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2-06-28 10:42:34

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

摘要:中职生是我国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创业能力”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实施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需要,是深化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基础。本文研究了甘肃省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现状,理清了如何加快甘肃省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思路,为管理部门、职业学校、教师促进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将“创业能力”定为人的“第三本教育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2014年9月达沃斯论坛上,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之后,创新创业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理论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化,创新创业主体多元化。甘肃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近四年在校中职生平均数为12.2万人。笔者通过对甘肃省中职生和部分中职学校教师进行调查,在查阅了2017、2018年度市州和部分职业学校年度质量报告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甘肃省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现状。

1甘肃省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现状

1.1顶层设计不足,平台少。截至目前,甘肃省尚未出台能系统指导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文件。2017年甘肃省教育厅出台了《甘肃省中职生创新创业基地课程标准》,从实施情况看,内容偏重《中职生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德育教育创新力度很大,还没有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教材或讲义。各中职学校开设了《中职生职业生涯指导》课程,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主题教育,经多方协同努力,建立了完善的顶岗实习跟踪管理制度,树立了终生学习的观念。2018年全省以产教联盟为依托,实现产教“双创”互动,成立了产教融合的“双创”平台。酒泉市金塔县建成了全民创业实训中心。1.2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关注较少。学校重视实习实践,着力解决招生和就业问题,而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只是解决就业的副产品。兰州理工中专制定了《兰州理工中专2018年社会实践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与专业技能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23次,参与学生4300人(次),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开展“两进两出四讲活动”,即“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教师走出课堂到企业实践,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实习”“经理老总讲规划、专业人员讲技术、能工巧匠讲经验、毕业学生讲体会”等活动。从效果上来看,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为中职生今后创新创业奠定了人文素质基础,但算不上完整意义上的创新创业教育。1.3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依附于德育教育、社团及各类竞赛。德育教育受到了全省中职学校的普遍重视,改革创新较为集中。2018年平凉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以德育打造第二课堂、将“文明风采”活动纳入学校整体德育工作,使学生最大程度地体验中职教育的多彩和美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育人实效。社团、第二课堂、各类大赛是启迪中职生创新创业思维的主要形式,但是参与度不高。根据2018年兰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超过43%的学生参加了社团活动和课外专业学习;30%左右的学生参加了实习、社会实践、实地调查、志愿者、各类专业竞赛和各类证书考试等活动。1.4中职生创业在全省就业质量中占比很小,升学占比增加。应届毕业生创业人数很少,主要从事个体经营。根据2018年各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统计数据,兰州市学生自主创业率仅有0.7%;张掖市合法从事个体经营2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天水市合法从事个体经营61人,占毕业生总数1%;酒泉市合法从事个体经营169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13.24%。据不完全统计,平凉市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有29人,其中平凉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的姚亮等3名学生被企业推荐赴日本进修学习、常天云等20名学生跻身企业管理层、巨亚军等6名毕业学生创业成立公司成为老板。2017学年全省中职学校创业总数为280人,占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0.47%,各学校平均创业人数为0.8人。从上述数据来看,中职生创业毕业后占主体、应届毕业生很少。全省就业质量显示,升学率占比增加,升学成为中职教育主渠道。根据甘肃省教育厅统计要求,就业人数包括到各类就业岗位直接就业和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人数。根据各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测算,2017年兰州市中职生升学率为29.1%,2018年兰州市中职生升学率为47.7%;2017年酒泉市中职生升学率为47.3%,2018年酒泉市中职生升学率为61.1%;2017年武威市中职生升学率为65.5%,2018年武威市中职生升学率为73.98%;2017年天水市中职生升学率为67.4%,2018年天水市中职生升学率为73%。1.5中职生、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认知。2018年10—11月开展了针对中职生、教师的课题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25份和50份,统计结果显示,甘肃省中职生、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认知比较积极,推动全省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诉求、基础是好的。中职生对创新创业比较认同,学生对创业素质的认识较为全面,说明追求成长和实现自身价值是主流。调查显示,近1/3的中职生对创业兴趣一般,对创业很有兴趣的占34.15%,创业要理性的占64.31%;大部分学生认为创业需要挑战精神、沟通及交际能力、较好的专业知识、管理及领导艺术、良好的社会关系、对市场的认识水平等,调查统计均超过了85%;追求成长的占比为44.16%,实现自我价值的占比为38.72%。学生认为决定创业成败的主要内因是缺乏能力,其中,缺乏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市场调查能力占比分别是65.23%、52.31%、50.46%。学生普遍认为创业是毕业后的事。工作1~3年后创业的占比49.28%,自由职业1~3年后创业的占比7.04%,毕业当年创业的占比25.28%。教师认为创新与创业有区别,中职生创新重于创业。教师普遍认为中职生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并认为中职生最缺的是创新创业理念,但中职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差、年龄小,教师不看好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创业。调查数据显示,48人认为创新与创业有区别,占96%;28人认为对中职生而言,创新更重要,占56%;35名教师认为中职学校开展中职生创业创新教育与实践十分必要,占70%;39名教师赞同中职生创业,占78%;32人认为中职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较差,占64%;44人认为年龄小、缺经验、缺知识,占总数的88%;36人认为缺创业创新理念,占总数的72%;27人认为在校期间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占总数的54%;38人不鼓励在校期间创业,占比76%。教师参与度不高,师资队伍建设亟需提上日程,对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教师素质认识模糊。被调查的教师中,28人没参与过,占总数的56%;哪类课程对创新创业有帮助,教师们的看法不一;哪些专业的教师适合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其意见也不统一;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形式较单一。

