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策略

时间:2022-11-06 10:36:17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策略

摘要: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两者融合的现状,尤其是存在的误区和原因,然后在融合创新要求的指引下形成创新机制,并分别从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能力培养、信息化水平提升和规范化等方面构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实现路径,通过多种形式搭建融合创新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创新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脚步迈向终段,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2012年教育部又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专门指导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提出了在教育领域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一目标。在过去的20年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个词汇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众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普遍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解决教育信息化难题的一大关键。而纵观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整合”仅仅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而“融合”则是“整合”的高级表现形式和发展目标。国家在纲领性文件中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这个词汇代替了流行多年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强调了在未来10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之一就是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中去,使两者从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变成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思想要发生改变,立场要更加鲜明,层次要更加深入,目标也要更加远大。而通过对过往20年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梳理,我们发现在理论层面,“融合”的理论已经初具规模,而在创新模式方面却没有很明显的突破。而实际情况则是受制于中国教育生源过多、教师资源匮乏,很多一线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育教学模式,因此提出适合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现状

1.1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误区。1.1.1把“技术”和“教育教学”进行叠加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教学也是由教师、学生、学习环境、学习资源、教学评价等诸多元素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是把书本上的内容简单地转移到屏幕上、电脑上、手机上就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而是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辅助学习,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进行猜想、分析、概括、总结、创新等思维活动提供必需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更有利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而采取的教学策略。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协作探究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既是组织者、学习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计算机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工具。如果简单生硬地把多种信息技术相互叠加应用到教育教学中,非但不能在教育教育中发挥技术优势,更有可能使“技术”成为点缀、装饰,甚至累赘。1.1.2过分强调信息技术而忽略教育教学本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立足点应该是教育教学,无论信息技术发展到多么先进的程度,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都是不能动摇的。但现实中的做法往往过分强调了信息技术的地位,过分夸大了新技术的影响力,甚至出现了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的刻板现象,将新技术的应用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标志,强调由信息技术带来的形式感。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入,教学过程变得生动起来,学生的参与度增加了,看似整个教学活动热火朝天,但效果很难得到保障。也就是说,并没有从教育教学本身的内涵出发去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问题。1.1.3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而忽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各种信息媒体的发展的确拓展了教育资源的维度,但如果教育者没有把握好“度”,舍弃了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启发环节,一味地追求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将本来用作引导学生思考的时间由铺天盖地的多媒体资源占据,那么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会禁锢他们的思维,削减他们的想象力。学生看到的内容多而杂,缺乏独立的思考和沉淀,很容易先入为主,大脑中留下的都是别人的观点,形成思维定式,很难有自己看问题的独特视角,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2制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原因分析。1.2.1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赶不上技术更新目前,有的教师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特别是对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甚至有抵触情绪,其教育理念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发展,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认为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实现传统意义上的“授业和解惑”,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有专家曾指出,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层面上,技术永远都不是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者本身。教师本身也是学习者,只有时刻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保证自己不落伍、不被时代淘汰。1.2.2教师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制约我国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很多在岗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以后才接触信息技术的,而我国的教师培训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又非常有限,很多学校先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成后再对其他老师进行培训。这种做法虽然节省了不少人力和资金,但绝大多数老师接受的是“二手培训”,囿于间接培训者的领悟力和传达表述能力,“二手培训”的效果大大缩水。还有大部分老师在工作中独自摸索,自学成才。因此,近年来面对“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很多教师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强,信息素养不高,很难敏锐地捕捉最新技术动态,难以将新技术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更谈不上和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1.2.3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使得学生有一种天然的惰性,在学习上“等、靠、拿”,自主学习意识没有被激发,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长期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约束力差,学习自觉性不高,独立性不强,即使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启而不发”的现象也并不罕见,因此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者的状态若不改变,将很难实现高效率的学习。

2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策略

2.1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创新并驾齐驱。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无时无刻都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不断受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和改变。但面对复杂的教育教学系统,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不能成为唯“技术”论者。既要敏锐地捕捉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动态,汲取营养为我教育所用,又要避免被新技术牵着鼻子走。说到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核心和关键点还是教育教学本身。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重视对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把握和对教学体系中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使教育理念能够与时俱进。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刻认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对教育教学所带来的影响,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高级目标。只有在较宽广的大教育视野下才能更客观地看待信息技术,才能促进二者的融合及创新。2.2构建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尽管新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整个教学效果仍然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也会影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因此,教师自身要注重学习和提高,并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能被传统的教育思维所限制,仍然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上。教师应不断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此外,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当重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和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从政策、渠道和资金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更多信息化培训的机会。不仅是新老师的入职培训要融入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对老教师也要不断增加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培训内容,鼓励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学习,从而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的信息素养,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2.3构建信息教学平台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得到了较快发展,也培育出了大批信息化教学资源。比如在教育部以及下属各级教育机构的组织下,开发了大量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慕课等。近几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教育领域又及时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展各种比赛,鼓励老师们开发微课、微视频,以便于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学习。这些教学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花费了老师们很多时间和心血,但是总体来看,大多数教学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很多教学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我们应该汲取之前的经验教训,在构建信息教学平台、开发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探索资源共享的机制,让这些凝聚教师智慧和心血的教学平台和教育资源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其作用。2.4构建有效的学习评估和反馈机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即完成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向以“培养能力素质”为主的新型教学生态环境转变。因此,原来那一套“关于学习”的评价和反馈体系已经不能完全符合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我们的教学评估应该重视学习过程,构建“为了学习”的评价反馈机制。基于新的教学生态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实现对大学生动态的阶段性考核,更多地关注学习本身,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评价对象,充分注意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出发点和学习途径,探索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使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弱化,而突出其“促进学习”的功能。

3结语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不是二者简单的叠加,而是首先具备创新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思维,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营造一个新颖、愉悦、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教学环境,开发出个性化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共享平台,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变革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通过教育培养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的高级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永涛,藏智超.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法探讨[J].大学教育,2013(14):89-90.

[2]李玉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需求与趋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2):3-8.

[3]杨子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与实施[J].职教通讯,2015(36):68-69.

[4]任友群.追寻常态:从生态视角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J].中国大学教育,2015(1):97-103.

[5]潘琰,李春杰.教学的嬗变:信息技术与大学教学的深度融合[J].教育与职业,2015(27):33-37.

[6]任建华,赵强.高等院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践研究———以河北工程大学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16(2):160-162.

[7]陈志超.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2):91-94.

[8]王正青,唐晓玲.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动力逻辑与推进路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1):94-98.

作者:郑路 单位: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