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

时间:2022-10-30 02:56:27

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研究

摘要: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阶段,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去引导,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根据幼儿的心理状况提出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对完善幼儿体育理论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体育游戏;亲社会行为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未来,幼儿的健康成长更是亿万家庭的重点关注,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1]。因此,关注幼儿健康要从心理健康开始,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好坏就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2]。这时候体育教育的特殊功能,成为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有效途径。

1.幼儿体育游戏与亲社会行为

1.1亲社会行为。1972年,韦斯伯格首先提出了“亲社会行为”一词,那时是用来表示所有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行为,比如类似于同情、慈善、分享、协助、捐款、救灾和自我牺牲等[3]。具体的情景不同所表现的行为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目的就是让社会和他人获得一定益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朱智贤对“亲社会行为”的解释,解释为“人们在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4]。1.2幼儿体育游戏。幼儿体育游戏均指3-6岁年龄阶段人群,通过对现有体育游戏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幼儿体育游戏是个不断发展的事物[5]。尽管研究者们对体育游戏的定义各抒所见,但其本质和内涵是基本相同的。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将幼儿体育游戏定义概括为:幼儿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是教学内容的补充。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融发展体力、发展智力、身心娱乐为一体,以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具有一定规则性和教育性的游戏活动。

2.体育游戏的功能

2.1体育游戏对幼儿个性形成的影响。幼儿认知能力差,幼儿的身体活动能力成为幼儿一切行为和行动的基础,幼儿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会让幼儿对自己身体活动的能力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时幼儿自我概念开始形成,例如,幼儿能够自己系鞋带,自己完成一个舞蹈动作,自己能够比别人先学会跳绳等这种行为,会让幼儿得到教师的认可和其他幼儿的钦佩,这种良好的感觉会使幼儿更加自信和勇敢,愿意独立去尝试其他新鲜事物,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相反,倘若幼儿身体活动能力较差,常常失败,就可能会造成幼儿的自卑感和挫败感,缺乏自信心。2.2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旺盛时期,身体各组织各器官正在迅速发展,但功能不健全,比较柔弱,动作不协调,独立能力差[6]。因此要运动多种运动来发展幼儿的身体,比如在体育游戏中的抓、爬、滚、跑、跳、投等动作能够发展幼儿的协调性,带动全身肌肉以及骨骼的运动,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的运动,促进幼儿的骨骼和肌肉以及神经系统的发展。2.3体育游戏是幼儿健康人格形成的保证。通过教师进行体育游戏的编排、游戏内容的选择,可以有目的的培养幼儿遵守纪律、服从以及守法的品质,在群体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精神,在游戏中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勇敢、机智、竞争的良好品质。2.4体育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游戏中,运动的项目和种类很多,有的是需要独立完成,有的是集体游戏,需要大家一起合作完成,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形成了合作的关系,这时候就需要幼儿形成与他人友好合作、遵守游戏的规则,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责任感等优秀的品质,这些都是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因此,身体运动能够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个性的形成。2.5体育游戏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体育游戏能够帮助人放松心情,缓解紧张状态,开心愉悦,运用体育游戏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减少幼儿不良情绪的产生,或者是通过体育游戏使幼儿的不良情绪得到适当的发泄和释放,具有一定运动量的体育游戏可以使幼儿的心情得到放松。

