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程教育兴趣激发研究

时间:2022-12-16 10:20:32

小学音乐课程教育兴趣激发研究

【摘要】音乐课程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渠道,素质教育不断推行的当今,小学音乐课程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而学生音乐兴趣程度是影响音乐课程教育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故如何激发学生音乐兴趣是小学教育应长期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教育;兴趣激发

音乐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相对特殊,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开展小学音乐课程教育时,需要以学生心理特征与兴趣爱好为依据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保持高度兴趣,进而激发创造潜力,塑造健康人格。

一、学习定义

从广义层面上而言,所谓的学习就是指个体经历或经验在态度、行为、知识结构等方面发生的一种相对持久的变化。要想真正掌握好关于学习概念的定义,应当把握以下四个要点:第一,学了是个体对知识、经验、行为变化等的内在消化和吸收过程,也是这一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第二,学习可以是隐性的,也可以时显性的;第三,学习所产生的变化是一个比较持久的过程,个体必须在此时间段内始终维持这一过程;第四,学习主体发生的变化是由于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后天变化,与个体的先天性倾向无关。上述这些观点都是西方心理学中关于学习定义的解释,虽然从广义层面上已经得到了国内外众多教育心理学学者的认可,但是,鉴于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特色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学习”一词在我国的概念定义还是略有不同的。

二、兴趣特征

兴趣是个体平时明显性趋向认知、掌握和力求参与的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从心理倾向上来看,具有较为积极的情绪色彩。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除了褒义层面的含义以外,兴趣还经常被人们作贬义使用。例如,当兴趣与某种原则相对立时,这个原则将个体的自我兴趣视为一种关乎利益的行为动机,而这不属于我们对兴趣内涵的理解范畴之内,人们很有可能会对此产生质疑,觉得这是否是对兴趣一词真实意义的贬低或者狭隘性的理解。一直以来,学者们关于“兴趣”的使用都存在一定的争议,其中一方主要是从广泛的客观意义层面出发,将兴趣作为一种自我投入或公认价值应用到活动中,而另一方则是从个人利益层面出发,将其当作“自私自利”的同义词来使用。由于“兴趣”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故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兴趣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兴趣是个体主观层面自发产生、映射和渐进的。首先,只有当我们对某个具体的事物或事情产生内在兴趣时,才会产生想要主动关注它的意识,所以,兴趣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产物。第二,兴趣是客观的;第四,兴趣是属于个体个人的。以上这些特点说明,任何兴趣的发生起点都是个人,最后的回归重点也还是个人主体。那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将兴趣的概念大致上定义为:人类个体对于活动的一种自我表达形式;从生理学角度而言,兴趣是当个体在对某一件外部事物或事情进行关注时所产生的一种令人兴奋愉悦的感觉,进而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最终形成兴趣。

三、小学音乐课程教育中的兴趣激发策略

(一)营造启发激励的课堂氛围。传统音乐教学背景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音乐兴趣不高,加上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兴趣不稳定,故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时,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设计多样化教学方式,营造启发激励的课堂氛围,进一步吸引学生注意力。竞赛对激发学生兴趣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竞赛过程中,学生自我实现欲望相当强烈,为了促进自我实现,他们往往保持高度兴趣并主动克服困难,所以通过竞赛形式开展音乐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二)以学生个性特征为以依据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游戏充满高度兴趣,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应结合音乐内容设计趣味化、价值化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乐趣,同时在愉悦、自由的氛围中学习与成才。要注意的是,虽然音乐游戏教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之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但并非所有游戏活动均与学生个性特征相适应,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切实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总而言之,音乐课程强调自主学习与探索,激发学生音乐兴趣是必然趋势,作为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与爱好,引导学生转兴趣为动力,使他们在认识到音乐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主动参与音乐课程学习,促进自身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兰;陈艳霞.小学音乐歌唱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J].华夏教师.2018(08)

[2]陈宝红.试论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中国高新区.2018(04)

作者:张景敏 苏婷婷 单位:金乡县卜集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