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产业下高校声乐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时间:2022-10-20 11:05:05

音乐产业下高校声乐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将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在如此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来研究适应产业生存的高校声乐人才培养模式,是有一定实践意义的。本文要论述的声乐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当下音乐产业发展视角下,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的高校声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键词:音乐产业;声乐人才;培养模式

一、当下国内音乐产业的现状

现代音乐产业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而迅速成长的新兴产业。第一阶段:最初从上世纪70、80年代引进港台歌手,零星几家产业链不完善的音乐公司。第二阶段:90年代音乐产业飞速发展唱片公司的兴盛、综艺节目的火爆。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音乐产业也进入多元化的整合阶段发展,各类“综艺选秀节目+电视台+产业公司”的音乐产业模式带来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和收视率。各地艺术剧院如春笋般林立,各类音乐舞台剧目演出不断。

二、国内外音乐产业相关声乐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国内声乐人才培养主要由高校承担,文化公司和培训机构作为社会补充力量。除了传统十一大音乐学院以外,还有各地流行音乐学院、各高校音乐剧专业等。高校当前培养模式主要趋于传统培养,传授演唱技艺为主。比较之下,作为社会补充力量的各文化公司、培训机构的培养模式更为机动灵活。他们通过层层选拔的模式进行人才甄选,系统授予全方位、专业化培训,为人才量身打造专业团队进行音乐创作、录制、作品宣发、商业营销、粉丝俱乐部的跟踪维护等,具有经过市场检验的相对成熟有效的商业模式。欧美音乐产业的声乐人才培养已经有百年的发展历史,他们最主要的优势是具有非常成熟的商业化运营。以英国音乐剧人才培养为例:首先音乐作品和本民族艺术高度融合,符合西方价值观,拥有固定消费人群。其次音乐、舞蹈、戏剧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全方位培养人才。第三,音乐产业和资本市场、旅游业深度融合,音乐产业具有自己的文化品牌,例如到伦敦必看的音乐剧《剧院魅影》、《悲惨世界》等,其中的很多演员都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音乐剧专业的毕业生。比较在我国当下音乐产业市场发展旺盛需求下,高校声乐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欠缺在商业模式的健全和精准定位培养上。由于没有打通市场环节,各大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市场产生“水土不服”的症状,大部分毕业生并没有从事舞台表演艺术,有人戏称“毕业即失业”,其中的原因值得教育者深思。

三、高校声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声乐人才的技能培养阶段

从经济学营销模式角度来分析,音乐产业市场需要怎样的人才,高校就应该培养为之匹配适应的人才。例如音乐剧舞台表演需要歌唱、舞蹈、戏剧表演高度综合的人才,高校在招生选拔上就需要进行全方位考量,从身高相貌适合舞台表演的学生中甄选具有歌唱、舞蹈和表演天赋的学生。大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强化歌唱、舞蹈、表演这三大科目,同时要结合多语种剧目的教学和实践。学生毕业进入市场后经常会面临表演多语种音乐剧的现况,因此提前准备可以为其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声乐人才的舞台实践经验积累

舞台实践积累是当下国内高校声乐人才培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笔者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期间,曾经和著名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先生探讨此话题,先生很有前瞻性的指出教育学制的问题。她认为应当由四年制大学升级为五年制,多出来的这一年应当充分用来艺术实践,甚至一年是远远不够的。例如,上海音乐学院是率先实现声乐专业五年制的高校,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歌剧中心”(后更名为“国际歌剧中心”)以考试选拔的形式接受上海音乐学院本科高年级、研究生和全国各地学员的报考,一年学制中以剧目学习排演的形式,系统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舞台实践锻炼。实践证明,专家团队组成的精准定位培养和舞台实践的模式培养出一大批非常优秀的声乐人才,他们如今活跃在国内外重要音乐舞台,蜚声海内外。除了培养周期学制的升级,舞台实践的专业指导外,还可以引入“驻留机制”。以签约的形式,培养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声乐人才队伍,结合市场打造高校自己的“文化品牌”。充分做到产学研高效融合,实现文化创意协同创新,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尝试的。

四、复合型声乐人才的培养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市场对于音乐人才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培养复合型声乐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就很有必要。首先是复合技能型声乐人才,例如会作曲、作词的编曲的声乐人才,此类人才在数字音乐产业尤其需要,这跟近年来民谣歌手的火爆有着关系。此类人才也可称为独立音乐人,例如:陈粒创作演唱《易燃易爆炸》、李建《风吹麦浪》走红等,普遍有着作坊式制作,音乐产品成本小、周期短、好销售的特点。是当下数字音乐市场比较热衷的人才。除此之外,单科专业实力强的复合技能型声乐人才也很有市场,例如:出演电视剧《琅琊榜》走红的演员靳东,就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出演电影《芳华》走红的演员黄轩也是毕业于音乐剧系。其次是艺术管理型声乐人才,懂管理会营销的声乐人才。例如,网络歌手走红的“玖月奇迹组合”,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他们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专门做网络歌曲制作。除此之外还有数字音乐复合型声乐人才,他们会给自己演唱的作品制作拍摄微电影;音乐普及人才、新媒体教学声乐人才等等。

总之,高校培养声乐人才可以立足于学生兴趣本身为出发点,挖掘引导出其内在潜能,量身打造培养各类复合型声乐人才,以适应迅速发展的音乐产业变化需求。

作者:曹琳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