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困境及对策

时间:2022-07-08 03:44:31

职业教育困境及对策

一、目前我省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趋同、行业特色消亡现象严重

我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基本上是按行业办职教,各行各业都办了职业学校,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及学生需求意向的调整,部分学校更换了名字,随后专业也做了撤并、调整,一些热门专业随着地域经济发展需要竟不约而同在各校落地生根,不论条件是否具备,只要社会需求的机缘存在,就一窝蜂上,水平参差不齐,造成毕业生结构性就业不足,而行业急缺人才供不应求;有的学校虽然校名不改,也以长短线为由跟风办热门专业,传统专业名字保留,但已有名无实;也有学校的专业仅是换个新名字,但换汤不换药,或者模糊界线,仅为迎合学生心理,并未做实质性整改。

2.盲目扩建校园,缺乏内涵建设

一方面是职业学校生源不足的矛盾突出,基本实验实训条件亟待完善,专业教师缺乏企业从业经历,技能不够,亟待历练;另一方面许多职业学校又在扩建校园、增加建筑面积,提高了资源闲置率。近年来职业学校升格热度不减,因而评估成了办学指挥棒,扩人扩地成了发展的主旋律。客观上讲,配置硬件也是为教学添力的,但是生搬硬套指标是不科学的,会因为圈院墙而失内涵。各校评估时仓促汇编的制度规章,这种“内涵”也基本只能当档案翻阅。

3.教师缺乏成就感,自信心不足

目前,职业教育集纳了普通中等教育分流的生源,接收了普通高等教育挑拣后的生源,教育对象宽入宽出,虽然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但职业教育的教师少有高中教师“送学生中科”的成就感,也少有高校教师培养“杰出人才”的职业自豪感。虽然没有升学压力,但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压力使职业学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由于社会上长期对职业教育的不理解不认同,造成职业院校教师缺乏成就感,自信心不足。

4.招生工作有待规范

对于许多职业学校来说,招生工作投入的精力远高于教学管理,每到招生季都是全员上阵的局面。和高校的买方市场不同,职业学校招生几乎是卖方市场,每年许多职业学校都要为招生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但仍存在一个怪现象:条件好的学校没有条件差的生源好,学费低的学校没有学费高的生源好。职业教育规范招生、资源合理配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主管部门决不能置身事外,该出手时要出手。

5.校企合作有待深入

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今天,职业院校都认识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各职业院校都进行了一定形式的校企合作,如引厂入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企业冠名班、参加职教集团等,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部分校企合作的程度还不够深入,不少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签订了一个协议,学生去企业参观、企业专家到学校举行讲座等,还远远没有达到学校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深度合作。

6.教学评价有待完善

目前,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主要有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平时成绩等。随着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日渐多样化,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已经不能够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需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作用。在政策上要正确引领,要把教学评价作为手段而不是结论,让教学评价起到促进学校自我修正、不断完善的作用,而不能因为评价产生相互攀比,从而导致一些学校弄虚作假。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职业院校要抓内涵建设

职业院校要明确发展定位和办学目标,办特色学校。任何职业院校都应办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照搬别人的模式与经验。教育部门要根据不同的职业教育层次,建立不同的职业教育质量标准,要建立社会、政府、学校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全方位评估的机制和机构,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学校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职业院校要通过内涵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教师的职业自豪感,从而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2.专业设置要瞄准市场和产业发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动态的,学校的专业设置也应该是动态的,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有什么条件就办什么专业、什么专业成本低就办什么专业。要树立职业教育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的办学意识。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专业设置指导,提高高成本专业的经费扶持。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大实习实训的比重,唯此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

3.进一步调整结构、整合资源、改革人事制度

针对全省职业教育布局分散、摊子大、办学同质化现象,政府部门应加大布局调整力度,撤并一批生源严重不足、办学师资匮乏、所办专业脱离市场需求的学校;合并办学专业趋同、地理位置相对较近的学校;对同地域的学校进行适当的专业调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建立师资流动机制,在经费渠道相同的职业学校之间可自由流动,在经费渠道有差异的学校之间可按需流动,在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有便捷的交流机制,而不是以企业和事业两个身份截然切断联系,这触及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

4.完善政策法规,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尊重职教参与职教的社会氛围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和地位,逐步消除社会偏见,扭转社会风气,提高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让社会公众体会到职业教育的优越性,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取向,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5.健全制度,规范招生市场

政府相关部门应制订政策,规范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加大监督整顿力度,严厉打击买卖学生的不法行为。调整职业院校结构布局,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由政府主导,各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要配合公共传媒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公共传媒应积极为职业院校提供宣传载体和平台。职业教育只有形成“出口畅、进口旺”的局面,才能真正具有吸引力。

6.贯彻终身教育理念,创新教学评价体系

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念下,根据职业教育学制、学习形式、培养方式的多样性,创新符合职教特点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促进职教的发展。学生评价应不拘泥于理论考试,社会实践,为企业、社会创造价值都可以抵相应学分。同时,基本的文化素质、道德规范的培养不能松懈,这是职业学校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学生就业必备的岗位技能,必须采用公共标准的测试进行考核,作为毕业门槛。职业学校也应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灵活学制,实现人人可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要改革创新职教评价体系,把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劳动价值创造能力,作为评价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以培养质量和服务贡献为主的绩效考核体系。

7.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深度开展,政府要出台一些法律法规保障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同时,将校企合作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成立推动校企双方长期合作发展的组织机构,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促进校企合作信息共享。校企合作双方要找到利益共同点,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保障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要有担当,外派去企业的教师要视同在校上班,有纪律、有待遇、有针对效果,同时引进企业人员入校要成为一种自觉。以上建议有个体和单位主观努力可以做到的,也有需政府主管部门干预支持的。总之,职业教育关系到经济民生,关系到社会发展,只有各方高度重视、齐心协力,才能开创我省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作者:胡艳霞 单位:河南省轻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