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发展下音乐教育人才观研究

时间:2022-03-28 04:03:00

音乐教育发展下音乐教育人才观研究

高师作为中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基地,无疑是为国民音乐教育服务的。由此可见高师音乐教育与国民音乐教育在最终目标上的内在一致性—提高我国国民的音乐文化水平。就高师音乐教育的职能而言,一方面是为当前的国民音乐教育提供合格的师资,一方面是为国民音乐教育未来的发展作必要的人才储备及理论与方法的准备。换句话说,高师音乐教育应基于现实的国民音乐教育的基础,既服务和推进国民音乐教育的当前发展,又为它今后的发展作出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和弓}导。高师音乐教育这两种职能都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得到最集中的反映。

一、对过去音乐教育人才观的审视—成绩与缺失

七十年代中以后,我国国民音乐教育复苏并取得初步的进步。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恢复到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的全面落实,从高中、大学阶段开设音乐课的实施,到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共识,在二十多年的曲折发展中,我们看到了来自国民音乐教育领域和高师音乐教育领域两方面的贡献,以及这两方面互促共进和谐发展的良好图景。国民音乐教育的需要和发展,促进了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及对所培养人才的规格及模式的探索,而高师培养的师资又促进了国民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回顾历史,对过去成功的经验与不足的重新审视,既有助于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明晰我们的认识,又是建立未来新型人才观不可缺少的一环。

1、又红又专。近二十年来高师音乐教师的培养,坚持又红又专始终是作为培养目标的总体规格而提出来的。它在人才培养规格中始终处于一个制高点。在当时的情形下,红是作为政治上合格的标准。学生应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衡量其政治思想合格的首要指标,以此树立起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以期使学生在当时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能牢牢把握大方向,明辨大事大非,在为社会主义音乐教育事业的奋斗中不至于迷失和松懈。专是作为业务指标提出来的。在政治上有保障的前提下从事专业学习,提倡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使学生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所作为,有实实在在的贡献。又红又专的提出,的确在人才培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过去人才培养中一条成功的经验,当肯定。不过,在新的形势下须作补充与新的发展,进一步配合其他方面的努力,坚持又红又专,走全面发展的道路。政治素质的提高是必须的,但它不能够替代其他的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加强红专标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应该看成是对红专标准的一个补充,以便能使红专人才观在新形势下发挥新的作用。

2、加强师范性,多能一专。面对学校,面对课堂,面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工作实际,高师学生必须不同于音乐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这一认识在高师音乐院系来说应该是明确无分歧的。与此相关,多能一专便作为高师音乐教育实际操作的指导思想之一被提了出来,这一指导思想基本上得到高师的认可,并落实在具体的规格培养的实际之中。这一人才观念应该说是有别于音乐院校表演专业的培养模式的,也是近年来高师人才培养模式中最无争议的观念之一。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层面及面向未来的取向上,多能一专正面临挑战。挑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其一,高师教师学源不少来自音乐学院系统,即使毕业于师范院校,也仍然是以某具体专业作为其职业及其追求目标的;其二,音乐学习上的特殊性与同一性,高师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仍未脱离专业音乐院校模式;其三,时至今日,始终未能从理论层面建构起高师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其框架与模式;其四,师范性及多能一专这一观念是以专业音乐院校为参照的结果,而不是建立在国民音乐教育(尤其是该教育当前的)价值、目标、功能、理论取向及其实践之上,从国民音乐教育的角度看,其针对性并不鲜明。因此,师范性、多能一专的人才规格是提出来了,但培养出的合格学生仍有不少未达到预期的目标。

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面对国民音乐教育大发展的推动和挑战,面对师资培养自身的规律,高师音乐院系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也作了诸多积极的探索,这一探索近些年来也取得了不少成绩。总起来看,这些改革侧度多集中在旧有教学计划与大纲基础上对课程的压缩、合并或综合,减少课程门数,提高课程信息含量与教学质量。其他成功的新思路似不多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不能不指出,不少探索缺乏理论的自觉,缺乏深度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基础,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明显的片面与盲目。因此,至今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科定位及价值取向在学理层面上未有根本性的突破与有意义的建构,从而致使高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进展越来越慢,困难与障碍越来越多,已凸显为又一个难题。

