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原则的现代重建

时间:2022-04-11 08:55:34

体育教学原则的现代重建

摘要:梳理《体育教学原则》的设计思路,廓清《体育教学原则》的新订理念、特点及设计思路,希望能在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展开《体育教学原则》的学习研究,架起一座集思广益的桥梁.借助其真理价值加快推进学校体育的建设,增大《体育教学原则》对体育课程实施的能动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原则;新理念;重建

1问题的提出

任何话语的问世与演进,都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概莫能外,遵循使体育课程获得最大化有效教学的理念,人们构建了体育教学原则.它是体育教学干出来的经验、走过来的道理,根据解决教学特定“议题”规约出来的“制度”,凝结着从教学经验走向科学理性的认识.其蕴藏着价值观的追求和解决问题的启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体育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因而,它是导引与典范体育教学的重要规准,扎根教学有效性的坚实方略.为此,它不仅是勾连课程和教学之间的可效度和可测度的科学准绳,为体育课程的正确实施提供保障.也是推动广大体育教师实践感知和理性认知“教学世界”的桥梁.可为教学解释情境、选择判断、做出抉择、实施行为,提供“何以可能”的依据和方法;可为防止教学“潘多拉盒子”的打开,提供“没有规矩难成方圆”的遵行,是保障广大教师摆脱教学错误的指南和化解偏离的航标.以此视之,其不仅为教学的“成熟”提供着一种程序化的设计倾向,也是除旧布新鼎立广大体育教师“认识教学”、“改造教学”的机抒.因而,体育教学原则是解码一个国家学校体育的比照,是支柱一个国家学校体育的“标志”,也是文脉一个国家学校体育的“章程”.按照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不是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而是从实践出发解释观念”[1].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文本,而是与时俱进的长青.体育教学原则不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圆圈,而是一个具有历史性和能动性、永远在路上行进的“认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既存有对教学客观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也存有告别教学客观现存事物的改变理解,“才能守得到头接的下去”.但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历程表明,自体育教学原则发轫之日伊始,教学原则就在周而往复之中运作至今,未有新逮,只有昨天没有今天.而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指出,体育教学的发展存在着不同阶段性的特点,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对待.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无论哪种科学理论与思想观念,都必须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和具体环境才能走向真理深处,原地踏步、沿袭教条就会走上窒息的泥淖,异化引发主观观念与客观事物之间僵硬的对立.体育教学原则的“执政能力”必须对接体育新课程“把教推向学”的统筹,使个性化学习成为体育教学围绕的“太阳”才能实现其价值和意义.而非像现在只有教的对话,没有学的对话.就此视之,体育教学原则还存有与新课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难以相向而行的矛盾,未能实现以体育教学原则的“内圣”,开出体育新课程“外王”的功治.即存在没能运用新的理论重新认识体育教学原则的文本,文脉教学耦合体育新课程“为学习而设计”新行为的理解.诚如马克思在《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中所说,研究政治经济学有两条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2]伟人易言指出,任何话语都不是一个孤岛,只有一种声音的真理是缺乏认识和发展的.因而,对其的揭橥、理解、重建与笃行就成为必须驻足的崇高.但是翻检现有成果,对这一命题的把脉,尚为诸家忽略.以致未能发挥其原则的“职能”、借助其真理价值指导体育新课程教学.诚如马克思在《给予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八条开宗明义地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这个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地解决,才可能真正地把握现实.”[3]基于此,对其的驻足与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2讨论

