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戏剧教学

时间:2022-07-12 04:40:55

信息技术与语文戏剧教学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科技手段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开阔学习的视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切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优势,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为之奋斗的。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成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极为理想的手段。

一、网上搜索,了解戏剧

高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是学生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的戏剧文学,且《雷雨》《茶馆》《罗密欧与朱丽叶》《三块钱国币》四篇课文所写的故事所发生的年代距今较远,在分析课文之前,为了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笔者在布置预习课文时,增加了一项任务:利用电脑课,在网上搜索,了解戏剧,包括戏剧的分类、戏剧的特点等,了解有关作家作品,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全剧剧情等。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之轻易地掌握戏剧常识,巩固文学知识。

二、课前看戏,熟悉剧情

《茶馆》全剧共5幕,课文是第二幕的节选。《三块钱国币》是独幕话剧。为了让学生对整个剧情有所了解,更好地了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看戏剧演出的录像。如《三块钱国币》,学生看完演出录像后,了解了整个剧情,知道课文虚写女仆打碎花瓶、赔不起、以铺盖抵押、被辞退等情节,而作者将大学生与女主人的冲突作为矛盾的焦点,着力描写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层次清晰,将剧情逐次推向高潮。同时对人物的个性特征大体了解,为上课深入分析作了很好的铺垫,为展开想象、续编戏剧打好了基础。

三、播放录音,品味语言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话剧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分析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最好的方法是听录音,录音可以是原声带录像的声音,也可以是上课前先指导几个学生朗读的录音,上课时适时放出来,就另有一番风味。如教《雷雨》一课时,学生听了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录音,能真切感受到鲁侍萍的善良与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感受到周朴园的冷酷和卑鄙行径。可见,听录音,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结合画面,分析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除了根据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根据戏剧冲突,还可以根据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对人物语言的动作、神态等的提示,听录音听不出来,看文字又较抽象,如果结合画面展示,就生动形象多了。如《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身份的四次发问中的舞台说明:抬起头来、忽然立起、徐徐立起、低声、冷冷地、忽然严厉地。通过画面展示,一个恐惧、焦虑、失态、慌乱失措、冷酷残忍的资本家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学生分析起来,就容易多了。

五、根据背景,理解主题

准确理解戏剧的主题,须结合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要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除了教师讲述,更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网上查阅,或课堂上教师播放有关历史画面。比如独幕剧《三块钱国币》,教师可播放以下历史画面:1939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艰苦的时期。华北等大片国土被日寇侵占,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跟随机关、工厂、学校搬迁的成千上万的学生、百姓、难民们颠沛流离,辗转拥向西南各大城市。军阀、奸商在大后方盘剥、欺凌下层人民。作者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给我们讲述了三块钱国币的故事。学生看了这些历史短片,很容易明白,《三块钱国币》在通过一件小事反映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揭示各种人的不同心态。

六、展示材料,课外延伸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戏剧阅读能力,教师很有必要补充阅读材料,进行课外延伸。例如,学了曹禺的《雷雨》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曹禺的其他作品《日出》《原野》《王昭君》等,或阅读理解这些作品。最经济、最时效的方法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展示。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不断进步,这种变化应该体现得更加明确和清晰,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