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音乐史看中国音乐教育新趋势

时间:2022-03-03 09:14:33

从西方音乐史看中国音乐教育新趋势

【摘要】西方音乐历史,特别是西方音乐教育历史上,曾涌现出无数优秀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这对西方的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自我国开始对音乐教育进行改革以来,音乐教育学界对西方音乐史上产生的教育思想逐渐重视起来,并将这些思想与理论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应用到中国音乐教育中。这种应用,为当代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文章对西方音乐史出现的新思想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进行研究与阐述,并探究了中国音乐在这些思想影响下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当代中国音乐教育;新趋势

76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完备的音乐教育体系。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专业的音乐学院大量出现,对音乐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也不断加大,当代中国音乐教育规模日趋庞大。但是,中国音乐教育也存在诸多的弊端。例如,部分学校只注重专业技能教育却不注重文化教育,音乐教育人才素质参差不齐,中小学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从而直接影响到未来音乐人才的质量与数量。而在专业音乐人才的培育上,千百年来的“心传口授”现象依旧存在,一些教师不懂得如何科学地应用教材与教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效率低、学生掌握知识慢等现象。面对这种现状,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重新审视西方音乐史特别是近现代音乐史,从中寻找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音乐思想,以改变我国音乐教育中长期以来的“心传口授”的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培养音乐人才。具体来说,引入中国的音乐思想有“美育”“多元文化观”“人本主义”“弘扬民族文化”等思想及其相关教学法。

一、西方音乐史中的先进概念对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美育思想对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近50年以来,西方尤其是美国的音乐教育主要受美国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的“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思想等对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成果影响。雷默认为,非音乐的元素可以被带入到音乐元素之中,并以音乐的形式表达。此外,音乐还能够表达人类的情感。在教育方面,雷默则认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人对于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进行感知与反应的能力,并由此而产生审美体验。雷默提出的“美育”这一观点在引入中国后,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同。1985年,多位学者建议加强学校音乐教育,加强美育,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1999年,国务院正式颁布文件,提出要加强“美育”教育。在国家的支持和学界的努力下,当代中国音乐教育开始更加注重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注重审美教育。

(二)多元文化观对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如今,各国均逐步放弃了对于本国音乐文化固步自封的态度,转而开始主动学习研究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如美国就在《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等文件中明确指出,要进行对世界各类音乐的理解,在教材方面也有一些编者开始以文化角度而不是传统方式对音乐进行分类。在澳大利亚的音乐教育中,也以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取代了传统的以英国音乐文化教育为主的模式。各国的音乐教育学者与实践者,也都在大力推进多元音乐文化的教育。这一概念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也有所体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系统地学习母语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并在课程与教材编写中明确了要对世界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的音乐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以体会多元音乐文化。

(三)“人本主义”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中国化

西方音乐艺术在现当代更加强调对人性的关注,强调人性的解放与回归等概念。在这一概念的指导下,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为首的音乐教育思想开始涌现出来。在奥尔夫的教育体系下,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是演奏者,注重即兴,在游戏中带领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并引导他们找到乐趣。这一教育体系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在乐趣中学习音乐。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在奥尔夫与引入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先驱者廖乃雄教授的共同努力下,整个80年代,我国与国外奥尔夫教育体系实践者的来往异常频繁,大量研究成果被引入中国。同时,我国也开始了对这一教育体系的研究,并不断促进其与中国教育的特殊现状相结合。在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中,也有奥尔夫教育体系的体现,如提倡注重个性发展、注重实践等。

(四)弘扬民族文化与柯达伊教学法

20世纪,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民族音乐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弘扬民族文化、注重民族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了各个民族特别是受帝国主义殖民者压迫民族人们的共识。而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音乐教学思想就是在这一环境下形成的。柯达伊重视音乐的作用,特别注重与强调民族音乐的作用,同时注重早期教育,注重对科学性教材的编写与高素质教师的选择。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学者就将介绍柯达伊教学法的书籍文献传入中国;到了80年代,中国成立了柯达伊专业委员会,开始研究柯达伊教学法的中国化。如今,柯达伊教学法中以歌唱训练为主的方法及重视本民族音乐的思想,已经植根于我国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之中。

(五)“音乐语言”的铃木教学法

二战后,随着音乐与教育科学的进步,音乐风格开始向注重个性转变、注重人性、注重人的自然成长。而音乐教育也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如注重对受教育者的潜力的发掘等。铃木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日本小提琴家铃木镇一认为,要把音乐当做语言进行教育,用大量的重复让受教育者感受到音乐,培养对音乐的感受与记忆。铃木教学法在我国应用较少,但其中一些优秀的音乐思想仍然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有所体现,如反复不断的练习、不断的演示以及注重家庭教育等,都是铃木教学法在我国音乐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六)现代音乐与美国的“综合音乐感”

随着二战后科技的迅速发展,新的音乐种类和乐器种类也开始出现,重视表达个性的现代音乐也开始出现。现代音乐要求人们重视创新、重视情感的表达、重视个性,而不再拘泥于古板的音乐规程的限制。美国音乐教育中提倡的“综合音乐感”就是在这种音乐思想下应运而生的。这种教学思想提倡对学生的启发,鼓励学生主动去创造音乐,无论是乐曲、风格甚至是乐器的使用方法,都可以进行重新创造。这一教学法由于对器材设备要求较高,在我国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学习与研究,但是鼓励创造的思想已经在各音乐专科学校中传播开来。

二、新趋势产生的新问题

我国音乐教育学界十分热衷于对西方音乐史中出现的思想进行学习借鉴,并进行本土化的尝试。但是,这种学习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本土化程度不够。有些学校和教师只是接触了一些西方音乐教学思想的皮毛,或是对本地的情况没有一个完整的把握,就盲目的将西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照搬过来。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极大,并导致了很多教学方法并不完全适合中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西方先进思想的精髓,再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思想的本土化。第二,改革流于形式。一些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西方音乐思想的重要性,将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实践当做“装点门面”的工程,只在一些公开活动上将这些思想与方法“表演”出来给家长、教师、视察领导“观赏”。有的学校甚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采购贯彻西方音乐思想的设备,却从不真正投入使用。这种方法,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对于思想的实践也毫无意义。第三,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不充分。长久以来,我国一直是“口传心授”的教育方式,这与以科学、人文思想为基础的西方音乐思想可以说是格格不入。可有些教育者虽然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西方的思想和方法,脑中的观念却仍是传统的观念。这就很容易导致对西方先进思想认识肤浅,使改革流于形式。第四,基础条件薄弱。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东部地区发达省份可能还有精力去进行西方先进思想的试验,购置相应的设备。但对于中西部省份来说,购置基础的设备都成了一种奢望,更不用说贯彻西方先进思想了。比如钢琴或是奥尔夫教学法所需要的各类乐器,在国内比较稀少,对于财政紧张的中西部学校来说,他们根本无力购置这些乐器。这就导致了西方先进音乐思想的“贵族化”。

随着我国对西方音乐史的学习与研究,音乐教育也从中汲取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应用于我国音乐教育之上。这些思想与包含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我国的音乐教育向着更科学的方向前进。但也要同时注意这些思想的本土化,避免“照搬”等问题,促进西方音乐史中的思想与我国音乐教育现状真正融合起来。

作者:龙姝帆 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珈彤.当代音乐教育对我国当今音乐教育的启示[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4).

[2]邱旸.对西方当代音乐的思考与评述[J].当代音乐,2015(5).

[3]孙作东,徐敦广,王辉.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4]李佳烜.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思想和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比较研究对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启示[J].音乐大观,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