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与志愿服务高校育人工作探索

时间:2022-07-29 11:30:48

美育与志愿服务高校育人工作探索

【摘要】本文从美育与志服的视角,去探究高校育人工作。南京晓庄学院原创情景剧《晓庄烈士自述》深入挖掘校本资源,在教育活动中,既联系了教育主体,又紧密围绕教育客体。同时,情景剧在加工的环节中,以校本文化为指导、以志愿服务文化为创作平台、以青春故事彰显当代价值,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形式与载体,打造文化育人新品牌,向校内外传递正能量。情景剧《晓庄烈士自述》的演员们均来自志愿服务讲解队,他们在志愿讲解中感悟历史,更借助情景剧参与美育实践活动。

【关键词】碎片化;美育教育;志愿服务

一、碎片化传媒时代拓展了高校育人工作阵地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不仅仅收获书本知识,还可以通过网络传媒获取海量资讯。他们身处海量信息时代,内容丰富多样,具有碎片化、多元化等特点。大学生正处于对外界充满好奇与求知的阶段,他们的三观也在渐渐形成之中,手机不离身,碎片化且海量信息的时代,给大学生们获取信息带来了便捷,原本完整的信息也因为受众的兴趣点而被分为更小的资讯片段,这些信息不仅具有“被碎片化”的特点,在传播过程中,也带有“碎片化”时间的特征,养成了“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从而影响了他们的信息分享形式、思考方式、叙事结构等方面,这是目前信息传播及获取的典型特征。当下,高校可以借助“碎片化”的逻辑规律,打造新型文化,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自我管理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素养,避免大学生形成碎片化的思考方式。目前而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往往以开展班会、团会、专题学习讲座等形式开展,这样生硬的教育形式不再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其产生的教育效果也很单薄。利用新媒体这片活跃的教育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隐形教育,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方向,助力其成长成才。

二、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契合性

王国维在《教育世界》中提及“审美”“美学”“美育”等现代美学基本词汇,让国人对于“美”、对于“美学”有了最初的印象。同期,蔡元培将“审美”作为现代学术核心范畴加以确立。美育概念的行程,一方面源自于美学观念的引入,另一方面也依靠中国传统经验的累计,其所蕴含的意义主要包括人之审美判断、丑恶辨识、崇高体验、敬畏意识等内容,它从普遍走向了个体,从阶级统治需要走向了自我内在发展需要。当下,大学美育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要任务,让其在第二课堂的实践中提升品质、塑造人格。大学生加强“美育”教育可以从根本上丰富内在的精神需要,做好意识引领,健全他们的人格和价值观,进而增强是非判断能力及提升个人情操。从最终目标来说,美育所产生的效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一致。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时俱进,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跟随时代的脚步,展现了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整合相关学科资源,在新时代,美育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及有效抓手。

三、建立在实践之上的美育让育人工作更生动

南京晓庄学院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活动、校园文化紧密结合,通过挖掘校本资源中的红色故事、结合“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志愿服务讲解队”的讲解服务工作实际,在七一建党节期间,创作了穿越时代、跨过空间的红色文化作品———情景剧《晓庄英烈自述》。该剧用艺术的手法,让不同时空的青年志愿者与英烈相遇、对话,表现了英烈们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引领,也表达了当代大学生对英烈们的崇敬与追随。活动中,队员们化身为在雨花台英勇牺牲的“晓庄英烈”,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将烈士们的故事娓娓道来。“一个人到了不怕死的地步,还有什么可顾虑的?我一直坚信共产主义就是我的信仰!”十六岁的袁梓桐如是说。“现在我是一名共青团员,可惜我还没有成为共产党员,但是我依然要像一名共产党员那样去战斗,像一名共产党员那样去面对死亡。”柔弱的姚爱兰在敌人的酷刑前发出了最坚强的声音。……队员们饱含深情的自述,用坚毅的目光和动人的情感几近真实地还原了那段腥风血雨的过往。随着谢纬棨的一句慷慨激昂却戛然而止的“为了我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献出我的心脏”,现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四、校本资源结合红色作品,彰显晓庄学子的价值选择

《晓庄烈士自述》是南京晓庄学院为弘扬行知精神,践行红色初心而创作的自述情景剧,“晓庄十烈士”是新时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榜样。在2014年视察江苏时指出:“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晓庄烈士自述》的创作过程中,笔者作为编写人员与演出人员多次翻阅烈士们留下的文字;多次搜集烈士们的故事以及实物资料,联合专家创作自述剧本,无限贴近史实;还走访了烈士石俊、郭凤韶的家乡,聆听他们背后的感人故事。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为该情景剧的生动演绎奠定了良好的剧本基础。南京晓庄学院原创情景剧《晓庄烈士自述》深入挖掘校本资源,在教育活动中,既联系了教育主体,又紧密围绕教育客体。

同时,情景剧再加工的环节中,以校本文化为指导、以志愿服务文化为创作平台、以青春故事彰显当代价值,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形式与载体,打造文化育人新品牌,向校内外传递正能量。情景剧《晓庄烈士自述》的演员们均来自志愿服务讲解队,他们在志愿讲解中感悟历史,更借助情景剧参与美育实践活动。没有参与式体验,就不构成“实践”。具体到本次实践操作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对老一辈革命先烈和优秀共产党人的崇敬认同,与其书面说教,不如带动他们尽可能回到历史现场和历史语境之中,重温革命老路,从内心深度体验、自发认可再到自觉认同。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依田新.青年心理学[M].杨宗义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81

[4]贺昌盛.现代中国“美学”学科的确立———从“词章”到“美术\\美学”[J].中国文学批评,2018,2

作者:朱婷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