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

时间:2022-11-07 08:08:13

医学人文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

摘要:针对医学院校在对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忽视人文教育这一客观事实,借鉴国内学者做过的大量调查研究,在以人文教育为中心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人文教育存在的三大问题,包括教师团队师资不足、课程安排不合理以及教育教学模式单一,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期望现代医学教育能够培育出除专业素养外兼具较高人文素质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医学教育;人文教育;人文素质;医学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说教育是国家的未来,那医学就是国家现阶段的基础保障。综合而言,医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这就决定了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是以追求人切身利益为其内在道德责任的学科。所以,医学本身的组成应有两大支柱—医学科技和医学人文,其中在现今社会的要求之下,医学人文尤为重要,而医学科技更像是一种为了达到医学人文所追求的目的而服务的方式或者手段,因为医学最终的评判标准已不再局限于技术,而是人的幸福指数。因此,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人文教育则是指在医学教育和教学环节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文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人文素质的提升,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医疗服务中,创建更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人文关怀[1]。然而,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我国的基础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方面显得十分匮乏。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文教育所处的困境,何建娥[2]认为该困境与几个误区有关,即思想上存在错位,把医学人文教育当作专业教育之外可有可无的补充;认识上存在偏差,把医学人文教育等同于文化素质教育甚至思政教育;实践上存在缺陷,把人文知识的传授等同于人文精神的培育解决措施。因此,提高医学人文教育质量、探索更加适合高校人文教育的教学方式已经迫在眉睫。

1普遍的问题:对医学人文知识的忽视

医学人才的专业化、技术化越来越成为各大院校争夺的制高点。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医学的重视;另一方面,对医学技术本身的过度追求导致医学人文教育普遍受到忽视。在我国以应试教育为主,这固有其优点,但是其弊端也不能忽视,即过度地追求专业技术造成了医学生在人文方面受到教育的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教学方式单一,成为各大院校的“通病”,吕青波等[3]据调查统计得出结论:目前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为“医学人文教育理念尚需普及”,医学人文教育重要性受到广泛认同。

2影响因素及其解决方案

2.1教师团队师资不足

人文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每一位学生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妥善地处理医患关系,更重要的是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正确地认识医德与医术的关系。而无论何种教育,教师团队都是重中之重。但我国现阶段的人文教育主要以专业课老师临时客串,或者是思想道德修养老师教授,缺乏专业的人文教育教师。这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的受到人文教育的熏陶,也造成了医学生对人文教育的不重视。进一步给人文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使医学人文教育不能惠及每一位医学生。师资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方面,学校对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视不足,在我国应试教育为背景的前提下,人文教育没有纳入考试范围,导致学校在人文教育方面采取应付态度;另一方面,医学人文从业人员本身的缺乏使得人文教育的专业带教老师少之又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认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人文教育的位置。应认识到,随着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医学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2008年由教育部和原卫生部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提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医生,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卫生保健人力资源。即已将职业素质提上日程,而职业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学校的人文教育。因此,在国家提倡的大背景下,学校也应开始重视人文教育,逐渐加大对人文教育的投资力度。其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医学人文教育人才的培育才是重中之重。在人文教育受到重视的前提下,学校应该建立人文医学教研室、教研组或教学中心,改变人文教师依附于其他学科教研室的情况,这既有利于团队建设,也有利于集中学习、交流和举行研究活动[4]。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不断引进人文教育的人才,对人文教育老师进行入岗前的筛选,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做出具体培养计划,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逐步形成高、中、初相结合的团队结构[5];第二,人文老师应加强与思想道德修养等其他科目老师的联系,让学生在人文教育中熏陶思想道德修养,在思想道德修养中学到人文精神;第三,学校之间也应该多进行交流学习,学校虽有不同,但每个学校包涵的人文精神都应类似,通过不断类比各个学校的教学方法以及侧重点,找出最适合学生学习以及让学生最受益的教学方法。

