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资源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

时间:2022-07-02 04:47:21

儒家文化资源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孔子、孟子为主要代表的儒家著作里,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在网络信息时代,借助新媒体手段,利用儒家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重要意义。通过研究阐述儒家文化心理教育思想价值,分析借助新媒体进行心理教育的依据,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利用儒家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儒家文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一直绽放着璀璨的光芒,是炎黄子孙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孔子、孟子为主要代表的儒家著作里,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如脍炙人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待人处事、自我完善等方面给人以启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人格完善、心理健康维护方面提供指导。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传播载体,是利用网络、数字、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的媒体形态。习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他还强调:“传承文化,不仅是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同时手段也要创新,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来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工作。”新媒体具备信息互动、搜索、交际等功能,已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青少年可以从更多的渠道、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了解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和文化现象,从而深刻影响学习、生活、交往和思想观念,因此,借助新媒体手段,利用儒家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重要意义。

一、儒家文化心理教育思想的价值

在当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种压力愈来愈大的社会中,儒家心理思想文化就像一丝凉风,能安抚人们急躁的心理,如一个砝码,能平衡偏离的天平,似一剂良药,能治愈受伤的心灵。1.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儒家文化思想深邃,凝结着哲学观点、人文精神等文化基因,如孔子的修行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孟子的孝道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这些名句警句语言简洁、寓意深刻。近二十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沿用的主要是西方心理学方法和理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既要借鉴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和观点,同时需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将儒家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有效地结合,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增长智慧,涵养道德,培养素质,在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工作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2.塑造积极品质,促进心理成长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儒家文化有机结合,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可以弥补长期以来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让大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对自身成长的益处,内化为自身的价值理念,外化为自身的行动指南,帮助调节心理平衡、提升心理素质。许多研究者探讨了儒家文化对心理成长的积极意义,如姚利民(1999)、崔家新(2012)、张华(2013)等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儒家文化资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正向品质培养的作用。研究者认为孔子提出的人格标准“善良、高尚伟大、好处事”,君子品德要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形象描述“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等论断蕴含的思想对青少年品德和行为有积极引导作用。3.调节心理平衡,维护心理健康董光前(2007)分析了先秦儒家思想在维护大学生心理平衡,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和完善的人格,提升大学生生命质量,培养大学生的终极关怀意识等方面蕴涵的深刻思想内容。肖红艳(2011)提出儒家文化中许多积极的成分,如儒家思想对维持心理平衡、人际关系和人格健全等方面的作用,都可以成为预防和医治现代人心理疾患的良药。李燕飞(2017)探索了儒家倡导理性、入世、安贫乐道、化忧为乐等乐观心理思想,可以克服大学生中存在的悲观主义,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者认为儒家文化在具体情境中,确实可以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平衡,如“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素其位而行”对于处于困境中的人们能起到安慰作用,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养心莫善于寡欲”对于正确对待生活的欲望有指引作用,再如“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则引导怀才不遇、遭遇挫折的大学生们提高修养。