2甘肃省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2.1创新创业教育缺失是最大的问题。国际教育界已把21世纪定为创造教育世纪,实施创造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方向[1]。创业教育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从甘肃省现状来看,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缺失较为严重。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从教育根本抓起,以推动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改革工作。2.2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处于自组织状态。国外已对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共识,其不是培养企业家的“特质教育”,而是植入创新创业遗传代码的“过程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意识与能力的教育,核心是塑造创新创业精神、塑造人的创造力。德育教育、社团活动、各类竞赛,从根本上替代不了创新创业教育。从甘肃现状来看,德育教育、社团活动、各类竞赛恰恰是最容易实现、最能匹配现有教育资源的;教学计划中没有列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师资缺乏等是另一主要原因。调查显示,38名教师尝试过创新创业教育,占调查总人数的76%;参与过中职生创业创新相关活动的教师仅22名,占调查总数的44%,参与形式包括实习、社会实践、课堂灌输理念、讲座等;16名教师所在的学校开展过创新创业教育,占总数的32%,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主要是讲座、就业典型报告,占比分别为66%、44%。2.3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严重不足。甘肃省对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基本空白。以CNKI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截至2019年4月3日,以“中职生创新创业”“中职生创业”“中职生创业教育”“中职生创新教育”“创新创业”为主题,分别检索到论文91篇、124篇、287篇、538篇、65866篇,其中甘肃省论文只有2篇,分别是甘肃省民乐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韩起老师发表的《中职语文教学渗透创业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高教版〈语文〉为例》和甘肃省庆阳卫生学校李晓珍、刘志哲老师发表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创业能力》。

3促进甘肃省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建议

3.1明确相关方的责任是推动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关键。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动主体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与中职学校。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看,其经历了个别尝试→教育部门政策跟进→各高校建机制、建规范、搭平台→普遍推行、遍地开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部门、学校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及成果,而学生始终处于接受地位,因此,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动主体是教育部门、中职学校。教师是实施主体,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课程设置、授课、指导学生实践;学生是接受主体,是创新创业教育转化的主体。3.2重视教师在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中职学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处于纽带地位,是政策、规定等最终执行、实施者,是意识、理念、内容的讲授者、传播者,是学生的指导者。“教不了”是表面现象,建立扶持、激励机制是关键所在。如何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是破解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难题的重点,其难度在于扶持、激励政策如何落地生根。3.3不能以创业期望替代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不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是浙江等地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都把是否创业作为一项衡量指标,对创业抱有很高的期望。《全球创业观察2017/2018中国报告》中指出,有形基础设施、市场开放程度、文化与社会规范等是创业环境中一直表现较好的三方面,而商务环境、研发转移、教育与培训等是中国创业环境中一直表现较弱的四方面。教育与培训是弱项,与对创业期望过高有关。过高的期望将会阻断创新创业教育由“特质教育”向“创新创业过程教育”的转变,不利于数以千万计的中职生内化于心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3.4创新创业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非受教育期间。从实践来看,校内创业成为一种时髦,以比尔•盖茨为标榜,但却说不清比尔•盖茨创新创业的种子是何时播种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讲的是历史的积淀,光环背后更多的是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全球创业观察2016/2017中国报告》显示:年龄分布方面,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在这方面均表现出相似的特征,比如创业活动最活跃的年龄段是25~34岁,以及35~44岁。要素驱动经济体中18~24岁,以及55~64岁这两个群体,创业参与度较高,几乎是创新驱动经济体的2倍。从GEM报告来看,绝大多数人创业是走出校门以后的事。因此,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需纠正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理念的偏差、拓展知识面、储备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方生,刘冰,罗忠福.创业创新与创造教育[J].企业文明,2002,(5).

作者:朱宏伟 赵永春 王凤舞 赵明涛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农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