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师资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7-03 08:26:08

小学教育师资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小学教育专业,旨在为小学阶段的普通学校培养合格的教师。当前,职业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体系培养存在着许多不足,包括人才培养理念落后,忽视实践技能人才培养等。对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转变思维观念,加强实践技能训练,以及建立U-S合作模式等对策,以期培养出适应未来小学教师职业的优秀师资人才。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整合;U-S合作;技能训练

小学教育专业是一个职业指向性十分明确的专业,其旨在为小学阶段的普通学校培养合格的教师。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一大批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也开始逐渐向应用技术型转型,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小学教师的素质、角色也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给职业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本科院校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培养出适应未来小学教师职业的优秀人才,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议题。这就需要职业院校构建完善、科学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现行职业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体系培养的不足

(一)培养方式落后。正如国家在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的:“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尚不能完全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科学的教育理念尚未牢固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与环境有待完善,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协同培养机制尚未形成……”[1]当前,职业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无法衔接基础教育中对人才的要求,导致培养出的小学师资人才在实习期乃至后期入职上岗初期难以适应小学教育现状的需求。(二)师资队伍理念更新缓慢。培养优秀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做保障。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基础教育的改革,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也应与时俱进,主动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更好地把专业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对接起来,但很多教师“关起门”来教学,不能深入小学进行走访、调研,充分体察基础教育现状、学情,导致教学理念与小学教育理念严重脱节,也影响了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三)专业素养不高。对高职院校来讲,构建具有“职业能力”的标准化人才,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重点。但是,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调研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育教学基本功不扎实。部分毕业生在进入到具体教育岗位后,“三字一话”等基础的功底都不过关,甚至在一些字体的写作中,还出现了倒画笔的情况。第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不强。当前,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在硬件和技术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调研发现,部分毕业生在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方面还非常欠缺,特别是在慕课、微课等应用方面。因此,加强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成为当前思考的重点。

二、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一)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要加快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转变培养观念是第一步,也是提升高职竞争力的关键。只有转变和抛弃落后的人才观念,才能适应新形势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此,作为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者,首先,要确立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念。通过观念的确定,才能将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方案中,以此为下一步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而确定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是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培养职能确定的。其次,与国内外接轨,拓展高职人才培养的视野。要改变目前人才培养的观念,不能总让广大的教师“关起来”闭门造车。而只有让广大的职业院校教师拓展视野,看到更加优秀的职业院校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才能更好地激励教师在培养中的创新。(二)加强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小学教师担任基础教育的启蒙工作,必须有扎实的技能和基本功,才能成为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因此,在校期间必须强化该专业学生的从师技能训练,提升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而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早读、午写、晚讲活动的开展。师范生从师的基本技能“三字一话”,即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应从大一进校时进行部署安排,贯穿三年学习生涯,早读主要通过朗读,练习普通话;午写主要训练学生的三字,从大一到大三,根据书写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晚讲主要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和讲微课的能力,这种贯穿一体的技能训练活动将学生的业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营造浓厚的师范文化氛围。学生在三年的浸染训练之后,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底,为将来的职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2.以赛促学,大力创造观摩交流机会。小教专业的基本技能训练应有合理的检验标准,在校内应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师范生技能大赛,如汉字书写大赛、朗诵比赛、讲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等,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实现强化专业技能目的。除了校内比赛,鼓励学生多“走出去”参加省级、部级相关技能大赛,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升自信心,彰显小教专业特色教育优势。另一方面,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观摩交流的机会,高职院校应与当地教育局加强联系,关注小学教育科研动态,不定期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当地小学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比赛课,同时也不定期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小学一线教师来校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小学教学的经验、方法。这样让学生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更新教育观念,使学生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能,也提高小教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三)建立U-S合作模式。实践教学是推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U-S合作即“大学—中小学”(university-school)联合研究,主要指大学与中小学开展合作研究,共同发现、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现象,其目的是转变传统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学脱节现象,促进双方协作发展,共同提高,使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的教育一体化,使双方的专业发展及校本课程发展更为规范化[2]。U-S合作作为培养优秀小学教师的一种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U-S合作体的形成,可为小教专业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情境,将教育观察、教育调查、教学体验、教学观摩、班级管理、教学评价、教学研究、心理健康咨询等教育实践活动纳入到大学四年完整连贯的实践课程体系中[3]。就目前情况看,小学向高校提供教学实践的场所与实习指导者,高校依靠小学帮助推进实践教学,二者关系是单向度的,影响小学教师培养质量。学生在实习初期明显感觉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之前的理论学习与小学课程现状的脱节,对小学课程标准认识不足,教学技能表现欠佳,教学研究能力、了解学生能力等都存在不足,让学生产生之前所学内容用不上,一切得重头再学的想法。为了保证实习效果,使学生尽快适应实习及入岗。U-S合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合作教研机制。由高职院校专职教师与合作小学校方教师组建研究共同体,成立“小学教育与发展中心”,并由学校和兼职教师所在单位共同制定科研项目的管理办法和奖励办法,“研究中心”组织高职院校与小学师资队伍双向观摩学习,密切关注小教前沿发展动态,探讨小教教育热点问题,开展课程研讨与教学研讨,及时更新调整小教专业内容,实现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小学人才需求的无缝衔接。小学优秀教师参与人才培养,为小学师资职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发挥教育科研优势,了解本地区不同专业成长阶段小学教师面临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师职后培训课程,将教师职前职后教育无缝对接,建构教师持久发展平台。2.双向导师的学徒制。当前,学生在最后一学期实习时,往往由专业任课教师担任实习教师,指导学生实习。而在此之前,学生与实习教师之间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学徒关系。根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有关要求,职业院校应重视学徒制的建立、落实,在学生进入大学一年级时,就为学生制定双向导师制,即为该专业的学生选派一名院内导师和院外导师。其中,院内导师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指导经验的专业任课教师担任,院外导师由合作小学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小学教师负责,要求院内导师在三年期间带领对应学徒,从生活上、情感上、专业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而院外导师主要从实践学方面及班级管理方面对学徒进行指导,学徒可利用课余时间跟随院外导师在其所在学校班级观摩学习,上体验课、当助理教师,参与院外导师的日常教学及科研活动。这种双向导师学徒制将增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小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革新,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与要求。只要小学教师专业人才的培养立足于小学教师的职业特性,充分了解小学教学的发展规律,才能培养出适应当前小学教育需要的优秀师资,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Z].2017.

[2]郭义玲.基于“U-S”合作的教师学习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3]王立康.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对U-S合作模式的思考[J].聚焦,2014,(10):57.

作者:张金玲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