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与劳动教育的实践

时间:2022-09-23 08:48:02

志愿服务与劳动教育的实践

摘要: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有着优良的志愿服务传统,进行了以“劳”为核的志愿服务实践探索,积累了基于志愿服务推动劳动教育的经验。其具体有以下四点:一是链接志愿服务平台,拓展劳动教育载体;二是完善志愿服务团体,构建劳动教育组织;三是建立志愿服务常态机制,助推劳动教育落地;四是随时随地志愿服务,劳动教育无处不在。

关键词:劳动教育;志愿服务;实践探索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旨在全面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并针对近年来大中小学淡化、弱化劳动教育的现象提出新时代劳动教育新的要求。[1]将劳动教育的最新要求融入现有教育体系,并结合不同地方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形成各具特色、成效明显的劳动教育是大中小学的当务之急。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厦门二中”)作为厦门历史最悠久的中学,一直有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服务的传统,而志愿服务恰恰是中小学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实践载体。本文中,笔者拟对厦门二中基于志愿服务的劳动教育实践展开分析。

一、志愿服务与劳动教育的内在契合关系

志愿服务是指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作出的服务工作。[2]“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志愿服务当中得到践行与贯彻,志愿服务对于增进民生福祉、社会稳定和谐及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而劳动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组织、有系统和有针对性地对受教育者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劳动教育,促使学生对劳动形成正确的认知,培养他们爱惜成果、尊重人民的优秀品质,培养他们创新思想和对劳动充满热爱的情感。[3]一定程度上,志愿服务的核心理念、实质内容以及实践形式都能够对劳动教育的实现起到支撑作用。从核心理念来讲,志愿服务强调的不求回报的付出恰恰是引领学生投身劳动教育的精神牵引力。从实质内容来讲,志愿服务所包含的各类环境保护、助老扶幼、文明督导、社会调查等活动都能够带来学生在体力上或脑力上的劳动,符合劳动教育的基本范畴。从实践形式上看,志愿服务和劳动教育都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二者都是在实操当中学习、体验,具有形式的高度一致性。因此,在校园内劳动育人和志愿服务的开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很多时候,志愿服务就是在从事劳动实践,而劳动教育的推行也需要志愿服务这个重要方式。更进一步讲,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方式和载体,能够有效提升中学生的劳动素养,而中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劳动素养的提升也能够为志愿服务的有效开展带来更坚实的保证。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具有的这种内在关联性和极高的契合性使得二者互相依托、相辅相成。

二、基于志愿服务的劳动教育实践

(一)链接志愿服务平台,拓展劳动教育载体

志愿服务可以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但规范化的志愿服务才能真正推动劳动教育落地。厦门二中在“福建志愿服务网”官方平台注册“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志愿服务大队”,组织全校师生在该平台成为注册志愿者,并且加入学校组织。厦门二中通过“福建志愿服务网”官方平台开展志愿活动,这也使得所有的志愿服务活动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与此同时,厦门二中还与厦门市多个单位签约共建志愿者合作基地,使志愿服务的形式更加多样,最为典型的是与厦门市科技馆合作建立的科普志愿者团队。厦门二中的科普志愿者利用空余时间到科技馆进行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既传播了科普文化,也达成了学以致用。实际上,“福建志愿服务网”作为线上平台,志愿者基地作为线下基地,二者就实现了线上线下志愿服务平台的链接。这让厦门二中的志愿服务形成了规范的包含申请、审批、开展、反馈等环节的体系,而这个完整的体系拓展了学校劳动教育的良好载体,让学校的劳动教育在实践中先行一步、有的放矢。

(二)完善志愿服务团体,构建劳动教育组织

要达成劳动教育目的的志愿服务,需要依托团队的管理制度与方法,通过组建志愿服务团队、自主选择服务方向、确定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志愿服务前期策划、对外联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流程,以学生兴趣或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处理社会问题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了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作为劳动教育载体的作用,2019年10月厦门二中重新整合校内志愿服务资源,正式成立厦门二中志愿服务大队,全校教职工和学生全员成为注册志愿者,下设七个志愿服务支队和60个班级志愿服务团体。厦门二中志愿服务大队的成立,以团队为机制,进一步整合了校内志愿服务资源,打造既具有鲜明特色又专攻术业的志愿服务队伍和品牌,真正为提升劳动教育水平奠定了基础。表1是厦门二中志愿服务团队名单。