3.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

3.1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决定着教学实施的好坏,幼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为了提高幼儿的身心健康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进行教学之前要检查器材和道具是否齐全以及完整,幼儿的认知能力较差,安全意识薄弱,幼儿教师要提前检查场地的安全性,场地设施是否合理,创设多彩卡通的游戏环境能够提高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3.2在游戏情境中对幼儿进行亲社会行为的教育。将愉快教学渗透到教育活动中,在体育游戏组织进行过程中都应是轻松愉快的,有的幼儿不会与人交流,社交能力差,有的易冲动,有攻击行为,有的孤独、抑郁、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为此,我们应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体育游戏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状态来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游戏内容,比如小班幼儿对游戏中的动作、角色、情节比较感兴趣,对游戏结果不太感兴趣,可以多安排难度较小的游戏,中班幼儿喜欢有情节、有角色、追逐性的游戏,对游戏结果开始关注,可以安排幼儿有角色的进行走、跑、跳、投掷等项目的体育游戏,而大班幼儿喜欢竞赛性强、难度稍大、这些游戏的角色和情节要稍微复杂,要通过幼儿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要有一定的规则,幼儿更适合象征性游戏、简易性游戏,让幼儿有直观感受,能让幼儿易学、易懂、易玩;利用真实场景的模拟,让幼儿身临其境;融入角色,提高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引导幼儿打开心扉,在游戏中加入合作、分享的故事情景,使他们积极参加活动,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3.3游戏设计要适应幼儿的个性及情绪特点。幼儿时期幼儿的好奇心增强,以自我为中心以及抑制情绪的能力很差[7],持续时间长,在游戏设计时,要关注幼儿的好奇点,先了解幼儿对什么东西感兴趣,根据幼儿感兴趣的点导入到体育游戏中,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及运动的动力,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情绪不稳定方面可以运用体育游戏的规则进行约束,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在游戏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勇敢拼搏的优秀品质。3.4家庭成员参与体育游戏。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行为和意识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虽然现在生活压力以及工作忙碌,但是也不能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及情绪状态,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和幼儿一起进行体育游戏,在游戏中加强感情,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根据家长的工作进行情景式的游戏设计,家长会对幼儿产生积极的榜样作用,在参与过程中会使幼儿学会社会交际以及规则。3.4体育游戏中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幼儿的心脏相对比较薄、小,因此承受负荷的能力也会较小,且平均心率一般在2-3岁100-120次/min,4-7岁80-100次/min。幼儿心率不稳定,年龄越小,心率越不稳定,越快。因此在安排游戏活动时,不能使活动强度过大,注意动静结合,可以通过观察面色和测试心率等方法来检测运动量是否适度,以便于及时掌握和调整,避免幼儿因疲劳过度影响健康。3.5加强幼儿教师的体育知识培训。幼儿教师多为幼教专业毕业的,他们对幼儿的心理学等学习较多,但是对体育知识学习较少,而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对体育知识了解较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较少,这就形成一种矛盾,致使幼儿园的体育教育欠缺重视与科学性,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强幼儿教师在体育知识方面的的培训,或者在幼教专业在校学习时增加体育教育知识的比重,提高幼儿教师相应的知识与能力,保证幼儿的体育教育顺利进行。3.6建立健全幼儿体育教育大纲,重视体育与幼儿社会发展的关系。由于幼儿教育未列入到义务教育的行列,所以相应的指导纲要和教学大纲不太健全,幼儿园在幼儿体育方面有一定的重视,但在操作层面缺少实际的指导,会导致幼儿园体育游戏存在不合理现象,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来制定大纲的内容,要特别关注幼儿的心理状况,明确规定体育游戏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重视幼儿体育的地位,确定幼儿体育的目标,从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洪娟.心理弹性视阈下受心理虐待幼儿的精准教育支持研究[J].知识经济,2017,(23):171-172.

[2]全海英.体育活动发展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3]JimRasenberger.NewYorkWomanKilledWhileWitnessDoNothing[N].TheNewYorkTimes,March13,1964,15-16.

[4]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93.

[5]赵芳.幼儿体育教育开展的现状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7,36(04):360-362.

[6]刘洋,赵丹.幼儿体育游戏设计思路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2).

[7]彭庆文,吕海龙.幼儿体育———挺起民族脊梁的基石[J].青少年体育,2019,69.

[8]李秀香.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策略[J].科学探索,2019,18.

[9]王倩.儿童虐待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5,179.

作者:李雪敏 周江 许磊 单位:石河子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