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职业教育路径

时间:2022-04-07 09:18:4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职业教育路径

摘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助于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改善就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职业教育在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农村劳动力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职业教育与实际需求脱节,职业教育经费短缺,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指导不足。建议在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深化职业教育制度改革,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实现创新。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剩余劳动力;转移

毋庸置疑,农村剩余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是阻碍其有序转移的关键问题。职业教育旨在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培养成为能够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实用型人才,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

一、发展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通过职业教育,受教育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这对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是极为关键的。农村劳动力同样可以借助于职业教育来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这不但有助于增加就业能力,也有助于改善就业结构,同时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在实现劳动力就业的诸多因素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农村劳动力通过接受教育在提升文化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培养专业技能,这些恰恰能够为其日后就业奠定基础。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职业教育的功能体现在培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方面,显然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一般来讲,没有受到职业教育的劳动力往往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获得工作机会也大多属于简单重复性的体力劳动。而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劳动力因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其获得的工作机会较多,对新工作、新事物的适应能力也较强。如果说普通高等教育重视的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那么职业教育则更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职业教育突出实用性,更具针对性,能够围绕劳动力市场需求来制定教育方向及内容,客观上增加受教育者的就业机会。从另一角度看,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不论在教育形式上,还是教育质量上,均应当符合社会实际发展需求。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较为广泛,涉及的行业领域较为多样,培养的人才可以进入到不同行业领域,客观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二)发展职业教育可以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对于任何从业者来说,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就业机会、经济收入以及工作稳定性。可以说,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从业者,不论是就业机会,还是经济收入,都普遍高于受教育水平低的从业者。而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劳动力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工作稳定性也较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攀升,进城务工的劳动力也随之增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城镇化发展进程,但就业的岗位无法满足现有劳动力需求,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那些参加过职业教育的求职者优势明显,这部分劳动力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后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恰恰符合企业岗位招聘需求,入职后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环境,无形中降低了企业人力教育成本。从这一角度来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能够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构,借助于校企合作形式,既有利于职业学校掌握就业岗位需求,又能够为企业培养大量优秀人才。总而言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让农村劳动力学习到更加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与技术,帮助其完成向现代农民的身份转换,必然能够增加就业机会。(三)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宏观地讲,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个人角度讲,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最为本质的目标在于向农村劳动力传授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对于农村劳动力个人而言,积极接受职业教育,便会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客观上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更容易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脱颖而出。如果就业岗位薪酬较高,且能够保持稳定,无形中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从社会角度分析,农村劳动力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了专业知识与技能,自身的综合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就业能力普遍较低,失业问题严重,就业困难又进一步衍生出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和谐发展。重视职业教育,能够有效分流农村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输出,缓解劳动力市场压力,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较低。长期以来,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始终存在心理歧视。多数人看来,接受职业教育普遍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差,素质不高而不得已做出的选择,一旦进入职业教育学校,意味着求学之路将要终止,毕业后的出路也很狭窄,即便就业,也不过一些层次较低、薪水不高的岗位。正是基于这样的心理,才促使人们更乐于选择高等教育,沿着普通高中——大专或者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路线不断攀升。之所以农村劳动力对职业教育认可程度低,主要在于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缺乏必要的宣传。现如今,针对职业教育,我国尚未形成有效的宣传模式,使得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尤其是不能真正意识到职业教育的职业发展前景。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家长及学生,让他们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特色,弄清楚职业教育的优势,那么势必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变甚至消除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从另一角度看,部分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目的存在偏差,试图通过更多生源来获得经济利润,本应当被看重的教学任务、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却被抛到一边,这也是为何职业教育学院口碑差、难以得到认可的原因之一。(二)农村职业教育经费较为短缺。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过程中,经费不足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相比职业教育,他们更愿意投入精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忽略了实用性强的职业教育。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引进与更新、师资力量培养等方面。首先,从硬件设施层面看,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陈旧且数量较少,教学设备更新时间过长,无法满足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实际需求,另外,农村劳动力即便掌握了专业知识,也常常因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设备而无法及时进行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脱钩,严重制约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提升。其次,从师资力量角度看,职业教育学校缺乏教育经费,教学资源有限,教学条件简陋,使得一些文化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教师不愿意留在职业院校任职。整体上看,职业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一方面,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大多缺乏经验,因学校经费匮乏,也很难接受定期教育培训;另一方面,老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陈旧,因极少与外界沟通与交流,难以做到与时俱进,显然难以满足教学岗位的实际需求。