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班级管理问题分析

时间:2022-06-10 08:51:08

辅导员班级管理问题分析

一、辅导员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一)学生数量增多,管理难度加大。近些年,各个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因此,辅导员工作量急剧增加,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更为繁重和复杂。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不得由“微观”走向“宏观”,由“显微镜”式走向“放大镜”式[1],对于细小的事情,常常无暇顾及。因此,他们很难细致地掌握每位同学的状况。

(二)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课余时间缺乏有效合理安排。很多学生由高中考入高等院校后,离开了高考指挥棒的指挥,学习常常变得无所适从,目的不明确;同时,面对陡然增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往往手足无措,经常用睡觉或者网络游戏来打发时间。几年下来,部分学生一事无成,无法适应社会,找不到工作。

(三)班级缺乏较强的凝聚力。班级凝聚力是班级建设的重要指标,它是“班集体对其内部成员的吸引力”[2]。它是衡量班级好坏的主要标准。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学会做人、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努力奋进、走向辉煌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现状表明,目前大学班级普遍缺乏较强的班级凝聚力。原因在于:首先,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在家长溺爱和社会娇宠中成长起来的,自我意识较强。进入大学后,他们以自己的价值实现和个性展示为目标,对集体的事情重视不够,经常不参加集体活动。其次,班委不能很好地团结同学并协调非班委同学的行动,而且有时候甚至与非班委同学处于对立状态,这极大削弱了班级凝聚力。最后,与中学相比,大学生活更加自由、开放,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方面,都不希望他人有过多的干涉。从而导致班级中偏离班级核心价值意识的学生增多,学生的集体归属感降低,班级凝聚力不强,班级管理难度加大。

(四)班级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目前高校的班级管理较多依赖于成文的规章制度,即使是稍作修改,其制定也没有充分吸引同学的积极参与及建言献策,以至于班级管理长期停留在规章制度的他律阶段,致使班级和谐自律的育人功能难以发挥[3]。班干部仅依照规章指导、约束同学们,单纯充当传话筒,监视同学们不犯错和不违纪,这样一来就把集体和个人对立起来,使同学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被整齐划一的形式所制约,不仅不利于班干部及同学们的共同发展,而且不利于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由于班级制度反映的仅仅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难以得到自我意识较强的大学生的认同,他们自我管理的机会被剥夺,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受班级规范制度的束缚,导致很多班级制度形同虚设,使学生失去自我管理的空间,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比没有制度更严重。

(五)班级考核制度的不健全。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对于班级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大多数班级存在着考核制度不健全的现象,致使班委主观能动性、责任心、服务同学的意识不强,“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心态滋生。另外,在制定考评标准时,班委会未与全班同学进行充分协商,所制定的标准往往不切合实际,影响到考评实施的可行性。

二、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积极拓展师生交流渠道。班级管理工作就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需要细心、耐心和恒心。辅导员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然而,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较多、固定教室较少,所以辅导员不可能每天都与学生见面。为了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班级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就成为加强学生工作教育的必然选择。辅导员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和班级管理,如通过建立飞信群、QQ聊天群、班级博客等多种交流平台。这些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还可以实现立体式多重覆盖,保证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信息渠道的畅通,便于辅导员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二)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在班级管理中应该确立“学习第一”的良好风尚,营造“爱学习、比学习”的竞争氛围,形成学习光荣、不学可耻的良好风气。在班级管理中,指导和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分层次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持久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更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各方面素质的提升。

(三)加强班级管理,旨在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凝聚力是良好班级环境的核心,而优化班干部队伍建设是保证班级凝聚力的前提。任何一个班级建设的意图,总是依靠班级干部传达、贯彻、组织实施,依靠骨干队伍宣传带动及以身示范,因此,认真选拔、大胆使用和精心培养班干部是提高班级凝聚力不可或缺的途径,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干部进行传、帮、带,帮助学生干部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他们的管理、组织才能;其次,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形成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的摇篮,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大学生的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能够促进同学们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促进班集体的团结和发展。同时,辅导员应要求班委对每学期的日常活动有一个大体的规划,提前给同学们讲明要开展的活动,让大家对所开展的活动有充分的准备;在活动中,班委应该起到加强彼此互动和沟通的桥梁作用,适时了解并及时化解同学间的矛盾,以增强班级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四)建立规范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规范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不仅是班集体建设水平的标志,而且是班集体形成并向优秀班集体发展的有力保障。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了行为准则和行为调控的依据,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要建立合理的班级制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制度制定过程中,辅导员和班委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广泛吸取学生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与班委们共同讨论、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以增强制度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要使同学们真正意识到,管理制度不仅是教师的主观要求,更是保证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必然需要。其次,制度要有可操作性。班级制度要精练、具体、可行、便于操作,要在全班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并结合各年级的量化管理条例来制定。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还应不断搜集反馈信息,并不断修改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

(五)建立健全有效的班级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考核制度是落实班级各项制度,维护班级正常秩序,促进同学们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正常进行的保障,也是对全体同学和班干部各方面情况的真实记录。要客观、公正地考核并实事求是记录班级中每个同学的综合测评分值。考核情况每月公布一次,并写出总结。要及时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好人好事要予以表扬,对不良现象给予及时的批评指正,切实使考核制度成为一面镜子,起到调动同学们积极性、形成良好班风的作用。

(六)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管,古代叫做“无为而治”。而“不管”的真正内涵在于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的最高价值就是让管理成为一种教育力量,促进学生参与自我管理、开发学习潜力、展示自我个性,引导自主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班级成为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生活和自主发展的场所。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班级更是他们练习各种社会既能的重要场所。因此,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中最有价值的因素。要实现学生自我管理,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只有意识到不足,才有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其次,要让他们自己尊重自己。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其循循善诱,不断激励学生进步。此外,辅导员还要掌握好大学生的心理,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凝聚在班集体中,在自我管理中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作者:李素芳1周长春2工作单位:1曲阜师范大学电气信息与自动化学院2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