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情感教育探析

时间:2022-06-13 10:52:02

音乐教学情感教育探析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音乐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已经成为十分重要一门课程,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及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有效开展音乐教学十分必要。在当前音乐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取得更加理想教学效果,应当注意融入情感教育,使学生获得更好情感体验,也就可使学生更好理解并掌握音乐知识,得到更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教育;融入

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重要教学内容,而音乐素质的培养就是其中一个方面,有效开展音乐教学十分必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融入情感教育可得到比较理想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更好体会音乐知识及音乐情感,强化其音乐素养。作为音乐教师,应当注重情感教育融入,并且应当以有效途径融入情感教育,以更好实现音乐教学。

一、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应用价值及意义

首先,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使学生音乐知识水平及文化修养提升,培养学生责任感。音乐作品是音乐家在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基础上创造,作品中包含丰富情感,并且具有较高美学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单纯让学生听音乐及简单对音乐作品进行介绍,无法提升学生音乐素养,而在融入情感教育基础上,可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所包含更深层次内容更好理解,更好掌握音乐作品中情感,实现学生音乐素养有效提升,促使其更好发展。其次,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人格。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融入情感教育,可使学生正确对待实际生活中挫折,使其敢于面对困难。比如,在对《第七交响曲》这一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行爱国主义及热爱和平情感教育,可使学生更好感受作品中情感,认识到和平可贵,使其更感恩生活,同时也能够形成敢于面对困难及克服困难良好品质,这对于学生今后发展十分有利。再次,融入情感教育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在当前音乐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音乐素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也十分重要,而通过融入情感教育,可使学生具备强大情感动力,使其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从而也就能够使其创新思维得以更好发展①。

二、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良好表演情境。在音乐教学开展过程中,很多音乐作品均可与表演情境相结合而开展教学,并且通过营造表演情境可使学生较好实现情感重新组合,让学生更好理解音乐及表达音乐。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歌唱表演中开展表情练习,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歌曲所表达情感,并且可使学生对音乐作品含义表达准确。通过应用表情教学情境模式,使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得以有效提升,使学生与音乐之间距离缩短,同时还能够对学生情感体验进行较好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情感更好体会,也就能够使其音乐素质得以提升。(二)营造多媒体教学情境。在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发挥明显优势。在当前音乐教学中,也应当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模式,比如可利用多媒体制作音乐教学软件,设计视听教材,可使图片及声音实现有效结合。比如,在对《梁祝》这一曲目学习及欣赏过程中,教师可先对学生情感进行培养,使学生了解音乐作品背景故事,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影视片段,使学生得到更好情感体验,更好理解音乐作品,得到更好教学效果。(三)营造良好语言环境。音乐属于情感表达及情感交流的一种特殊语言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进行培养十分重要。所以,音乐教师应当积极改革创新,对创新教学理念进行合理利用,通过包含丰富情感的开场白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更好实现情感教育。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与学生个性特点、知识差异及心理需求等内容有效结合,利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对作品背景进行讲解,对其它相关知识进行适当补充,从而使不同程度学生学习需求得到较好满足,使学生更好体会音乐作品中情感,强化学生情感体验,为学生更好学习音乐作品奠定良好基础。(四)开展课外活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当充分认识课外活动重要性,并且选择适当形式开展课外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注意纳入情感教育内容,选择具有较强娱乐性及趣味性,且能够得到丰富情感体验的活动,从而有效扩展学生眼界,使学生学习信心及勇气增强,使其更好学习音乐知识,有效强化其情感体验,使情感教育更好实现,促使学生更好学习音乐知识②,体会音乐作品情感③。

三、结语

在当前音乐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十分重要,在提升学生音乐素质及音乐知识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当对情感教育重要性加强认识,并且以有效方式融入情感教育,从而更好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及音乐能力,促使其更好发展。

注释:

①刘禹彤.情感教育如何在音乐教育中运用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157-158.

②孙思.浅析音乐教育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大众文艺,2012(24):281.

③蒋艳.浅谈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2011(07):223.

作者:王利 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