4、教学法的改革。近些年,随国外音乐教育法的介绍与学习,教学法改革也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之一。在高师,教学法的改革以技术类课程的集体课为其代表。这项改革持续多年,至今仍在不断探求之中。客观地说也探索了不少经验与成果。其他课程与其他形式的教学法改革也不少,但未形成一种广泛的态势。总的来说,高师的教学法改革滞后于国民音乐教育,而且形式上的突破远多于实质上的突破,同时对教学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也认识不足。象柯达依,奥尔夫等教学法的核心是源于对音乐教育基本观念的改变—回到音乐的原点,还音乐以感性的本质—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手段的改革。

5、音乐教育的功能。音乐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人才观建立的一个基本依据。近些年来,人们对音乐功能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变化,大致可以有这样一条线索:从音乐的教化功能到音乐的教育功能,从音乐的娱乐功能到音乐的审美功能,目前对音乐于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总的看,人们对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在步步深人,步步深化。但不能说在高师音乐院系,人们都已深刻领会了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与巨大的潜在的冲击力。不可否认,过去的音乐教育的人才观为培养出大批合格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成绩已成为过去,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国民音乐教育与高师音乐教育都需要新的探索,新的追求和新的创造。

二、从音乐功能与人文教育视角对新型人才观的审视

今天,二十一世纪已迫近,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已初步建立,两个文明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点。这样一个全新的形势对国民音乐教育与高师音乐教育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落实到人才培养上也都有了更高的标准,我们不得不认真、严肃地面对时代的挑战。今天高师音乐教育的人才观,笔者认为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继承和发扬过去人才观中合理的部分,并探求和发掘符合时代特点的新观念,以适应社会主义跨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需要。首先,红专观念不能丢。社会主义中国为人类社会已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不仅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不能丢,而且学有所成才能真正为社会主义中国服务。其次师范性方向不能丢,但必须同国民音乐教育密切结合,真正做到为国民音乐教育服好务。第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必须深化,必须面对二十一世纪,连同教学法的改革,力争从理论到实践创造出中国特色的新体系。第四,不断深人认识音乐教育的功能,真正从下个世纪的眼光来给未来音乐教育人才定位。除此之外,今天的人才观中另有两个维度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这两个维度即深度的音乐教育功能和人文教育。在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申论。

1、深度的音乐教育功能。改革开放和二十一世纪这两个着眼点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宽广的视野,我们所传授的知识能帮助他们适应进人二十一世纪的要求。寻找一个制高点,首先应树立深度的音乐教育功能观。这一观念可从国外最近对音乐教育功能的思考中得到提示。这一观念认为:学习音乐是学习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学习音乐是学习世界的各种民族,学习音乐是学会学习的过程,学习音乐是学习想象力和自我表现,学习音乐是学习的基础,学习音乐是学习艺术。(见(中国音乐)95增刊续集)这样的观念已经落实到了他们的教学实践,如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教育与学校课程中已融进了体现这些思想的多元的跨文化的内容。

他们的学校音乐教育除了欧洲的观点外,还包容了全球或世界的观点。音乐教育的作用已超越了一般的认识功能,一般意义的审美功能,而成为世界交往和民族交往的重要手段。语种的学习不可能无限地增加,而通过学习各国各民族的音乐来了解世界各民族,却因音乐的某种共通性而成为可能,这在以和平、发展为主旋律的当今世界格局中更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音乐教育已伸展到了更深广的空间。我国国民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成为人们的共识,这无疑是一个进步,然而音乐教育的其他功能(如上所述),仍有待我们去认识去开发。例如在当今中国,音乐教育理应承担起文化传承的功能。中国音乐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一方面因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商业化加速,诸多城镇青少年很少能直接接触鲜活的传统的民族音乐,另一方面日益扩大的改革开放,中外文化全面交往的序幕已经开启,音乐世界性的西方热潮的涌动,致使西方的文化意识加速向各国渗透,在此情况下,我国国民音乐教育除担负起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情操及艺术鉴赏力外,理应再主动承担起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教育与传承,使音乐教育既成为支撑和推动高雅艺术的基础和重要力量,也成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音乐教育的其他功能,如学会学习,学习追求,学习创造,学习交往,学习与别人合作、,与他人和平相处的不可替代性也应被高度重视。

