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10篇

时间:2022-11-11 09:57:01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摘要:小学音乐的教育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所以,学习兴趣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提高教师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小学音乐教育应该不同于普通学科的教学,将生活实际与学生特长有效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激发培养

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时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小学音乐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艺术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要格外关注,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当堂激发与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

一、追求音乐的多样性

不同于语文、数学,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就拥有积极的学习动力,所以,音乐课堂应该是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适当地做出调整,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音乐课堂的重点。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的《夏天的池塘》时,教师就可以搜集相关的音乐题材,流行歌手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就跟教材很相近,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这首歌,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要着眼于整个音乐体系,把音乐题材以及音乐类型的多样性融入音乐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将流行音乐、歌剧、乐器演奏等形式运用到课堂中,由于音乐材料引发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的《京腔京韵》这首歌时,就可以通过播放戏曲视频、戏曲唱腔或是戏曲身段表演来引起学生对戏曲的兴趣。这种视觉的冲击会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学生了解戏曲的魅力,对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有一定的作用。

二、学生自学音乐背景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根本,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在音乐的教学课堂上,要给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了解音乐的背景,这样在自我空间范围可以调动自身的能动性。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欢腾的边寨》时,这是一首民族风情的歌曲,学生对音乐背景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欢腾的边寨》的创作背景、民族特点,学生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进行分工整理的方式参与到学习中,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力量。这种自我学习的方式同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对于音乐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还会与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了解音乐背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的《鼓乐传情》时,为了让学生体验鼓乐的特点,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现场以敲打大鼓、小鼓的方式了解鼓乐器,更加全面地掌握音乐。

三、结合学生特长教学

音乐课堂不同于文化课,相对来说是一个轻松的课堂,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长、兴趣来充实音乐教学。如今,很多学生都拥有特长,比如,舞蹈、书法、绘画等,所以,教师不妨将学生的特长与音乐完美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的《动感拉丁舞》时,教师就可以将舞蹈与音乐完美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认识艺术形式之间的互通性。教师可以根据拉丁美洲的特点编排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学生面对这种异国风情的艺术形式会极具兴趣。在音乐、舞蹈的双重熏陶下,会快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比如,在学年级下册的《找春天》时,这是一首极具春天特色的歌曲,且歌曲风格较为欢快,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绘画以及器乐特长的学生对春天进行描绘,运用自己的技能表现春回大地的感觉,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音乐课堂中,应该注重音乐教学的多样性、丰富性,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唱着歌儿去劳动》时,就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带学生到户外进行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唱响这首歌,让学生在音乐的背景下欢快地学习、劳动。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让学生学习音乐,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欣赏音乐,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艺术产生敬佩,所以要积极地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好感,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魅力。本文主要讲述了通过追求音乐的多样性、学生自学音乐背景、结合学生特长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四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体会音乐的正能量。

作者:刘璐 单位:宝应县夏集镇子婴河小学

参考文献:

[1]董万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4).

[2]高宇.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音乐时空,2014,2(7):151-152.

[3]郭默予,郭新微.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J].广西教育,2010(28).

第二篇:小学音乐器乐教学的意义

自从我国推出九年义务教育以后,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速度就大大加快,国家对小学相关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断加大在小学教育工作中的经费投资,这使得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经费投入的加大以及重视程度的提升并不代表着我国小学教育的水平就能提高。我国的很多小学依旧是坚持传统的教育观念,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来进行相关教学,这不仅体现在学校以及教师的教育观念上,更确切地体现在课堂内容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中。就以我国众多小学的音乐教学来说,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纯粹就是按照音乐教材或者完全依照教师意愿来教小学生唱唱歌,虽然这与我国落后的音乐教学条件有关,但是这也恰恰体现了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抛去教学条件的客观限制不说,音乐教学发展的乏力性、不完整性才是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所在。

一、小学音乐中器乐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虽然小学期间学生所学的音乐方面的内容不完全是专业性的知识,但是由于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这门学科所学的知识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不经常能够接触到的,因此,音乐教师在讲授音乐内容时要不断地为学生铺垫音乐基础,而这种基础的铺垫最有效的手段无非就是引导小学生了解各种乐器,在教学内容中穿插器乐教学的部分。

1.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音乐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因此,想要让他们对音乐感兴趣,对音乐中的任务、感情产生共鸣,那就必须从课本以外的方面对他们进行引导,而器乐教学就是一个很有效的引导手段,如果没有器乐教学,小学生对枯燥的音乐专业知识,比如音符、音谱等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如果有了器乐教学,小学生不仅对各种乐器的好奇心比较强,而且对这些乐器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思考,这对开发他们的思维非常有帮助,小学生对器乐方面的学习,有利于教师将器乐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融合起来,帮助小学生产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创造力,有助于推动整个小学音乐课堂的发展。、