2.2课程安排不合理

一般说来,有目的、有组织地列入教学计划的正式课程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基本元素,也是医学人文教育主渠道。但在我国,医学人文课程在内容上与医学学科脱节,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协调性不强,综合课程非常缺乏。各个院校对人文教育的不重视,医学人文教育的课程体系也因此一直得不到完善,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学校在人文教育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培养计划,让学生得不到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教育。在人文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下,现阶段学生受到的人文教育通常是专业课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或者思想道德修养老师在课堂简单的一提而过,即便是有真正的人文教育课程也是选修课程,不能惠及大多数的医学生。总体来说,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下,同学们学到的只是一些零星的人文知识,不能让学生得到系统的人文教育,无法达到开设人文教育课程的作用。现阶段的人文教育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课程时间。课程的学习应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刚入学时,应该了解人文教育的框架,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阶段为大学二年级到实习阶段之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掌握人文教育的内涵与各个要素;第三个阶段为实习阶段,使得学生在接触临床时再次认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再结合自身更好的将人文知识运用到临床。(2)课程内容。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立起来一种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模式取代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全面综合的水平上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对医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师关注的不仅仅是疾病本身,更重要的是病人精神层次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在建立医学课程体系时要将人文教育与当代社会背景以及医学技术相结合,三者缺一不可。大学是医学生成才的关键时期,因此应设置医学人文综合课程。所谓医学人文综合课程,即把不同的医学人文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来介绍医学人文知识,以问题为中心来学习医学人文的概念方法,从医学人文学科和临床现象的结合点上,把医学人文知识内化为医学人文观点和医学信念[6]。加大对人文综合课程的投入时间,从学生一踏入医学院校的大门时就接触人文教育,加强人文教育的纵向连贯性,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延长其横向接触面,从而让学生受到人文教育的熏陶,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发达国家已经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德国洪堡大学查理特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于1999年开始开发一种叫《医学理论与实践原理》的医学人文学科特殊学习模块(SSM),将人文学科整合到医学教育中,帮助学生认识现代医学的优点和局限性,发展学生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朱健等提出:我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在课时量、课时分布、课程形式、课程结构等方面都应该向发达国家医学院校学习和借鉴。学习和借鉴绝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的背景下,吸收西方人文综合课程的精华部分,找出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文综合课程体系。

2.3教育教学模式单一

现阶段的大学教育课程以大班授课为主,老师面对动辄上百人的讲堂,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出适合大多数人的教学方式,而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个性的教学方案,做不到因材施教。这种单纯地依靠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水线式的灌输模式,很难让师生之间得到有效的互动,更不用说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一方面,学生学习的效率低下,不能真正的从人文课程中受益;另一方面,过度的以应试教育为核心,导致了学生学习人文课程的目的仅仅是考试。这不仅违背了人文课程设置的初衷,更给原本就不受重视的人文教育雪上加霜。在各大学扩招的背景下,以老师教授知识为主的第一课堂显然做不到针对性教学。因此,开展第二课堂十分必要:第一,师生在网络媒体进行互动,老师可以设置专贴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作答,一方面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不用将相同的知识点反复对不同的个体讲述;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疑惑更加细致、全面的向老师提问,老师能够倾听学生对学习、成长、未来的困惑和思考,并通过深入的交流给予他们更贴心的关怀,把课堂上的“授业”延伸为课外的“传道、解惑”[7],这可以解决老师只在上课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学生视野的尴尬,增加了师生之间互动的时间,为老师下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基础。第二,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摆脱单一的单向信息传输,鼓励各高等院校探索医学人文教学规律,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在探讨、交流中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直面当前医疗保健服务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强化学生关爱病人、敬畏生命的价值观念[8]。聘请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定期给学生讲解遇到过的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运用人文教育的思维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启迪学生的人文思维。第三,以医学课程为中心,与人文课程相结合,从而做到多学科交叉、渗透。目前,多学科交叉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谢冬梅等[9]提到第三军医大学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实践以医学人文精神为导向,重点探讨医学与人文的关系,如医学内在的人文性、医学的哲学要求、医学的道德考量、医学的法义内核、医学与文学等,能够较好地做到人文课程与其他医学学科的交叉渗透。人文教育与医学的交叉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是在临床以及实践上,在大学最后一年的实习课程中,带教老师应担负起人文课程与临床相结合的重任。张锦英等[10]也认为:虽然课堂教学是人文教育的最基本途径,但其实施则需要一定的手段和人文环境的熏陶,而临床实践是医学人文教育转化的终极平台,将抽象的医学人文技能形象化、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因此,学校与教学医院应协同合作,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并最终完成将人文从课堂转化到临床的过程。

3对未来的期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医学人文教育的完善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王茜等也认为:在医学人文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深感医学人文教育任重道远。虽然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已取得共识,但长期的重专业、轻人文的思想还根深蒂固,医学人文教育还需要医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但具体实施的方案应结合各个学校对人文教育的当前认知。总之,条条大道通罗马,学校采取的方法虽各不相同,但是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都是为了培育新世纪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医学人才。

作者:王卫国 李明 韩烁 单位:1.山东中医药大学 2.潍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