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时间:2022-03-04 10:31:40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生在成长和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品质,这就说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本文以部编版初中历史教学为例,探索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价值,并从教学目标、学情分析、资源整合、教学流程等方面对培养策略展开分析,以期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必然要求,教师应以培养初中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设计和规划教学方案,引入丰富性和创新化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规划课堂教学的流程,使学生在优化和完善的教学模式中形成家国情怀素养。以下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探索和分析在部编版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在部编版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价值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不仅有助于完成新课改的教育任务,还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初中生群体的综合素质。首先,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不应以完成单一的教学任务为目标,而应将德育理念渗透在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而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恰好满足新课改的教育要求。其次,以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为主要目标,能够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引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采用创新化的教学形式,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这对于历史教学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将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还能让学生将爱国爱家思想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融合,进而不断提升个人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在部编版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策略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下文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辛亥革命”为例,从教学目标、学情分析、资源整合和教学流程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中渗透家国情怀理念,不仅可以为后续的教学指明方向,还能够增强教学的有序性和规范性,这对于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素养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根本要求,设计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可以从三个维度设计和规划历史教学方案,并根据目标引进相应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提升核心素养创造良好环境。

(二)学情分析

“辛亥革命”这一课时内容安排在八年级上册,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他们通过七年级上下册以及八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内容的学习,已经初步形成家国情怀素养。而基于本课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其中包含的爱国精神,教师应进一步深化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引导他们认识和记忆本课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理解革命进程中无数仁人志士和爱国先烈的伟大精神,从而引导他们用历史思维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进而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素养。以此推动后续教学的有序展开。具体来说,教师应从“辛亥革命”的实际教学内容出发,设计符合三维立体准的教学目标,以此达到增强初中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目的,具体目标设计如下表。

(三)资源整合

教学资源对历史教学的效果会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如果历史课堂中资源丰富、史料众多,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增强,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在分析和解读历史素材和史料的过程中形成家国情怀。所以,教师应从课内外相结合的角度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史料实证的过程中增强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教材的引言作为课堂导入的资源,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从课内文字理论知识出发,引进与理论相契合的网络资源或者图书史料素材,除此之外,还可将教材内的插图、“材料研读”“相关史事”“知识拓展”等板块中的素材与理论结合,引导学生解释材料和分析材料,进而感受辛亥革命的现实价值以及它对后续民主革命以及抗日战争等的影响。

(四)教学流程

新颖和完善的教学流程有利于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如果教师在优化的教学流程中渗透核心素养的理念,那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逐渐提升个人的家国情怀素养。所以,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为目标和出发点,对教学流程进行精心规划,以此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接下来将以“辛亥革命”教学为例,探索教学流程的优化策略以及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具体教学措施。【图片导入】初中生对于形象化事物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以形象化事物作为课堂导入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课堂初始阶段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产生好奇,并以语言引导的方式将学生自然地带入课堂学习和思考情境中。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武昌起义”的场景图片,结合教材中的引言内容开启导入。教师:在1911年10月10日的夜里,武昌城内打响了革命战争的第一枪,他们举起旗帜,向着民主和革命的道路迈进,同学们知道发生在武昌夜里的这场起义在历史上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阅读教材内容,专注力明显提升,而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史料素材的辅助下感受革命志士不畏强权、英勇奋斗的高尚品质。其次,在阅读教学过后,教师要求学生回答导入时提出的问题。教师:下面找同学说一说,这场起义的名称以及它具有怎样的意义。学生:这是武昌起义,它开启了辛亥革命的大门,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同学们都表述了自己的观点,那么我们接下来就看看以武昌起义为导火索的辛亥革命,究竟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设置问题】在课前导入过后,为了顺应新课改理念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通读教材,并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以此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深入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自主思考中增强家国情怀素养。教师: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中有保卫国家的英雄岳飞、戚继光等,也有推翻封建统治的“叛逆者”,他们在历史长河中成了值得歌颂的人物,那么老师想问,爱国与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矛盾吗?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开始阅读活动,他们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等板块,明确“辛亥革命”的具体发展历程以及产生的现实意义,他们认识到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成为殖民傀儡,所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显然是爱国和爱家的表现,学生据此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爱国与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不矛盾,如果当时没有仁人志士组织起义和革命,或许我们会一直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所以对于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来说,辛亥革命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的见解非常深刻,你们通过阅读教材知识和史料资源,认识到了“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本课教学结束后,你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查阅相关史料,以读后感的形式上交一份书面材料,论述你们从孙中山等仁人志士身上学习到了怎样的家国精神。综上所述,以家国情怀素养为导向,设计和规划初中历史教学形式和内容,不仅有助于落实核心素养的理念和思想,还能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和德育价值。而为了实现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的目标,教师要以家国情怀素养为导向,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资源和流程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解读,以此保证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杨征.浅谈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要性及措施[J].魅力中国,2020(5):62-63.

[2]刘君慧.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20,27(10):194.

[3]黄宜琳.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0,6(7):76+80.

[4]沈建珍.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J].学周刊,2020(13):71-72.

[5]王诗卉.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2020(7):169.

作者:谢碧琼 邓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