2.器乐教学对小学音乐教学观念的更新作用

器乐教学虽然很早就出现在了音乐课堂之中,但是那只是限于更高阶段的教育教学,并不是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在小学期间进行的器乐教学能够将小学音乐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让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并不断地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而且音乐教学的概念本来就不仅仅是唱歌这么简单,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乐感、感情、创造力、灵感以及思维等众多方面的培养,因此,器乐教学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器乐教学的不断实践能够使小学音乐教学更加完整,推动小学音乐课堂的发展。

二、器乐教学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小学音乐课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从小学音乐的长期发展来看,器乐教学与专业音乐知识的地位是同样重要的,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学生能够将音乐学好的基本标准之一,因此,器乐教学在课堂上的地位和意义非常重要,器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器乐教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分析

器乐教学在课堂中能够很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于器乐的学习是将专业知识与音乐情感结合起来的纽带,为学生开辟出了一个更加丰富的音乐领域。同时器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亲自进行乐器演奏或者认知的时候,能够对各种乐器的音色与历史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由于器乐演奏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注重音色上的相互补充,因此,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也非常重要。器乐教学在实践当中更加能够将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作品联合起来,将它们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培养他们的气质。

3.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源泉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趣的、生动的内容才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器乐教学就具备这样的气场。器乐教学能够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对音乐的热爱,尤其是对某些乐器的喜爱,正是因为这样的情感存在,小学生学习音乐时才有强大的动力支持。小学期间的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内容,而器乐教学又是其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引入器乐教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完整。

作者:王燕 单位: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钟鸣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官艳.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7).

[2]彭君君.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功效[J].教育教学论坛,2011(3).

第三篇: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中国小学音乐教学整体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音乐课堂没有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音乐潜力,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上也收效甚微。律动与音乐本就一体,大部分音乐课堂都忽略学生的律动教学,在课堂上实现音乐律动教学有益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律动教学;小学;音乐课堂

在中国,小学音乐科目一直得不到重视,大部分的小学音乐课堂都流于形式,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便是单纯唱歌,不管是在培养学生乐感还是发掘学生音乐天赋上都存在着严重不足。在小学生群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小学生自身都很喜欢音乐,但奇怪的是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对音乐课不太热衷,甚至觉得上音乐课很无聊,这样的现象使我们反思,我们的音乐教学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改变?

一、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由小学生的大脑发育所决定的。学生在小学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这个时候要能够抓住时机进行大脑音乐开发,那么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要是等到学生大脑发育基本成型的时候再进行音乐教育,那么不仅费时费事,而且效果不会很理想。纵观大多数在音乐领域上取得一定建树的人,他们绝大部分在小时候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音乐天赋在小时候就得到良好开发,一般而言小时候没有展现音乐天赋但是长大后大放异彩的人实在寥寥无几。众所周知,人的左右脑分管不同的领域,右脑要比左脑发达很多,而且右脑又是音乐与艺术的领域,学生进行音乐学习也有利于右脑的智力开发。音乐教学如此重要,但是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教学手段来使音乐课堂焕发活力,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水平。

二、律动教学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般的小学音乐课程内容都是学生端坐于座位上,进行歌曲的学习和演唱,但是律动教学却不同,律动教学主张释放学生的天性,并用旋律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与音乐共舞。小学阶段这个年龄的学生大多都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正是天性得到释放的时候,但是传统的教学一直束缚着学生,压抑了他们的天性,尤其是在音乐课这样强调感受与艺术的课堂上,学生更加应该获得自由权。在律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培养协作能力,也学会更加开放地去表达展示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律动教学打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传统学习方法,提倡鼓励学生离开座位,随着音乐旋律而进行律动学习,注重节拍与乐感。众所周知,当人的大脑与身体协同工作的时候,大脑思维会更加敏捷,二者相辅相成,所以当学生用身体动作诠释音乐的时候,大脑对于音乐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不仅是理解,还体现在对音乐旋律的记忆上,在各个方面都能够达到高效学习。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多进行律动教学能够增加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而且小学生生动,律动教学正适合他们的成长规律。生动有趣的律动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徜徉于音乐的世界,感受到音乐旋律的美妙奇特。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不分国界,只要用心聆听感受,便能够体会到音乐旋律中包含的悲喜情绪,孩子是敏感的,只要鼓励他们用心体会音乐旋律,他们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真谛。律动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音乐的体会和表达,在实施律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任由自己的思想驰骋,进行天马行空般的想象,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音乐潜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三、如何实施律动教学

律动教学强调的是对旋律的感受与掌握,所以在音乐课堂上需要开展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学习音乐的第一步是掌握七音符,这就需要考验学生对音的高低进行辨别,教师可以使学生离开座位,安排他们按照自己对音的理解进行蹲站,如果感觉音高则站立,音低则蹲下,进而循序渐进,使他们按照对音的理解来改变自己的站立高度,一开始教师可以做适当引导,到后来便需要考验学生的音感了。再比如,歌曲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歌曲演绎一段小小的情景剧,用肢体与歌声诠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律动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前提就是使学生参与到音乐理解中,使教学不断深入,不能停留于表面,以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为主要宗旨。我国的小学音乐律动教学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律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所以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适当探索,不断完善律动教学,改变中国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作者:刘晓蓉 单位:重庆市巫山县平湖小学

参考文献:

[1]余红霞.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策略:上[J].乐器,2011(11).

