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体系

时间:2022-11-20 04:41:30

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体系

摘要:部分高校重专业重技能轻文化素养教育,文化素养教育重点体现在通识教育体系中。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密切相关,本文通过论述两者的关系,阐述如何在通识教育体系中展现文化素质教育。

关键词:文化素养教育;通识教育;构建

通过走访部分高校,笔者认为文化素质教育,应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调思政课课程体系对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感知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影响日常行为并身体力行。

一、渗透文化素质教育,优化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特点制定的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指导、组织与管理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包括课程结构、教学形式结构、学时分配、学历等。高校在人培培养设置上,应该强化通识教育课程在人文素养传承上的功效,培养学生仁者爱人、孝悌为本、慎独自律等君子风格,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的责任担当意识,敬业乐群的职业精神。笔者对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研,发现不同类型高校不同专业对人文素养教育的要求也不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修读要求、课程体系、主干课程、核心课程、课程目标、能力矩阵、各类课程学分比例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并进行了探讨。

部分院校尤其是理工类院校重技能轻人文素养,仅仅是在选修课程中或者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培养目标和要求未做规定。部分院校顺应时代潮流及时调整了人才培养方案,文化素质教育在人培中得到了明确的体现,以某医学院类高校2017年版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培养目标中明确学习医学类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类理论;培养要求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三个方面做了规定,其中人文素质要求中明确规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而奋斗;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尊重他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的意识等。修读要求中对学分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素质拓展模块学习要求10学分,毕业要求中规定学生必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护士职业道德。由此可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渗透文化素养教育,从源头上重视文化的育人功能,能更好地促进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校对于课程体系的构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做了明确规定,课程体系一般包括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技能平台和实践平台。人文素养课程的学习,注重传授给学生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一般在这三个平台都有渗透,构建完整的人文素养教育体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地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去。以山东某医学类高校2017版课程体系为例,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包括思政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英语类课程、军事理论和入学教育类课程。人文素养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慎独自律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模块渗透学生专业的评判思维和决策管理能力。实践平台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内实践活动占4学分,课外实践活动占6学分。课内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是由专职教师通过课堂活动来完成,比如选取改革开放40周年视频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课外实践活动比较丰富,组织学生参观山东省军史馆、济南战役纪念馆、莱芜战役纪念馆等单位,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受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利用“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运用征文比赛、歌咏朗诵大赛、摄影书画大赛、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图片展览等形式,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改革开放教育、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大讲堂”的形式创立文化素质教育宣讲品牌,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人文素养课程的学习也体现在选修课上,通过泛雅或者智慧树教育平台开设人文素养课程,比如文学、音乐、绘画、戏剧等。高校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明确课程结构,科学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完善课程体系,把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充分结合。

三、思政课课程体系对素质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对当前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对文化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调查结果显示,高达30%的学生认为无法从思政理论课学习中获得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思政课教学主要帮助学生塑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中华民族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完备的道德价值体系,思政课教学应该加大发掘和利用传统文化,发挥其育人功效。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时,将古代法家思想和现行法律制度结合在一起。《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通过课内实践和社会实践,开展丰富的有关文化素质教育的主题学习,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总之,思政课教学可以充分挖掘文化素质教育内容,丰富教学,提升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苏娜.高职院校发展通识教育的创新理念[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3).

[2]胡莉芳.儒家通识教育思想的传统流变与现代诠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01):34-37.

[3]]巫阳朔.美国通识教育与我国文化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

[4]《教育发展研究》编辑部.育人为本文化为魂--大学文化与育人为本研讨会部分观点摘录[J].2010(13):109-115.

[5]杨叔子,余东升.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J].2007(6):1-7.

作者:张传霞 单位: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