上述得出,体育教学原则是“甄别”体育教学行为合法性的“法度”,内生教师新教学设计活力的“资源”.为体育课程不同教学阶段的设计提供着基本原理;为促进教学图式由顺应向同化的建构,提供着有效路径;为精心合理地安排一系列有效教学活动事件,提供着基本方略,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方法论.但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体育教学原则的预设,风声了教师在教学设计决策的程序与活动方式的抉择[4].质言之,体育教学原则具有在教学前对教学结果(概念关系图)的假设建立,提供着诠释和导引,对教师备课时的认知有显著的控制效应.同一教育学的研究也证明,学习者与学习材料原有的知识关系没有实质性的自然逻辑关系.教学方法选用的价值规范受人为意识的制约[5].由而触摸出,教师有什么教育价值观就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驻足于传统教育价值观就会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相反,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就会采用“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认为体育教学原则存有影响教师教学思路的选择关联,留印着教师教学设计的“前理解”.可“树之风声”地章程教师怎样教的设计,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前置作用.诚如学者张华所言,“教学方法的选择本质上是教育价值的选择,明确着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前提.”[6]以此察之,传统教育基于受时代的制约,其取向以如何有效传授知识,增大知识积累为天职.为此,受这一时代诉求的折射和体现,体育教学原则的选用多以教授法为主要形式.致使过去我们只走向教师教的原则研究,阙如学生学的原则研究.这一缺失,阻塞了“体育教学原则”在学习方面的联结,无法应答体育新课程需求的教学定理.不能契合21世纪教育发展要求,教育应由寻求普遍性的教育规律走向寻求个人情境化的教育意义,为“数字化时代”、“大数据时代”培养人才.即教育要把人本质中的个性内在能动凸显出来、发展出来.为个人知识的意义理解与建构提供支持,满足新知识时代对人发展的需求.拉开人类社会由知识取向的教学理解(侧重于知识性积累的拥有)、能力取向的教学理解(侧重于知识的把握与创造)、开始迈向解放取向的教学理解(以发展人的个性的能动性为核心)的路程.这一讨论,显豁出个性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只有实现个性学会学习的教育才是时代的追求.为此,解放学习者潜在能力,挖掘学习者的能动性,促进学习者学会学习,就成为体育教学原则需要完成的任务.恰如众多教学成果的研究表明,在体育教学的研究方面,我们试穿了在教的方面各种各样的鞋子,获取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学的方面的研究其无疑是贫血的.基于此有论者于素梅作了如下的理解和阐述:“通过学法研究的分析发现,由于缺乏系统学法理论的指导,教师们依然不知道什么是学法,及如何运用学法,极大地影响了体育新课程的实施.”[7]鉴于上述认为,体育教学原则不能再是一个有教无学的范畴.对它的探讨不仅本身具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深刻实质性意义,而且还涉对着学校体育发展的认识论思考.本着铺好一砖一瓦,发掘好一点一滴,做好学校体育教学基础理论的愿望,以下对其进行客观省察、理性分析与概括,新说其在学习方面燃犀的功能与作用.并由此尝试展开其在学习原则方面重建的提出,启蒙体育教学原则在学习方面新视阈、新行为的指导实践.以把体育教学原则认识得更透彻,理解得更彻底.正如巴班斯基的一个著名主张,“教学即必须把教的最优化与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8].

