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威雷防治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17 02:43:00

导语:绿色威雷防治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绿色威雷防治管理论文

摘要:室内用8%的绿色威雷对成虫进行毒力测定,选出致死率较高的浓度为20倍稀释液。用该浓度进行林间药液持效试验,第15天接虫死亡率可达90%。应用该浓度药液于萧氏松茎象成虫刚刚进入产卵期在林间基部喷雾,施药区防治效果可达91.1%。

关键词:萧氏松茎象;绿色威雷;防治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xiaoiZhang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松茎象属Hylobitelus,主要危害湿地松和火炬松。以幼虫侵入树干基部或根颈部蛀害韧皮组织为害,严重的切断有机养分输送,导致树木死亡[1~4]。该害虫自1988年在江西省安福县首次被发现以来,发生面积已扩大到12万hm2,枯死树2500万余株,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萧氏松茎象已经成为江西省的头号森林害虫。该害虫隐蔽性极强,其卵、幼虫、蛹和大部分越冬成虫都生存在树皮内,环境十分稳定,用化学药剂很难杀灭树皮内的害虫[4-8]。研究表明:越冬后的成虫是萧氏松茎象唯一裸露的虫态,并且有较长的补充营养期,在产卵之前控制成虫种群密度是防治成败的关键[2~3]。我们在室内筛选有效药物毒杀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试验中,发现绿色威雷对成虫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在这一基础上,我们用绿色威雷对毒杀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药效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防治萧氏松茎象提供经济、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8%绿色威雷为南京红太阳集团生产,主要成分是氯氰菊脂。室内萧氏松茎象成虫为安福县林间所捕,并挑选健康一致的成虫作为试虫。林间防治试验在信丰县万隆林场选择3块湿地松林,面积分别为3hm2,树龄12年生,树高10-12m,胸径9-10cm,密度2000株/hm2,郁闭度0.8-0.9,植被盖度90%,林间有虫株率80%~86%。施药前分别调查试验地的虫口密度。

1.2方法

1.2.1室内药效测定参照巨云为2003年对红脂大小蠹的测定方法[9],分别将8%绿色威雷配置成15倍、25倍、50倍、100倍、200倍和400倍6种浓度梯度,将药液喷到滤纸上,以滤纸微湿为标准。以清水为对照。滤纸干后,将10头萧氏松茎象成虫放入滤纸上,5min后,移入干净的烧杯内,并加入新鲜松枝进行饲养。每个浓度重复3次。48h后观察记录死亡虫数,以仰翻、侧翻为击倒标准。继续饲养,观察其死亡恢复情况,求出击倒率。比较各种浓度的药效,以击倒率为标准,确定最适浓度做室外试验。

1.2.2室外持效时间试验根据室内试验结果,选择最佳药效浓度进行野外试验。选15棵树将该浓度药液从基部喷至1.5m高处,以树皮湿润为准,另选3棵喷清水作为对照。处理后第5天开始接虫,每棵树接虫10头,重复3次,当观察到成虫从基部爬过打药高度时,将其移入室内放入烧杯内用枝条饲养,48h观察其死亡率;每隔5天按上述方法重复实验,一直到处理击倒率低于50%时停止接虫。确定本药品林间防治的药效持效期。

1.2.3林间防治试验2006年4月下旬,当室内饲养显示萧氏松茎象成虫刚刚进入产卵期,选一晴天进行防治试验。将8%绿色威雷配成20倍浓度,用背负式机动喷雾机对其中2块湿地松林从基部喷至1.5m高处。第3块湿地松林作为对照。10月份,当第1代幼虫都在3龄以上,分别于施药区松林和对照区松林随机取样20株调查第1代幼虫平均虫口密度,按下式计算药剂在林间的防治效果[10]:

防治效果(%)=(施药区虫口下降率+对照区虫口上升率)÷(100+对照区虫口上升率)×100。

2.结果与分析

2.1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15倍的稀释液防治效果最好,48h死亡率达100%,25倍的稀释液次之,48h死亡率也可达96.7%。考虑经济的因素,选用20倍液为室外试验浓度。

将浓度换算成对数值,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求出毒力回归方程为:

Y=0.9180X–0.3017(R=0.9596);LC50为322µg/ml。

表1室内毒力试验结果

稀释倍数

浓度(µg/ml)

供试虫数

死亡虫数

平均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15

5333

30

30

100

100

25

3200

30

29

96.7

96.7

50

1600

30

26

86.7

86.7

100

800

30

23

73.3

73.3

200

400

30

19

63.3

63.3

400

200

30

12

40

40

对照

30

2.2室外持效试验结果见表2

表2室外持效试验结果

处理浓度

供试

虫数

5天后接虫

10天后接虫

15天后接虫

20天后接虫

25天后接虫

死亡数(头)

