1历史文化名村的概念及保护对象

1.1历史文化名村概念界定。2008年出台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需要具备如下条件:①保存文物特别丰富;②历史建筑集中成片;③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④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1.2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对象。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对象为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在理论上可以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2大石塔村文化遗产现状

2.1山水田园格局。大石塔村全村处于浅丘环境,村落整体形态较为自然,与山林密不可分,四周绿林,点缀河流、水库,耕田、田园风光无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与古朴的人文资源共同构成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2.2文保单位。大石塔村历史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主要留存有谢氏民居、万寿桥、新民崖墓三处文保单位。谢氏民居对研究西南地区建筑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且系名人故居,具有较高的历史纪念意义。万寿桥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新民崖墓群对了解汉代墓葬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3建筑群落。村落建筑主要以院落、居民点的形式布局,目前有高观音、梧桐屋基、四河头、谢氏民居等26个主要院落,其中以谢氏民居的“三进院落”最具代表性。2.4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石塔村留存的“璧南吹打”以其悠久的历史,独具民俗特色的民间演奏音乐的特征,是极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其较高的审美价值,也是不容小觑的,“璧南吹打”追求古朴优雅、热情喜悦奔放,不但深受本乡本土本听众所喜爱,而且还受到海内外朋友及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

3大石塔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3.1山水田园格局。大石塔村内山水格局总体较为完整,但依然存在部分山体土壤裸漏,植被凌乱等问题,璧南河部分河段和村内的部分水体也存在人为污染导致水质不佳的情况。村内普遍缺乏亲水空间,良好的水体景观资源缺乏利用。村内田园格局总体较为完整,但部分区域的田园周边环境较为粗放和凌乱,使得田园空间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大石塔村整体山水格局中。村民在田园中使用的化肥以及产生的生活垃圾等都对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3.2文保单位。3.2.1谢氏民居———建筑外部有损毁,内部维护较差谢氏民居因为还有谢家后人居住,且年代久远,所以部分外立面存在人为改造的情况,例如,曾经兼有戏楼功能的门楼建筑已经损毁,被改造成了现代砖混结构的居民住宅,第二进院落内的部分建筑也被改造成了居民住宅或功能用房。此外,谢氏民居内部结构疏于维护,环境卫生较差,内部墙面、门窗、各类雕花装饰件、房屋结构部件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3.2.2新民崖墓群、万寿桥———本体疏于维护,周边环境杂乱新民崖墓群现状位于一片树林中,周边无道路直达,逢雨天林子里便泥泞不堪,无法通达,崖墓群周围杂草丛生,整体环境风貌较差。万寿桥周边环境也比较杂乱,桥体上有较多垃圾杂物。

4大石塔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建议

4.1实行多层次、分类保护。注重多层次保护,加强大石塔村的整体性保护。大石塔村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承载当地历史文脉的,其包含了各种村落布局、山水田园格局、文保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因此,对大石塔村的保护要从多层次展开,加强整体性保护,倡导多学科参与保护,由包括城乡规划、建筑学、历史学、艺术学、社会学等各类领域的专家组成的团队来拟定相关保护策略和保护规划。实行分类保护的方法,加强针对不同文化遗产的具体保护,要注意目前保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更具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文保单位—谢氏民居的保护状况欠佳,需要相应的修缮与维护,但是不应该将其单纯的作为文物保护,还要尊重民居内居民的生活方式,并加以合理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璧南吹打”正在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因此要鼓励对这种传统表演形式的传承,将其与大石塔村的旅游相结合,既增加居民的收入,使更多人愿意从事相关活动,进而发展成大石塔村的特色,以此来加强对“璧南吹打”的保护。4.2改善人居环境及基础设施条件。一方面应当适当地减少核心保护区内的居民数量、优化居民结构,拆除一些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新建建筑,恢复传统建筑和风貌的本来面貌。另一方面也要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给排水、燃气、道路,其中道路的建设要使用当地的材料,当地的工艺,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如云南的丽江古城采用当地的“五花石”作为街道的铺装材料就是好的典型。要控制村内的机动车的通行,合理布局停车场。另外,要对村庄及其周边环境的广告、商业标志、电力通信电缆、路标及街道装饰都要进行详细规划和控制,使它们与历史环境协调一致,避免形成视觉污染,造成对历史风貌的损害。4.3规范管理、合理开发。将谢氏民居的保护利用与现状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结合起来,通过政府指导,在不对谢氏民居外立面、装饰件、内部结构等保护要素变动的情况下,引导和帮助居民自我修缮谢氏民居,改善卫生条件,在文保单位的修复保护中完成居住环境的提升,居住使用是对建筑最好的保护方式。将村内的历史遗存的保护利用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将历史遗存作为旅游配套设施的一部分,为传统文化、商业、产业提供展示空间。合理的保护并利用谢氏民居、新民崖墓群、万寿桥等文物古迹,将他们作为大石塔村乡村文化旅游的一部分,为当地的民俗文化提供展示空间。以节庆日为契机、以璧山区历史文化遗存等为空间载体,开展以“璧南吹打”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文化交流和竞赛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和物质遗产的保护结合起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将“璧南吹打”纳入到璧山当地中小学的特色教学备选课程中,以中小学课程教学的形式使这种古老的音乐类型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扬。

5总结

大石塔村被列入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其历史文化价值突显,具有重要的保护与开发意义。近年来,随着当地政府文物保护意识的提升,大石塔村内的各处文保单位、历史文化要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保护与开发的统筹推进较为缓慢。在保护方面,应强调多层次分类保护方法,既强调整体保护,也关注各文化要素的保护。在设施建设方面,大石塔村应该注重完善村内的基础设施和公服设施,设施的不断完善不仅可以为村内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支撑,还可以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打下基础。在开发利用方面,大石塔村应该在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统筹考量,在不破坏文保单位及历史建筑现状外观前提下,逐步完成修缮维护工作,延续历史建筑内部的居民活动行为,利用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开展乡村旅游、科教展示、“璧南吹打”等文化的推广普及活动。

参考文献

[1]季诚迁.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2]胡燕.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J].城市发展研究,2014(1):10-13.

[3]邹永明.苏州明月湾古村保护利用的回顾与思考[J].江苏城市规划,2012(9):34-37.

[4]曹昌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及对策[J].中国名城,2011(3):20-30.

[5]赵勇,梅静.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0(4):26-33.

作者:郝一龙 高小钦 单位: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