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时间:2022-05-22 04:12:34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的音乐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特征。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可以通过三步法解决不知道该听什么、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听以及听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第一步:“听见”,这是一切音乐教学内容展开的前提。第二步:“听进”,捕捉正确的音乐教学内容,这是教师展开设计的起点,也是欣赏音乐的过程。第三步:“听懂”,使作品深入人心,对作品结构、音乐主题、特色音响有所感知了解,这是欣赏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听见;听进;听懂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的音乐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音乐的特征。其次,音乐欣赏具有最直接、具体的教育价值。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应该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丰富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听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形成对听音乐的独立感受与见解,养成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目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听不见音乐。许多教师采用概念式讲解的方法进行音乐教学,在课堂上听不到音乐,所有讲解脱离了音响,也就是说教师没有为学生播放音乐,没有为学生提供听的机会;有些教师在活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音响与学生活动发出的声响的关系,音响本身被淹没,学生听不见音乐。第二,听不进音乐。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欣赏经验的积累。学生听到音乐不只是觉得动听、动情,还能有意识地对它进行音乐语言的审美。然而,如果不能够确定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如音色、主题、结构等,而是把情感情绪层面的内容作为重点,教学活动就会导致脱离音乐本体的情感灌输和道德说教。如此反复,长期游离于音乐本体内容的教学就会导致学生习惯性地以标题为方向引领自己的欣赏,找不到听音乐欣赏的正确方法,听不进音乐,未能达成积累音乐经验、提高欣赏能力的教学目标。音乐欣赏教学内容捕捉得不准确,实质上是教师对作品理性分析能力的欠缺。第三,听不懂音乐。学生在教学中经历过充分的聆听及有效的活动参与,才会对主题、结构、风格、特色音响等有一定的认知,能够清晰地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主题的记忆、情绪情感的表达,这就是“听懂”了音乐。而在许多教学中,从上课伊始到下课结束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记忆、想象、表现没有前行,基本停留在对音乐有印象的程度上,其原因在于教学内容不清晰、活动无实效。音乐的本质首先是艺术,音乐教育和音乐学习应兼具艺术性、兴趣性和游戏性。音乐欣赏教学必须以音乐为本体,从音乐要素入手,立足音乐实践,这才是音乐的主体性体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三步曲———“听见”、“听进”、“听懂”,可以改变目前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使教学回归音乐本体,在教学中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以“听”为路径展开教学设计,并进行更深层次的音乐欣赏教学思考和探究。

一、“听见”———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开端

“听见”是一切音乐教学内容展开的前提。走好这一步,关键在于教师要设计新颖、有效的活动吸引学生,教师应抓住音乐作品的主题或结构进行设计。例如,在教学《跳圆舞曲的小猫》时,可以利用小提琴滑奏描绘小猫的叫声设计图形谱。在学生第一次完整聆听时,教师边听边画,当音响播放完毕,用图形谱将作品结构、旋律特点、特色音响清晰地表现了出来,接着师生一起听音乐,书空描画旋律线图形谱,并默数这一特色音响出现的次数,自然地进入到第二环节———听进,开始了音乐内容的学习。再如,欣赏《单簧管波尔卡》时,教师可以用沙锤为学生跳一段别开生面的律动舞,动作简单而有规律,并针对作品的旋律、节奏、结构特点进行动作设计。学生通过观察动作体验不同乐段带来的感受,体验作品的结构,并通过沙锤音响的设计感受作品每一部分中特有的节奏特点。在“听见”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教师一定要经过对作品的理性分析,在非常熟悉音响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分析,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表现方式,如图形谱、体态律动、打击乐参与表现、声势组合等。

