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时间:2022-01-02 04:15:08

提升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摘要:审美教育是以美学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创造能力的教育。新课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渗透审美教育。语文审美教育是利用语文课堂活动实施美的教育,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和评价美,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想象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审美教育

谈到审美,我们并不陌生,但对于语文教学中这种能力的培养,大多数语文教师却少有良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大多表现为针对文本中美学元素的简单呈现。可以说,只有美的“教”,未能实现美的“育”。这种教学行为与实际意义上的审美教育不能对接,不能带领学生遨游美的王国并从中受到熏陶。笔者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怎样通过想象这一路径,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回归本原,认知审美教育的实质

对于审美教育,理论界已经形成共识。从狭义层面看,就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从广义层面看,就是运用“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基于语文教学,笔者以为审美教育更多指向于其狭义层面的意义。为了更加深刻地认知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我们很有必要对其意义进行深度解析。从其含义来看,需要重点认知三个关键词:“艺术手段”“人们”“进行教育”。首先,看第一个关键词“艺术手段”,这是在谈审美教育的方略。审美教育的手段有若干,但是具体到语文教育性质的艺术手段,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了。笔者认为,这也是文学教育的重大任务,教师可以聚焦到文学教育这个关键点上,开展多种样式的审美教育。在文学教育中,依托课文文本以及课外阅读材料、社会实践等途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审视文本以及生活中存现的诸如自然景物的物质美和闪现人性光芒的精神美等。其次,看第二个关键词“人们”,这是在讲审美教育的对象。这里的“人们”特别指向于学生,即处于审美能力上升和完善阶段的学生。为此,审美教育的开展自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行动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并据此采用恰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充分彰显。最后,看第三个关键词“进行教育”,这是就审美教育的行动实质而言的。既然是教育自然就应遵循教育的规律,注重审美“教”与“育”的有机结合。教师一味地追求“教”而忽略合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育”,审美教育就会难以实现其“初心”。为此,审美教育必须从教育的对象、手段和过程等方面出发。审美教育如果在设计层面有了好的开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有了精准的落实,审美教育的开展能够基于学生基础、合乎学生特点,能够助推学生实现“最近发展区”层面的审美能力的提升,那么这样的审美教育自然就是高效的,注定将推动语文教育质的飞跃。

二、找准途径,发挥想象思维的效用

在审美教育开展过程中,仅有上面对其实质的解析,还远远不够。事实上,不少语文教师还是十分注重审美教育的。不过在实施阶段,总是存有大量困惑,最终不约而同地走向“教”审美,而不是“育”审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及调研所得,可以将其归因为有效途径的缺位。下面,笔者就基于想象这个途径,谈谈如何开展审美教育。先谈想象的必要性。任何蕴含美的语文作品都绕不开一个基本事实:文中的美总是作者对美的发现和艺术呈现。为此,要理解和赏鉴文本中的美,自然就需要读者借助对文字意义的理解,经由想象创造性地再现作品中的各种美。再谈想象的运用。很多人认为想象是很虚的事物,类似于天马行空,有点虚无缥缈,不着边际。确实如此,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闪现于人脑之中,自然是不如物质那样实际。不过,想象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有其存现的理由、方式等。对于审美教育而言,想象并不是虚幻的,而且有其作用的基点和空间。以《登岳阳楼》教学为例,这首诗歌记叙了诗人杜甫登临岳阳楼的所见,抒写了作者由此生发的所思和所感。其实,在杜甫登临之前,已经有想象活动了,这个从“昔闻洞庭水”中就可以得到印证。很明显,在之前的听闻中,诗人已经有了思维的飞跃,如今亲自登上岳阳楼,看到洞庭湖水将吴、楚之地在东南角隔开,天地万物仿佛都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的壮阔景象,杜甫不由想起这样一幅画面:自身年老体弱辗转于天地之间,与亲近的人断去了一切联系。诗人的想象没有到此停止,他想到了关山之外的战事,感怀着国家之多难、民生之多艰。从审美感知的角度出发,教师必须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借助想象思维,再现诗人的这一切行动,创造性地呈现他所想见到的洞庭湖、他亲眼所见的洞庭湖、他感慨自身的遭际、他忧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在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活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关键词语描述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体味作者的身世之悲以及他忧国忧民的沉郁情怀。也只有经过这样的思维展开与整合的活动,审美体验才会有在场感,并得以升华,审美教育也才能得以有效完成。

三、训练想象,提升审美教育的实效

事实上,任何智力活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在多次的训练中逐渐提高。审美教育自然也是如此,其重要途径之一的想象需要进行反复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实效。上文笔者已经提及审美教育的两大依据——鉴赏文本和实践活动。借助想象训练开展审美教育活动,也需据此展开。首先,在鉴赏文本的训练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完成经由想象的审美活动。例如,以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梳理文本字面意义之后,鼓励学生自主想象文本中存现的美,并努力以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美。在学生发挥自主想象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学生大多能发现小石潭景象的优美,却不能发掘经由小石潭景象作者所呈现的孤苦冷寂的心境。此时,教师就有必要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了。其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写实的基础上,放飞想象的翅膀,用审美的眼光观看眼前的物、人、事,并且在物质之美和精神之美两个层面进行审美创造。之后,教师还有必要让学生在讲述和习作中升华自身对美的认识。其实,只有学生学会运用了,审美教育才能称为有效。当然,审美能力的形成不是瞬间的,也不是一个阶段的,而是持续恒久的。审美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重点培育,而想象思维能力的提升与运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对于广大语文教师而言,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张玲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想象与联想[J].甘肃教育,2016,(15).

[2]郭莹.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11).

作者:俞英 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