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新探索

时间:2022-02-18 08:53:25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新探索

一、项目式学习有利于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实施建议中强调,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做中学……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项目式学习在历史常规课堂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就是以某一贴近学生生活、可操作性强的历史问题为项目或任务,将项目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根据课标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解决历史问题,并展示问题解决的成果(PPT、小论文、报告等)。通过历史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实现深度学习,有利于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符合课程标准对学生素养培养的目标。

二、项目式学习在历史常规课堂中的开展展

综合前人的理论、实践研究以及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历史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四个步骤:项目确立、项目规划、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下面以部编版历史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例,来谈项目式学习在历史常规课堂中的开展与运用。(一)项目确立。项目式学习的开展,首先必须确立项目。笔者申请到了结合教材第二单元的项目《口述史中的深圳历史变迁》,侧重从口述史的角度来探究深圳历史变迁。项目的确立必须贴合学生生活,是学生感兴趣或热切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确立项目时需判断,该项目是否涵盖学科核心知识、紧扣教材知识结构,判断项目在今后实施过程中是否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方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还需判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其难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相符。(二)项目规划。项目确立后,教师需要将项目的实施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问题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知识支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做出切实可行的项目规划。1、项目拆解:确立项目的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及内容问题[2]。首先,基本问题即项目本身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此构建项目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符合八(下)现代史“口述史中的深圳历史变迁”项目的基本问题包括:(1)建国后,深圳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史实表现有哪些?(2)深圳不同阶段的历史特征是什么?(3)造成深圳不同阶段历史特征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其次,单元问题与项目学习和教学单元直接相关,需结合教学目标和本单元知识体系来确立,单元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整体问题的解决。第二单元问题如下:(1)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2)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3)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有哪些成就和挫折?(4)探究中国现代史(1949-1976)的阶段特征。最后,内容问题是单元问题下面的具体问题,基于史实便可以回答得清楚,内容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单元问题的解决。比如“什么是”?“期间取得了哪些成就”?等等。问题的逐步拆解,形成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基本问题”三层问题和知识体系。问题拆解和解决的过程,就是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完成学案的过程。2、规划课时安排,不断优化。做出本单元的教学设计,统筹每个课时和课后的具体安排,给予学生完成项目、解决问题的具体指导,完善评价体系。教材上第二单元包括3个课时的内容,预计2周4个课时完成,规划详见下表。课时规划后,需反复检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三)项目实施。按项目规划实施项目,过程中务必及时跟进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遇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以课时1的安排调整为例,原本是先完成知识梳理的学案再做通史思维导图。但完成学案时便发现,部分学生的预习不到位,从教材中提取历史信息的内容较少,加上初中生认知水平和抽象能力相对较低,单元整合遇到一定困难。而通史思维导图却能够按年份索骥,于是调整为先做通史思维导图,使学生建构时空观念后,再根据学案梳理知识框架、解决单元问题。其中第一、二个单元问题梳理如下。(四)项目评价。项目评价体系包括项目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以及教学实践评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和成果展示的点评、小组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都属于过程性评价。比如课时2的PPT宣讲是学生比较喜欢,也感到比较困难的环节,需要及时点评,提供改进指导。在课时3宣讲完成后,根据小组互评结果评选最佳小组,并请他们分享经验。过程性评价要及时才能有效,以鼓励为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克服困难、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动性。结果性评价包括对小组PPT、作业和单元测试的评价,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必要体现。从作业和测试情况来看,历史项目式学习在整体知识上效果并不比常规教学效果差,而且部分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实现了自主的深度学习。比如八2班第8小组,八3班第7小组和化运动,采访了自己的爷爷或姥姥,获得了一手口述史资料,深入地剖析了事件的背景、表现、原因、影响和经验教训,得到同学们的高度认可。最后,利用网络手段“问卷星”开展了对本次历史项目式学习的调查问卷。笔者所开展教学实践的八年级学生共150人,参与调查人数132人,有效性较高。问卷侧重从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深圳历史进入历史课堂、项目式学习的接受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报告显示,约66%的学生比较或非常希望课堂引入深圳历史,说明项目的确立比较成功,从教材外部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会受欢迎。调查也显示课时3探究1949-1976年阶段特征(知识点总结)是多数人最喜欢的环节,其次喜欢在教师指导下梳理学案。可见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学生对学习认可度的主要标准。教学活动要扎根于教材,切实有效地巩固学生基础、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但是超过一半的学生只能接受偶尔一两次开展项目式教学,可能与约60%的学生认为学生制作和讲解PPT较少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有关。所有数据都可以用来改进今后的历史教学。

三、开展历史项目式学习的前景

项目式学习契合了新课改的理念,鼓励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前景远大。在中学历史中开展项目式学习,不仅限于常规教学,还可以开展校园活动,建设校园历史文化等。1.设定某个项目开展校本课程,比如开发乡土史的校本课程;2.就某个主题以写小论文或小故事比赛的方式来作为日常教学的有效补充,比如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自选一个小的切入口来论述深圳的改革开放;3.开展以解决历史问题为核心的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结合语文、地理、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来设计项目式学习,探究学生周边或感兴趣的历史问题;4.课后参观博物馆和纪念馆的项目,旨在加强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PPT或手抄报,并分享参观感悟;5.开展文史类知识竞赛,拓展学生认知视野,培养爱护文化遗产等家国情怀;6.建设校园历史文化长廊,既是有效的课程资源补充,也从校园文化的角度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环境。项目式学习关键在于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项目的实施即问题解决或成果实现的过程,在中学历史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是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

【注释】

[1][2]侯肖,胡久华:《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以化学教学为例》,《教育学报》2016年第8期。

作者:付华敏 单位:深圳明德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