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11-26 11:27:56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少教多学”是一种快乐与坚实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实践,是践行“学讲计划”的有效途径。中职生学习基础薄弱,适应动手实践,边做边学,在学与讲的改革环节存在很大困难。本文探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中构建的“学生师徒制”教学模式,依托布鲁姆提问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协作互助,通过师徒结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探索出一条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在民主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实现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教学之路。

【关键词】少教多学;师徒制;分层教学;学讲计划;布鲁姆目标

分类课程改革要求,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笔者看来,要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学做一个“会偷懒的老师”,少教,引导学生多学、多练习、多思考、多讨论。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强调教师要在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前提下,以启发的方式实现学生的多学。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1]

1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现状及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本校的教学经验,中职计算机基础作为一年级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课堂现状不容乐观:①学生管理压力大,讲话睡觉等一些不良习惯影响课堂教学。②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下,导致老师的挫败感。③学生两极分化大,老师也不是三头六臂,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个体,末端的学生很容易选择放弃,基础稍好些的学生容易无事可做。④功利性较强,上级要求学生要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的考试,课堂上多是针对考点的反复练习和理论知识灌输,课堂效率不高,同样的知识点反复,身心俱疲,学生也会感觉很痛苦。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幸福感比较低,对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实现产生不良影响,而学生更是容易厌学,辍学。学校的考级过关率总体在60%,应试教育下,学生真正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提升效果大打折扣。从课程和教学方面来分析原因:①教师不了解应该如何通过提升课堂效率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缺少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②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机械操练,导致学习效率低下。③教学方式仍然还是以讲授和模仿操作为主,缺少差异化教学。④长期花大力气来维护课堂纪律,努力得不到正比例的回报,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陷入恶性循环,给中职生打上“不好教,教不会”的标签。那么,如何创造分层高效、令学生着迷的幸福课堂在中职校显得尤为重要,但又困难重重。在课程实践中,笔者采用学生之间分组形成“师徒结对”,改变教授和提问的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对课堂着迷,觉得学习是件幸福的事情。

2“少教多学”的“学生师徒制”构建

2.1分层组合构建“师徒制”。“分层教学”是指将学生之间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的差异等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对班级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全面调整,营造出“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使不同需求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并且相对容易达到其学习目标的一种“差异化创新”教学方式。本文所讨论的分层是在课程实践中将同一班级同一课程中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接受能力、表达反应等能力进行分组,而非将学生分成好、中、差班级或者A、B班级。将成绩稍好些的同学和需要帮扶的后进生两两一组,形成“师徒”。在分组之初学生自由选择结对,教师再根据两位学生的基础和性格特点进行调整,师傅由比较开朗活泼、热情大方、学习能力较强、表达清晰的同学担任,同时兼顾学生之间的熟悉和默契程度。师徒分组后,在课堂学习中,进行组间各种积分评比,形成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教师通过提问检测徒弟的学习效果来判断师徒结对的成效,徒弟学得好的,可以通过考核晋升师傅,这对于后进生来说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程学习中,要求所有同学在听课记录笔记的同时,师徒之间的教学过程也要进行备课和还课,赋予职教科技88师傅和徒弟这两种角色更多的代入感,让小组成员能够充满责任与担当。教师在小组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设置环环相扣的任务,及时进行点评和总结反馈,引导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此时教师扮演的角色就像是“导演”,既要做好内容上的指导,又要对某些内容进行演示和指导,最后做好课堂上的“观众”,倾听学生的精彩生成,在合作学习中给予适时的评价和帮助。2.2课堂程序划分。人类学习的过程可以概括为输入———处理———输出,教师应重点聚焦这三个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内化,更要有效输出。学习最美妙的过程在于输入和输出是不一样的,如果学习者的输入和输出是一样的,那就变成机械化的复印,肯定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中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学进去讲出来。在翻转课堂的理念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讨论,课上讨论完成任务,课后完善拓展,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2.2.1输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学习行为习惯,将课堂学习内容有效划分。每个人的认知方式不同,有的依靠眼睛,通过视觉帮助学习;有的偏向于听觉学习;有的偏向于动手实践,中职生大部分喜欢动手操作的学习,学习目标应化解在可操作的项目任务中,利用微课、思维导图等方式辅助教学内容的输入。2.2.2处理学以致用,学生学到的东西要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才是真正的学懂学会,怎么判断学生是真的学懂了学会了,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反馈来得到答案,课堂上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问。中职学生不喜欢老师在耳边长篇大论,更害怕被提问,学生站起来后最常见的答案是:“我不会。”有可能是真的不会,也有可能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们在课堂上的提问要更直接有效。在教育学界,我们比较普遍地使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来判断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的精通程度,认知金字塔将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面,即记住(Remember)、理解(Understand)、应用(Apply)、分析(Analyze)、评价(Evaluate)和创造(Create),从初级认知到高级认知。布鲁姆提问法将记忆的过程变成理解的过程,产生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这一点很重要,“师徒”教学中,学生之间都要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师傅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怎么教?教得怎么样?学生要能够进行正确的输出,师徒对话要清晰,容易判断,长时间训练,师傅学会对徒弟提问,徒弟能够精准回答师傅,课堂效率自然提升了,当老师帮手众多的时候,老师自然就不会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远比教会学生知识和程序技能更重要,这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2.2.3输出“师徒制”发动学生之间相互讲解,培养优秀的学生助力老师教学,实现个性化帮扶配对,正所谓:“兵教兵,兵帮兵。”让整个课堂更加照顾到每个人的阶段,每一个人的需求,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更好获得,包含怎么帮助后进生。老师解释清楚后,让师傅给徒弟用自己的话解释一遍,师傅再让徒弟自己解释一遍,徒弟不会的时候,师傅再通过自己的举例、总结、比较等方法进一步解释,师徒来回对话,促进师徒的共同提高,老师检查徒弟检测的学习效果,师徒小组之间相互对话,切入少教多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实践效果

经过一个学年的课堂实践,实施少教多学“学生师徒制”的18级计算机1班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过关率达到(98.1%),在期末计算机基础综合技能考试中,平均分超出普通班级23分。通过调研走访参与推门听课的教师、18计算机1班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普遍认为通过“学生师徒制模式”的实施,学生学习的精神面貌改变了,积极思考,乐于表达,善于总结,团结互助,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反映少教多学的课堂十分紧凑,学习有成就感,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习更贴地气,普遍照顾到了每一位同学的不同发展层次。

4结语

只有学生学会自己思考的时候才是老师真正减负的时候,教师减负,教学成就感高,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设计,能更好引导学生多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良性循环。少教多学的“学生师徒制”课堂,分层高效,让学生主体角色回归,让自主学习形成教学常态,自主探究闪烁思维之光,团队协作让智慧凝练,魅力课堂让学生着迷。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付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9.[2]杨舟波.初中数学A.B分层走班制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7.

[3]胡芳.布鲁姆分类法对大英隐性分层课堂提问的启示[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6):79-82.

[4]刘晓楠.分层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施[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9(27):103.

作者:杨杨 单位:江苏省睢宁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