(三)建立志愿服务常态机制,助推劳动教育落地

厦门二中每学年制定志愿服务活动日程安排表,为各志愿服务支队提供日期安排、活动指导等:要求各支队活动时要做好安全预案,确保志愿服务活动安全实施;要求各支队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重大节日、自身优势等策划好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各支队可以合理地利用家长资源开展活动。在常态化制度的推动下,厦门二中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在校外,国际足球邀请赛志愿者、洁净沙滩志愿者、春运志愿者、鼓浪屿游览志愿者、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志愿者,都成为厦门二中学生的重要角色。在校内,参与校园管理、组建校园文明督导队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渠道,为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注入活力。运动场上、校园信息广播站、学生阅览室、乒乓球馆,校园内处处活跃着学生志愿者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福建志愿者联合会授予厦门二中志愿服务队“2018年春运志愿服务优秀志愿团队”称号。此外,厦门二中还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考核机制,在促使志愿服务保持常态化的同时,推进劳动教育在志愿服务中真正落地。在追求劳动教育目的的志愿服务中,学校负责组织、管理和监督,同时积极调动社会资源,推动志愿服务和劳动教育实现良性互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厦门二中,“在劳动中收获,在奉献中成长”的志愿服务理念蔚然成风,师生都致力于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展现了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在一定程度上,厦门二中依托志愿服务的劳动教育实现了“以劳立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并不断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改进。

(四)随时随地志愿服务,劳动教育无处不在

劳动教育在学生道德教育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厦门二中基于志愿服务的劳动教育,积极推动以劳立德,从爱心助“特”、敬老、扶幼、献血、捐赠、导游等方面推动五育并举实践。而且,学校有一个重要的倡导——即时助人,也就是只要有需要,就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志愿服务,并且从劳动过程中获得体验与感悟。“随时随地志愿服务,劳动教育无处不在”的理念将厦门二中师生的心汇集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助人成为常态,教育无处不在。1.走进幼儿园,关爱、陪伴和教学一是走进特殊教育幼儿园。厦门二中志愿者经常走进厦门市心欣幼儿园(该园是一所公办特殊教育幼儿园),为特殊的小朋友提供融合陪伴的服务。在活动中,志愿者分组展开融合陪伴互动,赠送礼物、讲解故事、哼唱儿歌、投掷小飞机、滑动小汽车、接抛小皮球。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志愿者也意识到服务与劳动不只需要爱心,还需要足够的包容、耐心以及妥善的应对方法。二是走进身边社区的幼儿园。本着“服务社区”的理念,厦门二中高中足球班学生常态化走进厦门市湖里区金福缘幼儿园,与小朋友亲密接触,让幼儿园的娃娃们体验了足球的快乐。足球班的学生向幼儿园小朋友表演了顶球、颠球等球技,并将这些技巧教授给小朋友。这个过程是一个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劳动过程。2.义卖活动,爱心捐赠雷厉“锋”行义卖活动是厦门二中每年的固定活动,学生在义卖活动中不但切身感悟供给、需求、市场、劳动等经济学知识,更能够将义卖的劳动所得都捐赠给厦门市翔安同心儿童院。厦门二中师生代表每年都会前往厦门翔安同心儿童院进行义卖善款捐赠,爱心捐赠活动也得到了同心儿童院良好的反馈。3.担当文化使者,讲好厦门故事厦门二中初中部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主动在鼓浪屿为游客进行义务导游,利用自己熟悉鼓浪屿大街小巷的优势,为游客指路、义务讲解。厦门二中初中英语班学生更是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自发组成英语义务导游队,在周末和节假日用英语为来到鼓浪屿的外国游客进行义务讲解。从学生角色到导游和讲解员角色,学生在职业模拟体验中获得成长。五育并举的提出是立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精准把握新时展的客观需求和发展趋势;五育并举的提出意味着我们的教育体系在不断地完善,而教育体系的变化则蕴含着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当前的教育,只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才能在新时代的竞争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按照五育并举的育人方向,加强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是现实需要,亦是大势所趋。由国务院,自2017年12月1日起实施的《志愿服务条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实践学分管理。”[4]这在某种层面上印证了志愿服务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新时代的育人体系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作为重要价值基础的,劳动教育无疑是五育当中需要高站位、深把握、细统筹、广参与的重要一环,而基于志愿服务的劳动教育则为推动五育并举或五育融合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视角。厦门二中的实践作为一个有益尝试,也将继续推动下去,不断总结、改进和提升。

参考文献:

[1]牛瑞雪.中小学如何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实践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5):11-15.

[2]陈娜.眉山市共青团组织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17.

[3]王钦.以学生志愿服务为载体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研究——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20(15):197-198.

[4]志愿服务条例[EB/OL].(2017-12-01)[2021-08-05].

作者:钟顺羽 柯常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