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探究

时间:2022-10-16 03:44:51

农村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探究

摘要:剑河县实施“普九”以来,青年教师所占比例明显升高。农村多数青年教师“考进来、留不住”;学校缺少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缺乏业务指导和示范,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较长;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严重影响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的步伐。针对上述现状,本文课题组通过项目研究培训试验,探索和实践了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取得初步成效。针对试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培养农村青年教师的四点建议:一是建立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机制,铸就师魂;二是建立青年教师业务培训机制,促师速成;三是建立青年教师自我培养机制,督师修行;四是建立青年教师生活安稳机制,情感留人。

关键词:农村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培养机制

国家兴旺的希望在教育,教育兴旺的希望在教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目前,我国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从强调“以人为本”的理性认识入手,把外界对青年教师的影响因素和青年教师自身的期望与奋斗联系起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但青年教师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青年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也是学校大规模开展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更是学校教育教学中推进名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提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规模的调整,学生的区域性和层次性差异对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有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农村青年教师培养,健全培养机制成为农村学校的重要工作。这对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的研究团队选定剑河民族中学、革东中学、城关一小作为调研项目点,对农村青年教师思想动态、职业习惯、就业环境、工作状态、职业期待、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在三所学校对青年教师进行师德、业务和岗前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剑河县农村青年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剑河县教师队伍人数大幅度增加,青年教师逐年补充到师资队伍中来,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剑河县师资队伍中4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3.53%。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398人,占教师总数的52.46%;40至45岁291人,占教师总数的10.92%。可见,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青年教师的比例较高,师资队伍富有朝气和发展潜力。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剑河县青年教师队伍仍然存在思想不稳定的情况。许多青年教师把教师职业当作一份暂时就业、糊口的工作,往往前三年一边应付教学,一边为招考到城市或其他行业、或者为解决家庭的两地分居问题而准备。每年约有40%左右的青年教师参与各地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仅2013年就有磻溪中学、剑河民中等学校教师6人通过招考离开学校,有的完全离开了农村教师队伍。能够考出去的人是少数,更多的年青人不得已留在教师岗位,心思却没有完全放在基层学校的教书育人上。由于思想的不稳定,几年下来,工作业绩上不去,再加上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微薄的工资收入,影响了他们的婚姻生活,往往容易形成消极懈怠的工作作风,缺乏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另外,剑河县农村中小学校多数处于偏僻山区,多数青年教师都是通过事业单位招考的方式进入基层学校,青年教师学历都在大专以上,具有合格学历,几乎是这些学校学历最高的教师,然而“合格学历”只是具备了成为合格教师的一个条件,并非“合格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他们的学历与能力不等同。这些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很少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不重视校本研修,加上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不多,所以业务能力提升慢。如剑河民中通过高层次人才招聘到3名硕士研究生,教学成绩却位于同级同科末位。这说明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的经验、技巧乃至师德修养等方面修养不够,普遍存在努力前进的方向上不明确,价值观有所偏移,在业务素养上教学基本功普遍差,在生活上不习惯艰苦的生活环境,缺乏艰苦奋斗思想[1]。

二、剑河县农村青年教师队伍培训培养现状

剑河县主要采取国培、省培、州培、县培和校本培训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培养,县级以上培训名额由上级主管部门分配。据初步统计,“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分配给剑河县的县级以上培训名额370人次,占教师总数的13.88%。其中,国培30人次,占教师总数的1.13%;省培40人次,占教师总数的1.5%;州培100人次,占教师总数的3.75%;县培200人次,占教师总数的7.50%。能够参加县级以上培训的教师并非都是青年教师,只是青年教师所点占比重稍大些。这种“外出培训”对青年教师培养十分有效,但毕竟太少,而86.12%的培训由校本研修培训完成。对于县级以上培训,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教学单位,几乎没有具体的目标要求,也没有要求外出培训的教师回来开展“二级”培训或者写培训心得体会,大多数参训教师带着旅游休闲的心态参训,效果不理想。而“校本研修培训”缺乏指导性、计划性和针对性,多数学校都流于形式,甚至少数学校为了应付上级部门对“中小继教”验收,组织人员编造培训材料,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校本培训宗旨,劳民伤财,导致负面影响。