[2]丁雯颖.让视唱教学动起来: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应用于视唱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3]张建萍.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与新课程改革[J].中国音乐教育,2004(3).

第四篇: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熏陶课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音乐课程的改革不只是将老师的教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重要的为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在音乐课堂中,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享受到音乐所带来的美妙体验,使情操得以陶冶,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方式上的创新,鼓励学生们进行自主讨论,对于学习上的问题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爱学音乐,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团体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合作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良好的合作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和生存,是我们每个人具有良好生活态度的表现。在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式的革新,在保证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有兴趣,能够充分掌握的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为学生搭建合作的平台,积极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锻炼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们有机会进行合作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和老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全体同学的共同发展。

1.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想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合作教学便成为必然选择,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而且能够缓解师生之间的矛盾,促进师生之间友好和谐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以此来消除学生对老师的误解,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也有了更大的空间可以自由发挥,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从而实现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认真的和谐场面。与此同时,对于音乐老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合作教学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来总结出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老师的教学成果。

2.促进学生合作交际能力的培养。每个学生的能力或者擅长方向都是不同的,就像在每个班就会有一些不善言辞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孩子进行合作学习,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锻炼他们的胆量,提高其沟通能力。通过每一次的合作学习,都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之间的沟通频率会得到很大提高,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发表各自对问题的意见和看法,也能够使其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增强,而且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实现优秀的学生带动基础较差的学生,全体学生互帮互助,互利共赢,促进全体同学的共同发展。

3.培养合作学习习惯和能力。目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进行仍存在许多问题,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合作学习方式的不恰当运用,以及在合作学习中只有极个别学生参与等等情况都严重阻碍了音乐课堂合作学习的开展。每个人都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合作,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合作意识适当进行点拨和培养,指导学生养成善于合作的的能力和习惯。小学音乐课堂就是一个培养合作能力的比较好的地方,比如说在带领学生们学习《先辈们唱过的歌》时,可以组织学生在上课前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由小组长带领着本组的同学搜集一些有关抗战题材的红歌,共同学习一首都喜欢的抗日歌曲,然后在上课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又比如在欣赏《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可以让同学们去教室外面进行观察,每个同学将观察到的代表春天的事物分享给大家听。这样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保证了学习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还能培养同学之间的默契和感情,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频率,使整个班级更加和谐。当然,在老师布置任务时,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搜集资料,以及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以保证所布置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态度。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素质各方面发展还不完善,对于合作精神的了解还不深入,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处理好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关系。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这往往不是传统的教育观念所能考虑到的,在老师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已经习惯了有问题自己思考自己解决,没有与同学合作的意识和观念。只有老师将自己的位置摆在与学生同等的基础上,努力使教学环境更加平等、更加民主,这样学生在课上有什么疑问或者不同的观点才会敢于提出来,才会主动和老师讨论关于音乐学习的想法和感悟;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要保持和睦,老师可以在每一个小组里面选出一个小组长,可以由组内学生投票选举,也可以老师结合平时情况选一个,然后在每节音乐课上,老师布置下任务时,就可以由小组长带领本组学生共同合作完成,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优势,从合作中获得力量,得到快乐。

2.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课程是一门需要学生主动表现的教学科目,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离开了学生的参与就什么也进行不了,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才能对音乐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才能爱上学习音乐,如果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来的积极性和热情,即使老师综合素质再优秀,也起不到一点作用,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昏昏欲睡,一学期到头也学不到任何东西。结合目前我国小学音乐学习的实际情况,不难看出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是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最艰难的一个部分,在课堂上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能有效引起学生的兴趣。怎样才能使音乐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中解脱中来,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保证,成为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因此,必须要引导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并急切想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全体学生的主动性。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之前,要综合考虑所有同学的个人情况,比如成绩、各自喜好等,然后尽量将学生搭配的合理些,把成绩好的和成绩稍微落后些的分到一个小组,把活泼好动的和内向害羞的分到一个小组。比如,在学习《红蜻蜓》这首歌时,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浏览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观看课本上的插图,然后组织同学们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小组的同学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红蜻蜓的形象以及红蜻蜓的生活习性。讨论完成之后,老师还可以在教室中间搭建一个临时“T台”,鼓励学生上台用肢体语言来对红蜻蜓进行模仿,让每一位同学独特的思维和认识都能够有机会展现,最后老师再予以评论和总结,肯定学生们的出色表演,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认真,促进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要想在音乐课堂上更好地实现自主合作学习,首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但是这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比如,在老师对管弦乐组曲《狮子一人类的朋友》进行教学的时候,如果学生都还没有见过狮子,而且也没有观看过有关于狮子的电影动画片,对狮子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及时老师再描述的绘声绘色,学生仍然会听的很茫然,而且兴致缺缺,失去学习和讨论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或者电脑给学生展示有关于狮子的图片或者动画片,让学生对狮子的形象可以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然后再转回音乐教学上来,一边放音乐一边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出音乐中所描述的画面,而狮子这时候又在干什么,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综上所述,音乐作为小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的僵化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广为提倡。

作者:严英 单位:西昌市第九小学校

参考文献:

[1]谢宏卫.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5,7(9):33-34.

