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程理论对幼儿教育影响

时间:2022-04-05 03:56:00

学习过程理论对幼儿教育影响

罗伯特•加涅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对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信息加工学习论,关注学生如何以认知模式选择和处理信息并做出适当反应,重视个人的学习过程。加涅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如何促进幼儿的学习,为其一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加涅的学习过程理论给我们以启示。

一、学习过程理论

学习过程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人脑中发生的事情,是一种获得能力的过程,任何一个学习过程都由八个阶段组成,每一阶段各有特点与要求,要想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八个阶段为:

1.动机阶段。要使学习得以发生,必须激发起学习者的动机,使其具有达到某种目标的动力。加涅认为与学习动机有关的动机有三种类型:诱因动机、操作动机和成就动机。

2.领会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注意、选择性的知觉。外部刺激被学习者接受,进入信息加工系统并储存到记忆中。

3.获得阶段。获得阶段指的是所学的东西进入了短时记忆,也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储存的阶段。当学习者注意和知觉到外部的刺激,学习活动就进入获得阶段。

4.保持阶段。学习者选择的信息经过编码就进入长时记忆的记忆储存器,这里强调对贮存的知识加以巩固和保持,这种保持可以是永久的。

5.回忆阶段。即信息的检索和提取阶段。为了使所学的东西能够表现出来,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回忆阶段非常重要。在检索和提取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线索,这时候教师要创设一些外部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检索活动。

6.概括阶段。将所学东西的检索和提取出来,不可能总是在同样的学习情景下发生或总在所学内容的范围内出现,更多的时候,需要在变化的情景或现实生活中利用所学,这就是概括阶段所实现的学习的概括化问题或学习的迁移问题。

7.操作阶段(作业阶段)。即反应生成阶段,也就是学习者在作业中表现出他们所学到东西。需要给学习者提供各种形式的作业,使学习者有机会表现他们的学习成果,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8.反馈阶段。通过操作,学习者认识到自己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这种信息的反馈即强化。学习者看到学习的结果而在内心得到了强化,从而鼓励他继续以后的学习,强化对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二、从学习过程理论视角审视幼儿教育

学习过程理论认为,学习的首要条件是来自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学习者,学习者有选择性的接受刺激,对之进行信息加工,并储存到记忆中。在学习过程中,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创设条件促进学习的保持和回忆,提供机会在作业中表现所学到东西。最后,还要通过操作,对学习者进行强化。从学习过程理论的视角来看,当前的幼儿教育在促进幼儿学习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从目前来看,在布置环境和准备投放材料时,有时候没有真正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而是考虑自己的方便性,就使得环境和材料可能并不能成为吸引幼儿的刺激,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打了折扣;又如,在组织教学活动,注重教学活动过程的完整,实现教学任务,可能给幼儿的活动时间不足,使幼儿缺少在作业中表现所学东西的机会,即学习的操作阶段未能很好地进行。从学习过程理论视角进行审视,这样的学习过程无法有效地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其教育价值也无从体现。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学习过程理论从不同的方面给幼儿教育以启示。

三、学习过程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在长期有意义的学习中,动机是必不可少的。加涅认为与学习动机有关的动机有三种:诱因动机是想获得别人的赞许;操作动机包括好奇心和探索本能;成就动机指个人追求成就的品质,为获得更高的能力或学术水平而学习。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幼儿学习以游戏为主,贯穿于整个日常生活中。在这种特殊的学习中,幼儿受兴趣和需要直接驱使,激发幼儿学习动机,既要符合幼儿的需要,又要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的需要大致分两类,一是认知需要,一是得到教师赞许或认可的需要。幼儿经验少,周围环境中很多事物对他们来讲都是新奇的,所以特别敏感,产生认知需要,这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也即学习过程理论中的操作动机。另一类需要是得到教师的赞许或认可。由于教师在幼儿生活中的权威地位,这种赞许或认可是极为有效的激励,幼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教师的期望,由此产生的动机是外在动机,也正是加涅所讲的诱因动机。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这两方面的需要都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二)创设有利于幼儿学习的环境

根据学习过程理论,环境中应当有丰富的刺激,才能够促进幼儿学习、领会,并且这些刺激要能够被幼儿所接受,这就要求这些刺激一定要能够满足幼儿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而新鲜的刺激。另一方面,按照幼儿思维的特点,其学习主要是通过触摸、摆弄物体获取感性经验。教师可以可以听取幼儿的意见,或直接请幼儿参与环境布置,将各个楼梯和过道充分利用,投放幼儿喜爱的玩具、图书等,提供丰富的刺激。由于幼儿注意的特点,并非环境中的刺激越多越好,应注重环境布置的适宜性及其对人的影响。除此以外,心理环境也至关重要。幼儿需要得到教师的赞许或认可。幼儿也许无法说清教师对他怀有什么样的期望,但他们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和行为会引导幼儿形成自我期望,并沿着教师期望的方面发展。教师的积极期待,为幼儿创设了鼓励的心理环境。在评价的时候,不进行横向比较,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善于看到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的进步,即纵向上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赞许、肯定,使幼儿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成长。

(三)尊重幼儿的经验和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具有不同特性的个体,他们的先天条件不同,家庭氛围不同,兴趣、愿望以及知识经验水平、发展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幼儿对事物的认识直接受其原有经验的影响,在探究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他们的某些想法和做法在成人看来有时显得不合逻辑,但是在幼儿来讲,在他们已有经验和认知结构上,却是合理也合乎逻辑的。因此,教师不能仅从正确标准的角度看待幼儿,而要从幼儿自身学习和发展的角度,从他们自己积累经验的角度,尊重幼儿的经验和水平,认识到幼儿的错误是他们获取经验的必经之路。从而接受幼儿的失败和错误,允许幼儿之间认识上、发展上的差异,同时更要尊重幼儿的这种差异,要允许幼儿对同样的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

(四)给幼儿正面的反馈

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所以,反馈对于学习是必要的。中、小学生的学习成果多通过作业的形式表现,教师的反馈是尽可能准确及时地把学生的作业结果告诉他们。对于幼儿来讲,前面已经谈到,他们的学习和中、小学生不同,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是学习,教师更多地要培养幼儿喜欢学习的习惯,而不是教给幼儿多少系统的知识。在幼儿眼里,教师的打分,甚至点头、微笑,允许他继续进行下一项工作等,都是鼓励,给幼儿一种正面的强化,使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喜欢学习,愿意学习,从而保持学习的动机和愿望。这样做要求教师首先要对幼儿有信心,要相信每个幼儿都有学习和发展潜力,只是表现方式不同;每个幼儿都有他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而成长是建立在的强项上的,从而对每个幼儿都充满期望,并帮助幼儿慢慢地实现。

(五)给幼儿提供展示的场所

教师应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表现场所,而不仅仅是集中教学的一幅图画,一件手工,或者一首儿歌。幼儿的表现场所是非常多的,例如活动区、墙面设计、教室布置等等,鼓励幼儿动手参与,一方面能使幼儿的所学有用武之地,巩固幼儿的学习,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幼儿在园的主人翁精神。另外,要充分相信幼儿的能力,给幼儿提供照顾自己、帮助老师、父母、同伴的机会,让幼儿能够在动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幼儿也逐渐学习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正是在活动中,幼儿身体和各种能力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