二、“听进”———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

(一)捕捉正确的小学音乐教学内容

教师只有经过反复聆听及认真、理性地分析音乐作品,才有可能找到作品最具表现力的、最能打动人的地方。而这些正是教师展开设计的起点。比如,在《跳圆舞曲的小猫》的欣赏教学中,教学目标设定为:借助图形谱在模唱主题、模拟乐器等参与活动中熟悉主题,了解作品曲式结构,并作出相应反应;表现小提琴、木鱼的音色,能在参与活动中准确拍击出三拍子的强拍。再如,在《单簧管波尔卡》的欣赏教学中,找到乐曲各部分适合二年级学生感受、体验、认知的内容,即在作品的A部分a主题主要表现2400|00|xx|x0|节奏,b主题主要感受表现旋律的上行与下行,B部分听辨表现全曲的长音55与44及切分节奏;复习巩固对小提琴、钢琴、单簧管的音色记忆。音乐欣赏教学应围绕作品结构、音乐主题、特色音响这三项核心内容展开设计,这是实现“听进”目标的基础。捕捉正确的音乐教学内容,是教师研读教材能力的体现,是引导学生向正确的音乐欣赏方向迈进的途径。

(二)用音乐的方式传递核心内容

将核心内容通过音乐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有效聆听、一项项有艺术性的活动、一层层有坡度的体验中听进音乐,关键在于教师要分析学情,引导、帮助学生参与到具有艺术性的体验活动中。因为音乐欣赏力的提高,不仅是学生喜欢听音乐,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音乐语言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艺术的审美,实现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充分预设学情,设计出直指音乐要素体验的音乐实践活动,在重复聆听中做活动,逐渐帮助学生记忆音乐主题、内化音乐语言、学习音乐要素、提升音乐能力。比如,在《跳圆舞曲的小猫》中聆听主题音乐a,教师可以设计四次活动:一是找到模拟小猫叫声的音乐;二是教师画旋律线,统一小猫叫声出现的次数;三是听一听小猫的叫声是用哪种乐器模拟出来的;四是请大家左手持琴、右手拉弓一起来表现小提琴的滑奏。聆听主题音乐a1时,可以设计两次活动:一是仔细聆听相同音乐再次出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板画旋律线,学生边听边看);二是全体学生用挥拳头的方式表现力度的加强。在聆听B段主题时,可以设计五次活动:一是仔细聆听音乐的感觉是跳跃的还是舒缓的;二是用bang模唱B段主题,(do、mi、sol及高音do);三是听木制的打击乐器是什么;四是用响板敲击三拍子的强拍;五是用手舞足蹈的方式表现强拍。聆听A’段音乐时,可以设计三次活动:一是仔细听音乐,找不同;二是与音乐中的小狗一起发出叫声;三是再次与音乐中的小狗共同发出叫声。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应当是被动的听众,而应是积极的参与者。通过音乐欣赏活动设计,教师要使学生在音响中学知识、练技能,在仔细听音乐中参与表现。正是在一次次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在一次次有音乐内容学习的过程中,在一次次符合低年级学生参与的设计中,“听进”目标得以实现。学生在有效的聆听中,可以记住音乐主题,积累音乐经验,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听懂”———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

“听懂”的表现在于学生记住了音乐主题,能随着音乐通过学到的表现方式准确地表现音乐;学生真正地喜欢上了音乐,热爱音乐的情感由短暂兴趣上升到持续的兴趣,他们期待着新的音乐作品,期待着下一节音乐欣赏课的到来。当音乐的语言成为学生欣赏能力的一部分,成为欣赏音乐的工具时,学生听到音乐时美感油然而生,此时持续的兴趣、热爱音乐的感情是真挚的,进而也是音乐听觉能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生发的阶段,是学生真正实现欣喜地、欢喜地听音乐的境界的阶段。学生听懂了音乐,就是将音乐的主题、情绪风格与演奏家们的高超技艺综合进行欣赏。这就是音乐欣赏教学应有的效果,这就是“听懂”的状态。现代音乐教学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即音乐教学是让学生在进行审美体验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音乐听觉的培养。音乐教育和教学应以审美体验为最高任务和主要内容。雷默认为,审美教育首先就是要开发每一个人对音乐的艺术力量及与生俱来的反应能力。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加强所有人的审美感受力,也就是提高所有人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音乐听觉绝不仅限于传习的或学院派的“视唱练耳”。音乐听觉关系着、决定着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接受、审美、理解与创作。因此,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愿意听、听得进、听得懂。

作者:连华 单位: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吴斌,金亚文.音乐课程改革新的里程碑:《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深度解读(五)〔J〕.中国音乐教育,2012,(7):4-7.

〔2〕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