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不该被遗弃的几种传统教学方法

时间:2022-04-18 02:51:00

透析不该被遗弃的几种传统教学方法

一些好的“传统教学方法”经过了岁月的考验,肯定有存在的价值性和合理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简单地否定无疑是因噎废食,是非常不可取的。因此,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要具有一双慧眼,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分析,合理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努力优化自己课堂教学。以下是笔者认为这几种“传统教学方法”的存在是合理、有效的,应加以继承和发扬。

一、手把手教学生写好汉字

现在,指导起始阶段学生写好字的方法非常多,而且效果也不错,现在的小学生比笔者那时的字写的要入体的多,但不能回避的是,现在还有许多学生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是错误的,还有许多学生写字的基本笔画是不到位的,还有许多学生的字的间架结构是不美观的,还有更多的学生不懂得欣赏汉字的美……笔者认为,教师手把手写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方法,这是以前教师惯用的教法。诚然,教师手把手写字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从而有效地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感受到书写时的运笔规律,注意到起笔、运笔、收笔时的有力变化,在老师的精心讲解下,学生还能会心地感受到汉字的优美,另外,更能有效地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可谓一举多得呀!

二、示范性给学生朗读课文

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广大的教师的确重视朗读,在课堂上也读了起来,但是效果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朗读指导上缺乏有效的指导,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因此,读起来感觉不好。

笔者认为,教师示范性的朗读是一帖非常好的“良药”。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自身的水平和年龄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好把握文章的精髓,因此,从学生口中出来的文字往往使听者感觉情感没有读到位。教师的示范性朗读使学生通过声音这种媒质对文章的把握更加的直观,知道课文该用何种基调朗读,知道如何处理朗读时候的“轻重缓急”,这比教师枯燥地讲解朗读技法效果肯定要理想的多。因此,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加上教师示范朗读显的尤为重要,对于一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教师甚至可以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的方法。

三、优美的板书展示给学生

不少在一线的教师可能都见到过这样的课堂:在一个黑洞洞的连课文上的字迹也难以辨认的教室里,教师站在一幅巨大的屏幕前,先是播放背景音乐,板书课题,接着立即运用电脑显示有关课文背景的图片和课文内容,一堂课上显示的画面和文字竟有十来幅,令听者目不暇接。下课后,看看黑板,依然是课文的题目,有时,连课文的书写也免了。

这样的课究竟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印象呢?这样的课热闹有余,真正对学生的发展有多大的作用呢?

传统的板书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教学手段。它是根据教学要求,用精要而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提纲挈领地把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概括化、系统化、图表化的一种形式。板书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同步进行的,伴随着学生与文本的逐步对话,教师将预设或灵感的文字逐步书写在黑板上,也是一个“时间上连续不断的行动”,步步为营,层层推进,最终形成“固定的一个瞬间,”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同时,黑板上优美、规范的文字,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是竞相学习模仿的楷模。

因此,笔者呼吁广大的语文教师多多拿起粉笔,留下“优美”板书给学生。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记能力

现在我们几乎所有信息和知识都来自视觉,所作出的判断和决定也由视觉决定,娱乐活动更离不开视觉……学生也是如此,他们接受的信息基本上都是眼睛获取的,很少靠耳朵获取,而现在的教师也很少有这方面的训练。其实,这样的习惯危害是非常大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传递着知识,而学生主要靠听记获得应该掌握的知识,课堂上很少有靠视觉获取的知识,而学生如果听记能力差,那课堂效率肯定不高。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记能力,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首先,它拓宽了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和完善。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快、更牢靠地掌握课堂中的知识,再次,学生具有良好听记能力的提高,将是受益终身的,在以后的生活中用处是非常多的。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记能力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繁忙的课余生活少看看电视,多听听收音机,听过后每天能记录几条消息。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读一些有趣的故事,读好后要求学生能够复述出故事的大概内容。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千万不要忘记学生听记能力的训练,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学会听,学会记。

五、培养学生勤查字典的习惯

现在社会,由于网络的发展,不备字典的老师和学生不在少数,在课内外阅读中随时查检字典的人更是极少。大量似懂非懂,其实不懂的词语在我们的教学中特别是语文教学中溜过去了,教师虽然推之于“预习”,但是这样的连字、词的读音意思都没有吃透的预习其实是流于空泛,作用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其实,确切知道读音,理解词义,是培养学生朗读时语感的基础,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把教学词语的重任推给“词典老师”,而不是靠教师的传递,也不是靠学生胡乱的猜测,教师要把学生必备一部词典并逐步养成勤翻词典的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训练来抓。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养成了勤查字典的习惯后,对学生积累词意,读准字音都有好的帮助,有了这个基础,学生的阅读才能更加通畅,更加趣味盎然。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少传统的教学方法固然有它的局限之处,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其弊端越来越明显,但中间有不少的方法堪称经典,作用极大,我们广大教师应该加以选择和发扬,让它们在新时代下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