[2]徐磊.试论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作学习[J].新课程学习:上,2011,8(12):24-25.

[3]李娜.如何更好地把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去[J].新课程:小学,2015,23(7):179-179.

第五篇:小学音乐课堂学生乐感的培养

从音乐素养的角度来说,乐感主要是指人们对音乐各要素的综合感知能力,包括人们对音乐节奏、旋律、和声及音乐风格等要素的综合感受,并且在此基础上所培养的音乐情感都属于乐感的范围。乐感除了天赋的那一部分外,其他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培养和提升的。而小学阶段正是实现后天乐感培养的最佳时期,而多媒体因其直观、形象等方面的特点,在教学中突破了时空方面的限制,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被广泛采用。

一、多媒体培养学生乐感的特点

(一)刺激学生积极参与性

培养学生的乐感,主要包括学生对声音高低的判断、对节奏节拍强弱的感受,对音量的对比以及对音色明暗与冷暖等方面的判断,此外还包括学生通过乐曲所反映出来的丰富情感及兴趣。因此,这就必须由此促使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化、生活化以及情感化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丰富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其中。整个过程,需要充分结合学生们的喜好及其他相关的元素来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其知识背景和情景加以渲染,最终由此营造出极为丰富的氛围和情感。

(二)激发学生想象力

乐感的培养首先需从听的方面开始进行,不过单纯地采用声音刺激通常难以拓展学生们的想象空间,有些教师有时为了能够达到相应的效果,由此开启多次重复的音准训练过程,这样将致使学生们感觉异常的枯燥[1]。所以,乐感的培养,需要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并充分参与其中。而多媒体本身具备选择、交互及形象等多方面特点,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多种辅助性的培养策略。比如在培养学生乐感的过程中,为其开启相应生活化的场景,且保证其在进行辨音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比的形式来沉浸其中,对其优美的旋律进行体验,且在此过程,学生可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从而实现对音乐语言感知的敏锐性。

(三)培养学生多层次审美

音乐本身就属于审美艺术的类型,能够真正实现在多种艺术形式之间达成互通的效果,从而由此来展现出音乐本身的内涵。同时,可充分借助多媒体来直接引入到动画、电影以及舞蹈等多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当中,由此借助相应的表情、动作以及情节节奏等形式截取相应素材,有效的帮助学生们能够在听觉、情感以及视觉等多个方面实现其最佳的审美体验,最终直接从更加深层次的领域充分体会其音乐语言表达的意境。

二、多媒体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学生乐感培养策略

(一)以多媒体帮助学生感受音律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的学习也是其成长认知的过程。而在这整个过程当中,人本身的左右脑主要起到了一个相互协调、配合及统一的作用和效果。尤其是儿童,其本身左右脑始终处于一种原始统一的状态当中,正是这种特定的状态类型直接促使儿童采用的学习机制和成人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而采用多媒体课件对于人体大脑所产生的刺激对人的左右脑起到了同等的效果,直接将更为直观的形体和抽象画的概念充分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教习《夏天的池塘》时,对其中《闻着荷花的香气》这首歌进行欣赏时,教师可实现设计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直接在学生们面前展现出夏天池塘荷花绽开的画面,然后画面当中涌现出晴雨天气、荷叶荷花以及小鱼青蛙等多种场景。这时教师就可以促使学生一边观察动画,一边进行细致观察,且教师也可以在整个过程加以引导,比如询问学生在歌曲当中听到了画面当中的什么(动植物及小动物名称)?这时学生将踊跃回答听到青蛙声、蜜蜂声等等。然后教师可促使学生自觉选择其中一种来开展游戏演唱的形式,这样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乐感及音乐情感[2]。

(二)以多媒体帮助学生听音辨音

在学生乐感培养当中,听音、辨音的训练非常重要,但是整个训练过程较为枯燥,因此并不受学生们的喜爱。而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就能加的改善这一情况,比如借助多媒体来制作有效的课件类型,同时充分采用《森林十大歌手大赛》当中的歌曲为模板,以此设计出多种小动物歌曲演唱的音调。然后需要选择出一位整个赛事的裁判,具体判断其音准,一旦判断成功,则画面当中表现出胜利的字样。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当中。

(三)以多媒体帮助学生巩固乐理知识

具体而言,导致学生乐感不足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乐理基础知识不足属于较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并且多数学生都是由于在学习乐理基础知识时不认真,而导致其在歌唱表演当中严重缺乏相应的乐理意识,由此跑调、变音的情况不断产生。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充分掺杂相应的乐理知识,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深加工处理,直接穿插到相应的视唱教学当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优势特点非常明显,真正应用的课堂音乐教学当中,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感受音律、听音辨音以及巩固乐理知识等,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作者:吴帮湘 单位:高邮市车逻镇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项慧敏.小学音乐课堂乐感培养探究[J].音乐时空,2014(21):194.

