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关系对医学生影响综述

时间:2022-06-11 03:58:00

家庭关系对医学生影响综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健康的心理状况能带来积极的生活态度,让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医学高校作为培养医师的摇篮,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不仅要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通过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家庭融洽程度进行的调查,旨在了解医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从而预防医学生产生心理疾病,为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部分河北某医学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955份,收回有效问卷932份,回收率97.59%。研究对象中:男299人,女633人;年龄18~29岁,平均年龄(21.82±1.80)岁。

1.2研究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1]对样本中所有个体施测,以了解个体有无某种心身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分别计算各因子均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有10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每题采用5级评分,症状从轻到严重分别给予1~5分,1=从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其中每个因子反映个体的某种症状的情况,可通过计算因子分数了解样本的症状分布特点及演变的过程。

1.3研究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填写问卷,学生在统一的指导下,独立进行问卷的填写。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F检验和t检验分析。

2结果

2.1SCL-90筛查结果汇总

结果显示,医学生任意因子得分≥2的人数检出率为54.94%,任意因子得分≥3的人数检出率为11.70%,任意因子得分≥4的人数检出率为1.18%。医学生中有轻度及以上症状的人数比例较高,有中等及以上症状的人数也占到了11.70%,有偏重症状的人数比例很少。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4个因子上。见表1。

2.2医学生SCL-90因子均分与常模的比较

医学生SCL-90测试结果与1986年18~29岁全国青年组常模[2]比较,各因子均分都高于常模,有统计学意义。将结果与1998年唐秋萍等人对SCL-90在中国的应用中所得出的大学生样本[3]比较,医学生的抑郁、偏执两项因子均分显著偏低,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5个因子均分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与母亲的关系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将样本按与母亲关系的融洽程度分为3组讨论,分别为与母亲关系融洽、与母亲关系一般、与母亲关系紧张。其中与母亲关系融洽的842人,占90.34%;与母亲关系一般的有89人,占9.55%。与母亲关系紧张的只有1人,不作讨论。在与母亲关系融洽和与母亲关系一般两组的比较中,与母亲关系融洽一组的全部10个因子及3个统计指标均分都偏低,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与父亲的关系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将样本按与父亲关系的融洽程度分为3组讨论,分别为与父亲关系融洽、与父亲关系一般、与父亲关系紧张。其中与父亲关系融洽的有774人,占83.05%;与父亲关系一般的有151人,占16.20%;与父亲关系紧张的有7人,占0.75%。在3组的全部10个因子及3个统计指标均分中,与父亲关系融洽的一组都低于与父亲关系一般的一组,均有统计学意义;与父亲关系融洽的一组都低于与父亲关系紧张的一组,除躯体化和恐怖两个因子外,都有统计学意义;与父亲关系紧张的一组都高于与父亲关系一般的一组,只有敌对因子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3讨论

研究显示:医学生中有轻度及以上心身症状的人数比例较高(占54.94%),有中度及以上症状的人数也占到了11.70%,有偏重症状的人数比例很少,只有1.18%。较为常见的心身症状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在医学生SCL-90测试结果与1986年18~29岁全国青年组常模的比较中,各因子均分都高于常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青年组常模心理健康状况。但由于常模的年代较远,考虑到时代变迁的因素,又将结果与1998年唐秋萍等人对SCL-90在中国的应用中所得出的大学生样本也进行了比较,医学生的抑郁、偏执两个因子均分显著偏低,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5个因子均分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大学生样本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一致,在个别方面略好一些。但医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高度注意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医学生中与母亲关系融洽、与父亲关系融洽、父母关系融洽均占有较大比例,分别为90.34%、83.05%和83.26%。家庭关系融洽的医学生各项因子均分都比家庭关系一般的医学生低,在全部因子上有统计学意义;家庭关系融洽的医学生各项因子均分都比家庭关系紧张的医学生低,在大部分因子上有统计学意义;家庭关系一般的医学生各项因子均分都比家庭关系紧张的医学生低,在少部分因子上有统计学意义。家庭关系紧张的医学生各项因子均分最高。结果说明融洽的家庭关系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一般认为,父母的教育方式才是影响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家庭因素,但调查发现,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家庭因素之一。这与郁之虹[4]和格桑泽仁等[5]的研究结论一致。不融洽的家庭关系会给子女带来过于紧张的家庭氛围,使其心理负担过重。在家庭内出现争吵后,子女往往会产生厌倦、焦虑和压抑等消极的心理。一些子女在经历了父母的打架后会产生暴力倾向,变得脾气暴躁。家庭是子女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从出生一直到上学,孩子的生活圈几乎全在家中,即使上学后,家庭生活依然占较大的比重。家庭内成员之间关系是否融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子女能否拥有健康的心理。融洽的家庭关系使子女拥有阳光开朗的性格,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子女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不应只是重视怎样应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也应注意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给子女营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5]。

医学院校,对于与母亲关系不够融洽、与父亲关系程度不够融洽或父母关系不够融洽的学生,应提起重视,重点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了解心理动态,做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的准备工作。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机构用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安排有专业能力的老师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班级内应有专门的班级委员配合学校相关机构的工作,全面关心全班学生的心理状况,重点观察家庭内融洽程度较低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