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革新的格局设想

时间:2022-09-06 11:12:29

林业革新的格局设想

随着中共中央1984年一、三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我国农村已经出现了新的生机。林业在借鉴了农村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也建立起规模不等、层次不同、形式多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林业产生了新的活力。但是从宏观看,林业改革有些间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同志讲过:“凡是不适应新形势的老观点、老办法、老框框都要敢于破除”。为了研究林业改革的方向、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而加速林业改革的步伐,本文拟对林业改革的基本格局作一些初步设想。

一、林业经济管理休制的改革要简政、放权、让利

我国原来的林业经济管理体制,一直是高度集中,统得过多、管得过死,剥夺了产区县特别是生产者的自主权,使林业经济缺乏活力。改革的方向应该从有利于生产、搞活经济、沟通产销渠道、扩大服务领域、实行“简政、松绑、放权、让利”,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林产加工联营。改革的办法主要有五条:

(一)把林业经济管理由集中决策改革为分层决策。在保留必要的、有效的和有限的集中决策的前提下,实行简政放权,把大部分决策权放给产区县(或生产单位)。做到计划决策的分层化(即分散化),使之符合我国广大农村和山区经济落后、发展不平衡、交通不便、信.急不灵等特点。把集中统一和灵活多样结合起来,有利于搞活林业经济。

(二)把现行纵向的林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为横向的林业经济管理。要大力沟通横和秀嫣之,发尾药云业之喊、城乡之又几秘全业之摘饱.鼓姿在象。要允许共摄馆齐镜之协、灸业之间签订长期合同,固定相互关系,逐步代替由上级分别下达指令计划指标而屡有脱节的旧体制和旧办法。

(三)把国营木材统购销企业改革为国乡、林农经济联合体。改变集体林区木材经营部门由过去单一原木统购经营为实行木、竹、林副产品综合服务代销联营。使乡村林业“两户一体”和国营林业生产单位利益同等,统筹协调。

(四)改革木材价格和经营利润分配。现行木材价格结构模式应当突破,以利于解决统配材(规格材)和非统配材(非规格材)价格倒置的间题。改革办法:一是提高统配木材收购价,二是改革木材比厂价。以木材生产的产区县作为木材出厂最终国调价来执行木材出厂价,让利给产材县;对经营利润分配,把过去全额利润上交改为缴纳工商税以后,除了提留少部分给企业作后备基金和发展资金,绝大部分返还给生产者。

(五)要把现行的行政管理手段改革为经济管理手段。长期以来,林业经济管理一直是采取简单粗暴“管、卡、压”的行政手段,片面地迫求全额利润,忽视经济效益。结果名高而生产者实惠低,严重地违背了林业经济规律,不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今后改革,要用经济手段管理林业,运用市场机制,制定林业经济政策。对一切林业经济往来活动实行合同制。要以价值规律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有效地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二、山林所有权的改革要冲出“禁区”

我国在解放初期,南方集体林区经过和林改,已将大部分山林分给农民。以后由于极左思想影响.片面追求脱离生产力实际水平的所谓先进的生产关系。不仅林业生产者不能享有山林所有权益,还将“买卖青山”作为“犯法行为”追究责任。使山林“乱权病”一直泛滥。因此,落实山林权属和权益是集体林区改革的重点突破口,这就必须正确认识林农转让土地承包的法律关系。林农承包林地,只是取得了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国家。使用权是承包权的内容,转让土地承包权也就是转让土地的使用权,这与宪法不得“非法转让土地”的规定并不违背。因为转让土地承包权,只是承包关系主体一方的转移,原承包关系的权利义务内容并没有变更,因此,落实山林所有权属权益之改革要冲出“禁区”。允许折价转让中幼林,使“买卖青山”成为合法并长期不变。这有利于林业向商品化发展;有利于解决林业生产一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的矛盾,使林农在相对的短时期中见到经营林业的实惠,从而产生极大的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

三、林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要摆脱“一大二公”束缚

我国南方集体林区,从1958年公社化之后,90%以上山林归公社、大队或生产队集体所有。而现有的绝大部分林木是在“一大二公”的情况下用行政指令手段“平调”劳力所造、育的林木。如果现有森林的经营方式不改革,林农所有权不落实,造林者的利益不兑现,就很难使林区群众相信谁造谁有的政策是可靠的。虽然也有些地方实行林木“定标分户管理”或“林木划片定产投标,择优选户定包”及“折股联营”实行“分股不分山,分红不分林”等等形式。但仍然规定“四权”归队,收益按比例分成,大头归集体,这些办法仍然没有跳出“一大二公”的框框,并不是林区农民所愿意接受的。这就很难治愈长期以来林业所犯的“乱权病”,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制止森林的乱砍滥伐。改革之道:在生产资料(林地属集体所有)不允许买卖的前提下,除了防护林和特种用途封禁林按《森林法》规定不允许采伐的,由乡政府、村委会统一管护,其余全部林地和全部林木(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都折价承包到户,实行分户家庭经营。在全面落实林农权益的基础上,还必须放手让林农随着林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充分的结合,走向投股合营或合股联营等新的经营组合。这是坚持在不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条件下,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营方式,使集体林区的林业经营从封闭或半封闭式转为开放式的新型林业发展道路。

