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开放教育混合教学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7-22 11:28:39

远程开放教育混合教学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完善和提升,远程开放教育中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人才培养混合教学模式也在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混合教学实践的不断演变,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新形势新的发展理念。文章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研究载体,分析了混合教学实践,并对人才培养混合教学进行了反思,以期为远程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开放教育;混合教学;数据分析;人才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的混合教学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特别是开放大学开展的远程在线教育,结合新媒体、新媒介形成其独有的特色,适应了时展的需要,满足了成人学生随时随地人人参与的学习需求,体现了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1]。文章选择西方经济课程为研究对象,试图开展“腾讯课堂+国开网”的混合教学实践,寻求更加贴合实际的教学方式,以期在其他学科上得到推广和应用。

一、课程分析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财经类本科开放教育金融、财会、工商管理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一学期为5学分。该课程定位为“西方经济学”初级偏高水平,在保持学科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突出分析问题,即为什么、怎么做。课程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对市场经济下的厂商、消费者、政府的经济行为进行研究,对宏观环境下国民经济进行分析。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并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和技巧,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宏观调控的依据和方法,学会运用经济规律分析基本经济现象。

二、学情分析

笔者所在院校共有两个专业的学生开设本门课程,分别是工商管理本科和会计本科的学生,安排春季和秋季的学生在一起开设课程。本次实验包括2020春工商管理本科、2020秋工商管理本科和2020秋会计本科共三个班级88名学生。经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相关资料,发现以下特点。

(一)学生的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为18岁~25岁的学生占比为17.65%;26岁~30岁的学生占比为44.12%;31岁~40岁的学生占比为35.29%;40岁以上的学生占比2.94%,说明学生的年龄普遍在26岁~40岁之间,该年龄段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对知识的需求渴望度高,同时该年龄段在家庭中处于中坚力量,生活压力较大,需要处理好工学矛盾。

(二)学生的知识储备

调查问卷显示,有29.41%的学生在专科阶段所学专业为财经专业;有70.59%的学生为非财经专业。有35.29%的学生在专科阶段学习过该门课程;有64.71%的学生在专科阶段没有学习过该门课程。说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基础相对薄弱,不具备初步的经济学知识,需要教师加以补充。

(三)学生的参与度

调查问卷显示,有94.12%的学生能够熟练进入学习平台,并熟练掌握各项操作,只有5.88%的学生不太熟练;学生对签到环节的重视度高,占100%的比例;学生网上作业的完成比率达到97.8%;学生网上学习行为活跃度达到97882次,人均1112次。

三、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混合教学平台选择

本门课程选择腾讯课堂作为在线授课媒介,选择国开学习网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一)腾讯课堂

腾讯课堂是腾讯推出的专业在线教育平台,一端连接有学习需求的用户,一端连接教育机构或教师[2]。腾讯课堂提供了office演示、视频播放、讨论区、签到、答题等功能,基本能够满足远程在线直播教学的需要。本门课程采用腾讯课堂在线授课的形式,利用腾讯课堂开展集中实时授课,主要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在规定时间线上上课学习,师生在线上实时交流。

(二)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以下简称国开网),是国家开放大学开发的旨在满足师生网上教与学需要的平台。国开网将每一名注册的学生新信息导入平台,以学期为单位,学生登录后按照该学期已经导入的课程,在平台上按照课程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国开网将辅导教师所负责的课程导入平台,教师登录后,能根据自己负责的课程开展网上教学活动,利用后台统计的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督促学生网上学习。

四、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混合教学实践

混合教学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上利用腾讯课堂开展直播课,在课下充分利用了国开网的线上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学,利用课程QQ群课程相关信息,督促学生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通过“腾讯课堂+国开网”实现混合教学。