[2]杜喜惠.巧妙借助多媒体优化小学音乐教学效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9):86~87.

第六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

一、引言

合唱是音乐表演中重要的表现形式,演唱过程中发音的标准与否直接影响到表演的质量和效果。发音如果做到标准、统一,则在某种程度上会给整场表演一定的加分,反之,则会给观众留下不好印象。当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合唱发音不准仍然是硬伤,加大学生音准的培养力度,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已经势在必行。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音准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学生身体发育的变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进入青春期之后身体各方面情况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声带的变化导致声音改变。通常来讲,学生在十岁以后就会逐渐进入青春期,变声不可避免,男生的声带会由原来的窄、细变得宽、厚,女生的声带也会逐渐变得短、薄,随之而来的就是声音变化,加之嗓子容易出现疲劳,导致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音准难以把握。

(二)学生的音乐感有所区别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学生对于音乐的敏感性是不同的。[1]有些学生在音乐上的天赋比较强,对于合唱的发音非常敏感,可以准确找到音准。而有些学生则缺乏音乐天赋,在进行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五音不全的状况,合唱时对于节奏的变化把握不到位,不知道何时要加强何时要减弱,唱着唱着就容易跑调。

(三)自我心态的调整不及时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2]台上合唱与台下训练不同,台上合唱要远比台下训练情况复杂得多。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可能表现非常好,音准也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站到台上,面对台下那么多观众,容易紧张,音准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发挥失常。然而在出现问题之后又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使得整场合唱表演都不和谐。

三、如何在音乐合唱教学时培养学生的音准

(一)准确朗读歌词

在聆听或者合唱一首歌曲之前,教师务必让学生浏览一下歌词,浏览一遍之后再让学生字正腔圆地根据节奏朗读一遍,将歌词牢牢记在心里。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容易忘记歌词,在合唱的时候极易出现跑调的情况,于是就滥竽充数,蒙混过关,严重影响了合唱的整体质量。比如在学习《南泥湾》的时候,绝大部分学生由于将“唱一呀唱”记成了“唱呀一唱”,然后在合唱的时候一时改不过来,就是因为这两个字顺序的差别,导致合唱的质量下降。所以针对此情况,教师在进行每首歌的教学之前必须让学生牢牢记住歌词,只有把歌词记准、记牢,歌曲的表达才会更加准确。

(二)加强听觉训练,克服音准误区

耳朵对于声音的敏感度也影响着合唱时的音准,所以激发学生的听力敏感度有利于音准的把握。在平常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有些听力不敏感的学生经常容易听错,比如把“1.2.3”三个不同的音唱成同一个调,并且音高的位置也找不出来。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详细向学生讲解模唱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明白钢琴等按键乐器上的音都是有区别的。因为小学生的记忆力都比较强,加之教师的引导,久而久之,学生的听觉敏感性以及对音准把握的能力将会逐渐提高。

(三)多听多唱,培养乐感

通常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都将重点放在“唱”上,而忽视了“听”的教学,殊不知倾听也是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赏析能力的有效方法。[3]当然聆听并不只是听到耳朵里,而是通过耳朵听到内心去,用心去感觉音乐,不断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就是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指挥《命运》的。教师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余时间,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听,适当的时候可以利用嘴巴哼出来,不懂的地方可以多问多学,直到会了为止。

(四)尝试学习一种乐器,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平常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种情况:学生在跟着伴奏合唱的时候唱得非常标准、完美,但是一旦将伴奏中止,合唱就变得一团糟。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建立起高音的概念,气息的控制也显得不足。教师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应当鼓励支持学生学习一种乐器,如葫芦丝、口琴之类的。通过对乐器的训练,学生的高音概念也得以建立,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对自己的气息进行调整,从而控制好音准。

四、结语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是需要时间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耐心,充分认识到合唱教学的重要性,总结教学经验,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培养学生的音准,促进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

作者:金建芳 单位:温州市瓯海区茶山第一小学

参考文献:

[1]何子英.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6(03).

[2]闫山林.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学生音准培养的研究[J].通俗歌曲,2014(02).

[3]唐晓菁.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方法及技巧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5(12).