三、剑河县农村青年教师队伍培养中的问题与不足

(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缺乏计划性。大多数农村学校缺乏对青年教师的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没有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学校各个时期的教师培训计划[2]。虽然教育局每年都重视并组织开展“新任教师”集中培训,但是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随意性大,没有给青年教师安排落实导师、布置学习任务、组织教材考试、督促撰写教学心得、检查教学常规等校本培训内容。从每年收缴的《新任教师考核表》来看,村级小学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更为薄弱。(二)政策培训为主,内容单一。除了有一定的专题性“外出培训”外,大多数培训的内容都以师德修养为主,内容比较单一,一般都是组织教师学习党报党刊、教育政策、师德修养之类的教育法律法规,很少涉及教师专业成长、业务技能方面的培训,没有重视专业引领、同行互助、终身学习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三)重教学形式轻教育能力的培养。在农村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仍然很严重,有的学校十分重视教学形式,往往以组织开展对青年教师的教案书写、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的检查,以此来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成果的提高,忽视了教育水平与能力的培养。剑河县每年都对中小学和中小学教师实施奖励,但只从教学质量上考虑,设教学质量奖,对学生也只表彰学习成绩一、二、三等奖,忽略了德育、教育科研方面的奖励,甚至在学生中没有“三好学生”表彰。在对青年教师的指导、示范方面没有引起重视,没有明确“师徒结对”的培养关系,没有形成具体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不重视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没有刻意给年轻人压担子、搭台子和提供挑战的机会,以致青年教师成长周期较长、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缓慢。(四)条件艰苦,教师流失。剑河县地处雷公山地区,通往学校的乡村公路弯多路窄,有的学校所在地没有公共交通工具,交通不便;农村学校时常停电、停水、断网,造成学校与外面沟通交流的诸多不便;青年教师住房条件差,许多学校住房没有卫生间,没有洗澡处,生活不便。农村青年教师工作条件、生活条件都很艰苦,婚姻问题难以解决。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青年男教师,为了解决婚姻问题,无奈选择师生恋,如南寨中学就有6个家庭是师生恋组成的。而一些青年女教师为了能调进城镇往往趋炎附势或降低择偶标准。某小学一女老师为了进县城小学工作,不惜嫁给领导的残疾儿子等等。条件艰苦,多数青年教师“考进来、留不住”。如平岑小学一特岗教师9月1日到校报到,第二天一大早就放弃就业岗位回家待业去了;展牙小学一教师工作一年半后,回家过春节就不回来了等等。(五)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收效甚微。近年来,黔东南各县市的教学资源、学校建设经费等都往往集中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支配,各级中小学自主权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缺乏完备的长效的激励机制,导致青年教师教学责任与热情减弱。剑河县的中小学就存在着这种情况,特别是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无长效激励机制,各种培训效果不佳,不能让青年教师在制度上、精神上、情感上得到激励,导致工作懈怠、情绪低落,学校教育教学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四、项目研究培训试验初见成效

针对农村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2010年我们申报的贵州省基础教育省级立项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农村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及培养机制研究”获得立项,课题组深入到全县乡村学校,开展剑河县农村青年教师培养现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我们选定剑河民族中学、革东中学、城关一小,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作为项目研究培训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师德修养为根本,见贤思齐为人梯。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近三年,试验学校每年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每学期开学前的全员集中培训和班主任培训都把《师德修养》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每年开展一次教师师德演讲比赛、表彰一批师德标兵、评选一次“四有”“三者”好老师、组织一次“四有”“三者”好老师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活动。弘扬“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传统美德,营造“取法乎上、见贤思齐、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的浓厚氛围,使广大教师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赢得家长和社会的好评。2014年剑河民中蒋茂康老师还被评为“剑河县首届教书育人道德模范”。其次,培训过程量化管理,青蓝工程提技能。一是全员培训制度化、过程管理规范化。学校规定,外出培训的教师返校后,必须开展“二级培训”或学习汇报,交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才能报销旅差费。选派教师外出学习,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派遣珍惜培训机会、想学习、有带动、乐参训的教师出去参加培训,在选派人员方面不搞“拉帮结伙,优亲厚友”。同时,建立校本培训制度,由教导处(或教科处)专人主抓,每学期有具体的培训领导小组、方案、培训内容、日程安排、主讲教师,每次培训有签到册、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培训资料汇编整理存档,培训过程管理常态化、规范化。此外,还将教师的培训学习情况与年度考核、职称晋级、奖励性绩效考核挂钩。二是实施《剑河县青年教师培养机制———青蓝工程管理办法》,对青年教师采取“推、拉、逼、考、奖”五大措施进行培训培养,明确师徒职责,加大过程监督管理,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每学期开学前给师徒布置培训任务,期末对青年教师的“教案、习题案、高考套题、听课、订阅专业报刊、写心得、上汇报课、教材过关考试、解题竞赛、学生评教、教研组考评、教学成绩评分、业绩加分”等13个方面进行考核,确定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进行相应的奖惩,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试验成果。三是将每学年新任教师培训培养工作常态化。新教师培训分为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两个阶段,集中培训前新任教师写一篇《我的教育成长故事》,讲述自己半年来的教育教学成长经历,将自己的辛酸、失落、喜悦与成功在培训时跟学员们分享。集中培训结束后写一篇《培训心得体会》,总结出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并提出今后的设想。校本培训由试验学校按培训《办法》对新教师进行跟踪培训培养,并于每年6月底对新教师的研修情况进行量化考核,确定是否合格。实验结果表明:实施青蓝工程,重视新任教师入职培训,强化培训过程量化管理,能使青年教师快速站稳讲台,成长周期缩短,业务技能快速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第三,养成自觉学习习惯,终身学习记在心。指出:“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发展的要求。如果教师不能经常地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怀有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落后于时代。为此,我们在实验学校开展“三学”活动:一是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养成自觉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二是要求教师学习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成为学科专家;三是要求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的学问,了解有关教育理论知识,明确教育教学的方向。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订一份专业报刊或杂志、每学期写15篇读书心得体会,并纳入期末奖励性绩效量化考核内容。试验表明:通过学习可以提高教师自己,可以使学生亲近教师,使教师永保活力,使教师更有魅力。第四,生活安稳暖人心,安居乐业促均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3]农村学校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半工半农家庭,收入不高、物质生活不宽裕、生活比较清苦,加上农村落后闭塞的工作条件,造成农村学校教师不稳定、优秀教师外流。为了使青年教师“考进来、留得住、用得上、出成绩”,项目组完善农村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在生活上照顾年青教师、在工作上指导青年教师、在情感上温暖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感受到生活有着落、工作有奔头、情感有希望,坚定信心,安心工作。试验证明:加强农村青年教师安稳机制,能够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采取《青蓝工程管理办法》,可以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不断缩短城乡教师差距,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五、培养农村青年教师的建议