3体育教学原则的重建

从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经验来看,道路的成功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为此会理体育教学原则在学习结构的特征和认知建立,提出新订体育教学三大原则来消弭不足.完善体育教学原则的教学性和学习性的统一,意向显化体育教与学视域的乘桴完备,为体育新课程实施提供支撑.恰如恩格斯曾经指出:“一门科学提出每一种新见解,都饱含着这门科学术语的革命.”[9]3.1“为学习而设计”的原则该原则规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教推向学,努力把更多乐学的因素带到学习活动中去.支持和促进着学习量度的燃犀.教学中不是设计教师如何教,而是着眼如何为学习者学会本课的教学内容生发更多的联合因素.着眼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尽量挖掘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学习的体育运动方式.衡量的标准不是看教师的教学内容有没有完成,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会,有没有实现汗水+笑声的“懂会乐”.有没有鼓励个性学习,让每个学生的运动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达到养成他们终身体育的观念、能力与终身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设计,以统一进度、统一模式、统一方法和统一要求的教学设计的不足.如可运用快乐教学模式、成功教学模式、领会教学模式等,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和教学组织的情趣美完成这一设计.燃犀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使教师为掌握而教,学生为掌握而学,真正享受和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和体育学习的意义.恰如巴班斯基曾经指出“教学方法的本质实际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学和教师相应的活动教的逻辑—程序方面和心理方面.教学方法决定于学的方式和教的方式行动上协调一致的效果.”[10]3.2“为理解而教”的原则该原则意指有效教学发生在为理解而教的时刻.规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减少学习障碍和增加学习理解的机会.具体在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变化教学环境衔接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引起学习应答生发;二是,变化教学策略与学生认知的层级变量适配.如根据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同化-平衡-顺应”等认知规律;从已有的教学条件出发,科学选择适应学习者理解能力的需要的教与学策略,消除学习者认知能力存在的障碍.如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为接受新知识与表象创造有利条件,教学的知识意义建构就会发生困难.则会引起“顺应”过程的发生,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这样学习的时间就会延长教学效果就会降低.告诫我们,必须把教学结构改造成适合学习者该阶段能普遍接受和理解的形式,使其范围、深度、速度能同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相适应,良好的学习行为才可发生.例如下次课学习“网球”,学生头脑中如果没有这一图式,不能建立“同化”效应,就会产生“顺应”干扰(认知负载量大,难以记忆,学习慢、错误多,不灵活、呆板的发生),引发认知的改造与重组而延误教学时间.教学前就需要教师进行“先行者组织策略”的学习安排,给学生头脑插入这部分知识提前形成图式感知.这样在教学时就会出现“学习的意义建构”.把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变成师生互动的领会学习方式,缩短了因了解新授知识所需要的认知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3.3“学习自由度”的原则该原则解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着眼于形成个性“知识传递”的教学环境,创设符合学习者需要的教学形式;给予学习者适合自己个性学习自由度的组织安排.展开多样化、多类别、多层次的“选学”教学、分层教学等个人理解的自主建构.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去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负荷.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流水线式、千篇一律地一个标准.避免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如学习“跳高”时可采用《风车转转》的教学设计,围绕跳高杆布置三块垫子,设置“高中低”三种不同的高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练习的高度.用这种原则可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第一高度练习中能瞄准下一个高度,在完成第二个高度的练习后接着向下一个高度冲击.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消除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诚如英国教育家亨特(Hunt,1981)断言:“教学适应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12]采上而知,上述三大学习原则的理论提设,可明显给教师提供在不同认知阶段的行为规范,精确教学设计,有助于控制和排除影响有效教学不良刺激因素的涟漪.从三个方面法度教师体育教学不是标准化的统一,体育学习不存在差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认知风格.只要根据学生的喜爱去教学,有意义的学习就能发生,体育教学的目标才有可能有效地完成.曾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建立学习跟知识之间的和谐,是学校面临的最重要的实际和理论问题之一.”[12]

4结语

历史证明,体育教学原则不是一个“永恒的格式化”,它是一个国家的学校体育在历史进程中与时俱进的表征.对它的探讨不仅得出体育教学原则必须与历史、现实、未来相通才是真理的必然,而且还辕动出一个“好”的体育教学原则,只有把教与学和谐统一,才能守身为正,执手“曲有误,周郎顾”的教学永恒.百年学校体育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实践坚定的基础.因而,对其的探讨既是学校体育实践的渴望、也是理论研究的焦灼.但愿本文的驻足与研究,能够为“体育教学原则”的体认作出更加准确的认识.为其的走进体育新课程的实施阊阖添柴,光亮体育教学原则的“执政能力”.正如列宁所说,“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13]

作者:凌军 张振华 单位: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袁铜墙、张振华.体育课程论的建构与辨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5):500-504.

[2]夏莹,崔唯航.改变世界的哲学现实观[J].新华文摘,2015,(1):42.

[3]杨耕.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五个重大问题[J].新华文摘,2014,(20):35.

[4]李晓文、王萤.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7.

[5]张振华.体育教学策略与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7.

[6]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27.

[7]于素梅、毛振明.体育学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7.

[8]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吴文倪,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174.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

[10]巴班斯基.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7.

[11]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121.

[1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23.

[13]中共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19.