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与研究

时间:2022-06-28 10:40:43

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与研究

[摘要]创新创业课程以培养学生创业基本素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使学生熟悉创业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业时能具备基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进一步完善基于创新创业背景的就业体系,采取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措施辅导学生,全面做好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土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的认识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密切关联就在于,创新是理论、方法、技术等各方面的优化或重新组合,创业则是思考、推理、行动的形式,关键在于掌控机遇,创造性地整合有效资源,以此创办新企业或者开辟新事业。将创新思想或理念切实应用到企业或产业中,开创全新领域或局面,也就是所说的创业。创新注重的是结果,创业既重视所获结果,又重视结果实现的具体过程与条件。而且创业更加注重结果的可实现性及其所衍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由此可知,创业是基于创新理念将创新思想转换成现实生产力的一种社会活动,即创新是具备创业精神的个体,其与具备一定价值的商业机遇相融合,积极开拓新事业,实施超前创新行动。创业的本质就是创新变革。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趋势下,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高职院校以其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强有力的实践能力培养水平,以及较高的就业率备受关注。而且在高职院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的影响之下,毕业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学生就业压力也随之明显加大。而创新创业教育的衍生有效缓解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但当前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的部分学生虽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与一定的创业目标,然而其在必备的前期准备工作、创新创业思路及如何应对问题等方面,都只停留在泛泛而谈的阶段,并未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很明显在创新创业方面,高职院校学生依旧缺乏系统的教育,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特别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此为实现土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提供有力帮助。另外,尽管其中部分高职院校实现了与企业之间的良性合作,但大部分实践平台都太过形式化,并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对此,高职院校和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依旧需要进一步扩充新内容与新方式。而且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与水平也有待提升,这就需要针对教师专业水平与技能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

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还未实现全方位落实,关键就在于缺少明确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师角度而言,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及时纳入正常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也没有切实体现在教师考核与岗位职责要求内。从学生角度来讲,学习时太过被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2.校企合作模式太过形式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院校、企业之间协调互动,积极配合才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获得良好成效。尽管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建立了相对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并创建了校企合作相关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有力指导与辅助,但是后续的支持与保障工作做得还不够充足,导致了企业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参与性大大降低。3.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使政府部门已经把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了战略性新高度,然而却偏重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与制度的构建,并没有建立相应的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只是单纯弥补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所以成效并不显著。4.缺乏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在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师资队伍中,因为专业特性,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参与过创新创业实践工作,严重缺乏实践经验,无法较好地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

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对策

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就学生而言,专业应用知识的吸收是十分关键的,而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土建类专业人才,对于企业和行业发展而言都有着重要作用。1.基于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创新创业教育。(1)构建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与企业有机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同时也是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土建类专业人才的主要方式。对此,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详细的汇总,人才培养途径多元化,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这个平台,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中,增添行业培训证书考试等相关课程内容,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更加健全的、多样性的教材。同时对创新创业教学提供有力支持,遵循因人制宜原则,切实解决人才培养难题。另外,还应加强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而为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提供有力帮助。对此,高校必须加强自身与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的重视程度,在合作中,院校与企业共同努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素质土建类专业人才。(2)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针对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应科学合理设计与教学质量要求明确相符的培养体系,建立完善的、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育中,学生在刚入学时期,院校就应根据土建类专业实际需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设置,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序地进行创新创业训练,特别是要重视专业领域范围内的实践训练。(3)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结构作为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师,应明确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职责,并将其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选择具备较强专业教学能力与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师资力量。高职院校还应定期安排教师深入企业与市场,了解社会对土建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了解市场变化动态,全面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成长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还应在教师绩效考核中融入创新创业内容,并据此作为考核的一大重要依据。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一些实践训练项目与创新创业大赛,以便于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水平。(4)搭建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的优势作用高职院校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各专业平台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在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过程中,适当增加人力、财力、物力等的投入,进一步优化校园内部创新创业项目,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发散思维环境,并提前做好资金支持工作。与此同时,为了保障土建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得以顺利建立,不仅要巩固既有产学研实训基地,还要重新建设新型实训基地,以便于能够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2.基于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创新创业教育。(1)深化教育改革首先,更新教学理念。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课程设置太过遵循应试教育理念,虽然使得大部分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完善,但是实践能力匮乏,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实时转变教学理念,在专业教育中适当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此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与实践操作能力。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考核评估体系,促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并加大对土建类专业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基于学生,着眼于教学活动与目标等,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最后,适时转变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师为了有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现代化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在教育中引进翻转课堂与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正确指导学生就自身实际能力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2)提高人才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其一,强化竞争意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保证土建类专业人才顺利就业,必须适当培养其良好的竞争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占据有利地位,从而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其二,提高综合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应提高对土建类专业人才的专业化水平要求,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而提高土建类专业人才的基础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就整体而言,各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土建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能力是有待提高的,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出发,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3)有效提高就业技能,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第一,提高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在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想要在就业创业大军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适时提高自身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准确定位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岗位,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第二,提高自我决策能力。在就业竞争中,大学生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所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引导大学生对自身与职业环境形成正确的认识,并有意识地增强自我决策能力。第三,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就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形势而言,正确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需要学校积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大学生准确定位职业目标。(4)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就业观在社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为了保证土建类专业人才具备良好的就业能力和素质,在校期间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积极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确保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使其在就业中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岗位,实现自我价值。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就业而言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基于培养创新创业实用型人才建立应用型教学平台,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促使土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效率得到提升,为社会与市场培养更多优秀的土建类专业技术人才,以实现土建行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淼:《试探土建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机制保障措施》,《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第33卷第2期,第84-85页。

[2]娄本宁:《建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中州建设》2016年第23期,第39-41页。

[3]焦爱新、徐小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4]刘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企业导报》2016年第4期,第46-47页。

[5]王燕、卢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进展现状与思考——以福州大学为例》,《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年第8卷第4期,第90-94页。

作者:马琳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