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童话教学“三策略”

时间:2022-01-15 09:24:14

幼儿童话教学“三策略”

摘要:童话既充满想象,也包含着人世间的各种复杂情感,幼儿在了解童话故事的同时,也可以见识到人生百态,也能够品尝各种不同的人生滋味,他们的情感体验也会出现显著的分化和丰盈。教师要基于幼儿心理、幼儿想象和幼儿情感优化童话教学。

关键词:幼儿教育;童话教学;“三策略”

在儿童文学中,童话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所以,很多幼儿园已经将儿童文学纳入教学实践中,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了解童话教学的深层次含义,仅仅将其视为传播知识的一种方式,期望能够对儿童品德的塑造、知识的积累以及语言的发展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对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极大忽视。在儿童文学中,童话所独具的典型的教育功能以及认知效果的判定都需要基于幼儿审美感受而有所体现。

一、基于幼儿心理,优化童话教学

很多人也会将幼儿童话叫做幼儿童话故事,这一体裁主要是针对幼儿而创作的,所以故事的讲述也需要结合具体的对象,虽然是相同的事件,但是在向不同的对象进行表达的过程中,会存在显著的不同。如果面向的是成年人,那么描述应当更细致,情节更具曲折性,事件应更感人,语言自然要成人化;如果面向的对象是幼儿,那么不管是人物的刻画还是事件的讲述,都应当简单,可能不需要过于感人,但是语言表达一定要幼儿化。只有当所有的文学要素都能够和接受者的心理相吻合,才能够使其畅通无阻地感受作品的内涵,以此保障教育效果。例如:有个幼儿在听了《乌鸦喝水》这个故事之后很有感触,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具有智慧的小乌鸦。所以,在生活中,经常把自己比作小乌鸦,“小乌鸦渴了,要喝水了。”“小乌鸦饿了,想要吃饭。”在孩子的心灵内,对于乌鸦的智慧非常佩服,所以特别渴望成为那样极具智慧的人,但是能够用于表达自我的素材有限,也不会使用过于复杂的表现语言,所以,很多孩子都会以乌鸦自比,这也是典型的幼儿心理简单的集中体现。对于幼儿童话而言,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征:语言拟人化,说话做事具有儿童的特点。所以,童话的创编必须要充分了解儿童的典型心理特征,这样才能够创编出具备这两个特征的童话。在教学童话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充分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其分析必然肤浅;如果在研究童话教学的过程中,不突出其心理特点,就难以把握教学根本。

二、基于幼儿想象,优化童话教学

在幼儿的世界中充满着想象力,如果仅仅基于表面上来看,他们的想象似乎好笑又幼稚,但是在促进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童话世界中,儿童可以放飞心灵,尽情徜徉,他们的感性认知会逐渐过渡至系统化以及逻辑化的方向。例如:通过《小兔乖乖》这个故事,幼儿可以自主分析并得出由于小白兔的细心和谨慎,连大灰狼都骗不了它的结论。随着情节的起承转合以及幼儿粗浅的二次加工和想象,能够形成对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有效训练。由此可见,童话形象和童话事件能够在儿童脑海中形成动态发展的鲜活印象。爱因斯坦就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观点:相比较知识而言,想象能力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想象是无边的,它能够推动进步,是促进知识进化的源泉所在。夸张、虚拟的故事特征能够与儿童富于想象的心理特征相吻合。当他们听到故事中的角色遭遇困难时,迫切渴望知道具体的解决方法和结果。此时教师可以基于提问或者也可以借助引导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想象,使他们自主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故事能够为儿童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只需要教师把握恰当时机,使幼儿能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力。

三、基于幼儿情感,优化童话教学

成人大都认为幼儿的情感体验少且肤浅,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幼儿欣赏故事的时候,他们的反应着实让人吃惊,既敏感又丰富。他们会随着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而体现出不同的反映:既感受着故事欣赏所带给他们的快乐,这是来自于求知欲的充分满足;同时,童话本身所具有或诙谐幽默、或惊险刺激、或高兴悲哀的情节,也会激发孩子情绪的激荡。可能有些时候幼儿的情绪或者情感会在心底有所隐藏,然而一旦外露,幼儿就会表现得非常激动,可能眉飞色舞,甚至还会手舞足蹈,充分暴露着他们的天真活泼的神态。在《白雪公主》这出童话剧的表演过程中,在“王子”的号召之下,大家一起呼唤已经昏迷的白雪公主,孩子们的呼喊声一声比一声响,甚至是旁边扮演“坏皇后”的孩子也在卖力地呼喊着,此时不会有一个孩子吝啬他的声音;在听《老虎外婆》这个故事时,孩子们瞪大着双眼,于是老虎成为坏蛋的代名词,甚至有一天,当我打开课本,有老虎的地方,被黑色的蜡笔涂抹了,“吓”得我不得不向孩子们解释:“这不是真的。”又如:在听完《三个强盗》之后,一个非常胆小的小朋友说:“他们实际上一点都不可怕,因为他们总在帮助别人。”在我读完《白雪公主》这个故事之后,其中一个小女生认为,这个皇后肯定不漂亮,因为她认为,她的心地不好。此时,便能够充分说明,孩子们已经能够明确区分内在美以及外在美,并能够了解内在美的重要性。实际上每一个童话在创作时,作者都希望向孩子展示真善美,期望能够通过耳濡目染对他们的情感形成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总之,在研究幼儿童话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掌握童话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应当充分理解童话的内容,这样获得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具备扎实的根基,才能够经得住考验,才有可能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杜和林.引导幼儿走入童话世界[J].学前教育,2016(11).

[2]王新新.幼儿童话教学例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

作者:张晓晓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