通过几年的项目研究性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针对试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培养农村青年教师的几点建议。(一)建立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机制,铸就师魂。师德决定着学校育人的质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学校要加强青年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方面的教育,将师德修养纳入新教师、青年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建立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机制,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并将师德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模联系起来。采取演讲、征文、竞赛、量化考核等多种形式促进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师德,铸就高尚的师魂。(二)建立青年教师业务培训机制,促师速成。首先,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快速站稳讲台。一个刚从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要从课桌走上讲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每年我县对新任教师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教育法律与师德修养、常规教学与教学技能、教师职业规划与成长、教师礼仪、学生与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培训让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常规工作有所了解,从而尽快实现角色转换,站稳讲台。其次,实施青蓝工程,促进快速成长。实施《剑河县农村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青蓝工程管理办法》,对青年教师(徒弟)采取“推、拉、逼、考、奖”五大培养措施,师傅在“备、上、批、辅、考”五个环节对徒弟进行跟踪培训培养,每学期期末教导处(或教科处)、教研组对“师徒结对”实施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跟师徒的年度考核、绩效挂钩,同时,对徒弟量化考核合格或优秀的师傅给予表彰和奖励。实践证明,实施青蓝工程,可以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再次,鼓励教学研究,培养科研技能。组织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是激励青年教师不断进取、敢于挑战的有效方式。我县每年都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目的是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成长平台。学校要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种竞赛活动,如论文竞赛、教案评比、课件制作、书画竞赛、课堂教学比武等赛事活动,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展露才华、推销自我。在压力中发掘潜能,在竞争中加快成长。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并适时把他们推荐到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中去锻炼、展示,让他们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增长技能和才干。(三)建立青年教师自我培养机制,督师修行。一个青年教师要想得到快速成长,必须督促自我培养。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积累创新、自我反思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从我县的特级教师和省、州级骨干教师成长经历来看,他们无不是兢兢业业、勤奋学习、热情投入、善于总结、不断反思而取得成功的。学校在青年教师自我培养方面,可以提倡每学期买一本专业书籍、读一本专业书刊、写一篇教育教学心得或论文、出一份期末试题、做5套升学试题等自我培养机制,并对自我培养任务完成好的青年教师进行表扬和鼓励,督促青年教师自觉修炼,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四)建立青年教师生活安稳机制,情感留人。要想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领导不仅要注重加强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还要切实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建立青年教师生活安稳机制,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排除青年教师的心理困惑。要大力开展青年教师的交流、交谊活动,根据新时代青年人的业余爱好和生活习惯,组织好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等课余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情趣高雅、体质健康、身心和谐的品质养成。通过安稳机制,温暖人心;通过真情实感,留住教师。让青年教师在农村学校安心育人、努力工作,使落后山村的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相对的优质教育,逐步朝着教育均衡、同步小康的道路良性发展。

作者:蒋茂康 单位:剑河县教育局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刘金江.略谈农村初中青年教师的管理和培养[J].沪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增刊):70.

[2]戴秋生.浅谈农村青年教师的培养应注重处理的几种关系[J].景德镇高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4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7-03-31].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