(三)农村职业教育脱离实际需求。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缓慢,遇到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一是办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方式不够灵活,专业设置脱离实际,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等,这些势必会影响到最终的教育效果,难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在设置专业时,缺乏对当地产业的调查与分析,也没有考虑到新兴产业需求,使得最终所设置的专业多与传统产业相关,同时,不同专业的班级数量差别不大,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使得农村劳动力的技术能力普遍不高。二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体现在兼职教师数量过多,专职教师占比较小,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实践操作经验较少,使得最终培养的农村劳动力在就业适应度方面处于劣势。三是农村职业学校或者培训机构一般在市区、县区,深入到乡镇的数量则少之又少。事实上,在乡镇地区,当地政府会积极引入具有本地特色的企业,此时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是建立在当地企业发展需求基础之上的,本应因地制宜,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校企合作,可事实上是各自为战,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脱节。唯有从教学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方式等多方面改进,才能培养出更多人才,进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四)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缺乏就业指导。发展职业教育,促使那些知识水平有限、技术能力低下的农村劳动力发展成为有益于企业及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的培养重点不局限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求实现专业技能的培养。可以说,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并在预定计划指导下,制定符合岗位培养需求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提升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帮助他们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是每个职业教育学校的根本任务。但现如今,职业教育学校受人力、物力等限制,并未充分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服务指导工作,致使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不足于支撑其在劳动力竞争市场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三、基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前文所述,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优势,在重视宣传,转变对职业教育的观念;加大经费投入,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突出就业指导,重视农村劳动力培养等方面做好工作。(一)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宣传工作。为了消除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歧视,要积极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宣传,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农村职业教育宣传纳入日常工作之中,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深入到乡镇,乃至村落。在宣传方式上,既可以借助于相关媒体进行农村职业教育宣传,又可以通过举办讲座、黑板报等形式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广泛宣传。在宣传内容上,既要宣传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优势、现状以及相关政策,又要宣传职业教育机构的招生计划、专业优势、就业状况等等,让广大学生及家长更为深入、透彻地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村职业教育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认可度与影响力。在农村职业教育宣传中,要着重突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职业教育的免学费政策进行正面宣传,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农村孩子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并通过职业教育获得专业技能,从而为就业打下基础;第二,对职业教育的办学优势及专业特色等进行广泛宣传,尤其要重视对就业形势、职业方向、人才需求等信息的搜集,让更多农村劳动力认清就业形势,找准职业方向;第三,选取典型人物,邀请他们讲解自身的从业经历,包括失败经验与取到的成绩,以此激发更多农村劳动力坚定接受职业教育的信心。(二)增加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在消除对农村职业教育歧视观念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促进职业教育有序发展。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了确保资金实现专款专用,建议成立监督小组,负责对专项经费的用途进行监管,避免出现资金挪用、滥用等问题。教育经费的主要用途有几种:职业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引进教学设备、建立实验基地等;师资力量建设,主要是教师培训与再教育;对成绩优异学生和贫困学生的奖励和自助,如奖学金、助学金等等。当然,在解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上,不能一味依靠政府财政支出,还应当借助于企业的力量。创新办学模式,积极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结合企业用人需求,有目的地进行人才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与此同时,企业可以挑选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进入职业学校进行授课,或者为学校提供教学设备等。(三)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了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在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重点做好几点工作:第一,办学形式要灵活。针对新生入学问题,建议取消年龄限制,简化入学手续,凡是初中毕业的学生,允许其免试入学;入学后的教学管理,采用弹性学习模式,推进学分制和选修制,实行全日制学习与非全日制学习并举,凡是修满学分并通过学校考核的学生,即可颁发结业证书。第二,培养方向要明确。考虑到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的事实,可以将职业教育培养方向确定为培养创业者或者新农民等目标上。第三,专业设置要合理。在设置专业之前,农村职业教育学校要预先对市场就业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并结合本校教育资源状况进行专业设置,必要的时候,还应结合社会用工动态对专业结构进行适当地调整,除了有传统行业相关专业之外,还应该针对新兴行业设置相应的专业。第四,教学内容要丰富。在教学大纲的宏观指导下,科学分析就业岗位特征,深入挖掘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与技能的具体要求,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除了要向学生传授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之外,还必须为其提供心理、法制、安全、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知识教育。(四)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指导服务。既然职业教育重在实现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培养,那么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理应成为农村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就是做好如下几点服务工作:第一,提供信息服务。农村职业教育学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社会就业中介服务组织等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围绕学生就业问题做好信息搜集工作,让学生及时掌握劳动力市场动态,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并向学生提供各项就业政策信息以及自主择业咨询服务。第二,提供组织服务。由政府牵头,负责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并配备相关人才,负责向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指导。农村职业教育学校为了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积极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针对创业者,应当结合项目特点,依托专业优势,为其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从而帮助其创业成功。第三,提供跟踪服务。农村职业学校可以设立相关部门,负责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具体任务包括毕业生就业状况记录、就业困惑答疑、组织就业培训等。通过就业跟踪服务,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村劳动力职业发展情况,结合毕业生就业实际来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而促进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晶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三重维度[J].农业经济,2019(05).

[2]马建富,郭耿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功能定位及支持策略[J].职教论坛,2018(10).

[3]胡咏梅,陈纯槿.农村职业教育投资回报率的变化:1989-2009年[J].教育与经济,2013(1).

[4]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2(11).

[5]铁明太.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3(2).

[6]秦凤清.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2(4).

作者:布俊峰 单位:新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