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探究

时间:2022-01-11 09:48:44

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探究

摘要: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对道德与法制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且也将小学的道德与法制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可以说道德与法制教育对于青少年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有着积极意义。在小学道德与法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借助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效果

在传统的小学的道德与法制课堂中,教师通常都是课堂的主宰,掌握着课堂的主导权,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通常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道德与法制的学习产生厌烦感,导致失去学习的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新理念,教学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要在课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所以通过借助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教师通过应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改善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学生实际的生活与道德与法制教学进行结合,进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果。

1将道德与法制教育与学生生活进行结合,创设生活化情境

生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教师将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结合,借助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进行教学,这不但使学生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进行联系,拉近了与生活的距离,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制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的提高道德与法制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实际的道德与法制教学课堂中,要发挥想象让学生拉近与生活的联系,进而通过情境的创设,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是理想的时期,要让小学生从小就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较强的法律意识。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与生活有关的道德与法制教学的情境的创设,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那些事是涉及道德与法制,学生会争相恐后的回答,做公交的时候,要排队买票,看电影的时候,禁止大声喧哗,和父母长辈说话要有礼貌等有关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的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方面,在师生问学生答的过程中,要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将所讲的道德与法制有关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接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背景下,提升对道德与法制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自身的道德行为和法制意识,进而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1]。

2在教学中渗透相关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创设多元化教育情境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道德与法制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良好的道德水平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要重点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学生认识法制的基础标准,积极创设多元化的教育情境,充分营造良好的校园的学风和校园环境,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要进行相关道德与法制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正确的法制观念[2]。在道德与法制的教学中,要将法制和道德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育中,广泛的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狠抓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提倡将道德与法制教育结合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的深入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意识。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将学生的课堂的表现进行观察,对道德与法制学科中涉及的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进行结合,深入挖掘学科中的法制教育的因素,通过多元化情境的创设进行课堂的法律与纪律教育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将道德与法制教育作为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通过阅读课、班会活动课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渗透。由于法制教育受到时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法律知识的切入点,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寻找道德和法律的渗透点,在进行书本知识的传递时,将道德与法律知识潜移默化的加入到学科的教学中。比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元化情境的创设,将数学的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例如,在小学数学《比的应用》知识点的教授时,教师根据知识点设计一道应用题,“某学校为了加强青少年的道德与法制教育,购买了300本《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读本》”,按照4∶5的比例进行分发给小学三、四年级学生阅读,那么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分到多少本书?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比较抽象的数学教学中加入了道德与法制的教育,进而有效的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虽然道德与法制教育显得比较薄弱,但是对学生的道德与法制的培养进行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效果。3借助少先活动情境的创设,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作为光荣的少先队员,小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道德与法制的教育,所以,可以根据少先队组织,进行少先活动情境的创设,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并在活动中融入道德与法制教育。比如,学习环保方面的相关法律,增加环保知识的积累,让学生通过环保法的学习,提升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且能够自觉的形成爱护环境的好行为,争取当一名环保小卫士。此外,可以利用一些节假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教学实践活动,比如,清明节、六一节等实践活动,可以开展一些有关道德与法制的活动,带领学生到全国道德模范家庭进行走访,并与道德模范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学习道德模范的好事迹,树立良好的道德模范榜样,提升学生的道德荣誉感,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相关的知识有奖竞答比赛,诗朗诵和优化道德与法制主题的演讲等活动,进而将道德法制教育融入到实践活动中,从而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效果[3]。

4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的环节中,为了使学生的道德与法制得到提高,需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这三者的相互作用,取长补短,对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进行强化。在通过借助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情境的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以及法律知识的掌握水平。这种结合能够将学生的道德与法制的教育更具全面性,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效果。此外,通过三者结合进行共同的教育,能够使三者之间共同促进和提升,并在教学手段上进行有效的互补,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并且形成紧密的连接,在学校教育的作用上,让学生的家长可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家庭教育能够让教师掌握学生在家里的状态,比如,对待长辈是否有礼貌,外出活动是否遵守交通规则等,家长要与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沟通,双方都能掌握学生的全面信息,从而发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作用。而且对于社会教育,学校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进行社会教育,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公益慈善的活动中,提升道德水平,和法制意识。同时以学校教育为主要培养学生道德与法制的主体,通过三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水平,并且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要主动形成密切的教育衔接,互相配合。此外,学校在发挥主体作用的基础上,主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让各个部门能够重视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征求各个部门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法律教育的平台,和法律知识相关的阵地,传授学生一些自我防范的知识,以及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等。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法制观念的理解,让学生说出自己对道德与法制的看法,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好道德与法制的教育工作[4]。

5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借助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效果。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对小学生实施法制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系统工程。小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和民族发展的栋梁。所以,在道德与法制的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要重视对小学生道德和法制的意识的培养。通过借助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制的教育效果,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教育探索[J].理论导报,2006(10):40,43.

[2]黄雅芳.《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方法浅析[J].吉林教育,2017(1):76.

[3]张雨虹.浅谈法制启蒙教育对规范小学生行为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11.

[4]叶迎.课程整合:让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再空洞[J].教育家,2017(30):93.

作者:史淑超 单位:沭阳县东小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