第七篇: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音乐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育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操。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应以提升艺术素养和追求美为方向。下面我们就小学音乐教育问题进行简要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及策略,进而不断提升音乐教育改革。

1小学音乐学习兴趣低的主要原因

针对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低迷、课堂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笔者围绕着小学生这一音乐教学主体,对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如下总结:

1.1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低迷的主要原因:受传统音乐教学观念影响,小学音乐教师大多以讲授为主,完全忽视了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可以说,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观念相对落后、音乐教学氛围枯燥、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发展进程,阻碍了我国音乐教育作用的发挥。新时期小学音乐教育应从小学生实际出发,做好小学音乐教育细节和重点研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提升小徐音乐教师艺术素质和音乐素养。由于部分地区音乐教学条件较差,音乐整体教学观念落后,教师教育观念得不到及时更新,将小学音乐教育当做了简单的艺术欣赏和学习,完全没有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高度看待音乐教育问题,这就造成了小学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不能很好的挖掘小学生优势,不利于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发展,限制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1.2忽视了小学生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主体作用: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发现,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十分重要,但是仍有许多小学音乐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未做到对小学生主体作用的高度尊重,仅仅是依靠片面说教和知识灌输,这从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小学生的天性,让小学生难以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对于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十分不利,这会让小学音乐教育变成一项单一的机械灌输学习,阻碍了学生的长期发展。

1.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氛围过于单调:很多地区小学音乐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不懂得利用周围环境优势和教材潜在教育元素,一直都是照本宣科、照葫芦画瓢,这样的教育方式必然会导致小学音乐教学环境过于单调和枯燥,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音乐学习产生好感,拉远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极大的降低了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1.4小学音乐教育改革速度慢: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使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正是由于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严重限制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导致了教改信息认知不清晰和行为不科学,严重拉低了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素质和质量,难以实现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2小学生音乐教育兴趣培养措施

2.1提升小学音乐教师整体素质:小学音乐教师素质提升应从观念更新入手,端正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教学态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发展,正视音乐教育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扭转小学音乐教育意识,努力提升小学音乐教育能力和素质,并从教学内容、音乐教学和学生等内容提升音乐教学能力,进一步加强小学音乐教育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建设。

2.2围绕小学生主体地位开展音乐教学:小学音乐教师应围绕小学生这一教学主体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落实小学音乐教学主体地位,明确小学音乐教学手段和方向,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不断调动音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水准和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当中体会、领悟音乐真谛,形成对音乐学习兴趣,提升音乐教育热情,培养音乐学习兴趣。

2.3创设良好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情境: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当中,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努力营造良好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情境,根据学生意愿创设各种情境,这就像一部简单的音乐剧,挖掘小学生天性,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应努力培养音乐教育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音乐教学氛围内享受学习乐趣。就以小学音乐课中的《时间像小马车》一文来讲,小学教学可以通过播放背景音乐,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表演,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走,让学生在音乐课堂表演当中享受乐趣,更好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2.4推进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很多小学教学音乐设备尚未完善,小学音乐可利用资金有限,教师可以通过物质和教育改革两种手段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音乐教学质量。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将各种手段引入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资金支持,不断加强小学音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小学音乐教师应努力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活跃教学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掌握音乐知识,进一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项独特的艺术,音乐教学课堂应挖掘其中的趣味性,努力为这项艺术增光添彩,教师应投入更多的创造激情、勇气和智慧,不断进行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和探索。小学音乐教师应围绕趣味性和创新性进行音乐教学课堂设计,进一步落实小学音乐教学教学改革措施。经上述分析,小学音乐教师应不断挖掘音乐教育价值,深入了解音乐艺术魅力,努力提升现代化音乐教学水平,挖掘小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培养起音乐学习兴趣。针对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营造良好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氛围,推动音乐教学改革发展,实现音乐教育改革目标。

3结束语

小学音乐教师应当顺应时展,不断更新音乐教育教学观念,加快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完善小学音乐教学体系,积极挖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好的完成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目标,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解决小学音乐教育问题,改善音乐教学现状,增加小学音乐教学体验。

作者:杨丽君 单位:德惠市布海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杨琼;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培养[A];中国名校卷(湖南卷)[C];2013年

[2]张云鹏;浅析乌海市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改善措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3]张丽;天津西部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教学问题与现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第八篇: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最强的动力之一,对于学生不断前进的学习过程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但众所周知,兴趣并非一日形成,也并非与生俱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后天培养。只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爱好,才能够促使学生学好音乐这门课程,使得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变为学生一种重要的享受和体验过程。

1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兴趣的有效途径

1.1以包含艺术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增加对于音乐的兴趣:教学的灵魂就是能够使得教学的形式能够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学过程把握的到位,能够使得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们听起课来也可以津津有味。教学艺术是指教学能够采用一定的方法来引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重点在于有效的指引,以新颖的形式来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来指导学生对于音乐的更深层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应用一定的语言技巧,比如亲切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控制不同的语速等等,来刺激学生对于聆听课程的兴趣。在教学语言方面,要把握如下几点原则:

1.1.1语言精准简练:如何把握语言的精准和简练,就要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最为恰当和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所要传授的内容。语言作为教学的载体,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包含知识的语言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倘若语言不当,就会造成语言杂乱,影响了小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接收。

1.1.2语言生动形象: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能够使学生从感官上易于接受,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实际生活与音乐形象结合起来,能够更为深刻的去理解音乐,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1.1.3幽默风趣:教学语言幽默风趣能够相对减少学生的压力和疲劳程度,从而形成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的效果。同时,风趣的语言能够促进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使自己的教学课堂能够变得津津有味。

1.2灵活的运用多媒体以及课件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和课件等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于学习对象的理解和认知,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项重要的环节。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知识的传授途径比较单一,很难使得学生的大脑时刻的处在比较兴奋地状态,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将一系列赏心悦目的音乐及画面与自己的课堂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1直观的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直观的方法是指教师利用影像资料、图像资料等等通俗易懂的方式,这种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一种较为直观和感性的反映。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跟随者教师准备的图片等,跟随者音乐,来融入音乐。这种方法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

1.2.2运用表演的方式:小学生具有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学习的持久性较差,教师应充分抓住小学生的这一鲜明的特点,采用游戏以及表演的方式,来使得小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音乐情境之中。如在唱歌的课程中,可以让全体学生能够参加这项互动,部分学生演唱,另一部分学生负责伴奏等等,这样不仅仅能够使得小学生的注意力和投入力更加的集中,也可以锻炼了其团队合作的能力。

1.3适度强化音乐的学科特点,创建情景:教师要想在真正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就必须着眼于对于小学生对于音乐稳定兴趣的培养。小学生们思维较为活跃,教师应根据其心理特征,处理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对于音乐兴趣之间良好的转化。

1.3.1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教师可以设立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情境,来使得小学生们对音乐做出自己的思考。比如在歌曲《闪烁的星星》时,小学生们可以自己的在夜空下观察星星,并伴随着音乐,这样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艺术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1.3.2适当的引入一些流行音乐:在小学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适度的引入一定的流行音乐,毕竟流行音乐是最受青少年欢迎的一种音乐形式,全盘否定流行音乐对于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鼓励小学生们学习和歌唱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

2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绝非一朝一夕的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和任务,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是在不知不觉中才能够培养起来的,一旦学生有了兴趣,那么教学质量就会大大的提高。

作者:唐苹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胡家回族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莉.谈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方法[J].空中英语教室•校本教研,2012,(10):87.

[2]纪艳红.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中旬,2015,(4):232-232.

第九篇: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当前正处于新课改的关键时期,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改革小学音乐教学,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真正全面发展,一直以来都是身处教学一线岗位的教师关心和重视的问题,也是一直以来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当前,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理念的革新,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针对这一方面的改革内容展开详细的论述,全面地分析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对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研究进行深入探讨,为的是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研究

当前,我国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应当将态度和情感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小学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也将是今后我们的教学工作者工作的重心。总的来说,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大,所以,其改革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普通人对于音乐的认识相对来说较为肤浅,许多人认为我们学不学音乐无关紧要,一个人的音乐素质好,与他自身的天赋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小学里,音乐课作为一门副课,许多时候待遇比体育课还要差,往往一个星期只有一节,许多教师认为音乐也不用参加升学考试,有时候它还被其他科目给占据。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学到的音乐知识十分有限,教学效率严重低下。另外,老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模式大多较为传统,灌输给学生的多数是理论知识,往往会忽视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情趣。这样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扼杀了学生去发现音乐之美的创造力,使学生觉得音乐课可有可无,学习的兴趣也不大。

二、小学音乐教师改革的措施

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水壶,而学生是需要水的水杯,教师的责任就是将一个个空杯给灌满。介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多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对于音乐这门较为活泼生动的课程而言,难以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因此,要改革音乐教学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观念里不合适的教学观念,试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不同的音乐素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2.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时候一个学生学习一门课程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学生对这一门课是否有兴趣,良好的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教学时可以尝试着营造一种和谐、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边玩边学,对小学音乐这门课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此外,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还应该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以表扬,鼓励表现不好的学生不要气馁等。教师还可以在课下布置作业,让学生参加一些音乐文化活动,了解与音乐文化相关的故事等,通过这些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音乐课。

3.拓展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内容仅为课本上的一些知识,老师教授给学生的音乐知识多是课本上的知识,局限性较强,再加上学生的教材有一些会跟不上时展的需要,教师讲课多喜欢照本宣科,因此,课堂上毫无生气,十分沉闷,学生学起来也没有动力。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气息浓厚、生动活泼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制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不能仅仅将音乐课上成一堂只是教学生唱歌的课,而是应该让学生增长知识,例如,在教授学生音符、五线谱时,可以让学生去听一听二胡、钢琴、吉他等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时所产生的效果差异。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多了,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