四、林业流通的改革要取消中间环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为了让山区林农得到实惠,使之尽快地富裕起来,对超产材、留成材、非统配材和部分林产品不进行统购统销,实行半开放或加价政策。可是,有些地方和部门借此机会渔利林农。有的把群众留成材、自主材和非统配材搞成变相统购,林农得不到加价部分的利益;有的地方甚至巧立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在经营各环节“层层剥皮”。据笔者调查:农民生产1立方米杉木间伐材,在销售环节要过“六道关卡”(县经销公司批调令,企业站开单,采购站检尺,林业站审查把关,县林政部门办出口证,地区审查申报火车皮);被剥去“七层皮”(经销公司收管理费3%,公社企业站收手续费5%;林业站收代办费1%;采购站收检尺费1。5元/立方米;负担短途运费10元/立方米;火车站进站费0.5%;最终利益规定七成归企业站);交纳“八种税”(林木特产税8%;销售工商税10%;育林基金4元/立方米;更新费7元/立方米;协作应扣费5元/立方米;木材损耗费2%;材料费5元/立方米;“林业专用金”10%)。虽然非统配材议价销售高达333元,可是到林农手里,只能赚得几元采伐工资。如果经营部门运输受阻,木材变质,林农的采运工资分文也拿不到。如果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就会失信于民。改革办法:必须减少林业流通环节,疏通渠道,允许林农在控制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在保证完成国家下达的上调统配材任务的前提下,其余木材允许自由上市,开放木竹自由贸易市场,实行浮动价格。不这样做山区林农是富裕不起来的。过去三十多年来一直是实行产销“两头卡死”,流通环节“中间切断”的统卡政策,其目的是想防止乱砍滥伐。但长期的实践证明:实行“以卡治乱”这只是一种治标的办法。只有“放”才是治本的办法。真正开放了,必然就活而不乱了。何况还有“以法治林”、“山上管严”的措施。我们要相信,林农得到实惠愈多,他们就会更加爱山养林。再说,流通环节一疏通,也将冲击着现行的林业经营体系,迫使其向着以服务为主体的方向改革。

五、林业计划管理体制要由行政指令形式改革为经济合同指导形式

计划决策是战略决策,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林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过去,我国的林业计划工作水平不高,计划方法也J一分简单,用行政指令手段,抓微观林业经济计划指标。例如:极端重视木材生产计划指标、追求利润、忽视营林,营林不计算产值,不考虑生态效益,结果长期以来造成营林与森工“两张皮”的严重对立,这种局面不能适应林业多层经济的发展需要,必须进行变革。计划管理的改革方向,要建立起营林为基础的发展型的宏观林业指导计划管理体系,立足于远期计划。特别是林业经营方式的大变革,林地承包到户,林木折价到户,实行以户联产承包之后,国家对木材及其它林产品的统购任务,也应同时定到户,一定几年或儿十年,并明确签订经济合同。这种直接来自林业生产经营者自下而上的计划指标,就能起到计划的协调和指导作用,使计划管理能够充分地反映林业经济内在范畴的各种复杂关系。还必须运用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技术,使传统的经验计划方法升华为现代技术计划管理体系,保证计划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以充分有效地指导林业生产。

六、林政管理休制必须改革成为特殊的执法集权体系

森林有破坏容易恢复难的特性。为了促使劳动者在经营利用森林资源时,能够持之以恒地保持在合理地采伐利用森林适度之内,并保证采伐迹地的及时更新,除了严格执行国家《森林法》,还必须增订“山上管严”的新章法,来实行木材消耗“一本帐”,以确保做到合理采伐,限额消耗。”更为重要的要强化林政管理,实行林政管理集权制,使这一体系成为特殊的林业法规监督、执行部门,以保证把紧“一个关”(采伐审批关),实行“二个一”(审批一支笔,木材消耗一本帐),执行“三种证”(林木采伐凭许可证,抚育间伐凭设计合格证,造林清山凭准许证),监督“三金”的交纳(税金、育林基金、更新保证金)。要对严重破坏山林者治罪,对超砍滥伐者经济处罚,这样才能保证实行以法律护林,以经济治林,依法采伐,保证林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