(一)腾讯课堂教学实践

1.硬件准备。用腾讯课堂授课,教师需要准备电脑、话筒、摄像头等设备,学生需要手机、电脑等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笔者发现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效果比较好,上课前可以随时移动,只要在安静的环境下,授课时受外界的影响小。调查显示,学生使用手机听课的占比为52.94%;使用电脑的占比为41.18%;使用其他设备占比为5.88%,说明一半以上的学生采用了移动学习的形式,听课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2.下载腾讯课堂。教师在第一次授课前需要下载腾讯课堂,进行注册后,进入课堂,授课前需要多次演练,熟悉相应的功能。学生也需要下载课堂,进行注册,以备上课时能流畅使用。在授课时才发现,部分学生没下载腾讯课堂,只是按照教师发的链接进入课堂,导致上课时出现掉线的情况。3.准备授课课件。由于西方经济学课程公式多、图表多,在授课前需要将演示课件调整,使每一页的文稿都能清晰演示,并增加动画效果,以利于学生理解。4.组建QQ群。学期初组建西方经济学课程QQ群,在群中提前课程的相关资料,每次授课前一天和当天把授课链接发送给学生,使学生提前做好听课准备,包括时间和设备。5.互动环节。由于是远程授课的形式,师生不能面对面,教师不能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因此,讨论区、课堂练习题、签到等成为师生互动的主要载体。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公式、概念、图形特别多,为了使学生能够迅速记忆,教师利用讨论区让学生把公式写出来,并对其进行当场表扬,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每次被点到名字都会在讨论区给教师送花。上课时利用画图版进行的勾画、标记用截图的形式发到讨论区,利于学生随时翻看。课堂练习也是调动学生的一种形式,发现每次组织练习答题,学生的参与度都很高。统计显示,每次有80%以上的学生参与答题,这对于成人学生来说参与度是非常高的。上课集中签到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策略。为此,笔者每次授课都安排两次集中签到,时间上不固定,学生们需要全程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才能在集中签到时不被拉下。

(二)国开网教学实践

教师利用国开网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1.充分利用讨论区。在课程讨论区,组织2次集中讨论,每次2个小时,提前公布讨论题目,学生可以查阅先关资料,在规定的时间发帖,教师进行点评。非集中答疑学生可以随时发帖,教师每天到讨论区浏览,关注学生问题并及时回复。西方经济学共安排两次集中讨论,非实时讨论随时进行,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共发帖1663次,人均18次,网上教学活跃度较高。2.布置形成性考核作业。本门课程共安排6次形成性考核作业、2次客观题、4次主观题,在腾讯课堂第一次辅导课上,带领学生进入作业界面,辅导学生如何完成作业,尤其是主观题在课上将答题思路解释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3.补充资源。根据教学需要,本门课程在国开网的自建资源区补充教学资源,在课上提示学生到自建资源区去浏览,加强自主学习。4.统计学生学习行为。利用国开网的后台数据,统计学生学习行为,在课程QQ群定期公布学生学习行为,督促学生进行网上学习,完成规定学习任务。

五、反思

(一)师生需要熟练使用腾讯课堂和国开网

由于采用了“腾讯课堂+国开网”的混合教学形式,需要师生熟练掌握腾讯课堂和国开网的相应功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变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由于所有的教与学活动均是在网络上进行,网络的流畅度就变得相当重要。教师需要提前调试好网络、电源、话筒等,熟悉操作相应软件。学生需要准备好网络,下载腾讯课堂,熟悉国开网网址。

(二)教师需要重新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在授课前,需要重新进行教学设计。根据教学计划设计教学环节,首先,调整教学课件,提前设置好案例、视频等链接,便于在直播课上顺利播放,尤其是视频的播放,声音、画质等都要精心设计。其次,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相互衔接,课前准备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需要准备的各种设备、资料等,尤其是讨论的案例需要提前布置,避免直播课中冷场。课中要分配好时间,既要保证授课内容也要防止教师唱独角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防止学生开小差最后,因此课堂中要有一定量的测试题,学生在讨论区发帖也要精心设计,还可以辅助随机不定时签到。最后,要把腾讯课堂与国开网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利用腾讯课堂与国开网各自的优势,腾讯课堂解决课上的辅导作用,国开网起到课下教学任务,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三)需要加强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

无论是腾讯课堂还是国开网,互动环节都非常重要。只有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由于腾讯直播课只有教师能够发声,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状态,教师往往不知道学生的听课状态,因此互动环节的设计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参与到互动环节,才能真正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国开网上的后台数据只能反映学生已经完成的学习行为,不能反应出学生真正的学习状态和掌握程度,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开网上的讨论区、备考作业系统等师生互动的版块,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到互动环节,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吕昳苗,王丽忠.基于腾讯课堂和中国大学mooc的线上混合教学的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20(27):132-133.

[2]张钧惠,陶桂香,王新忠,等.基于腾讯课堂+云班课的基础力学在线教学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20(13):191-193.

作者:朱云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