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28 09:32:33

信息技术下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摘要:美术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十分受关注的一门学科,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往,美术课程多被作为“副课”被忽略,新课改的推进,使得社会、学校、家长对于素质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美术教学也越来越受重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能适应当前教学需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小学美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就信息技术辅助下如何开展小学美术教学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信息技术;美术教学

新课改的深入,促使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已经被纳入到中考考核范围,这也就极大地凸显了国家及教育部门对美术等素质学科教育的重视程度。当然,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是不符合要求的。为此,国家也专门纲要鼓励地方及学校积极改革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及内容,从而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提供助力。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来带了极大改变,同时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对于小学美术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更贴切的学习环境,同时还可以以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来投入美术学习中,对提升美术教学效果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美术学科受重视程度不足,学生参与度低

多年以来,应试教育理念一直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及高中教育阶段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自然就成为影响学校、教师及家长最关注的事情。小学美术学科作为一门不参与小升初考试的“副课”,一直处于边缘化位置,无论是校方还是家长,对于美术的关注度都不够,很多学校对于美术学科的安排较少,甚至经常被其他学科占用。学校及教师对于美术学科的态度,往往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态度,降低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参与度及学习积极性,这也必然会对美术教学效果造成影响,也不利于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缺乏直观的教学情境,教学方法陈旧

美术是一门有很强生活性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会发现美、创造美,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重点都是以美术基本知识为主,对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的关注度不足,单一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方式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枯燥感、无趣感,长此以往自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过于“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在无形中抑制学生的艺术天性及创造力,影响美术教学效果。此外,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将教学重点放在教材内容上,未能有效地优化教学内容,而只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和表达,这也就使得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存在较大距离,这就使得美术教学缺乏动态性,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多媒体运用不科学,影响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然而当前很多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只是单纯地通过网络搜集教学资源,然后将搜集的资源直接呈现给学生,这就很容易造成教学资源和学生生活实际不贴合的现象。同时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而缺乏对师生间互动交流的重视,这无疑是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其本质和传统灌输式教学并无差异,自然也会对美术教学效果造成影响。

二、信息技术应用策略分析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导入课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说,导入效果往往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加强对课堂导入的重视。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贪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墨守成规的课程导入方式必然会让学生产生枯燥感,从而影响导入效果及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教学内容,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课堂导入,为学生创设动态性导入情境,从而通过视、听等多方面的刺激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湘教版小学美术《我的太阳》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种太阳》的动画视频,通过动画视频为学生营造积极、热烈的氛围,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跟随视频中的音乐来轻唱《种太阳》这首歌曲,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听歌曲、唱歌曲的过程中对“太阳”产生更多的理解和认知。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搜集关于“太阳的奥秘”等知识,并以视频动画的方式为学生呈现,让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对“太阳”的奥秘产生更科学的了解,促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力量,为学生埋下好奇的种子。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为学生播放“太阳变变变”,为学生展现多种多样的“太阳变身”,通过不同表现形式的“太阳”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就可以再组织学生通过同桌、前后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想象太阳的模样,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来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融入美术基础知识及技法,并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作画,将自己想象中的“太阳”的模样画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课程导入,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美术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更加高效;同时通过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创作,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创新视野

美术学科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知识储备少,在美术作品创作时就容易出现无从下手、无从做起的现象。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同时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通常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利用信息技术来搜集各类教学资源,从而在满足学生身心需求的同时,促使学生的知识面、视野得到有效拓宽,为学生思维创新奠定知识基石,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获得更多知信息资源,从而为学生美术创作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与空间,进而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力及创作欲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湘教版小学美术《奇妙的撕纸添画》时,受限于小学生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在看到该课程内容时通常会觉得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来引出课堂内容,如教师可以先拿一张废弃的纸张,然后以“变魔术”的方式来为学生示范纸张变成“小兔子”的方法,以这样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同时为了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在进行示范操作后,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更多“撕纸添画”的视频,如纸张变成花、纸张变成草、纸张变成荷叶等等,在进行视频播放时可以适当放缓播放速度,重要步骤还可以通过暂停方式让学生观看,以帮助学生了解“变身”的过程,从而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并激活学生思维,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作品创作中来。在多媒体资源的影响下,有的学生利用各种彩色纸张创作了小鸟,也有同学利用撕纸方式创作了树木,还有同学创作了蘑菇、飞鸟等等。在此氛围的熏陶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表象素材,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对于学生创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思想及教学方式,使得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及内容也有了极大变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合理地融入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让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还可以提升美术课堂的丰富性,并可通过图像、音乐、视频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来将抽象的美术知识变得更加直观、生动,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对于提升美术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美术创作能力均有重要价值。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更贴切、更形象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情境中,促使学生在合适的教学情境、教学氛围中更好地感知美、体验美,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湘教版《鸟语花香》时,只是通过口头方式来为学生描述“鸟语花香”的场景,学生往往会觉得很抽象,很难理解,自然也就很难进行美术作品创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鸟语花香”的美景,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搜集、展现关于“鸟语花香”的视频、图画,在播放相关图画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清脆的鸟叫声,让学生在视频、音乐、图画的辅助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更深入地感知“鸟语花香”的美,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同时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的方式呈现相关画面,还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形象的、具体的画面,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从而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总结

总之,美术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均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弥补、改进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为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学质量。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仍需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不断优化美术课堂、推动美术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钦威.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融合探究[J].中小学电教,2020(12):49-50.

[2]孙黎黎.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实践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9(03):244.

[3]杨祝娟.信息化环境下基于主题的单元式小学美术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

[4]黄艳.信息技术带动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661(05):21,41.

[5]王霞.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8(33):181.

作者:陈鹏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