二、借助网络新媒体进行心理教育的依据

1.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自身优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大量使用数字化技术,逐渐颠覆传统的传播方式。按照媒介传播的发展趋势,在进入“自媒体”“全媒体”“融媒体”时代后,移动传播媒介将成为传播的主要渠道,借助新媒体的“微传播”将成为主要的传播方式。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收集方式与形式、信息传播方式与性质、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话语权等产生了重大变革,同时也让大众获取和交流信息时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新媒体提供的新条件、新模式、新功能大大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模式,具有以下优势。(1)拓宽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空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实物被转化为数字符号进行存储,可以在大范围内进行复制、交流、传播、共享。利用新媒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达到更高的传输效率,拓展无穷的空间,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中可以实现空间上的瞬间转换,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便捷地认识、理解、领悟它们,从而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2)延伸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时间依靠传统媒介学习传统文化,受众多条件的限制,如书刊报纸不在身边,就无法进行学习,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新媒体网络技术承载着优秀文化的数字信息,符合现代人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只要有空闲时间,随时可以打开移动数据终端,观看感兴趣的文化视频,品读内涵深刻的儒家经典,查阅儒家人物至理名言,根据自己需求自由调节优秀传统文化的时间向度,在某种文化产生和发展时间序列中的任一节点上集中关注或多维拓展,大大延伸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时间。(3)创新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在网络信息社会,数字技术不仅打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而且不断创新传播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方式方法,如虚拟现实技术、3D影像技术、VR技术等可以将内容丰富、灿若星河的传统文化进行技术加工,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地展现传统文化,如VR沉浸式、体验式学习,可以让学习者穿越时空,回到古代人物事件现场,身临其境,帮助学习者在再现的真实情景中,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把握人物心理和行为目的,理解历史名篇语言的魅力,领悟儒家经典人物的智慧,给心灵带来巨大的震撼,并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去解读、分析,在理性和感性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传统优秀文化。2.切合信息社会青少年学习特点。(1)网络新媒体是当代青少年生活学习的重要工具青少年是天生的“网络原住民”,学习、交友、通讯、购物、娱乐等都离不开网络。近年来,网络新媒体的发展更新速度惊人,给社会的冲击力非常大,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新媒体有利有弊,有很多人在网络面前无法自控,尤其是青少年,出现不少网络成瘾,沉溺于网络游戏等荒废学业、耽误工作的极端案例。青少年的成长不可能回避网络媒体,面对网络弊端,重要的是学会恰当利用网络媒体,让其成为有利的学习工具,前进的助推器。教育工作者应以健康的心态,恰当有效利用网络新媒体,引导青少年从新媒体新技术中获得更多益处,把它变成学习生活的有益工具;指导青少年适当利用新媒体查询有关的学习信息,做到“信息节食”;教导青少年学会利用新媒体新技术解决自己、他人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2)网络新媒体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当代青少年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乐于表现,对新奇事物感兴趣,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也强。伴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移动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极大满足了青少年便捷、快速查询、搜索、阅读、交友、购物、游戏、视听等学习和生活的各种诉求。移动数据网络平台就像一个无所不包、无处不在的虚拟舞台,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地在这个舞台上自主自由地追求、寻找、展现、欣赏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网络这种独立自由、平等交互、动态虚拟的特点,让学生的自我表现、自我满足具有更大的可塑性、延展性、创造性和建构性。(3)网络新媒体适合青少年碎片化学习的需要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应用、日益丰富的微文化影响着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微阅读成为一种主要的阅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学生在学校以教室上课为主,课外空闲时间有限,通过纸质书籍进行学习,寻找、获取、携带都不方便,坐下来静心研读经典著作文本以及文、史、哲等书目也不是很现实,学校课堂学习和做作业之外的空闲时间有限,属于碎片化时间,但这种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和信息获取很重要,学生选择移动终端相关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推送的图片+碎片化信息,通过浏览式、快餐式、跳跃式的浅阅读,可以涉猎新闻时事、浏览文化栏目,也可以娱乐放松、交流分享等,利用有限碎片化时间获得各种信息资料,满足学习和生活需要。