4.进行实践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知识都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将教学与实践将结合,对于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平时,学校里可多举行一些歌唱、乐器比赛,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学生取得了多么优秀的名次,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极大的提高。总之,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人情操的陶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地去摸索,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学生才能学有所得,改革也才能体现出它的意义。

作者:李亚兰单位: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陈孝余.中小学音乐欣赏有效聆听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2]王萌.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第十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分析

合唱是小学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其重要性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合唱具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力,同时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演唱兴趣,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熏陶,从而强化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要增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

1激发学生合唱兴趣

要让学生爱上音乐合唱,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合唱产生浓厚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逐步爱上音乐课程,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成效,教师必须让学生对合唱产生浓厚兴趣,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合唱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将兴趣转化成学习动力。第一,音乐教师必须全面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小学生思想和学习动机比较单纯,喜欢一门课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老师的喜爱,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同样如此。教师要让学生爱上合唱,就要在提高自身演唱能力、教学水平、专业素质、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不懈努力,在组织合唱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合唱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全面提升合唱教学效果。第二,提高学生对合唱曲目的鉴赏能力。合唱歌曲相对于其他单唱歌曲而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在掌握时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演唱合唱支取之前,必须努力提升学生的合唱作品欣赏能力,并让学生对合唱和单唱进行比较,激发学生合唱兴趣。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教学前,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播放合唱和单唱的录音比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合唱,更加具有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2科学选择合唱曲目

合适的合唱曲目是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由于学生在年龄、性别、音乐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和差异,教师在选择合唱教学作品的过程中,就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嗓音、音乐喜好、年龄特征、学习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而选择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全心投入的合唱作品,这样由于教师选择的是学生喜爱的歌曲,合唱教学的效果也会大大提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合唱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让学生对合唱作品产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引发学生对合唱曲目的关注度,让学生对合唱作品的演唱产生期待,这样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就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在选择合唱作品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选择,很容易让学生对合唱曲目产生反感和乏味的心理,大大降低合唱教学效果。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认识到不同年级的学生拥有的审美直觉具有一定的差异,小学低年级合唱教学的曲目往往在高年级合唱教学的应用中效果会大打折扣,反之结果也一样。因此,教师在选择作品的过程中必须扬长避短,随着学生年龄层次的提高,逐步增大合唱曲目的难度,确保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

3加强合唱技巧教学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开展要求增强学生对合唱技巧的掌握水平,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训练学生的同步音准和节奏,这是学生在合唱演唱中必须掌握的合唱技巧,也是合唱教学的基础所在,会直接影响到合唱水平。一方面,小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较为系统的音乐训练,不能够很好地把握音准,在演唱作品过程中不能对其进行良好诠释,形成的听觉效果不理想。因此,音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音准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合唱中的音准掌握技巧,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首先让学生学习固定音高,并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音高进行调整,最终达到协调的状态。在对学生进行音准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无音乐伴奏的状态下,对合唱曲目进行演唱,引导学生对合唱作品内容进行理解,进而确定合理的音准,最后再进一步的强化和反复训练。另一方面,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唱的基本技巧,被称作是音乐的骨架。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节奏训练,从简单的节奏训练开始,逐步增强节奏变化程度,培养学生的节奏灵敏度,并在进一步强化和反复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节奏技巧的掌握程度,为合唱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4强化合唱方法指导

合唱是一种集体性的表演艺术形式,要求不同声部之间协调配合,保证声音的和谐统一,进而才能够将合唱作品的最佳状态呈现出来。对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合唱方法进行有效指导,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引导学生在合唱中密切配合。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合理把控呼吸节奏,运用多样化的呼吸方法如快呼快吸、快呼慢吸、慢呼快吸等,还可以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对呼吸方法的运用进行深入理解。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气息进行正确控制,在对学生进行气息训练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保持弹性和灵活性,在换气的过程中灵活自如的控制气息呼出欲进入的强度,形成良好的气息控制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连贯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声部转接当中能够灵活切换。歌曲合唱并不是将几个声部进行简单叠加,而是要自然连贯的连接不同的声部,提高歌曲演唱的协调性。因此,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声部练习,从简单的二声部发声曲练起,逐步增大练习难度。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合唱音量进行控制,同时也要熟悉自身演唱声部的音量与音色,从而良好的掌握声部配合技巧。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学生审美能力、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和音乐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增强对合唱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视程度,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合唱教学有效性,在合唱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合唱兴趣,合理选择合唱曲目,加强合唱技巧教学和合唱方法指导,有效践行音乐教学目标。

作者:姚春辉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城中小学

参考文献:

[1]朱金花.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2015,(10):86-87.

[2]邱婷.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2014,(4):101-102.

[3]乔苏吉.小学合唱教学初探——合唱和谐顺畅[J].才智,2011,(7):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