死亡率(%)

死亡数(头)

死亡率(%)

死亡数(头)

死亡率(%)

死亡数(头)

死亡率(%)

死亡数(头)

死亡率(%)

20倍

30

30

100

28

93.3

27

90

20

66.7

6

20

对照

30

由表2可以看出,在林间喷8%绿色威雷20倍液15d后对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死亡率仍达到90%。因此可以确定,使用绿色威雷20倍液在林间对萧氏松茎象的药效持效期可达15d以上。

2.3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见表3

表3林间防治试验结果

样地号

施药前虫口

密度/(头/株)

施药后虫口

密度/(头/株)

施药后虫口

变化率(%)

防治

效果(%)

1

2

CK

1.86

1.78

1.67

0.18

0.20

1.96

–90.3

–88.8

+17.4

91.7

90.5

从表3可以看出,用8%绿色威雷20倍液处理的两块施药区,萧氏松茎象虫口密度分别下降90.3%和88.8%,平均下降89.5%;防治效果分别为91.7%和90.5%,平均为91.1%;而对照区的虫口密度上升17.4%。这说明8%绿色威雷20倍液能够明显抑制萧氏松茎象种群的上升。

3讨论

绿色威雷微胶囊剂是以聚胺脂为囊壁材料,将药芯保存在囊内。其杀虫机理是:当微胶囊被害虫踩触时会立即破裂,释放出囊内的高效原药粘附于害虫足跗节及腹部的节间褶,并通过节间膜进入害虫体内,进而杀死害虫[9]。此外,该剂型有很好的密封性、耐光性和粘着性、并耐雨水冲刷,因而持效期长,目前广泛用于林业害虫防治。

研究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成虫是该害虫唯一裸露的虫态,成虫*步行活动,并具有夜出活动习性,即晚上上树取食松枝、交配和扩散,清晨起爬回树杆基部栖息。基部树杆是萧氏松茎象成虫活动的必经之路[2~3]。根据绿色威雷微胶囊剂的杀虫机理,利用成虫必须上、下树的生物学习性,把绿色威雷的最适浓度药液喷在基部树杆上,可以使成虫反复踩触药液而死亡。本试验证实该药剂在林间的防治效果能达到91%。此外,该药剂可用于机械喷雾,效率高,且药液只需喷在基部树杆,环境污染少。因此,可以作为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进行推广。但比较适用于离水源较近,山势比较平缓的林区使用。

林间防治必须注意掌握好打药适期。本措施是通过降低林间萧氏松茎象的成虫密度进而降低下一代的幼虫密度来达到保护森林的目的。因此,掌握在萧氏松茎象成虫刚刚或即将进入产卵期打药是最重要的。一般的年份,成虫于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产卵,但如遇到开春后温度较高的年份,成虫可提前到4月中旬产卵[2~3]。为了掌握防治适期,最好是配合成虫的室内饲养,当发现室内成虫刚刚产卵时,就可以进行林间防治。如果时间安排较后,一旦林间成虫大量把卵产入树皮内,药剂对这些害虫后代就无能为力。在确定防治适期的同时,天气的变化也必须注意。最好掌握在前一段雨水刚刚结束,并将有一段相对稳定的晴好天气,这时抓紧时间打药,发挥的药效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温小遂,施明清,匡元玉,等.萧氏松茎象发生成因及生态控制对策[J].江西农大学报,2004,26(4):495-498.

[2]Wen,X.S.,Kuang,Y.Y,Shi,M.Q.BiologyofHylobitelusxiaoiZhang(Coleoptera:Curculionidae),anewpestofslashpine,PinuselliottiiEngelm.[J].JournalofEconomicEntomology,2004,97,1958-1964.

[3]温小遂,匡元玉,施明清,等.萧氏松茎象成虫的取食、产卵和行为[J].昆虫学报,2004,47(5):624-629.

[4]李宗顺,刘玉生,彭金福,等.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8,11(2):198–202.

[5]文志忠,李国纯,龙炜,等,应用16%虫线清乳油防治萧氏松茎象的研究[J].森林病虫通讯,20003:22-24.

[6]林仲桂,雷玉兰,彭珍宝,等,萧氏松茎象幼虫食性、危害及防治技术[J]..中国森林病虫,200423(1):9-12.

[7]朱凡,王明旭,戴立霞,等,萧氏松茎象的防治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423(3):25-27.

[8]高发祥,阎水发,雷永松等,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52:28-31.

[9]巨云为,袁卫华,刘俊磊,等,绿色威雷防治红脂大小蠹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322(5):11-13

[10]华南农学院主编植物化学保护[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