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透析

时间:2022-05-29 05:22:00

历史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透析

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作为这个东方国家的主人,在这片960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创造了超过5千年的灿烂文明。尽管这个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的经历着兴衰,受过重大的挫折,尽管近代以来曾饱受外族的侵扰,内部的矛盾与战争也曾使中华民族身负重难,然而,这个民族始终有着一种较强的力量使得她能冲破种种磨难,以更新更强的状态发展起来。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持着这个民族在一直不断的发展壮大呢?那便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1994年8月23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颁布,其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历史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修课,在此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历史教学与爱国主义

自中华民族形成之时起,一直到今天,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主要涵盖了爱国主义、勤劳勇敢、团结统一、勇往直前、爱好和平、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等内容,而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团结全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国家作为最大的社会集团,其内部有着阶层、阶级、民族、种族等各种利益的团体。“爱国”这种朴素而自然的情感,可以使得各种社会集团在纷争中找到共同点、结合点。因为爱国主义使得中华民族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使得我们这个优秀而伟大的民族有了更强的责任感以及超强的整体统一感。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它在培养和塑造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培养的素材。以中国史为例,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五四爱国运动、抗日战争等无不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鲜明素材。“历史学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历史教学担负着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树立民族的自新心和自信心,具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以及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1]鉴于历史教育的功能的影响和作用,世界各国都重视其对国民爱国主义的培养。如美国,“二战结束后的50年代,根据世界形势及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一些州的社会学科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以社会自由为宗旨,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从对全人类社会问题和需要的高度来理解社会历史的变迁,并提高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到90年代,美国对历史教育这一问题进一步作了探讨。1994年发表的《全国历史教学标准》在美国引发了一场争论。辩论突出了‘美国孩子究竟应该学习什么样的历史’这一问题,是突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国家的理解呢?还是突出国家领导人和统治阶级的不公正、失败和虚伪?”[2]无独有偶,日本在大中正时期使用的《普通小学日本历史卷一》中,关于日本皇帝祖先的历史,是以神话为基础写成的。“天照大神是天后陛下高祖,甚威乎德生极而广……”。可见日本为达到所谓“国体”观念,培养国民思想的目的,要求“历史教育能起到培养国民意识和爱国心的效果”,已是日本教育界的一种普遍认识。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其不同的内涵。现阶段,随着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要随着时代特征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德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一所学校,特别是中学,在历史学科中对中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为了培养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将这种情感进一步升华成为未来建设国家的精神原动力。然而,现在许多学校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味追求高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所以才会使得“六九圣战”这一类型的事件时有发生。“六九圣战”的起因是2010年5月30号上海文化中心韩国馆发生的“踩踏事故”,是2010年中国网络文化冲突的大事。事发后的2010年6月9日,中国各大网络社区联合狙击韩国的一个偶像组合。这一事件发生后,许多中国的粉丝很不满,通过各种方式诋毁中国文化。透过这一事件不得不让我们深思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在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方面,中国和美国在重视程度上就有着很大的差异,下面我们看一下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每个人的幼儿教育阶段就已经开始进行了,而中小学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方式也各有不同,不仅存在于学校学科教育中,它还广泛地渗透在社会实践教育中,其中包括:开设公民学、高度重视历史教育、充分利用国旗教育、节日庆典教育、广泛建立教育基地、游乐活动的渗透教育、总统的演说辞教育、大众传媒的宣传教育。由此可见,美国的教育体制对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十分重视。中国虽然也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但在一味追求高升学率的今天,很多学校都已经忽视了爱国主义教育。中学时代是人的生理、心理发生重大变化的阶段,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加强对当代中国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紧跟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而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学科,也是中学爱国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责无旁贷的,也是必须的。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历史教学应发挥其学科特点,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

三、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以改变目前现状呢?对此,我们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课堂教育

现阶段我国中学历史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讲述为主。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已广泛使用,并在课堂教学中较传统教学方法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

(1)课堂讲述。前面说过,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教师在讲述某一个知识的时候,应该把爱国主义这一理念贯穿于所讲知识点中,如在讲述“五四爱国运动”这一知识点的时候,通过分析的背景,讲述它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了解中近代中国人民彻底的,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述,让学生知道“”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所提出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它所进行的反帝反封斗争,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觉醒”让学生弘扬五四传统,把五四精神注入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从而升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的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我们可以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再现历史场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并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如讲《抗日战争》这一章节时可播放有关抗战的电影片段及人物照片资料,如电影《狼崖山五壮士》、《台儿庄战役》、《地道战》等,使活生生的民族英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与民族英雄同喜共悲,在激烈的气氛中于心灵深处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感染。

2.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

(1)校内教育。校内教育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更直观地体验爱国主义情感。校内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校内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如举办爱国主义历史人物的故事讲述比赛、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比赛、举办爱国主义题材的黑板报、演讲会、讨论会等等。也可以在中学里利用历史节日的时候开展一系列的专题教育,例如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进行以《弘扬“五四”精神》的专题历史讲座;每年的“一二•九”纪念日,我们可以进行以《弘扬“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精神》为题的历史讲座。同时,在中学应该严格执行升旗制度。五星红旗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国旗的旗面颜色是鲜红色,象征革命。国旗上大的那颗五角星代表了中国共产党,4颗五角星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4颗小五角星的一角正对着大五角星的中心点,这样的位置关系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5颗五角星用黄色是为了表示中华民族是黄种人。坚持执行升旗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校外教育。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清时期的思想家龚自珍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外教育就是把学生从书本引向实践。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历史古迹等。教师再引导学生写心得体会、思想感受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并弘扬革命先烈的民族精神和斗志。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立足国情,立志报效祖国,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国家富强而努力,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公民具有不言而喻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而长期的工程,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光荣的任务。爱国主义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对中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