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研究论文

时间:2022-05-05 08:43:00

历史教学研究论文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于各科各类学习之中。狭义上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目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就是要为学生建构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与实践的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作为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贯彻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呢?

一、深挖教材,调整思路,将接受式学习与问题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推进研究性学习不能离开我们的基本教学环境,现阶段大多数学校依然要以课本为主要的教学媒介。因此充分挖掘教材,使现有教材内容在新的教学理念统帅下,为推进研究性学习服务,就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在实践中我们将课文内容的处理方式进行了大胆的调整,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组织,按照“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科学依据→探求问题解决方法→得出科学结论→运用新知解决新问题”的程序进行安排。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我们力图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凸现问题的提出、对问题的分析、解决途径的可能选择及对解决之道的历史选择等。使原先的接受式教学转变为发现式教学,引导学生将原先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与历史对话的发现之旅。如我们在讲授初中《中国历史》第四册第十一课“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时,就对课文进行了如下整合:(1)将整个课文整理成需要探究的问题:①1940年,面对集团一方面消极抗日,一方面诬蔑中共是“游而不击”的现实,中共若要坚持抗战防止投降,该采取什么行动?②假若你是日军最高指挥官,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你希望中国战区呈现什么景象?中国人民会怎样对付你?③假若你是中共的最高领导人,面对根据地的困难,你将用什么办法度过难关?(2)以所学知识为背景,请同学们就以上问题提出设想。(3)小组讨论,就各自设想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并在讨论中进行综合丰富,最后形成小组建议。(4)公布成果,接受提问。(5)研究课文内容,分析为什么当事人会采取那样的行动,在他们的行动中有什么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通过这样的整合,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使久远的历史事件与丰富的现实生活产生了联系。学生们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了自己对历史的理解。这也许正是我们教授历史的目的之所在。

二、布置开放性作业,让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浮现出来。

历史本来就是丰富的、多侧面的,因此我们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内课外的资源加以整合。如在讲到十年时,布置了“听爷爷奶奶讲”的作业。在讲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章时,布置了“我们家的变化”,让同学们通过对身边历史的搜集整理,积累感性知识,从而促进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三、把握契机,捕捉问题,促成研究。

实践告诉我们,在科学研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们的问题,有时甚至是一些与教学任务本身没有太大关系的问题。研究性学习的主旨就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机会,因此凡是能够激发学生们兴趣的问题都蕴涵着激发研究行为的契机。例如我们曾利用一件看似一般的事件促成了一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并形成了如下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