三、新媒体时代利用儒家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策略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队伍建设。为做好儒家文化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融合,要建设一支复合型教育工作者队伍,既有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也有熟悉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人员。利用新媒体开展传统文化心理教育,要组建一个儒家文化心理教育团队,他们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还有过硬的临床心理咨询技能,通过研读儒家文化经典,熟悉儒家文化内容,从而提炼出儒家文化的有益因子,同时,他们善于利用新媒体教育的优势,了解新媒体新技术的特点,能发挥新媒体作用,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与心理教育的有机融合。2.挖掘儒家心理文化资源,充实心理教育内容。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历经数千年历史洗礼和积淀,凝聚了先哲对人类心理健康思考的智慧,反映了中国人群体的社会性格、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其心理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寓意深刻,能够对受教育者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儒家文化精髓所蕴含的智慧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是应对当前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精神武器。它教给人正确的人生态度,采取合理的思维方式,塑造健康的人格,提升积极乐观的精神境界等。吸取儒家文化的精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重塑民族价值观,有效化解国民在价值观上的矛盾冲突与混乱,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习多次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儒家心理文化变成教育资源,创新运用于心理教育中,以维护当代大学生心理平衡,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培育高尚文明的行为。现阶段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的内容按主题可分为:自我意识、学习进取、人际交往、爱情心理、情绪调节、压力管理、人格培养、生命教育等,围绕这些主题,可到儒家文化经典中去提炼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思想、观点。3.构建儒家心理文化新媒体平台。(1)融合新媒体渠道传播儒家文化在网络信息时代,新媒体以兼容性、共享性、多媒体化和超文本性等特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可为受众提供多重文化体验。高校应该综合发挥新媒体媒介优势,在网站、官方微博、论坛、微信公众号等多种传播平台上建设网络传统文化教育阵地,开辟传统文化教育专栏,运用形象生动的音频、视频、图片配备文字符号等介绍传统文化,描述儒家经典人物故事。在进行传统文化宣传平台的建设时,要利用和融合各种媒介,进行多渠道传播,围绕立德树人的目的,结合品德培养和人格塑造主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儒家文化自然呈现在学生视野中。在新媒体时代,宣传平台的建设不应只是某一个平台起作用,而是全部宣传渠道的联合发展,传统文化新媒体宣传平台的建设要着力打造集“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于一体的“三微一端”“听、说、看”的新态势,将文字记录与图片视频记录相结合,多渠道制胜。(2)利用新媒体推送碎片化学习资料近年来大学生频繁使用微信、微博,里面推送的信息大多附带有图片、音频、视频等,具备碎片化的文本特质。经过这么多年的完善,在移动终端收看碎片化文本已被广大受众接受,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会产生独特效果,如在母亲节、劳动节、公益日等节日前后,运营商和相关部门可通过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把儒家文化中有关孝道、勤俭、仁爱等主题内容进行传播,让学生在有限时间获得大量有意的信息。4.注重微传统文化建设。在众多当前风行的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微直播等中,微信因使用便捷,功能强大尤其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在微文化盛行的大环境下,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发挥时代的“微”元素优势,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积极开展微文化品牌建设,精心打造微传统文化栏目。(1)注重微引领,寓立德树人于微传统文化之中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学校推出微传统文化学习专栏,有效利用儒家等传统文化来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传统文化学习与大学生的身边人、身边言、身边事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大学生的朋辈效应、榜样示范和自我教育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拓宽微阅读,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素养用微信公众平台营造师生阅读的浓厚氛围,启动“全民悦诵”———悦读越成长主题读书活动,在校园吹起一股全民阅读风潮。在微传统文化专题栏目中,开辟多个方面内容板块,如“品德、心理、礼仪、习俗、职场”等,一方面进行相关主题传统文化学习,另一方面结合时事和人物事迹,把传统文化融入事件和人物报道中,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风采,掌握更多经典文化,逐渐提高传统文化素养。(3)组织微信公众平台线上线下联动传统文化新媒体教育平台要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必须要让受众喜欢,线上网络媒体上传统文化的引领及推送阅读做好了,不代表线下活动就不需要了,为使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更浓厚,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联动,如在“全民悦诵”项目中,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根据要求把自己朗诵的传统文化名篇典章作品发送到网络平台,择优在网络媒体上播放;可在线上呈现儒家文化“经典名句、精心解读、智慧点拨”,观众可进行“心得感悟、体验分享”反馈,线下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还可定期组织传统文化美文欣赏活动,在活动前通过微信公众平台预约推文,布置阅读经典作品篇目,线下预约好时间和地点,同学们一起研读经典、畅谈经典、分享经典,引导大学生由浅阅读进入深阅读体验。这种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建设,不是单方面的向外界和师生机械地传递信息,而是还有互动和沟通,使传统文化建设在传播过程中更加顺畅,并得到更多的响应与支持,使平台真正有价值。5.结合新媒体创新儒家心理文化传播与教育途径。(1)采用多媒体元素传递儒家心理文化传统的儒家文化学习主要是通过看书、听专题讲座,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可以利用多种媒体元素灵活组合来展现文化的魅力:用语言文字的深度描述深刻道理,用动人的声音去感染人,用图像的张力给受众以视觉震撼,用形象逼真的视频抓住受众,使大家从沉闷、单调、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成快乐、丰富、有趣的参与式网络学习,通过直观感性的方式,呈现耐人寻味的内容,获得终生受益的思想。(2)举行传统文化主题宣传活动在利用儒家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过程中,要结合生活中的重大事项、重要节日开展传统文化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春节、劳动节、母亲节、端午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来临之际,在新媒体网络上发动“爱国敬业、尊师重孝”“我爱我家”“根”“我的中国心”等传统文化主题征文比赛活动,要求学生充分了解各节日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极参与比赛,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网络投票,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3)开展各种基于传统文化的文艺作品创作比赛学校宣传部门、团委、学工等部门牵头组织各种各样基于传统文化的文艺作品创作比赛,充分发挥文艺作品形象性、生活性、接地气的特点,在重大节日如国庆节组织爱国主题书画摄影比赛,在重阳节即九九公益日举办以慈善为主题的音乐小品、微电影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选拔出优秀作品,附上个人感悟,配以专家寄语,通过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PC端等多种方式进行推广和分享,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四、结语

在新时代利用儒家文化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让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塑造积极品质,促进心理成长;调节心理平衡,维护心理健康。借助网络新媒体进行心理教育拓展了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时间、空间,增加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也切合信息社会下青少年个性化、碎片化学习特点。为做好新媒体时代利用儒家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队伍建设,挖掘儒家心理文化资源充实心理教育内容,构建儒家心理文化新媒体平台,注重微传统文化建设,创新儒家心理文化传播与教育途径。

作者:杜富裕 单位:新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