2、人文教育。近来人文教育在高校得到重视并成为热门话题,的确有它深刻原因的。它预示着高等教育观念的重大变化。大学教育不等于职业教育。大学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教育,而且要注重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教育。人文学科简单说就是“文史哲”类的学科,人文教育的指向是人的精神世界(内在的)和文化世界(外在的)。它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去追求人的完美化。人文教育的实施,能够有效地弥补过去教育中(包括音乐教育)中的某些缺失。

它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改善和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的素质中,思想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而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的形成,人文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环。缺少坚实的人文教育,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在人才培养中,人文教育在两方面发挥着作用,并可以弥补以往教育的两个不足:一是填补思想教育与业务教育中间的缺环,一是为业务教育的纵深发展建造一座坚实的基台。过去,在音乐教育的红专人才观中,作为一端的思想素质与作为另一端的专业素质之间缺少一种强有力的联结纽带—人文素质。因此极易出现苦恼教育者的只红不专、只专不红的极端事例。我们知道,政治思想素质只是思想素质的一个层次、一个高层次的方面而不是全部,政治思想教育难以解决一切问题。思想素质的全面提高,不仅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还需要加强道德情操、人文修养,加强个人责任感,加强对祖国、对人民、对人类及家园、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等的关怀。只有全面的思想素质教育,才能使人们的思想素质真正全面的提高获得一个更坚实的基础,培养出的人才才可能更接近于又红又专的理想目标。同时,人文教育还是促进业务素质全面提高的另一基础。在高师音乐教育中,交织着技术教育、艺术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复杂关系。不能明辨三者的关系与地位,忽视必要的艺术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只会削弱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往教育中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例如,因只注意了技术教育而未及时上升至艺术教育,故学生只看重技术得失,而终难使自己的学习及时提升至艺术层面,影响其整体能力的发展,使音乐表演缺乏艺术的深度与魅力。

另如,学生仅强调技术训练,艺术素质及文化素质不高,其直接的后果是造成学生学习后劲明显不足,难迈向艺术王国的自由境界。再如,一些青年教师在学生时期偏重技术学习,而忽略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充实至高校师资队伍后,在科研、原创性探索领域显得力不从心,暴露出文化素质滞后的较大缺陷。对于技术教育本身,并非它无地位、遭冷落,相反必须加强和全面提高。但如长期无艺术高度及其眼光对技术本质和特征的观照,长期对音乐无文化深度的理解和体验,要使技术教育真正得以实质上的突破,要使技术与音乐真正融为一体将是十分困难的。忽视艺术教育及素质教育的技术教育最终只可能使技术本身萎缩、退化而裹足不前,甚或因时代的发展而终至败落。对于人文教育的思考,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人才观的思考之所以联系到国民音乐教育一起思考,很显然并不是立足于音乐学习的专门学科或专门知识的思考,也不仅仅是出于高师音乐人才服务于普通音乐教育这一点上,而是因为它是培养人最一般的观念,是中华民族所需要的基本文化素质的方面。高师音乐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明显感受到来自国民音乐教育大发展的挑战。高师音乐教育出于与国民音乐教育目标上的一致性,有必要加强二者间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本文的讨论仅仅是一个开始,对新型人才观的定位、特征及内涵的许多方面尚待深人地研究,因为这一讨论直接影响和涉及新形势下高师音乐教育的目标及其国民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希望大家都来关心,我们共同努力,为我国国民音乐教育的大发展尽一份力,献一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