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实践对策探讨

时间:2022-00-00 12:00:00

小学美术教育实践对策探讨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一直是冷门学科,多方面不重视,以致资源的匮乏使美术教育工作举步维艰。但是,美术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审美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美术教育任重道远,决不能放弃。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教育应从资源开发、教学方式等环节着手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造力;审美能力;资源开发;教学方式

“老师,这个我不会画!”笔者在和平电站村一年的支教学习中,课堂上不时有学生说着这样的话语。在我的理解中,这些很平常的画,他们却难以理解。我不停地反思:小学美术教育在哪里?孩子们绘画的天性去了哪儿?

一、加快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美术课程资源分为若干种,从大方面来看,分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物力资源主要是指校内物力资源、校外物力资源、材料资源、网络资源等。当然,物力资源要靠上层领导者与基层美术教育工作者共同提供,这类资源包括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材、美术教室与装备、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民间美术资源,等等。在物力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材料资源,这是为美术课程开设和教师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提供的最基本的保证。包括绘画材料工具、工艺制作的材料工具,也包括了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材料资源的使用因人而异,因时间而异,它的可变因素太多,所以目前中国的美术材料资源仍然是欠缺的,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自行购置。试想这样的情况还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其实要解决材料资源的缺乏也不是难事。为什么现代化创建中一定要有体育器材室?同样,为什么不可以有美术器材室?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每个年级每学期的美术课本总结出所需的材料再统一订购,美术教师根据班级所需情况按规定领取,剩下的材料返还器材室。这样的一轮手续,只是多了张嘴吃饭而已,但是这一张嘴解决了整个美术系统的材料问题,从而使美术教育更加普及化。

二、探寻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

电站教学点的学生对于临摹画画很是没有悟性。在给二年级的学生上“树上树下”一课时,我把书本一扔,孩子们惊奇地望着我。我说:“走出去画树去!”学生很是兴奋,拿着板凳朝外涌。我知道他们的兴趣已经被我激发,这时我假装迟疑地说:“可是你们不会画怎么办?”他们着急地说:“老师,你快教我们啊!”此刻,我让他们仔细观察窗外的一棵小树,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讨论树的组成结构。孩子们说的比我的教案写的还全。然后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在黑板上为这棵树画了一幅“写生画”,并且列出要点。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没有一个开小差的。最后我问:“树上或者树下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再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些过程我控制在10分钟之内,剩下的时间便让他们“自由发挥”——到校园内自己找一棵树,先写生,后创作。结果我发现他们的画比任何一节课画得都好,而且没有任何一幅相同的:有的在树上安了个鸟巢,有的画了小朋友在树下游戏,还有的画了一群小朋友围着大树转圈圈,等等。这节课让我充分认识到:美术课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美术课中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训练其创造力,提高其审美能力,从而使其获得智力的提高。

三、民族文化在美术课中的应用

中国人传承中国文化,中国美术应该体现中国元素。现在都讲究“乡土文化”,其实细细想来,所谓的乡土文化不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就是代表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湘西的蜡染、北方的剪纸、水墨画,等等,这些民族文化在课本中都有体现,只是学校碍于材料的缺乏、思想的狭隘不愿意为之付出。民族文化更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我们可以通过参观民俗馆、走访民间艺人,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可以请艺术家到学校讲课;我们可以通过实践,学习民族性强的课程,鼓励学生汲取民族文化精华,增强民族自豪感。我们可以通过展览和媒体宣传等方式进行学生工艺品的展示,使其体会创作的乐趣,鼓励他们把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坚持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强化了美术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继续追寻小学美术教育发展之路,为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魏婷婷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延安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