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生物探究性活动培养论文

时间:2022-05-25 04:40:00

导语:校外生物探究性活动培养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校外生物探究性活动培养论文

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如果说科学是一把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而人文精神正是使用这把钥匙的说明书”。在众多科学家对“科学精神”的理解里,不是我们通常想象的那些赞美式的词语,而恰恰是被我们所忽略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基本的做人准则的紧密结合。

探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生物探究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原因。

1.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品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提高人才的素质和竞争力尤为重要。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很高的科学素养,其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国民的科学素养,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据中国科协2001年公布的数字我国只有1.4%的人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悬殊。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重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是关键。而科学伦理观和一个人的综合修养等等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质,同时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2.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校外教育更应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如果说校内注重的是科学知识的传授,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那校外教育就应更着重于学生人格、个性、能力、方法的培养。与校内相比,学生在这里虽然学习的时间很短,但所学到的科技知识确很多,也许正是从这里培养了他们对不同科学领域的兴趣。科学是把双刃剑,正如当年诺贝尔在发明了炸药的同时也看到了炸药的危害。炸药可以为人类建设家园摧毁障碍,也会被少数人利用而给人类带来灾难。诺贝尔设立了诺贝尔奖就是希望人们不是因为他发明的炸药而记住他,希望科学技术能造福于人类。其实科学技术是造福于人还是危害人类,最终要看它为谁所用。作为专门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我们,在教会学生科学技术之前,必须先教会他们正确的科学伦理观。以达到最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的目的。

3.校外的生物探究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生物属于自然科学,人始终生存于自然界。在人类不断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的同时,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从动植物的大量灭绝到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从温室效应到各种疾病的产生,人类正在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作为和学生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在生物培训中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但符合学科的特点,同时还极为迫切。校外的生物教育本身没有既定的教材,在探究性活动中,学生处于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在校外开展生物活动,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和关爱,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校外生物探究性活动中加强对学员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生物探究性活动中加强对学员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是简单的灌输观点,而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得出这样的理念,培养出科学和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做人的根本准则。

科学精神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实事求是。在活动中经常会进行实验操作,有的同学在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标准答案不同时可能会选择涂改自己的答案。其实在涂改答案的同时不但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失去了发现新的现象,新的成果的可能,也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安排学员设计并完成一个实验最根本的目的不是得到一个结果,而是真正掌握并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因此实验结果并没有标准答案。每组的结果也许各不相同,但只要能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所学到的就一定比得到标准答案要多得多。所以在实验安排中往往会故意做些变化,那些坚持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同学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例如在空气中的微生物测定实验中,学生发现大门口及水泥地的菌落总数远高于绿化带。他们通过讨论总结出大门口及水泥路面是人们活动比较频繁的场所,所以菌落总数高。而有一组同学的绿化带菌落总数特别高,后来回忆起当时有蚂蚁在上面爬过,而且有个同学盖培养皿盖时打了个喷嚏。所以他们的数据是完全正确的。很多科学发现都是在实验出现异常情况时发现的。只会记录结果的是实验员,能分析出原因,总结出规律的才是科学家。

经过这样的培训,发现学生能更好地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中,而不单单是结果。这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科学是非常严谨的,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同时,依然要强调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究性活动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的研究。小课题研究总是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或者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有的同学也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偷个懒,以为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而实际上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实验方案,精益求精,才能获得成功。在乌稍蛇的寄生虫的小课题研究中,学生先是对65个样本进行测定,每个样本都要压片,镜检,工作量非常大,连续几天做到10点多。只有充足的数据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寄生虫检出率,科学研究注重的就是严谨。而7月份高考结束后,这位同学在夏季又对40个样本进行检测,还去寄生虫研究所学习标本染色法等,最终确定寄生虫所属的科,了解了它的生活式。

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性活动必须要处理好学习和兴趣之间的矛盾,小课题的研究所用的科学方法和真正的科研其实是一样的,所以也要做到严谨,精益求精。

在遇到困难时要知难而上。如今的学生遇到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遇到失败和挫折时首先应该分析原因,如果本身可行性就有问题,就应该直接吸取经验,直接放弃,如果是实验中引入的误差就应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解决这个难题,与此同时也培养了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完善的个性。

3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家是小皇帝,到了学校,碰到问题却束手无策。平时学习竞争激烈,也使部分同学比较自私。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在生物探究性活动中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小组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组中,也许有的同学知识面特别广,思维活跃;有的同学实验操作能力特别强;有的同学计算机特别好,口头表达能力强。如果每个同学都能扬长避短,那他们的潜能就会被最大程度地激发。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他们很好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必须尊重他人的想法,敢于承担责任,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

4联系社会实际开展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的层次肯定不能和大学及科研院所相比,而学生的许多课题围绕的都是社会热点问题,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绝不脱离生活。所以在活动中让学生们学会关注生活、思考问题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才是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也是树立科学精神的意义所在。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要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要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加生物培训班活动的学员也许今后不会从事生物学,甚至不会从事理科。但我想他们在这里学到的科学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所培养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他们的个人素养的提高以及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